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一桩发生在1977年高考舞弊案温州晚报

发表于话题:高考历史上最大作弊案
发布时间:2021-06-15
       编者的话

  我们在探访“高考30年”的过程中,无意间在如山的资料里发现了这桩今天看来依旧是触目惊心的舞弊案。其影响之坏、手段之恶劣,令我们愤怒。可是,从处理的结果来看,给当事人最重的处分是:开除党籍,开除公职,留用察看两年。似乎按现在的理解,处分过轻。可这才是时代的真实痕迹,要知道在那个打下“政治挂帅”烙印的年代,如此的处理结果,无疑是宣布了一个人在仕途上的“死刑”,这样的处分是最重不过的了。的确,在记者采访时,所接触到的相关当事人依旧讳莫如深,不敢畅言。显然,1977年,对他们来说是永远抹不去的阴影;1977年,也深刻改变了他们的人生。

  30年过去了,时间已经给了他们最大的熬煎,我们不愿再更深地刺痛他们,只是试图如实地还原那段并不遥远的历史,故以下文字中我们对当事人均使用了化名。

  “不管现在我是一名多么优秀的医生,都永远开不出‘后悔药’的配方。如果世界上真有这种药卖,花多大的代价我也愿意买。”江斌这么说,源自30年前那段痛苦的往事。

  “批准《关于灌云县一九七七年高校、中专招生工作中严重违法乱纪事件调查处理的情况报告》,现决定通报全省,并在《新华日报》予以公开报道。……灌云县文教局副局长黎胥,文教局中教股副股长何声,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王飞,省地驻灌云县招生工作组组长江斌等人,大量改动考生成绩,营私舞弊,弄虚作假,破坏了招生制度的改革,损害了党的声誉,在群众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苏委发1978-33号文件,详细地记录着这段历史。

  这么多年来,江斌对此事不愿意回忆,也很少提及,可他的内心一直备受煎熬。

  “十多年前,有一个当年被改低分数的学生家长,来我们医院看病的时候,偶然认出了我,她指着我的鼻子大骂,我没有说一句话……”

  1977年发生的“灌云县在高校招生工作中营私舞弊,违法乱纪事件”给这个本已经十分特殊的第一届高考,抹下了灰暗的一笔。

  改分“公开化”

  1977年11月28日、29日,江苏淮阴地区灌云县高校、中专的高考初考如期进行,参加统考名单于12月16日公布后,陆续有人民来信,12月17日上午,龙苴公社革委会副主任刘如山、公社党委组织委员李德学两同志打电报给当时的国家最高领导人,揭发招生工作中的问题。

  淮阴地区招办于1977年12月19日进行调查。随着调查的深入,真相被一步步揭开了,其中的情节恶劣程度令人咋舌。

  1977年11月29日,江苏省高考初考结束后,被抽调在灌云县运动办公室的文教局中教股股长常鑫,亲自找到县招办文考组组长、文教局中教股副股长何声,要何声对其孩子常亢多多关心,让其参加统考。

  何声感到,我是外乡人,又是和常鑫在一个股里工作,这件事情办不好,以后工作上难配合,因而对常的儿子参加统考问题备加“关心”。

  开始录分的第一天下午,何声到录分室想了解常亢的初考成绩情况,当录分员单言看到常亢的数学考分只有6分时,就拿给何声和录分员历水看,这时,三人沉默了一会儿,负责登记录分表的单言问:“照写还是怎么办?”何声说“加点”,并用手在空中画了一个圈。单言问:“加零啊?”何声说:“行。”单言就在“6”字后面加个“0”字,变成了60分。

  当晚,历水把何声指使人改分问题报告了文教局小教股股长、招生秘访组方雨,方雨于第二天上午报告了招办主任黎胥,黎胥听后未追究就算了。

  这件事情很快在录分员中传开了。当时有的人为何声的做法捏了一把冷汗,但没有看到领导追查制止,也就不在意了。

  于是,有的录分员就开始暗暗地把自己关心的考生分数改动了。更有甚者,黎胥亲自出马,明目张胆地把老首长、老同学、老部下托其关心的写在三张活页纸上的四十多个考生名单交给录分员历水,并作交代说:“如果他们分数不够的话,把他们提到分数线上。”

  历水又把黎胥交的名单,按公社分别写成若干小纸条,送给各个录分小组,并把黎胥的说法作了交代。招生委员会副主任王飞已经发现录分表上有的考生分数被涂改,还没有意识到有人有意改分,不仅没有深究,还把县委一个负责同志小孩和卫生局一副局长两个小孩参加统考的问题,向录分员历水和程尚打了招呼,叫“给他们统考”。

