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蒋方舟:东京一年拯救了我

发表于话题:蒋方舟日本
发布时间:2021-06-08

「二O一六年,我独自一人在东京生活了一年,东京也拯救了我。」受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之邀, @蒋方舟 在东京独居了一年。她越来越喜欢写漫长的日记,觉得孤独地生活一辈子也不是坏事。

于是就有了这本她最新的作品《东京一年》(「知乎书店」已上架,欢迎点击查看),日记共有四十六则,收录了她最新的短篇小说、演讲和时评,驳杂不失纯粹。从社会、艺术到当今中日两国世间百态,都有其独特又不失严肃的描摹与思考。

本文文字部分和图片均选自蒋方舟《东京一年》,文字部分为书中2016.1.16(星期六)这一则。


-----以下为正文------

2016.1.16(星期六)

一个朋友得知我在东京,约我见面。他是个年轻的话剧导演,这次来东京是参加一个戏剧的交流项目,为期两个月。

约在葛西海滨公园。我们坐在海边的草坪上,他带了本《红楼梦》,我带了本《斯通纳》,两人相对看书,像是到了异国他乡上自习。夕阳西下时,海变得很美,少男少女跑步的剪影像来自日剧的片尾曲。

朋友说自己改变了生活方式,断绝了互联网,不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工具,只每日检查邮件和短信沟通事务。这样生活了一段时间,发觉自己能读大部头,且越来越能体会到经典的好。我说自己好像也丧失了在社交网络上表达自己的冲动。

产生了一个反乌托邦小说的想法:对社交网络的痴迷,并不是窥阴癖——对他人隐私的好奇,而是「请不要让我消失」的焦虑。在社交网络的世界里,如果在任何平台上都不出现,几个月后,是否就「被消失」了呢?

设计一个社会。一个人的现实生活不再属于自己,所有的消费、生活必需品都依托于一个个相互关联的链接,最后统一到一个账号上。一个人的言论、想法、生活轨迹必须定期曝光在社交网络上,接受众人的审阅和审查。如果不愿意在社交网络上暴露自己,就会「被消失」,永远地丧失了发声的机会,消失于表达的深渊中。

在太阳落山前看完了《斯通纳》,觉得是一部被过誉的小说。小说讲一个平淡的大学文学系教授威廉・斯通纳平淡的一生。虽然外部世界经历了「一战」,但斯通纳始终把自己困在象牙塔里,困在那比起战争来说微不足道的知识搭建起的保护层里。

我的很多朋友看了《斯通纳》觉得好,因为在其中看到了自己。我想这大概是文科生才能体会到的软弱。我们害怕外界世界——无论是战火纷飞还是满地黄金,因为我们无用。我们宁愿把自己困在知识的小小牢房里,一旦走出去,就会丧失自己身上的美德,而这美德是唯一支撑自己活下去的心力来源。

就像小说中斯通纳教授的朋友所说:「即便像我们这样不堪,也比外面那些人强,满身污秽,比外面那些世界的浑蛋强。我们不做坏事,我们心口一致,我们为此得到报偿,这是一种天然美德的胜利,或者快他妈的接近了吧。」

可同样的题材,我却更喜欢纳博科夫写的《普宁》,小说内容相似,讲一个在美国教书的俄罗斯教授普宁的一生,他和斯通纳一样学术平庸,婚姻失败。

《普宁》让我的共鸣更甚,因为俄罗斯的知识分子和中国的知识分子更像。中国「知识分子」借用日文的「知识(chishiki)」,和西方的「intellectual」并不一样。自古中国的知识分子学习是为了读圣贤书,读圣贤书是为了考学,考学是为了做官,做官才可以改变自己的家族以及改变社会。不同于西方满足于专业知识的知识分子,中国的知识分子更像是「契诃夫式的俄罗斯知识分子」。

纳博科夫笔下契诃夫式的知识分子是这样的一类人:他集高贵情操和软弱无能于一身,这种情操到达人类所能及的最深层次,而同时他又无力将其理想与原则付诸行动,简直无能到了近乎荒谬的地步。他投身于道德的美善、人民的幸福、宇宙的安宁,但个人生活上却做不出任何有用的事情。他在模糊的乌托邦梦想中耗费着自己乡村的生命。他明知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值得追求的,但同时又越来越陷入平凡的泥淖。

我们不是威廉・斯通纳,「斯通纳们」生活在洁白的象牙塔中,把世界拒之门外,并且企图阻止一切属于这个世界的灰尘、细菌进来;相反地,我们一直生活在鸽灰色的天空下、凄黯的风景里、泥泞的道路旁,我们并不排斥这个世界,而是日复一日地筹划建造一个我们不能建造的世界。


-----以下为书中部分精选图片:-----


日枝神社,在寸土寸金的千代田区。东京密集的钢筋水泥森林中,常常会出现一块大得让人慌张的绿地、一个神社、一块墓地。它们出现得如此突兀,仿佛神怪故事里一回头就会消失的幻境。


