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萌宠的奇妙世界”系列报道·猫① 狸奴,古人对猫的爱称

发表于话题:猫咪古代叫法
发布时间:2021-06-08

眼睛里有星辰大海,脚爪下是翩然轻功,肚腩上怀柔软美梦……猫咪,可说是集可爱与神秘于一身的减压神物,令无数“铲屎官”拜倒在它们的魔爪下。在这个“看脸”的时代,拥有高颜值的猫咪小日子过得相当滋润,只要扭扭软萌的身子,“喵喵”地叫上几声撒撒娇,“铲屎官”们就会心甘情愿地跑过来伺候它们。

人们不仅喜欢养猫咪,还为猫咪画像、吟诗、以猫咪为原型制作出精致的艺术品。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的“万物有灵——神奇的文物动物园特展”上,展出了多尊出品于清朝、与猫相关的陶瓷作品。既有毛发生动自然、双目炯炯有神的“石湾窑金丝猫”,也有造型生动、憨态可掬的“白釉褐斑猫形枕”。如此萌物,让前来看展的观众久久驻足,大呼可爱。

软萌的猫咪是从何时开始被驯化的?各国与猫咪之间又有哪些因缘际会?在不同的时期,猫咪经历过哪些幸福或是痛苦的时光?

古埃及:

猫神贝斯特,掌管月亮和丰收

大英博物馆中的古埃及壁画“猫狩猎图”。

早在公元前3500年,古埃及就出现了最早的一批猫奴(爱猫成癖的人)。

当时的尼罗河两岸土地肥沃,出产了很多粮食。吃不完的粮食囤积下来,导致鼠害发生。古埃及人驯化了猫,将其作为捕鼠帮手。

猫在古埃及人的王权和日常生活里扮演着重要角色,因为它们不仅能够捕鼠,而且身形优美,神秘而高贵,被视作是神明的化身。

在埃及神话中,太阳神拉曾经化身为猫,击败了阻止太阳东升西落的巨蟒阿波菲斯。

古埃及壁画中的猫女神贝斯特

到第二王朝时期(约公元前2890年),在下埃及和尼罗河三角洲地区开始出现对猫神贝斯特的崇拜。

在上埃及地区,代表战争和治愈之神的塞赫迈特则以狮脸人身的形象出现。

上下埃及统一后,两神也合二为一,以猫脸、女人身的形象出现。

猫的瞳孔会随着光线的强弱而发生改变,在古埃及人看来,这与月亮的阴晴圆缺相互呼应。猫又拥有夜行、捕鼠的生活习性,所以,猫神贝斯特掌管着月亮和丰收,象征着月亮的温暖和女性魅力的力量。

古埃及的猫木乃伊

古埃及的猫死后被做成木乃伊

古埃及人对猫的崇拜,在今人看来,可谓是达到了狂热的地步。

如果谁故意杀掉猫,是会被处以死刑的。要是不小心误杀的话,则要按照女祭司的要求,赔偿相当数量的钱财。如果自家养的猫意外死亡,为表示哀悼,全家人都要把眉毛剃掉。

在古埃及的神庙壁画中,到处都可以见到猫的形象。不但如此,爱猫如痴的古埃及“铲屎官”还会在猫死后,将其做成木乃伊,旁边放上木质的鱼形陪葬玩具。

考古学家曾在埃及的一座神庙中发现了30多万个猫木乃伊,足见当时猫的数量之多及古埃及人爱猫程度之深。

古埃及猫女神贝斯特想象图

中国:

