今日看点

中国古代相猫术补全版(中华名猫花名册)

发表于话题:猫咪在古代的名字
发布时间:2021-06-07

中国古人以猫的形态颜色来鉴定其优劣,此为“相猫术”。

相猫经:为猫的形态颜色有种种不同,所以讲究养猫的都加意选择。选择的指导书是世传的《相猫经》。《猫苑》是由清朝咸丰年间黄汉编著的,可以说是中国第一部关于猫咪的著作。这本书共分7个部分,包括"种类"、"形象"、"毛色"、"灵异"、"名物"、"故事"、"品藻"。书中广收中国历代有关猫咪的典故、寓言及传说,其中最为宝贵的是辑录了古代多已失传的。【来源于百度百科】

以下是补充视频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tK4y1J73D/的文字版
(尽量补全)

1、尺玉霄飞练
【长相】:全身白色,颜色为蓝色或异瞳,又称白雪或雪球。

它是由波斯猫与鲁西狸猫繁育而来的后代,颈部的毛到现在已有五六百年历史在诸多品种中,以一只蓝眼、一只黄眼,雪白皮毛的最为珍贵,称其为鸳鸯眼狮猫”。

尺玉/霄飞练(图)仅供参考

2、金被银床
【长相】:背部纯黄而腹部四腿、四蹄白色的猫,叫做“金被银床”

宋代毛益《蜀葵游猫图》中的母猫和李迪的《狸奴小影》中的猫都属于“金被银床”。

金被银床(图)仅供参考

3、乌云盖雪
【长相】:背部纯黑,腹部雪白,头部、脖子上下黑白均等(可不均匀,但上黑下白)为最佳别称乌云盖雪”。

《相猫经》中说:“杂色里,乌云盖雪猫最好”与中国本土名猫里的"山东狮子猫"为一个花色品种。

乌云盖雪(图)仅供参考

4、拖枪挂印
【长相】:身体纯白而尾独黑者,额上一团黑色,此名“挂印拖枪”,又名印星猫。

印星猫在古代地位甚高,因为印是古代文官的必需品,而枪是武官的兵器,所以“拖枪挂印”一词又有“文武双全”之意。

拖枪挂印(图)仅供参考

5、拖枪负印
【长相】:白猫,通身纯白,而尾巴黑色,且背部有黑色块。(雪里拖枪+将军负印的结合)

陶文伯云:“余家畜一白猫,其尾独黑,背上有一团黑色。额上则无,是可称“负印拖枪”也。肥大,重可七八觔,性灵而驯,每缚置案侧,偶肆叫跳,以竹梢鞭之,亟知趋避。或俛首帖伏,其常时,虽以杖惧之,略无怯色。

拖枪负印(图)仅供参考-图少

6、鞭打绣球
【长相】:白猫,通身纯白,黑尾或黄尾,头或腰间有黑色或黄色圆球。有两个球的叫鞭打双绣球。(注:鞭打绣球和拖枪挂印、拖枪负印有部分重合的,且是北方居多的称呼。据说《相猫经》无鞭打绣球为猫之别称,应为挂印拖枪或负印拖枪,未考证。)

鞭打绣球(图)仅供参考

7、狸花
【长相】:毛短斑纹称为狸花斑纹。颈部、四肢和尾巴有环形斑纹,身躯有完整的鱼骨刺斑纹或豹点斑纹。肚皮白色的称为“雪地麻”;花纹成点状叫做“笋斑”;周身花纹不断的叫做“缠的过”;青褐色叫做“麻青”。