我喜欢天气好的下午去神保町旧书街,书店的老板会把一筐筐的旧书摊开在太阳下晒着。我有时真有幻觉,看到书中的旧灵魂跳出来,掸掸身上的灰尘,伸了个懒腰。


东京遗留的唯一的市内电车——都电荒川线。电车行驶的时候会发出叮叮的声音。我总坐这趟车去更便宜的巢鸭买日用品,电车紧贴着一家家的屋檐外前行,驶进一片鳞次栉比的人情味里。


日本老龄化问题严重,老年人非常多。我在东京遇到过的出租车司机基本上没有低于60岁的。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难见到衰老时,我们对衰老的适应能力便随之下降,就像中国的城市中难见到墓地,所以我们对死亡格外惊骇。


小学里的夏祭,小朋友穿着浴衣看花火、捞金鱼,无忧无虑。东京到了春夏,有各种名目的「祭」,人们在祭祀中都显露出一种天真的本能、原始的狂喜。第二天再穿回西装规规矩矩上班。

标签组:[文学] [蒋方舟] [日本东京] [小说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29376.html

相关阅读

《天行健》王家洛最后结局死了吗

近期《天行健》备受关注,并且播出后引起了巨大的热度。相信在日常使用社交平台的时候,您一定也看到了很多与这部剧相关的资讯和剧情分析。因此,为了让大家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这部剧,我们今天特意以《天行健》王家...

2024-05-31

《云边有个小卖部》定档6月22日 彭昱畅周也主演预约"想看"数超37万

《云边有个小卖部》定档6月22日,彭昱畅周也主演预约"想看"数超37万!5月31日,由张嘉佳执导并编剧,张家鲁监制,彭昱畅、周也领衔主演的青春爱情电影《云边有个小卖部》官宣定档!2018年同名小说出...

2024-05-31

《天行健》穆青和格格是什么关系

期待已久的《天行健》于近日才刚刚播出,但在宣传阶段就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度。现在剧集已经正式播出,观众们对它的评价也一直不减,这充分证明了其深受大家的喜爱。最近大家一直很关注《天行健》穆青和格格是...

2024-05-31

串串房为什么被称白血病套房 串串房是什么意思最明显的特征有哪些?

串串房为什么被称白血病套房?一则租住“串串房”导致租客身患急性白血病的新闻引起社会关注。随着事件发酵,有着类似经历的租客纷纷爆出自己租住“串串房”的遭遇:有的油烟机没有连接烟道,导致油烟机启动以后烟...

2024-05-31

《天行健》柳琳是好人吗

最近一部名为《天行健》的电视剧成为了关注的焦点。从首播开始,这部剧就在观众中引起了热烈的反响,让无数人为之着迷。在最近播出的剧情中《天行健》柳琳是好人吗无疑是大家最关注的,以下内容就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

2024-05-31

《庆余年》叶流云和叶灵儿是什么关系 叶流云的武功是谁教的

《庆余年》叶流云和叶灵儿是什么关系?叶流云的武功是谁教的?叶灵儿和叶流云的关系是师徒关系。叶流云是叶灵儿的叔祖,同时也是她的师叔祖。叶灵儿是叶流云的侄孙女,也是他的学生之一。他们在小说《庆余年》中有着...

2024-05-31

《天行健》王家洛和林安静是一对吗

最近上映的《天行健》已经播出了,播出几天就获得了很高的知名度,热搜上也是频繁出现它的名字,随着越来越多的观众加入到它的粉丝行列,关于它的讨论也是非常的多,特别是最近关于《天行健》王家洛和林安静是一对吗...

2024-05-31

韩大学校庆艺人价码曝光!人气团体要价3000-5000万韩元

韩国很多大学都会在4月或者5月举办校庆活动,这已经是韩国大学的传统。而且每年校庆,部分学校也会邀请当红艺人到现场表演,因此校庆也成为了学什么十分期待的校园祭活动。哪些艺人会来参加校庆,是学生们关注...

2024-05-31

《庆余年2》好听的歌曲有哪些 庆余年2片尾曲周深唱的吗?

《庆余年2》好听的歌曲有哪些?庆余年2片尾曲周深唱的吗?《庆余年》是一部改编自猫腻同名小说的大型古装权谋剧,讲述了范闲在复杂的宫廷斗争中如何运用智慧和勇气,逐步揭露家族和社会的秘密,最终成为一代传奇人...

2024-05-31

都是50多岁,为什么陈红、蒋雯丽、江珊三人和许晴的差别这么大

作者|空一格 编辑|向晚晚 内娱曾经的青春靓丽女神,也开始变换了角色。 有人做起了“妈妈”,有人年过半百却找不准定位。 但是有一个人,貌似还是那个18岁的她。内娱里的女神级别的她们,把最美的一面献给...

2024-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