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喵星人与古人:古代就有猫奴?

发表于话题:各种猫在古代的名称
发布时间:2021-06-08

最近一部《喵星人》火了,萌萌的外表,加上机智聪明的头脑,猫咪们轻易就得到人类的宠爱。那么,铲屎官们想不想知道喵星人在中国的饲养历史呢?

中国史前考古专家吴汝祚先生曾撰文提到,河南汤阴县城东白营村,有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这里曾挖掘出一块猫骨,其年代测定为公元前2160年。吴先生推测,中国人试图饲养家猫,最早要追溯到四千多年前。

武则天因被诅咒,不许在宫中养猫

我们知道,同样有着悠久养猫历史的埃及,将猫的形象神格化,巴斯特就是埃及的猫神。同为文明古国,咱们中国在这方面也不遑多让。《礼记·郊特性》中有云:“古之君子,使之必报之。迎猫,为其食田鼠也;迎虎,为其食田豕也,迎而祭之也。”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祭祀猫神的习俗大约从先秦时就开始了。

到了隋朝,对于猫的祭祀,渐渐向巫蛊化转变。根据《隋书》的《后妃传》和《外戚传》记载,隋文帝皇后独孤伽罗曾生过一场大病,经查,原来竟是她的异母弟独孤陁,为了能让姐姐给自己多加赏赐,而指使府中婢女利用猫鬼,意图操控独孤皇后。那么独孤陁命人事猫鬼,具体是怎么操作的呢?记录隋唐轶事的《朝野佥载》是这么说的:“隋大业之季,猫鬼事起,家养老猫,为厌魅,颇有神灵。”要侍奉猫鬼,则家里必先豢养老猫。

武则天刚当上唐高宗的皇后时,也因为情敌萧淑妃的诅咒“愿阿武为老鼠,吾做猫儿,生生扼其喉”,诏令六宫不许养猫。新、旧《唐书》的《后妃传》中都有提及此事。独孤皇后和武则天的这两件明文载于史书的故事,多多少少带有迷信思想,但也从侧面反映出,隋唐时期家猫的饲养,应该是比较常见的了。

武则天

陆游为猫起名,萌萌哒

不管如何,猫主子在唐朝时期还是个非常高傲,不食人间烟火的存在,而从唐入宋,犹如庄重的唐诗转变成掐媚的宋词,我国的猫奴开始出现了历史上真正的第一次井喷期,既“第一次猫奴时期”。南宋就出现了不捕鼠而专供观赏的宠物猫。这个时候,不仅出现了李迪的《秋葵山石图》,苏汉臣的《冬日婴戏图》等这样以猫互动写生为主的传世名画,在《武林旧事》中同时也记载了宋朝时期已经出现了专门只为猫服务的宠物店,而写下“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裹盐迎得小狸奴,尽护山房万卷书。”、“服役无人自炷香,狸奴乃肯伴禅房。”的著名爱国诗人陆游,而今更是凭借其无与伦比的爱猫情节,被誉为千古第一文艺猫奴。

陆游给自己养过的猫起了各种萌萌哒小名,比如“粉鼻”、“雪儿”、“小於菟”,还给它们写诗留念,什么《赠粉鼻》啦,《得猫于近村以雪儿名之戏为作诗》啦,以《赠猫》为题的诗就写了三首。可是他真的心甘情愿蛰居,满足于给小狸奴做铲屎官吗?怎么可能?陆游写的一首《嘲畜猫》,最能反映诗人的真实情感:“但思鱼餍足,不顾鼠纵横。”有鱼吃便什么都不顾,任凭老鼠在身边纵横,陆游在嘲讽谁,一目了然。可惜诗人空有报国之志,终究也只能“但悲不见九州同”。