狸花-猫系列(图)仅供参考

8、金丝虎
【长相】:全身纯黄色,且无花纹的猫被称为金丝虎四时好金丝虎如纯色橘猫

《相猫经》:“如纯黄者曰金丝虎,曰戛金钟,曰大滴金”,金丝褐色者尤嘉,故云:金丝褐色最威豪。

金丝虎(图)仅供参考

9、啸铁 / 乌云猫

【长相】:通身纯全黑色,无杂毛,猫须、眉毛皆为黑色。  

在《相猫经》描述:“凡纯色,无论黄白黑,皆名“四时好”。黑猫在东方是非常吉祥的镇宅猫,又称“四时好玄猫”、乌云猫,其眼睛颜色以金色为佳。

啸铁(图)仅供参考

10、踏雪寻梅
【长相】:通身黑色,四足全白或纯黄白爪,又名雪里钻,四蹄踏雪。

背黑,肚腹、腿、爪子为白色的,叫“乌云盖雪”;如果仅仅四爪为白色或纯黄白爪的,叫“踏雪寻梅”,简称“踏雪”。全身白,只有四足是黑色,叫雪夜交兵”。

踏雪寻梅(图)仅供参考

11、墨玉
【长相】:
《相猫经》:通身黑,而尾尖一点白者,名垂珠。

像是墨玉上面垂下来一颗珍珠。猫在生人面前尾巴是垂下来的,并且为了突出珍珠的质感 ,用了“垂”字。

墨玉垂珠(图)仅供参考

12、墨里藏针
【长相】:通身黑,只有尾巴是白色的,叫做墨里藏针——墨锭里面藏着一条银针。

不管是垂珠还是藏针,凡是黑猫白尾,皆是奇珍。一般以尾巴对半分或三分法,白色超过一半(三分之一)尾巴的称为墨里藏针,未超过的为墨玉垂珠。

墨里藏针(图)仅供参考

13、银瓶拖枪
【长相】:通身全白色,因尾部黑而得名,又称雪里拖枪、雪里送碳。

《相猫经》:“黑尾之猫通身白,人家畜之产豪杰。”此猫在古代是许多达官贵人、大户人家最喜欢的猫,因为“畜之产豪杰”,期望于养了家里能出大豪杰,大英雄

银瓶拖枪(图)仅供参考

14、金索银瓶
【长相】:通身全白色,因尾巴独黄而名,又叫金簪插银瓶、金索挂银瓶。

诸缉山曰“阳江县太平墟客寓,有一纯白猫,而尾独黄,俗呼‘金索挂银瓶’。重十馀斤,捕鼠甚良,谓得此猫,家业日盛。”

金索银瓶(图)仅供参考

15、将军
【长相】:
《猫苑》:“通身白色或黑色,仅背部一点黄毛”的名为将军挂印。

《猫苑》中的将军挂印有所争议,后有解释说通身白色而唯独头顶有黑毛或黄毛的名为“将军挂印”印是在头顶上通身白色而唯独背部有黑毛为“将军负印”,其中背部是黄毛的又称为“白袍金印”黑猫挂白、挂黄,白猫挂黑、挂黄,皆可。

将军负印(图)仅供参考

16、绣虎
【长相】:通身全白色,而身上有黄色斑点的名为“绣虎”或“雪地金镂”。

黑猫而全身有白色斑点的,即通身全黑色而有白斑点者称为“梅花豹”,也形象地称为“金钱梅花”,现今非常罕见。

绣虎(图)仅供参考

17、衔蝶

【长相】:通身纯黑色,而唯独嘴巴具有白色形状的猫叫做“衔蝶”。

纯色的猫嘴边有样的异色花纹,可根据其花纹的不同“衔”万物。如衔如意、衔蝉等;如通身洁白,唯双唇合拢时上下唇间有一抹黑色毛羽,形若知了,故名衔蝉。纯色可是纯黄、纯黑、纯白、纯狸色
黄香铁侍诏云:《清异录》载:唐琼花公主,自总角养二猫,雌雄各一,白者名衔花朵……其一白而嘴边有衔花纹,呼为衔蝉奴,与《清异录》所载类异。——《猫苑》

衔蝶(图)仅供参考

18、玳瑁猫
【长相】:三色猫,兼具黄白黑三种颜色,且需要呈斑状,名为“玳瑁猫”。

 《龙威秘书》:“而玳瑁斑,百兽见之皆伏。”《相猫经》中对“玳瑁猫”这样定义:“一种三色猫,盖兼黄白黑”。玳瑁身具黄白黑三色,并且按斑点的形态分上品、中品和下品。玳瑁是出阴阳脸机率高的花色猫。