买鱼穿柳,迎聘猫咪进驻家里

清石湾窑陶塑金丝猫

《诗经·大雅·韩奕》中有这样一句话:“有熊有羆,有猫有虎。”将猫与猛兽熊、虎相提并论,说明最开始的猫并不是现在所看到的那样温驯可人,而是凶猛的野外掠食者。

东汉许慎编著的《说文解字》中对猫的解释是:“猫,狸属。”猫是属于狸的,是从狸进化来的。

什么叫狸呢?是一种爪子锋利、凶猛异常的野兽,尤其擅长抓老鼠,也叫钱猫、山猫、豹猫、狸猫、野猫等。换句话说,狸就是体型较大的猫。

宋靳青《双猫图》

正因为猫和狸有这样的渊源,所以,我国古代文人写作时,经常将“猫”、“狸”两字通用,还经常在后加个“奴”字并用,称“狸奴”,以表明猫被驯养后与人的亲密关系。

我国驯养家猫的历史也十分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

中国史前考古专家吴汝祚先生曾撰文说,河南汤阴县白营村,有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曾经挖掘出一块猫骨,其年代测定为公元前2160年。

与古埃及类似的是,猫在我国古人心中的地位极高,当时的人对猫充满了敬畏之心。

《礼记·郊特牲》记载:“天子大蜡八。伊耆氏始为蜡……迎猫,为其食田鼠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古人眼中,猫是八腊之一,八蜡指的是古代中国人所祭祀的8种与农业有关的神祇。

也就是说,古人奉猫为神。每年腊月,当朝天子都是要举行隆重的迎猫祭天仪式。

为何猫与人能够结缘?那是因为猫与人拥有共同的敌人——老鼠。

我们可以从宋代陆佃在《埤雅》中的记载窥到端倪:“鼠害苗,而猫能捕鼠,去苗之害,故猫字从苗。”

意思是说,在农耕时代,鼠患对人类的影响是致命的,而猫恰好是捕鼠能手,可以保护庄稼不被老鼠侵扰,所以猫字的右半边是“苗”。

老鼠不但偷吃粮食,还经常乱咬书籍,这对爱书如命的古代文人来说可是不能忍的。

所以,古代文人也逐渐开始养猫来保护自己的书。古人特别雅致,还赋予此项行为一个美称——“聘猫”。用“聘”字,满含尊重、爱护之意,也说明文人们对猫咪寄予了厚望。

黄庭坚曾写过一首《乞猫》,记录了向朋友讨要小猫崽的过程:“秋来鼠辈欺猫死,窥翁翻盘搅夜眠。闻道狸奴将数子,买鱼穿柳聘衔蝉。”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秋天的时候,老鼠见家里的老猫死去了,特别肆无忌惮,翻箱倒柜,吵得我一夜都睡不着。听说朋友家的猫生了多只小猫,我买鱼穿柳讨要了一只,迎回府邸,以求书籍无恙。      

这首诗中有两个说法很值得玩味。

一是“买鱼穿柳”,即将新鲜的鱼和顺手折下的柳枝作为“聘礼”去迎接猫咪。这是古代领养猫的习俗之一,如今在西南边陲地区,依旧保存着这一古老习俗。

二是“衔蝉”这一说法,跟“狸奴”一样,也是猫的别称。据说此别名来源于后唐时代的琼花公主的一只猫咪,因为它嘴上有花斑,看上去很像嘴里衔着一只知了,所以被命名为衔蝉。后来,这一说法逐渐流传开来了,成为猫咪的又一别称,雅致至极。

当人们解决生存问题后,古人渐渐开启了以猫做宠物的时代。

猫迈着优雅的小碎步,走进皇亲国戚、达官显贵家里,一跃过上了“睡美人于怀中鱼肉食之”的小康生活,不用再以捕食老鼠为生。

人们开始从情感上依恋猫,美学上欣赏猫,无数的猫奴由此应运而生。

唐朝时,贵族官僚率先沦为猫奴。到了宋朝,曾掀起过一阵轰轰烈烈的全民养猫热潮。

到了明清时期,古人养猫多年,养出了经验,清朝咸丰年间,黄汉专门编著了《猫苑》,介绍猫的种类和故事。

欧洲:

曾当作撒旦化身,差点被灭绝

罗马时期的马赛克画猫捕鸟图

欧洲中世纪,也被称为哥特式黑暗时代。这个时代,战火横流,疾病肆虐,宗教冲突持续爆发,人民生活在恐慌中。

那个时候,猫咪们也命运多舛,激进的教徒将美丽优雅的猫咪跟巫术联系在一起,给黑猫扣上邪恶的帽子,人们对猫的神圣崇拜迅速成为历史。

猫被视作是撒旦的化身,邪魔的写照。今天我们在很多欧洲电影或卡通中都能看到,邪恶的女巫身边,总有一只黑猫伴随左右,或者女巫变成一只黑猫,在暗黑里从事各种邪恶的交易。

