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话说,古人都管猫叫什么?

发表于话题:猫咪古代叫法
发布时间:2021-06-08

  让我们一起学猫叫,一起喵喵喵喵~

  

  养猫,并不是现代人特有的休闲方式。宋代著名诗人陆游有云:

  

“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一)》

  “狸奴”就是猫,给它翻译翻译就是:刮风下雨算个啥,烤个火,逗个猫,窗前枕下。

  

  陆游甚至专门为猫写了组诗,题为《赠猫》。我们看看第三首:

  

执鼠无功元不劾,一箪鱼饭以时来。 看君终日常安卧,何事纷纷去又回? ——《赠猫(其三)》

  逮不到老鼠,我不追究;每天的饭菜,我按时送;我唯一的要求,就是你能趴在那里好好陪我……

  你呀整天跑来跑去就不能理我一下?!

  

  陆游的这只小猫名叫“於菟”,“於菟”是啥意思呢?

  

鼠穴功方列,鱼餐赏岂无。 仍当立名字,唤作小於菟。 ——《赠猫(其一)》

  小猫横扫无胆鼠辈,大鱼大肉是大大滴有!照例应该给你起个名字,嗯,就叫你“小老虎”吧!

  《东京梦华录》提到,当时开封和杭州有专门卖猫食的店铺。如果这个说法属实,至少在宋代,与猫咪相关的行业就已经非常发达了。

  哦,顺便提一句,陆游的“小老虎”是一袋盐换来的...

  

  中国第一部关于猫的专著,是清朝名士王初桐编著的《猫乘》。书里把古人记录的猫咪的名称、习性、种类、相关的故事,甚至诗文讲了个遍,可以说内容非常丰富了。

  另一部值得参考的书,是黄汉编写的《猫苑》。和前辈相比,这部书的增加了“灵异”、“名物”、“品藻”(也就是鉴定)的部分。

  通过这两部书,我们就能大致了解古人和猫的故事了~

  

  ▲ 明·沈周《写生册页·猫》局部

  “猫”这个字:

  

  左边是代表动物的豸,右边是禾苗的苗。宋《埤雅》云:鼠害苗,而猫能捕鼠,去苗之害,故猫字从苗。

  看来古人很早就把猫看作一个去鼠害的正义baby了嘛!

  

  叫法

  一般来说,古人称家猫为“猫”,称野猫为“貍”。但猫的叫法超级多,要是加上外号,单独编一部词典都绰绰有余。各个时期,都不乏特有意思的:

  东汉三国

  (1)苗

  《说文》:猫,狸属,从豸,苗声,莫交切。

  (2)貔狸

  《广雅》:貔狸,猫也。有趣的是,古代契丹把“黄鼠”也叫做“貔狸”,而黄鼠是介个样纸的:

  

  (3)纹貍、神貍

  这是《猫苑》记载的一种香猫,似貍,出大理府,纹如金钱豹。

  

  (对不起串台了...)

  唐代

  (1)(跟我读)茅~

  《唐韵》交代了“猫”的读法:猫(切同说文)韵会韵,畧正韵,谟交切,并音茅。

  (2)猛兽

  《五经文字》:猫,猛兽。

  

  (3)红叱拨者

  看起来很中二,意思是“一只特别能叫唤的猫”。出自《酉阳杂俎》:灵武所产猫,有名红叱拨者。

  五代十国

  (1)“东守”、“白凤”、“紫英”、“怯愤”、“锦带”、“云团”、“万贯”

  出自《记事珠》。据说是张抟家的七只猫,每只都是名品。据说这位“张大仙”从唐朝活到北宋,活了一百一十八岁,专门研究周易、算命和憋气(?)。

  (2)御花朵、昆仑妲己

  这俩是公主的御宠,出自《表异录》:后唐唐琼花公主自角,养二猫,雌雄各一。有雪白者,曰“御花朵”,而乌者惟白尾而已,公主呼为“昆仑妲己”。

  宋代

  (1)白老

  庐枢家的大白猫,实力强悍。出自《唐馀录》:家有猫名曰“白老”,既至,自堂西阶地下,获鼠七八枚,皆杀之。

  

  (对不起又串台了...)

  (2)虎倏

  意思是很猛的野兽,司马光家的猫叫这个...《铁园山丛谈》:司马温公家有猫,曰虎儵。《说文》:“虎儵,黑虎。”盖取其猛而名之。

  (3)“鬼尼”、“高伊”

  这是朝鲜人的叫法,出自《鸡林类事》和《朝鲜史略》。

  (4)喵(认真脸)

  《席上腐谈》:猫能自呼其名。

  明代

  (1)猪神(?)

  据说是古代的“章鱼保罗”。《丹铅录》:毛犀,即彖也,善知吉凶。人呼为猫猪,交广人谓之猪神。

  (2)狸狌、狸奴、狻猊、虦

  《事物绀珠》:猫曰狸狌,又曰狸奴,又曰狻猊。《尔雅》:狻猊如虦猫,食虎豹。

  (3)“一块玉”、“乌云罩雪”、“金钩挂玉瓶”

  这都是太监、宫女起的鬼名字...出自《在园杂志》。

  

  ▲ 宋徽宗《耄耋圖》局部

  清代

  (1)妙妙妙

  竺庵禅师《猫鼠偈》云:“有朝捉得老鼠时,大叫一声妙妙妙。”

  (2)日月眼(就是异色瞳)

  山阴诸缉:"其眼一黄一白,俗呼日月眼,甚瘦小,声亦细,鼠闻声輙避。见狗即登其背,龁其耳,狗亦畏之。

  (3)阴阳眼(同上)

  《猫苑》:金银眼又名阴阳眼。狮猫,历朝宫禁卿相家多畜之。

  

  ▲ 《壶中富贵》局部

  (4)九尾(九喇嘛?!)

