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古代名画中的猫_中国

发表于话题:猫咪在古代的名字
发布时间:2021-06-07

原标题:古代名画中的猫

猫作为题材入画由来已久。俗语说狗来富,猫来贵。“猫”谐音“耄”,因此而具有祈求长寿的吉祥寓意,成为入画的好题材。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种有五谷,而猫善捕鼠,有护粮之功且又娇柔可爱故受人世人喜爱。中国人爱猫养猫古已有之。中国史前考古专家吴汝祚曾撰文提到,在河南汤阴县城东白营村,有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这里曾挖掘出一块猫骨,其年代测定为公元前2160年。吴汝祚推测,中国人试图饲养家猫,最早要追溯到四千多年前。

以猫入画自隋唐始,猫画所属的走兽一科在唐代就已独立出来。唐代的诸多仕女图中就常出现猫的身影。善画猫的画家有刁光胤,何尊师等人。从流传下来的猫画作品和笔记史料的记载,可以看出,猫最晚在唐代前后就已入画,《唐朝名画录》中有“卢弁,善画猫儿”的记载。

宋代花鸟画发展迅猛,也间接地促进了猫画的发展,可以说猫作为绘画题材真正地流行起来还是在宋代,当时出现了一批擅画猫的画家。宋朝可谓中国绘画史上猫画创作的高峰期,传世的一批宋朝画作中,常常可以看到宠物猫的踪迹。比如李迪的《狸奴小影》《狸奴蜻蜓图》 等。

画中猫作为富贵吉祥长寿的象征,明清两朝猫画创作进入了兴盛时期。明清两代以来猫画大多为写意画法。从清末至民国,文人画中的猫题材也越来越多,既有观赏性和艺术性,也融入了祈福与避患的含义。

五代南唐·周文矩《仕女图》

此图绘园中读书的仕女,她的旁边卧着一只猫,它左耳到右耳几乎长了一整圈雄狮似的长毛,这可能就是古代传说中来自西洋的名种“狮猫”了。画家以细线勾画毛顺走向,彰显伴读猫咪背上长毛对半中分的整齐,并以白粉涂敷背脊后腿关节处以营造身躯实体感,猫眼黄色部分由淡渐浓的渲染方式成功表达了球面反光的立体,天光下缩成线状的瞳孔粗细深浅不一,表现侧目斜视的样态。画中猫全身皆白,尾巴纯黑,头上一团同色斑点的花样作“挂印拖枪”,又名“鞭打绣球”(《相猫经》中记载“纯白而尾独黑者,额上一团黑色,此名“挂印拖枪”,又名“印星猫”)。

宋·李迪《狸奴蜻蜓图》

李迪任职于南宋画院,以善画花鸟、走兽、竹石闻名。画中以特写的形式表现了一只毛色鲜亮光洁的花猫蹲踞于地,正扭头凝视一只红蜻蜓的场景。画中的猫优雅而又有灵性,它轻盈的体态、机警的神情,已深深地吸引了观者的注意力。

宋·李迪《狸奴小影图》

图绘一金黄色小猫,神情灵巧可爱。碧绿色双眼凝视着前方,四蹄似乎在挪动,仿佛在为人瞩目时一种羞怯畏惧而又惹人怜爱的神态,白脸、白耳、白胸,全身毛色为金黄色,稚态可掬。画中小猫神情又仿佛是刚从睡梦中惊醒时的一瞬间神情,憨态可掬。画家用金粉色细绘猫毛,纤毫毕现,纹丝不乱,层次和质感分明。《貍奴小影图》的画风写实而细致,以淡墨晕渲画幅,留出貍奴形廓的方式,别出心栽,是件可人的小品佳作。

