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张爱玲百年:如何不附庸风雅的穿越她

发表于话题:蒋方舟间谍
发布时间:2021-06-09

从小就觉得,张爱玲这个名字顶时髦了,缺少真实感。



丁玲、萧红有那么点严肃,她们的文字除了老师引读带学,大概小孩子们不会看。冰心甚是温暖,亲切感强。

不过,这都是语文教材上的脸谱化名字。依稀记得,冰心出现的次数会多一些。

但张爱玲的超级话题性犹如林徽因,体现在她们与当代独立女性、先锋女性的连通共鸣,体现的最大噱头就是老才女标签。




应该承认,互联网时代以前,除了大受欢迎的林徽因,张爱玲也是那琳琅满目的文化消费符号,在出版物市场上具有非凡的号召力、影响力。

茶余饭后,谈张爱玲成为了有面子、倍儿精致的社交活动。张爱玲真假语录化身为上档次年轻人的社交货币。

书店里摆着豪华装帧下的《张爱玲全集》,电视节目、意见领袖拿张爱玲反反复复做选题、勾兑内容。

甚至,明星们读点书就拿这俩人来炫耀虚荣。当然,我不认为苏有朋说他平素酷爱钻研张爱玲小说在此之列;而且,张艾嘉、胡因梦、林青霞这一代的台湾女星谈张爱玲可不只是随便说说,她们都做过专栏作家,交付过实实在在的铅字,让读者有理由相信,荧光灯背后的另一面,大美人们有耐心、有涵养消受张爱玲ip。




普通人的家庭阅读生活中,高大上父母们追逐“张爱玲”潮流,枕头边通常会放上《半生缘》和《倾城之恋》;报纸期刊里的文艺评论、花样繁多的畅销人物传记,也愿意扯上张爱玲做切口,因为她足够叛逆和各色。

文化泡沫的浮躁和膨胀构成,其实很简单。有时候只需要一个奇女子的人设,就妥了。

张爱玲的小说毕竟不少,比林徽因有卖相的元素更多,耳濡目染到80后、90后的孩提时代。

所以,“张爱玲热”,持续了十几年,某种程度上,过度解读张爱玲,就像过度解读鲁迅、胡适、陈寅恪一样,非得把大知识分子弄的面目全非才算是舒服。应了才女金句,一袭华丽旗袍里面爬满虱子。




虱子多了不痒,张爱玲看多了,却要小心睡不着:她构造的故事、意象、人物和情节,剥去伪装后,就剩下残忍、无力、疼痛感了、让看客极难抽离、没处遁逃、躲藏,想喘息而不敢。红尘滚滚、情深痴痴、聚散无常的混乱,不按章法出牌的人性艰难,让张爱玲的笔触,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不知道梦里追随的到底是什么。

很多人高估了她陷进去胡兰成的pua有多深,有多走心,却忽略了他们相处的真实过程里,张爱玲并不卑微和自作多情,也没有黏黏糊糊。


张爱玲的编剧作品




张爱玲不是热情的人,气质冷漠,并不显得好相处。亲日通敌汉奸者的清奇脑回路,与渣男新世相,面子里子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儒雅的不要脸,攀附思维硬上,出名还算趁早的张爱玲在丰硕稿费里,赏胡兰成点儿要饭钱外,真没倒贴别的。他们之间往来的那些信札文字,只是文字,外人认真不得。两人的事儿,和生活里真相有很大的差距。在他们彻底断了以后的几十年间,汉奸还不时暗送秋波,试图勾搭回这位声名显赫的前妻,均以失败告终。张爱玲逢亲近的人都说过胡兰成的人品有多滑稽,贪便宜的心思有多掉价,包括打着她的名号出他自己的书,做一些赚钱的事,张爱玲轻蔑的表达过这种看法:胡兰成的钱怎么总不够花。

自从抗战胜利,中华民国里,张爱玲有价无市,谁都敬而远之,事实上被无形封杀。切身利益换来的感情苦果和愚蠢代价,只要张爱玲自己不计较这个,怎么都行。

胡兰成这一趴有些心理落差上的缓冲时间,正常的疗伤愈合,完了也就完了。其实,不管怎么复盘,张爱玲所采取的止损措施没有一步是曲折、拉锯和浪费的,她当然有自己的幻想,可是比大多数迷糊女人更强悍的是,她可以在曲终人散时不赖着返场,推翻、斩断自己的情感依赖。


张爱玲和第一任丈夫胡兰成



张爱玲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逻辑,却不愿在叙事上留下些许温存。这两年,中国社会和心理学界关注原生家庭对个人成长的负面影响,很多人更感兴趣张爱玲的幼年、童年和少年,扒的也算细。

即使她的爷爷奶奶,是晚清名臣张佩纶,是位极人臣者李鸿章的长女,她也没有一个配的上这种家世背景的父亲。极品爸爸是有老啃老,没老啃家底,外带抽鸦片恶习的主,张爱玲和爸爸的小老婆因为几句话的事儿,就能被爸爸连揍带羞辱,其恶劣情形,比《大宅门》里演的窑姐姨奶奶和丫头转正姨奶奶所受的窝囊气还不如;而她那个妈,美其名曰接受新式教育,却以此为幌子,从来不尽当妈的责任,不做当妈的准备,因为也是个巨婴。张爱玲出生两三年,巨婴妈妈说旅欧就旅欧,当张爱玲略微大点,巨婴妈妈则说去学画画就去学画画,借着名去法国游历。