  驻县的招生工作组长江斌在录分室也发现录分表上有的考生分数被改动,却认为是因录错分数改动的,没有引起有人乱改分的警觉,未加追究。同时把工作组成员找其关心的14名考生分数,记在本子上拿回给工作组成员看。

  这个时候,改分已经“公开化”了,参加录分的11个录分员,有10个人除替领导叫其关心的考生改了分以外,还把受人家委托和自己觉得该关心的考生基本上都改了分。文考组组长何声就亲自改了二十多个考生的分数,其中一个中考考生苏发是何声的内弟,总分由89分,改加到134分。就这样,除了替领导交代的考生改分,也把受人委托和自己“关心”的考生改了分数,总共改动分数的考生达273名(高校123名,中专150名)。其中,在分数线以下加分的229名,在分数线以上加“保险分”的44名。

  打压合格考生

  在评阅初考试卷的时候,灌云县所在的淮阴地区下达了评卷标准,但王飞等人却不执行,他在评卷教师会上说:“不要把分数压得过低,过低了我们县会吃亏,参加统考的人数少了,录取的人也会少。”

  当黎胥到地区汇报初考成绩时,王飞又说:“不要先发言,听听别的县汇报后再说。要是第一个汇报,把及格率说高了,人家会笑话,要是报低了,参加统考的人就少了。”还有人也交代说:“不要先汇报,听听别县情况。多争取一些人参加统考。别的县分数高,我们如悬殊太大,也可以把分数适当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加上大量改分,他们就把该县初考合乎地区规定的分数线以上的考生857人,虚报为1176人,谎报了319人。

  王飞、黎胥等人骗取参加统考的名额后,又擅自决定把一部分低分考生列入统考名单。于是,就有了这样一组令人惊讶的数据:

  “属于总分在分数线以下,未改录分表直接参加统考的有198名(高校84名,中专114名),占营私舞弊总数的42%,其中正副局长级以上干部的子弟和亲戚17名,文教系统的26名,其他干部的77名。”

  如王飞,其姨侄女崔林,实考38分,也因为王飞打招呼,要录分员“关心关心”,而参加统考了。伊山公社考生焦南,政文5分,数学0分,也参加了统考。甚至还有一名只报名而根本没有参加初考的人,也被塞进统考方案,参加了统考。

  黎胥等人,为了把不合格的低分考生塞进去,参加统考,竟胆大妄为地把实考总分在分数线以上的433名(高校176名,中专257名)合格考生,非法地不让他们参加统考。其中15名考生的总分,被改到分数线以下,失去了参加统考的机会。如四队公社高校文科考生孟庆礼,政文83分,数学55分,共138分,没有参加统考;白蚬公社高校理科考生邹法实得总分114分,录分表上被减少50分……

  最后,由于黎胥等人大肆改分,非法参加统考的考生总数高达471名,占灌云县参加统考人数(1131名)的41.6%。其中高校207名,占高校统考人数(582名)的35.5%;中专264名,占中专统考人数(549名)的48.09%。不过,万幸的是,在调查组调查后,及时采取了补救措施。对初考考分在分数线以下而参加统考的,宣布一律无效;对被非法剥夺参加统考权利的考生,进行了补考。

  一份检讨书

  在我们查阅这个事件相关资料的时候,意外地发现了一份夹在其中的检讨书,正是江斌的。

  这封写于30年前的检讨书,透露了许多至今恐怕都不为人知的细节:

  “……考试成绩的保密问题,省、地招办都很重视,地招办规定初考成绩(录分表)各县的省、地招生组中只有正组长能看,这本是组织上的信任,初考录分期间,我们招生组的其他四位同志要求我了解一下他们各自所需关心的考生成绩,当时我都同意了。并将其他所要了解初考成绩的考生姓名,所在考区,准考证编号都一一写在我本子上,为了满足他们的要求,我把成绩录在自己本子上,转告了招生组的其他四个同志,自己所关心的考生黄北、苏君的初考成绩也录在自己的本子上。高校录分结束时我把县里初考成绩在130分以上的考生,按公社录在自己的本子上,并给别人抄了,造成泄密……

  “初考后的录分期间,录分室人员复杂,而谁能接触录分表,谁能看录分表,招办领导在初考工作会议上都讲得很清楚,这些我都是知道的。但没有向有关领导提出,以至造成别有用心的人有机可乘,在此期间我在录分室看分数表,发现少数成绩有涂改,如‘3’改成‘5’、‘8’,‘1’改成‘7’,有的涂掉以后重写等,当时我还用铅笔在录分表上帮助加了几个公社考生的总分,发现以上情况曾向身边的工作人员询问,是1还是7,是3还是5等,自己把这些看作是录分人员工作中差错后的涂改,是难免的,并没有引起我的疑问,也没有提出叫录分员在涂改后的地方签上自己的名字……