宋·靳青《双猫图》

画中的两只猫身材肥硕,毛色鲜亮,可见被照料得极好。左侧的大白猫神态慵懒,右侧黑白相间的猫眼神中略带精明,瞳孔中的淡绿色隐隐可见。

宋·苏汉臣《冬日婴戏图》

画中姐弟二人正在庭院里玩耍,姐姐的手里拿着一根色彩斑斓的旗子,小男孩则用细红绳牵引着一根孔雀羽毛,正想逗弄着猫儿。黑白花猫在一旁自顾自地玩着毛绒球,两人的眼神落在花猫的身上,将孩童与花猫间的互动关系处理得细致可爱。画面配景所植的花木如梅花、山茶等,用以暗示着冬令时节,画家却利用温暖的红、黄色系,将画面安排得明丽爽朗,如小女孩、小男孩的红色发结、衣带,华丽的纹饰,色彩斑斓的旗子,加上毛绒绒可爱的小花猫,使人不觉得有丝毫的寒意,反而渲染出一派和谐而温煦的情调。

明·朱瞻基 (明宣宗)《壶中富贵图》

《壶中富贵图》作于宣德四年(1429),画花偃仰得宜,而顾盼生姿,画猫用笔精细,纤毫毕至。猫谐音为耄,祝颂长寿,并以牡丹寓富贵。铜壶花器虚悬,内仅花三朵,中间绿叶渐层而上,逾于梁上,极富轻盈之趣。地上置有椭圆三足洗,为典型明初官窑宫廷造器。

宋·易元吉《猴猫图》

画中出现了两只狸猫和一只猴子,后者被拴在木桩上,怀里抱着狸猫,也许是这只猫正好路过它身边时被挟持了,另一只猫逃到了远处,回头望着被抓住的同伴。画家着重描绘了它们的神态,猴子一副洋洋得意的样子,被抓的小猫无奈地斜视着猴子,另一只猫虽然逃脱了,却仍然露出“畏怖之态”,背弓起,嘴巴因为发怒而微微张开。从这幅画可以看出作者对动物的生活进行了非常细致的观察,画家对猴子与猫的毛色也处理得极为恰当,可见其画工精湛。

宋·佚名《富贵花狸图》

这幅画描绘的是几株牡丹树下,卧着一只黑白相间的驳色长毛猫,它的毛细长浓密,特别是尾巴,原本杂乱的毛被修剪得整齐顺滑,这个细节也体现出它的生活待遇,即有专人伺候,从梳理皮毛到喂食,这只猫被照顾得无微不至。

宋· 佚名《五猫图轴》

在宋代,人们称猫为“狸奴”,深受文人雅士喜爱。此画全图描绘重点主要集中于画面右下角部位,一棵古柳自右下端向上径直伸出画面,这种注重细节描绘而兼顾画面完整性的构图,属于南宋绘画的典型特征。柳树周围画有一母四小五只猫儿,母猫毛色精润,其视眈眈,警觉的伫立于树后,四只小猫则显得天真无邪,尽情在草坡间嬉戏。

宋 ·佚名 《宋人戏猫图》

清代黄汉著《猫苑》中所辑《相畜馀编》记载:“猫有拦截纹,主威猛;有寿纹,则如八字,或如八卦,或如重弓重山。”也就是说头上呈“八”字或倒“八”字型纹的猫,显得很威武。如《戏猫图》中站在榻上的猫。

明·朱瞻基 (明宣宗) 《 花下貍奴圖》

此图描绘两只在文石、野菊下面舔爪歇息的猫儿。画家先填染底色,再钩染斑纹并画出猫毛。太湖石先以笔勾勒轮廓,再以干笔皴擦石面,画菊则以细笔勾勒敷彩。此幅画中猫儿颇有追仿宣和画院画家李迪的风貌,具有清新优雅的气息。

明·朱瞻基(明宣宗) 《五狸奴图卷》局部

据《猫苑》记载,明朝宫内养猫之风兴盛至极,猫们甚至得了自己的职称:母猫称作“某丫头”,公猫叫做“某小厮”,更有那些级别高的猫,被尊为“某管事”,领俸禄赏赐,可见明人对猫的喜爱。图为明宣宗所画《五狸奴图卷》局部。