传世的一批宋朝画作中,也常常可以看到宠物猫的踪迹。比如毛益的《蜀葵戏猫图》,现藏于日本奈良大和文化馆;李迪的《蜻蜓花狸图》,现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富贵花狸图》、李迪的《狸奴小影》及《秋葵山石图》、苏汉臣的《冬日婴戏图》则均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不仅如此,按照“事死如生”、“阴宅仿阳宅”的观念,宋代墓葬中,猫也常常被画在壁画上。有时墓中壁画同时出现猫和雀的形象,取其与“耄耆”谐音,再伴以牡丹花和孩童,寓意荫蔽子孙、富贵长命。

诗为 陆游 《赠猫》

明宣宗亲自画猫,明世宗为猫立碑

写猫、画猫,不是唐宋的专利。明朝刘伯温也写过一篇寓言故事《乞猫》:一户人家因为鼠患而求来了一只猫,老鼠倒是被猫捉没了,可是鸡也被猫吃光了。这户人家的儿子就去问父亲,要不要把猫赶走?老父亲答道,比起没有鸡吃,老鼠才是我们最大的祸害,它们会吃光我们的粮食,啃烂我们的衣裳,毁坏我们的房子和用具,到时候饥寒交迫可就悔之晚矣,所以猫是万万不能赶走的。

不但开国元勋写猫寓言,明宣宗朱瞻基还亲自画过猫。朱瞻基的《花下狸奴图轴》,现藏于辽宁博物馆,其上方中央款识“宣德丙午制”,上钤“御府图书”一玺。这幅画曾经被乾隆皇帝收藏,大家知道,好物事到了乾隆手里,他才不管是否会破坏原作氛围,一律题字盖戳。这不,《花下狸奴图轴》中间靠左的部分,那一大坨字,就是“高产诗人”在上边作的诗——乾隆皇帝可以算是中国最早的“弹幕”高手啦。

要说爱猫,明宣宗可能还比不上明世宗朱厚熜。沈榜在宛平知县任上编写的《宛署杂记》,其中就记录了嘉靖皇帝和他的爱猫霜眉的故事。这猫很讨皇帝喜欢,旦夕陪伴在他身边,宛如侍从一般。皇帝休息的时候,它也不走,必等主人醒来才肯离开,进食或如厕。明世宗就封他的爱宠为“虬龙”。一日,虬龙步履蹒跚哭号着上前,不一会便走开。人们很快发现,虬龙静悄悄地死了,而它临死前还惦记着要跟主人诀别。朱厚熜惋惜之余,命人将爱猫葬于万岁山,立碑曰“虬龙墓”。

《花下狸奴图轴》局部

鲁迅先生最讨厌猫,徐悲鸿画猫赠予徐志摩

到了清朝,乾嘉年间王初桐所编《猫乘》和咸丰年间黄汉所著的《猫苑》,总结了历代铲屎官的经验以及各种和猫有关的典故与寓言,成为关于猫专题最早的著作。

而近现代文人、学者中的爱猫铲屎官也是不胜枚举,比如有老舍、冰心、梁实秋、钱钟书、丰子恺和季羡林等,他们自然也会把家中的喵星人写进自己的作品。可是有人爱猫,也就有人讨厌猫,鲁迅先生便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位。他在《狗.猫.鼠》一文中说,最初讨厌猫,是因为猫吃了自己饲养的宠物小隐鼠;后来又特别厌烦猫思春的时候在夜里嚎叫,打扰他看书和休息,这时候鲁迅先生多半是要拿长竹竿出去打猫的。

从清末至民国,文人画中的猫题材也越来越多,既有观赏性和艺术性,也融入了祈福与避患的含义。清末杰出画家任伯年,袁世凯姻亲、学者与书画家吴大澂和他的孙子吴湖帆,同盟会成员、商人兼画家王一亭、中国现代美术奠基者徐悲鸿等名家,都有画猫的作品。

