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940万考生赴高考 “史上最严”高考到来

发表于话题:高考历史上最大作弊案
发布时间:2021-06-15

原标题:940万考生赴高考 “史上最严”高考到来

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于6月7日至8日举行。据教育部网站消息,部分省市由于考试科目设置不同,9日仍安排有考试科目。今年全国高考报名考生共940万人,较去年微降2万人。今年高考,除了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还是分省命题外,全国其他26个省份选择统一命题。其中,安徽、湖北、四川、陕西、重庆、湖南、广东、福建为新增8个采用全国卷的省份。

教育部特别提醒,广大考生应认真了解并熟知《考生须知》,提前做好各项考前准备。一是合理规划出行时间和路线,仔细核实确认考试时间、地点和科目,预留足够赴考时间,防止因交通、天气等原因耽误考试。二是严格按照考试规定,提前准备好身份证、准考证等证件以及必备的考试用具。三是诚信参加考试,不要携带各类无线通讯工具等违禁物品进入考场。

26省选择统一命题 25省公布新高考改革方案

今年高考,除了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外,全国其他26个省份选择统一命题。其中,安徽、湖北、四川等8个省份回归“全国卷”。2014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在今年第一季度迎来了密集的落地。截至目前,包括上海、浙江两个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在内,全国已有25个省份公布了高考改革方案。梳理发现,文理不分科、外语“一年两考”成为大趋势。从考试变化分析,上述23省份均在改革方案中明确将推行“3+3”模式,除语数外之外,3门选考科目中,“6选3”模式成主流,即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作为考试科目。而浙江采取的是“7选3”模式,除了以上所提到的6科,还多了“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这项科目。

据悉,本轮高考改革的亮点之一就是力求破除“一考定终身”,有些科目考试也从一次考试变成多次考试。在已公布高考改革方案的省份中,绝大多数省份明确英语一年两考,一考定终身的情况得到了极大改变。

史上最严”高考到来 高科技手段防作弊

今年,“作弊入刑”将首次实施,“史上最严”高考到来。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为他人实施前款犯罪提供作弊器材或者其他帮助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为实施考试作弊行为,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第一款规定的考试的试题、答案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第一款规定的考试的,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教育部还与各省(区、市)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签订了高考安全责任书。要求各地采取有力措施,确保高考安全、顺利进行;继续深入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做到招生信息“十公开”,不得出台含有违规“点招”录取和降低标准违规录取考生的地方政策,并自觉接受纪检监察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运用高科技手段防作弊,历来是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的重点工作。今年,“刷脸+验指纹”等高科技产品的使用,就是为了让防不胜防的作弊行为无处遁形。广东、湖北等地今年升级标准化考场作弊防控系统,通过指纹识别、人脸识别验证考生信息,考生将“刷脸+验指纹”进考场。

严防“枪手”替考 保障高考安全

去年,高考江西南昌的“替考事件”震惊全国,多名涉案人员已经获刑。今年,各地对于高考安全的部署,严防“抢手”替考,成了保障今年高考安全的重要工作。根据教育部近日发布的消息,教育部对往年出现高考安全事件、考风考纪相对薄弱的省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进行了约谈;对往年出现替考“枪手”较多的高校,专门下发通知,要求举一反三,严防再次出现大学生充当替考“枪手”的现象。

山东要求,高考期间各高等学校应坚持正常的教学活动,加强对学生的考勤管理,一般不允许请假,“对无故未到校者,要逐人查清去向,对去向可疑者,要深查细究,防止学生参与替考”。

湖北也规定,高考期间各高校应坚持正常的教学活动,加强对在校生(含研究生)的考勤管理,原则上不允许学生请假。“对校园内张贴的组织替考和寻找“枪手”、售卖考试答案和作弊器材等涉考广告进行清理,如发现可疑人员和重要线索,要及时向领导报告,必要情况下向公安机关报案。”

据教育部介绍,从5月份开始,各地还陆续开展了“打击销售作弊器材”“净化涉考网络环境”“净化考点周边环境”“打击替考作弊”等4个专项行动。

各地公安、工信、工商、教育等部门在中学、高校、通讯电子产品市场、考点周边及互联网上联合对非法招募替考“枪手”、组织助考活动、违法贩卖作弊器材、发布涉考不良信息等危害考试安全、扰乱考试秩序、谋取非法利益的行为进行了重点侦查,依法打掉了一批犯罪团伙。

关注优易课教育订阅号:淄博学大教育(微信号:ziboxuedazm),学习更多家庭教育知识,帮助您将孩子教育的更好!