玳瑁猫(图)仅供参考

19、吼彩霞
【长相】:白底猫,玳瑁斑分布在头部、背部的被称为“吼彩霞”。

吼彩霞(图)仅供参考

20、滚地锦
【长相】:玳瑁猫中还有一种叫做“滚地锦”的猫,玳瑁遍全身。据说玳瑁中的下品,身上几乎白色,呈现出的是黄和黑的斑状,以长毛猫居多,有些猫身上还是有白色的,只不过因毛发太长,并且黄黑色覆盖住难以看清,名为“滚地锦”

滚地锦(图)仅供参考

以上整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以上描述来源于若干网络资料收集与整理,如有错误,欢迎指出。
感谢各位客官的支持,收集不易,可以给个小心心吗~~~

~~喵呜~~


标签组:[玳瑁] [花名册] [猫苑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27567.html

相关阅读

《吕氏春秋·慎行论》疑似赏析

【原文】使人大迷惑者,必物之相似者也。玉人之所患,患石之似玉者;相剑者之所患,患剑之似吴干②者;贤主之所患,患人之博闻辩言而似通者。亡国之主似智,亡国之臣似忠。相似之物,此愚者之所大惑,而圣人之所加虑...

2025-04-29

庄子《山木》寓言七:孔子穷于陈蔡之间

孔子穷于陈蔡之间原文: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左据槁木,右击槁枝,而歌猋氏之风,有其具而无其数,有其声而无宫角,木声与人声,犁然有当于人之心。颜回端拱还目而窥之。仲尼恐其广己而造大也,爱己而造哀...

2025-04-29

庄子《山木》寓言五:孔子问子桑雽

孔子问子桑雽原文:孔子问子桑雽曰:“吾再逐于鲁,伐树于宋,削迹于卫,穷于商周,围于陈蔡之间。吾犯此数患,亲交益疏,徒友益散,何与?”子桑雽曰:“子独不闻假人之亡与?林回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或曰:‘...

2025-04-29

庄子《山木》寓言六:庄子衣大布而补之

庄子衣大布而补之原文:庄子衣大布而补之,正緳系履而过魏王。魏王曰:“何先生之惫邪?”庄子曰:“贫也,非惫也。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遭时也。王独不见夫腾猿乎?其得枏梓豫章...

2025-04-29

《吕氏春秋·慎行论》无义赏析

【原文】先王之于论也极之矣①。故义者,百事之始也,万利之本也,中智之所不及也。不及则不知,不知则趋利。趋利固不可必也②。公孙鞅、郑平、续经、公孙竭是已。以义动则无旷③事矣,人臣与人臣谋为奸,犹或与之④...

2025-04-29

庄子《山木》寓言四:孔子围于陈蔡之间

孔子围于陈蔡之间原文:孔子围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大公任往吊之曰:“子几死乎?”曰:“然”。“子恶死乎?”曰:“然。”任曰:“子尝言不死之道。东海有鸟焉,其名曰意怠。其为鸟也,翂翂翐翐,而似无能;引...

2025-04-29

《吕氏春秋·慎行论》慎行赏析

【原文】行不可不孰②。不孰,如赴深谿,虽悔无及。君子计行虑义,小人计行其利,乃不利。有知不利之利者,则可与言理矣。【注释】①慎行:行为要谨慎。本篇阐述的是漆雕学派的学说。②孰:通“熟”,精审,慎重考虑...

2025-04-29

《六韬·文韬·盈虚》赏析

【原文】文王问太公曰:“天下熙熙,一盈一虚,一治一乱,所以然者,何也?其君贤不肖不等乎?其天时变化自然乎?”太公曰:“君不肖,则国危而民乱,君贤圣则国安而民治,祸福在君不在天时。”文王曰:“古之贤君可...

2025-04-29

《六韬·文韬·明传》赏析

【原文】文王寝疾,召太公望,太子发在侧,曰:“呜呼!天将弃予,周之社稷将以属汝,今予欲师至道之言,以明传之子孙。”太公曰:“王何所问?”文王曰:“先圣之道,其所止,其所起,可得闻乎?”太公曰:“见善而...

2025-04-29

《六韬·文韬·国务》赏析

【原文】文王问太公曰:“原闻为国之大务,欲使主尊人安,为之奈何?”太公曰:“爱民而已。”文王曰:“爱民奈何?”太公曰:“利而勿害,成而勿败,生而勿杀,与而勿夺,乐而勿苦,喜而勿怒。”文王曰:“敢请释其...

2025-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