清·程璋 《双猫窥鱼图》

此图描绘的是一幅秋天的美丽图景。一弯池水迂回流淌,岸边苇草萌发,树枝随风而动,显得遒劲与洒脱。池塘边两只花猫,葡匐在岸上,双眼紧盯着池塘中的游鱼。仿佛在欣赏它们欢快的舞姿,溪水远处,淡色轻染,烟霭迷濛。全画以水墨设色技法来表现物象,工整细致,将岸石的坚实感,猫鱼的柔滑感,苇草的飘逸感,树枝的风动感,表现的惟妙惟肖。

(声明:传播收藏知识为宗旨,本文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之删除。)

标签组:[文化] [画家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27612.html

相关阅读

京剧:地地道道的中国国粹

京剧,曾称平剧,亦称乱弹、国剧。我国知名戏曲剧种,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京剧艺术博大精深,文戏武戏各...

2025-08-02

京剧锣鼓演奏中的忌讳

李渔在《闲情偶寄》“锣豉忌杂”一节中一曰赳:戏场锣鼓,筋节所关。当敲不敲,不当敲而敲,与宜重而轻,宜轻反重者,均足令戏文减价。” 同是一个[快长锤]锣鼓,变换演奏速度和力度(也包括音高),可用于不同的...

2025-08-02

京剧四大须生都是谁

四大须生,指四位著名的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在京剧史上,有前四大须生和后四大须生的说法。而在前四大须生和后四大须生中马连良均榜上有名,因此,列名四大须生的著名京剧演员有七位,他们分别是:余叔岩、言菊朋、...

2025-08-02

京剧演唱中的十大禁忌

1、吃字:戏曲演员在唱念上,讲究口齿清楚,这样才能吐字真切,发音准确,把唱词或话白送入观众耳中。“吃字”即为咬字不清,犹如把字吃到肚子里一样,演员导致"吃字"的原因在于不能够正确的运用唇,齿,舌,牙,...

2025-08-02

董平能成为五虎将的原因

我们知道,梁山排定座次之后,就设立了很多小组,最著名的就是马军五虎将。分别是关胜,林冲,秦明,呼延灼,董平。但是通过上次的帖子,我们发现董平其实是没资格进入五虎的。今天我发现,让董平进五虎,是宋江玩弄...

2025-08-02

京剧台步:走出来的功夫

戏校每天有一堂课专门走台步,无论什么行当都必须练台步,这是基本功。假若连台步也走不好,怎么能唱戏呢?京剧讲究“四功五法”,“步”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法。每个行当的台步都有自己的规范。 行当不同,台步就不同...

2025-08-02

公孙胜排名第四的原因

众所周知,梁山一百单八将虽以兄弟相称,但是其中党派林立,划分了许多阵营。这些阵营虽然不至于水火不容,却也绝对算不上和谐。在这些阵营中,对立最为明显的,则是晁盖旧部和宋江一党。 毕竟宋江取代的,是晁盖的...

2025-08-02

王安石寻笔的故事

王安石寻笔王安石听说李白有一支可以生长出花的笔之后,自己也想寻找一支这样神奇的笔,今天就给大家讲一个关于王安石寻笔的小故事。有一天王安石读书的时候从书里看到李白有一支可以生长出花的笔。他就去找他的老师...

2025-08-02

《游褒禅山记》原文及创作背景

《游褒禅山记》是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在辞职回家的归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后,以追忆形式写下的一篇游记。该篇游记因事见理,夹叙夹议,其中阐述的诸多思想,不仅在当时难能可贵,在当今社会也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

2025-08-02

王安石小故事:不迩声色

不迩声色:王安石任知制诰时,王安石的妻子吴氏,给王安石置一妾。那女子前去伺候王安石,王安石问:“你是谁?”女子说自己是“家欠官债、被迫卖身”而来。王安石听罢,不仅没收她为妾,还送钱给她,帮助她还清官债...

2025-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