这就是张爱玲的一双父母,给了她天赋异禀的礼物,也镌刻了她自私和敢于表达自私、另类、不合群的基因。张爱玲对亲情的敌意和抵抗,虽十分微妙,但是有来处、有渊源的,她从不隐藏对自己母亲的嫉妒,母亲的摩登和超前卫在她眼里,是对手,是挑战,且不能与其在女性的释意里共存。她最恨母亲的一件事,就是刚成年,有一次和母亲及外国黑人壮汉一枚(母亲友人)一同去海滩晒日光浴,玩儿水嬉戏,疲了后回酒店过夜休息,不知怎么,就和外国朋友睡一屋了,什么也没发生,第二天一早,母亲进屋查看,异常不悦,让张爱玲走两步,是处女就走两步,然后从走路姿势,判断张爱玲是否偷尝禁果。这个事儿,张爱玲记母亲一辈子,因为一个民国少女在未开化的现代,经历家人的这种盘问,那个臊劲儿是要找地洞钻进去的,尊严感受生不如死。

张爱玲亲弟弟对姐姐不赖,那没用。就像她小说里常有的人物样貌,主人公若是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常常迁怒于亲人,溢出人性中最无情的底色。她总是踩乎弟弟在文学领域所忙活的事情,弟弟每以近乎哀怜低贱的口气求助于她一分,姐姐的吝啬就变本加厉一分。张爱玲确非常人,恻隐之心的浓度极低,就能做到居高临下,一篇也不写给亲弟弟。


张爱玲和弟弟



她大大方方,出手阔绰的时候,只能是对着两任丈夫。第一任汉奸丈夫,用她的钱养别的女人,第二任老外丈夫,用她的钱照顾前一窝孩子外加给自己看病。张爱玲和第二任丈夫相处的还不错,女方是自由主义者,男方是社会主义者,俩人差一代岁数,诶,能玩儿成命运共同体,尿到一个壶里。


张爱玲和第二任丈夫赖雅



张爱玲一生都按自己的性情乐观活着,不太做人设,不作秀、不刻意、不尴尬。哪怕倒霉她也认,这一点,像个男的,呈现出的刚毅,朴实自然。她从不提好汉当年勇,也不因境遇迥异而恋既往、惑当下、期未来,她就是纵情向前,不问目的地。颓废、消沉、苟安、不可自拔在她这里,很少有滋生的空间,她说过钱是好东西,她看不到钱的什么坏处,而实际上,她把钱看的不重,也没有抱怨过用钱衡量自己价值时的不公:抗战光复后,新中国成立之前的这段时光,以及她离开内地,远赴香港做编剧谋生的选择,都没有让她挣到钱,而且变的拮据,甚至去美国的一张机票钱,她都囊中羞涩。

但是她对这个世间的直白表达,也脱离了世俗太远,且造成的间距过于大,影响着她的生存质量。她1995年差一个月75岁时怎么客死LA的,死后多长时间被发现的,到现在所有的事实也不是很清楚。注孤生。

刚解放的时候,她想融入新中国文坛,只因开大会时候,大家穿的不是蓝一套,就是黄一套,才三十岁的张爱玲吓坏了,操着上海口音,慌张的说到“吾是穿旗袍额呀,吾才弗要帮伊拉穿额一样呀。”

我是穿旗袍的呀,我才不要跟他们穿的一个样呢。

很任性是不是,典型的没大局观念。但这种任性,有什么错。她不喜欢她就走了,而不是走了之后,就恶毒攻击她不喜欢的。

十三年前的十一月初,张爱玲小说改编的电影第二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映(第一次是许鞍华导演的《半生缘》),由李安执导的电影《色戒》,勾勒出的新型人物关系和心理视角,令观影者拍案叫绝。才演过一部数字电影的汤唯一点都不怵全香港演技最好的梁朝伟,而且为艺术献身,尽管这次大胆的突破性演出被广电总局封禁了两年。

汤唯演到位了张爱玲定义《色戒》的一句话精髓:通往女人的心,往往是从通往女人的阴道开始的。




很野性是不是,典型的不知礼义廉耻。但这种野性,有什么错。她19岁就会写出这么拉仇恨的文章,标题是“我的天才梦”,主旨是,本姑娘三岁背的一手好唐诗,别看我妈跑欧洲不管我,本姑娘七岁就能写小说,别看我妈再次跑欧洲不管我。本姑娘想告诉全世界,只需要一点美国式的宣传,May be我,就会被视为神童。

1939年,谁知道神童是什么意思。

快八十年后,小张爱玲近七十岁的“神童作家”蒋方舟也将近三十而已,她受邀前去张爱玲就读的香港大学采风,并在柴湾区港大同学会,给一帮小学五年级学生上了三天语文课,然后她到达了加多利山嘉道理道,拜访了张爱玲最铁磁的密友之子,也是张爱玲遗产执行人宋以朗。