于是乎,教徒开始对猫进行漫长的审判和残杀,在14、15世纪,几乎把猫赶尽杀绝。

中世纪时,巴黎公开焚烧猫。

中世纪在欧洲曾爆发过一场骇人听闻的黑死病,使得欧洲的人口减少了近三分之一。很多学者研究后认为,黑死病的肆虐与这场猫的大屠杀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对猫的残杀持续了数百年,导致猫的数量锐减。老鼠缺少了猫这一天敌,得以迅速繁殖。鼠疫的滋生和快速蔓延,造成了黑死病由来的至佳条件,这也是当今科学和考古学界解释黑死病来源的著名鼠疫理论。

文艺复兴后,欧洲猫的日子才稍微好过了些,继续在“驯化人类”的道路上大步向前。

1598年,英国的温切斯特举办了历史上记载的第一次猫展。这一次的猫展,虽然并不正式且规模不大,展示的猫和展览规则已不可考,但从那之后,人们逐渐了解到猫的各个品种并用科学的方法加以培育。

1871年7月13日,全世界第一次正式的猫展,在英国伦敦水晶宫举行,猫登上了大雅之堂。

那一次,有150-210只猫参展。它们颜色不同,形态各异,品种包括暹罗猫、马恩岛猫、波斯猫、英国短尾猫等。另外,还有一些及其罕见的猫,如玳瑁猫、阿尔及利亚猫等,让世人大开眼界。

这次猫展举办得非常成功,几个月后,在水晶宫又举办了一次猫展。

第二次猫展不仅有来自贵族家庭的猫,也有工人阶级家养的猫。在两次猫展之间,还有企业家自行举办了4次私人猫展,有两次在伦敦,另外两次在苏格兰。

而后,附庸风雅的美国人也效仿英国,于1895年在纽约麦迪逊花园举办了一次猫展。不久后,英美等各国的猫咪协会陆续开始成立。

日本:

有猫寺和猫神社,还有化猫节

日本东京今户神社中的猫塑像。

日本化猫节上的化猫爱好者

作为动漫第一大国,在日本的很多动漫作品里,猫咪经常作为主角出现。其中最为著名的形象,非机器猫哆啦A梦莫属。

这只以猫为原型的蓝胖子,来自未来世界,爱吃铜锣烧,能从兜里掏出各种有趣玩意儿,满足小朋友的各种愿望,风靡全球,人见人爱。

当然,还有女孩子为之疯狂的凯蒂猫,宫崎骏笔下会报恩的猫伯爵,新海诚动画短片《她和她的猫》里陪伴女孩成长的黑猫……

它们或温柔善良,或机警聪明,或孤傲犀利,但都拥有强烈的治愈力量,带给无数人难以磨灭的美好回忆。

据相关考证,日本的猫咪是从日本到中国的遣唐使带回去的。

因此,猫首先出现在日本的宫廷里,身份十分高贵,是贵族才能拥有的宠物。到江户时代,猫咪才开始走进寻常百姓家。

日本人爱猫,像爱樱花一样,可说是已经深入到了骨子里。猫不仅在动漫、电影等作品中经常出现,还渗透到了日本人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有专门为猫建立的猫寺、猫神社,还有全民COS猫妖的独特节日化猫节。

在日语里,有句话叫“神佛各奉”,意思是神社和寺庙各自尊奉自己信仰的神灵。但在日本的很多猫寺、猫神社里,都将猫作为神灵进行供奉。

猫寺的来源,跟商店里经常见到的招财猫息息相关。

在日本民间,有很多关于招财猫的传说。其中一则说,在江户时代,彦根藩第二代藩主井伊直孝打猎归来,经过东京世田谷的豪德寺时,有只猫正好从寺里出来,向他招手。

他觉得纳闷,就跟着猫走进寺里。没想到,他刚进去,外面就下起了瓢泼大雨,还电闪雷鸣,十分危险。

井伊直孝觉得是那只招手的猫咪救了自己,就出钱给豪德寺重新修葺,这寺从此被称作是猫寺。后来,猫咪去世了,庙里的主持特地建立了供奉招猫观音的招猫殿,造了一只高举在耳边的手,这就是招财猫的雏形。