  “伊山公社考生苏君(据说是当地一所中学的民办教师),是我同学一个朋友的朋友的女儿,我11月27日与我同学一起到我的同学的朋友家玩,通过介绍才知道的,该考生是应届高中毕业生,考大学理科的,初考总分108分,因统考名单没有她,经我同学的朋友介绍来找我的,根据以上情况,自己又在我同学的朋友家吃了饭。还请代买了十元钱虾皮,面情难却,所以向李局长反映过,要求有名额的话给苏君参加统考,后来苏君在统考前一天办了有关手续参加了统考……

  “我与黄北素不相识,初考期间,我去看一个同学,在此期间听当地公社医院一位医生(考区保健医生)介绍说黄北学了两年医,有一定的医学基础,我提出让黄北参加统考的想法是该考生够分数线,又有一点医学基础,如果考上大学学医还是不错的……

  “地招办派去的两同志第一次去灌云了解有关情况,发现三个考生试卷成绩明显不够分数线也上了统考名单,他们临走的前一天晚上(当时我因喝酒后头昏睡了),向何声股长讲了以上情况(因黎局长不在),并提出要下。当时我也表示了同样意见,又隔了一天(已是统考前第二天了),当我问到以上事时,黎局长说不准备一下,不好弄。因快要开会了,周围又有很多人,具体情况就没有多问。会后我又问到此事,在散会回招待所的路上,黎局长讲了真话:三个考生都是公社中学主任和文教助理的小孩,不好弄,就不下了,这些情况我是后来才知道的。由于自己放弃了原则,事情就这样不了了之,几个不够条件的考生仍然参加了统考。”

  在《关于灌云县一九七七年高校、中专招生工作中严重违法乱纪事件调查处理的情况报告》中,明确记录了对这些人的处理意见:黎胥在地区招办调查时,他又支持何声把录分表上改动明显的改回来,对此事件负主要责任,给予开除党籍,开除公职,留用察看两年的处分;何声负重要责任,给予何声以开除党籍、撤销中教股副股长职务的处分;王飞也负重要责任,撤销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职务,留党察看两年;江斌同样负重要责任,接受请吃请喝,游玩连云港,并托人购买猪油、食糖、虾皮和酒之类的物资,留党察看一年。(南京周末)

标签组:[升学考试] [高考] [中考分数线] [王飞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32065.html

相关阅读

贾宝玉为何独爱林黛玉

没有读过《红楼梦》的人,总会疑惑,为什么贾宝玉偏爱柔弱的,爱耍小脾气的林妹妹,偏偏对温柔懂事,端庄大方的薛宝钗一点也爱不起来呢? 其实,林黛玉并非一无是处,她有三处优点,让宝玉爱不释手,从此其他女子在...

2025-07-31

杜牧的轶事趣闻:十年之约

十年之约杜牧在宣州幕下任书记时,听说湖州美女如云,便到湖州游玩。湖州刺史崔君素知杜牧诗名,盛情款待。崔把本州所有名妓唤来,供杜挑选。可杜牧看了又看,有些遗憾地说:“美是很美啊!但还不够尽善尽美。”又说...

2025-07-31

杜牧的故事之杜秋娘诗

杜秋娘诗小杜另一首与歌女有关诗歌为杜牧博得了盛名,这就是《杜秋娘诗》。杜秋娘本是金陵美女,妩媚动人,能歌善舞,能联诗作曲,十五岁时,一曲《金缕衣》就俘虏了镇海节度使李锜: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2025-07-31

杜牧的轶事趣闻:张好好诗

张好好诗大和二年十月,杜牧进士及第后八个月,杜牧就奔赴当时的洪州,即王勃写《滕王阁序》那个地方,开始了杜牧长达十多年的幕府生涯。其时沈传师为江西观察使,辟召杜牧为江西团练巡官。沈家与杜家为世交,沈氏兄...

2025-07-31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赏析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文学赏析辛弃疾此首《菩萨蛮》,用极高明之比兴艺术,写极深沉之爱国情思,无...

2025-07-31

《相见欢》赏析:剪不断理还乱

文学赏析这首词上片选取典型的景物为感情的抒发渲染铺垫,下片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地抒发真挚的感情。首句“无言独上西楼”将人物引入画面。“无言”二字活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独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楼的...

2025-07-31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是南唐后主李煜(存疑)的名篇,词牌名为《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这是作者被囚于宋国时所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是他宫廷生活结束后的一个插曲,由于当时已经归降宋朝,这里所表现的是...

2025-07-31

《清平乐·村居》诗词赏析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古词大意房子是用茅草盖的,屋矮檐低;门前有一道溪流,岸边长满青草,绿水...

2025-07-31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创作背景此词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创作时间在宋孝宗淳熙八年...

2025-07-31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创作背景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

2025-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