徐悲鸿画猫赠予徐志摩,是民国时一段有趣的往事。两人曾因为艺术立场的不同,而在报上发表文章进行辩论,尽管争论得挺激烈,二徐却并未生分。没过多久,徐悲鸿便画了一幅《猫》送给徐志摩,并题跋调侃“志摩多所恋爱,今乃及猫”。末尾一句“而去其爪,自夸其于友道忠也”,是指徐志摩当初赴南京陪同好友蒋百里坐牢的事,算是肯定了他对友情的忠诚,但又用“自夸”二字促狭地形容出了诗人小虚荣的一面。没想到,就在一年多以后,诗人因空难离世,昔日送画与收画的朋友,从此阴阳两隔。

《猫》 徐悲鸿

所以从上文中我们看到,“猫奴”的历史不仅由来已久,相比于今人吸猫之疯狂,古人更是毫不逊色。好了,先不扯了,要给我家大爷铲屎去了。

标签组:[文化] [中国古代史] [徐悲鸿] [猫奴] [陆游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29755.html

相关阅读

京剧:地地道道的中国国粹

京剧,曾称平剧,亦称乱弹、国剧。我国知名戏曲剧种,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京剧艺术博大精深,文戏武戏各...

2025-08-02

京剧锣鼓演奏中的忌讳

李渔在《闲情偶寄》“锣豉忌杂”一节中一曰赳:戏场锣鼓,筋节所关。当敲不敲,不当敲而敲,与宜重而轻,宜轻反重者,均足令戏文减价。” 同是一个[快长锤]锣鼓,变换演奏速度和力度(也包括音高),可用于不同的...

2025-08-02

京剧四大须生都是谁

四大须生,指四位著名的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在京剧史上,有前四大须生和后四大须生的说法。而在前四大须生和后四大须生中马连良均榜上有名,因此,列名四大须生的著名京剧演员有七位,他们分别是:余叔岩、言菊朋、...

2025-08-02

京剧演唱中的十大禁忌

1、吃字:戏曲演员在唱念上,讲究口齿清楚,这样才能吐字真切,发音准确,把唱词或话白送入观众耳中。“吃字”即为咬字不清,犹如把字吃到肚子里一样,演员导致"吃字"的原因在于不能够正确的运用唇,齿,舌,牙,...

2025-08-02

董平能成为五虎将的原因

我们知道,梁山排定座次之后,就设立了很多小组,最著名的就是马军五虎将。分别是关胜,林冲,秦明,呼延灼,董平。但是通过上次的帖子,我们发现董平其实是没资格进入五虎的。今天我发现,让董平进五虎,是宋江玩弄...

2025-08-02

京剧台步:走出来的功夫

戏校每天有一堂课专门走台步,无论什么行当都必须练台步,这是基本功。假若连台步也走不好,怎么能唱戏呢?京剧讲究“四功五法”,“步”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法。每个行当的台步都有自己的规范。 行当不同,台步就不同...

2025-08-02

公孙胜排名第四的原因

众所周知,梁山一百单八将虽以兄弟相称,但是其中党派林立,划分了许多阵营。这些阵营虽然不至于水火不容,却也绝对算不上和谐。在这些阵营中,对立最为明显的,则是晁盖旧部和宋江一党。 毕竟宋江取代的,是晁盖的...

2025-08-02

王安石寻笔的故事

王安石寻笔王安石听说李白有一支可以生长出花的笔之后,自己也想寻找一支这样神奇的笔,今天就给大家讲一个关于王安石寻笔的小故事。有一天王安石读书的时候从书里看到李白有一支可以生长出花的笔。他就去找他的老师...

2025-08-02

《游褒禅山记》原文及创作背景

《游褒禅山记》是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在辞职回家的归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后,以追忆形式写下的一篇游记。该篇游记因事见理,夹叙夹议,其中阐述的诸多思想,不仅在当时难能可贵,在当今社会也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

2025-08-02

王安石小故事:不迩声色

不迩声色:王安石任知制诰时,王安石的妻子吴氏,给王安石置一妾。那女子前去伺候王安石,王安石问:“你是谁?”女子说自己是“家欠官债、被迫卖身”而来。王安石听罢,不仅没收她为妾,还送钱给她,帮助她还清官债...

2025-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