如果你到东京的今户神社去,还能在拜殿前看到两只胖嘟嘟的招财猫。

招财猫举起的左右手,分别代表不同的寓意,左手代表能招进来客人,右手代表能招进财富。

如果想求姻缘,你还可以在这里买到将两只招财猫连在一起的结缘猫。其中,有斑块的代表男神,纯白的代表女神。

日本的猫寺、猫神社,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可每年10月18日在神乐坂举行的化猫节,或许就有些小众了。

化猫是日本民间传说中无数妖怪中的一个,为何要兴师动众地专门为猫举办一个节日?那是因为数世纪以来,日本人都认为猫拥有神秘的力量。

猫在日本人眼里,是高贵、神性、权势的象征,可以为家人带来财富和姻缘。

在日本民间传说中,化猫可以用两条腿走路。所以,数以百计的猫迷们发挥想象力,用油彩在脸上画出猫的神态,穿上各种各样的猫型服饰,一边游行,一边随着音乐起舞,以此来纪念化猫。

这个节日面对所有人开放,参与者没有年龄、性别、国籍的限制。

除了化猫节,每年2月22日,日本还有另一个纪念猫的节日猫之日。创办这个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呼吁社会要善待动物。

每年到这个日子,各地猫咪爱好者会为“猫主子”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

封面新闻见习记者 陈荷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

标签组:[猫咪领养] [萌宠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29838.html

相关阅读

杜牧的文学成就:受到杜甫巨大影响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身趁名家,喜老庄道学。杜牧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

2025-07-30

杜牧《秋夕》赏析

《秋夕》是唐代诗人杜牧(一作王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一首宫怨诗。这首诗描写一名孤单的宫女,于七夕之夜,仰望天河两侧的牛郎织女,不时扇扑流萤,排遣心中寂寞,反映了宫廷妇女不幸的命运,表现了一位官女举...

2025-07-30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二鉴赏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赏析:其二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唐玄宗时,安禄山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后伺机谋反,玄宗却对他十分宠信。皇太子和宰相杨国忠屡屡启奏,...

2025-07-30

杜牧《江南春》: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绝。诗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

2025-07-30

杜牧《紫薇花》:咏物抒情

《紫薇花》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首句描绘新开之紫薇花,次句赞美其不争春,后两句用《史记》“桃李无言”典故,淡雅表现紫薇花高洁的风骨和谦逊的品格。这首诗设想入奇,扩大了诗的张力和戏剧效果...

2025-07-30

杜牧的经典代表作五首

1、《清明》唐代: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2、...

2025-07-30

害群之马的成语典故

害群之马的意思 害群之马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hài qún zhīmǎ,原指危害马群的劣马。现比喻危害社会或集体的人。出自《庄子·杂篇·徐无鬼》。害群之马的出处 《庄子·徐无鬼》:“夫为天下者,亦奚...

2025-07-30

伯乐相马的成语典故

伯乐相马的意思 伯乐相马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意思是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爱惜人才。伯乐相马的出处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唐·韩愈《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025-07-30

朝秦暮楚的成语典故

朝秦暮楚的意思 朝秦暮楚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zhāo qín mùchǔ,意思是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有的诸侯小国为了保证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朝秦暮楚的...

2025-07-30

杜牧的作品集:《樊川文集》

杜牧有《樊川文集》二十卷,是其甥裴延翰所编,宋以后人又辑有《樊川外集》、《樊川别集》等等。四部丛刊本《樊川文集》二十卷、别集一卷、外集一卷,乃据翻宋雕本影印。又有清杨寿昌的景苏园影宋本,是杨守敬令书手...

2025-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