蒋方舟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张爱玲,不懂女间谍是怎么个事儿,也不懂赵四小姐赵一荻是什么样的女人,可是她写完《色戒》和《少帅》就觉得非常开心,因为她把自己放进去了,什么什么女间谍,去她的,张爱玲只要把女间谍变成女学生,变成她自己在香港大学的经验、看法,这样,她就能很快写出来。


2020年的9月对张爱玲有特别意义,9月1号,她去世25周年,9月30号,则是她百年诞辰。和她同属天平座的曹禺,大她十岁零一周(9月24日),却比她晚离世一年三个多月,曹禺在戏剧文学的创作上,天赋曾经比肩张爱玲于小说,只是因为抑制真性情,从而失去了创作的灵光。


张爱玲比很多同时代作家强的还有一点,就是保持住了当代性,经得起好几茬当代中国人的共鸣考验,大家觉着,她就活在跟前儿,虽然很多时候也尖酸刻薄毛病多,但像极了我们认识的身边女性芸芸众生。

标签组:[读书] [文学] [张爱玲] [胡兰成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30555.html

相关阅读

权谋棋局中的无奈之选:刘邦为何将江山托付忌惮的吕雉

公元前195年,病榻上的刘邦凝视着吕雉的背影,这位曾与他共患难的结发妻子,此刻正以雷霆手段镇压异姓诸侯王。他深知吕雉的野心与手段,却仍选择将帝国权柄交予其手。这场看似矛盾的权力交接,实则是刘邦在政治棋...

2025-10-29

情深难敌权谋:刘邦不立戚夫人为皇后的深层逻辑

汉高祖刘邦晚年,戚夫人因得宠而萌生取代吕后之位的野心,甚至多次吹枕边风要求改立太子。然而,这位以"仁义"自诩的帝王,最终在权力天平上选择了结发妻子吕雉。这场后宫争斗的结局,实则是政治智慧与人性弱点的激...

2025-10-29

权谋棋局中的生死盟约 司马昭与贾充的共生关系解析

公元260年洛阳街头,十九岁的魏帝曹髦率亲卫直扑司马昭府邸,却在南阙门被太子舍人成济一戈刺穿胸膛。这场震动朝野的弑君案背后,真正的主谋贾充不仅未受惩处,反被司马昭加封安阳侯。这场看似矛盾的政治决策,实...

2025-10-29

高滔滔:北宋政坛的“女中尧舜”与宋哲宗的复杂评价

在北宋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中,高滔滔宛如一颗璀璨星辰,以其独特的政治智慧和坚韧的品格,在男性主导的权力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她以太皇太后之尊临朝听政,成为北宋中后期政治格局的关键塑造者,而宋哲宗对...

2025-10-29

成化风云:明宪宗朱见深的功过与西厂之谜

明宪宗朱见深(1447—1487),年号成化,是明朝第八位皇帝。他的一生充满戏剧性,幼年历经皇位更迭的动荡,成年后既展现出治国理政的才能,又因设立西厂等举措引发争议。 一、朱见深的早年经历与性格塑造...

2025-10-29

弘治中兴:明孝宗朱祐樘的仁政与中兴之路

在明朝近三百年的历史长河中,明孝宗朱祐樘以其独特的个人魅力与卓越的治国才能,开创了“弘治中兴”的辉煌局面。这位自幼历经坎坷的皇帝,以宽厚仁慈、勤政爱民的形象,赢得了后世史家的广泛赞誉,被比作汉文帝、宋...

2025-10-29

永乐大帝:铁血与文治交织的盛世华章

在明朝近三百年的历史长河中,明成祖朱棣以藩王之身夺取帝位,开创了“永乐盛世”,其文治武功不仅重塑了大明王朝的格局,更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明史》以“远迈汉唐”的赞誉,将朱棣的功绩推向了与...

2025-10-29

明史视角下的明仁宗朱高炽:仁政为基,德化盛世

在明朝十六帝的谱系中,明仁宗朱高炽以仅十个月的在位时间,却赢得了《明史》“与文、景比隆”的极高赞誉。这位被后世冠以“仁宗”庙号的皇帝,其政治智慧与人格魅力在《明史·仁宗本纪》中得到了立体呈现。 一、...

2025-10-29

宣德之治:明宣宗朱瞻基如何铸就仁宣盛世

明宣宗朱瞻基(1398/1399-1435)作为明朝第五位皇帝,在位仅十年却开创了与“文景之治”“贞观之治”齐名的“仁宣之治”。这一时期,明朝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被后世誉为明代最鼎盛的阶段之...

2025-10-29

朱祁镇:从昏君标签下走出的“仁德之举”

在明朝的历史长河中,明英宗朱祁镇常因“土木堡之变”和“夺门之变”被贴上昏君的标签。前者让明朝险些提前覆灭,后者导致忠臣于谦含冤而死。然而,若抛开这些重大失误,深入探究他的生平,会发现他在废除殉葬制度之...

2025-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