  《猫苑》:山阴西湾人家,有一白猫,尾分九梢……人呼为九尾猫。

  现代

  额,主子 - -

  

  最后附上一个小故事:

  

有个叫齐奄的人养了只猫,取名“虎猫”,意为“猛如虎” 客人A:“老虎的确猛,但是龙更猛,不如叫‘龙猫’吧!” 客人B:“龙猛是猛,但是龙不驾云就飞不起来,云肯定比龙高级!不如叫‘云’?” 客人C:“云雾遮天蔽日不假,但是大风一吹就给它吹散了,云还是不敌风啊,叫‘风’如何?” 客人D:“大风算个屁啊,刮起来咱立个土墙就挡住了,‘墙猫’!” 客人E:“墙是硬,但是老鼠会在它里头打洞啊,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听过吗?小小蝼蚁尚且如此,何况大老鼠呢?我看取名‘鼠猫’最为合适。” 东里老人嗤之以鼻:净整些花里胡哨的,什么‘风猫’、‘墙猫’,猫就是猫!” ——《应谐录》

  看来,吸猫也是咱们的优良传统嘛。

  《可怜天下猫奴心 但论古人给猫取名有多难》

  作者 | 李夫之兴霸(知乎)

  编辑 | 绫音Ayane(知乎)、Nemo

  排版 | Angelo的常识 (公众号)

  审核 | 学术科普化爱好者社群

  HOA第80期作品

标签组:[猫苑] [陆游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29817.html

相关阅读

京剧:地地道道的中国国粹

京剧,曾称平剧,亦称乱弹、国剧。我国知名戏曲剧种,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京剧艺术博大精深,文戏武戏各...

2025-08-02

京剧锣鼓演奏中的忌讳

李渔在《闲情偶寄》“锣豉忌杂”一节中一曰赳:戏场锣鼓,筋节所关。当敲不敲,不当敲而敲,与宜重而轻,宜轻反重者,均足令戏文减价。” 同是一个[快长锤]锣鼓,变换演奏速度和力度(也包括音高),可用于不同的...

2025-08-02

京剧四大须生都是谁

四大须生,指四位著名的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在京剧史上,有前四大须生和后四大须生的说法。而在前四大须生和后四大须生中马连良均榜上有名,因此,列名四大须生的著名京剧演员有七位,他们分别是:余叔岩、言菊朋、...

2025-08-02

京剧演唱中的十大禁忌

1、吃字:戏曲演员在唱念上,讲究口齿清楚,这样才能吐字真切,发音准确,把唱词或话白送入观众耳中。“吃字”即为咬字不清,犹如把字吃到肚子里一样,演员导致"吃字"的原因在于不能够正确的运用唇,齿,舌,牙,...

2025-08-02

董平能成为五虎将的原因

我们知道,梁山排定座次之后,就设立了很多小组,最著名的就是马军五虎将。分别是关胜,林冲,秦明,呼延灼,董平。但是通过上次的帖子,我们发现董平其实是没资格进入五虎的。今天我发现,让董平进五虎,是宋江玩弄...

2025-08-02

京剧台步:走出来的功夫

戏校每天有一堂课专门走台步,无论什么行当都必须练台步,这是基本功。假若连台步也走不好,怎么能唱戏呢?京剧讲究“四功五法”,“步”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法。每个行当的台步都有自己的规范。 行当不同,台步就不同...

2025-08-02

公孙胜排名第四的原因

众所周知,梁山一百单八将虽以兄弟相称,但是其中党派林立,划分了许多阵营。这些阵营虽然不至于水火不容,却也绝对算不上和谐。在这些阵营中,对立最为明显的,则是晁盖旧部和宋江一党。 毕竟宋江取代的,是晁盖的...

2025-08-02

王安石寻笔的故事

王安石寻笔王安石听说李白有一支可以生长出花的笔之后,自己也想寻找一支这样神奇的笔,今天就给大家讲一个关于王安石寻笔的小故事。有一天王安石读书的时候从书里看到李白有一支可以生长出花的笔。他就去找他的老师...

2025-08-02

《游褒禅山记》原文及创作背景

《游褒禅山记》是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在辞职回家的归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后,以追忆形式写下的一篇游记。该篇游记因事见理,夹叙夹议,其中阐述的诸多思想,不仅在当时难能可贵,在当今社会也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

2025-08-02

王安石小故事:不迩声色

不迩声色:王安石任知制诰时,王安石的妻子吴氏,给王安石置一妾。那女子前去伺候王安石,王安石问:“你是谁?”女子说自己是“家欠官债、被迫卖身”而来。王安石听罢,不仅没收她为妾,还送钱给她,帮助她还清官债...

2025-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