标签组:[升学考试] [高考] [史上最严高考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32133.html

相关阅读

逃亡车辙下的父权悖论:刘邦弃子事件的历史解构

公元前205年彭城之战的溃败,将刘邦推向了历史争议的漩涡中心。当夏侯婴驾着马车在楚军追击中狂奔时,一个载入史册的场景发生了:刘邦三次将年幼的刘盈与鲁元公主踢下车,而车夫夏侯婴三次冒险救回。这场充满悖论...

2025-10-29

魏武双璧:张郃与张辽的军事能力与历史成就比较

三国时期,曹魏阵营中张郃与张辽同为"五子良将",但二人的军事风格与历史定位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对比战场指挥艺术、战略影响力及历史评价,可清晰看出张辽在战术创新与战场威慑力上更胜一筹,而张郃则以战略持久性...

2025-10-29

洛神陨落:解码甄宓与郭女王的后位之争

公元221年,魏文帝曹丕赐死结发妻子甄宓,改立郭女王为后。这场看似简单的后宫更迭,实则是权力博弈、性格差异与时代局限共同编织的悲剧。当“洛神”的绝世风姿败给“女王”的权谋手腕,历史的暗流中,藏着三个致...

2025-10-29

荆州之殇:关羽失守背后的多重困局

公元219年,关羽北伐襄樊的战鼓尚未停歇,荆州城防已悄然瓦解。这场改变三国格局的失利,既非单纯因关羽“大意”所致,也非单一因素促成,而是多重矛盾交织、内外势力博弈的必然结果。从战略决策到人性弱点,从盟...

2025-10-29

曹操立嗣之谜:宗法、权谋与现实的艰难抉择

公元217年,曹操在反复权衡十年后,最终将世子之位授予嫡长子曹丕。这场涉及二十余位儿子的继承人之争,不仅关乎曹魏政权的未来走向,更折射出东汉末年宗法制度、士族政治与个人能力的复杂博弈。曹操的选择,是传...

2025-10-29

武周兴亡录:从权力巅峰到王朝谢幕的十五年传奇

公元690年,67岁的武则天在洛阳则天门接受百官朝拜,改国号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这个以女性身份建立的王朝,在十五年的跌宕起伏中,既创造了"贞观遗风"的盛世图景,也因权力博弈与制度困境走向...

2025-10-29

权谋与妥协:武则天退位后未遭清算的深层逻辑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以铁腕手段夺取李唐江山,却在晚年主动退位,最终以皇后身份与唐高宗合葬乾陵。这场权力交接的戏剧性转折,不仅源于武则天对身后事的精准布局,更折射出唐代政治生态中权力、血缘与利...

2025-10-29

嘉靖之谜:李时珍难解的帝王病痛与权力困局

1542年冬,紫禁城西苑的丹炉火光摇曳,嘉靖皇帝朱厚熜正盯着道士炼制的“先天王粉丸”。这位沉迷丹药的帝王不会想到,二十四年后,他会因长期服用这类含汞朱砂的丹药,在剧烈抽搐中咽下最后一口气。当李时珍以太...

2025-10-29

嘉庆皇帝亲政的第一天,为何要追封陆氏为庆恭皇贵妃?

《如懿传》中,陆沐萍的戏份很少,她原本是太后安排在后宫的一枚棋子,当初皇上借玫嫔之手用绝育汤使其失去了生育的能力,在求依太后无果后,陆沐萍选择了依附于炩妃卫嬿婉,并事事对卫嬿婉进行阿谀奉承。没想到因争...

2025-10-29

嘉靖帝改朱棣庙号背后的权力博弈与礼法重构

公元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无嗣驾崩,一场围绕皇位继承与宗法秩序的激烈博弈就此展开。最终,兴王世子朱厚熜以“兄终弟及”的名义入主紫禁城,史称明世宗。然而,这位年轻皇帝的登基,却意外引发了明朝历史上最著...

2025-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