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文死谏,武死战”,从传统文人角度看,蒋方舟连方方都不如

发表于话题:蒋方舟公知文章
发布时间:2021-06-21

  蒋方舟被全网挞伐,亏不亏?从某种角度来看,她连方方都不如。

  蒋方舟有没有犯罪?

  蒋方舟有没有犯罪?但为何被全网挞伐?因为这牵扯到中国人的道德标准。“汉奸”是中国人最为痛恨的一类人,蒋方舟的行为恰是有这样的嫌疑,在任何时候,“里通外国”都是不可饶恕的。

  

  蒋方舟的“汉奸”行为表现在粉饰日本,向国人展现“日本的优越”。并不是说,我们不能夸别的国家,但问题的本质发生改变的主要原因是蒋方舟是“拿钱办事”的。这样,性质就完全变了。不拿钱,凭的是道义和认知,还有情可原;拿钱了,就是工作,就是对方的人。

  简而言之,蒋方舟拿了钱,她“皇协军”的身份确认无疑。

  已经成了皇协军了,那蒋方舟到底有没有犯罪?显然还没有到犯罪的程度,但如果中日处于敌对状态,她的行为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

  

  文死谏,武死战,文人本该有气节

  “文人”在中国历史上有绝对的历史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历史的走势。农耕为主的华夏民族,因为“尚文”所以一直有“耕读人家”的传统。

  中国历史上文人的地位高,一是因为做官的基本都是文人出身,二是因为文人在维系着一个利于统治的“道德标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读书人要立志成为“君子”。人性是复杂和贪婪的,特别是有无限权力的君王,所以需要文人用“道德力”来平衡君王的权利和行为。

  

  “文死谏”意思是文人应该不畏惧杀头敢于直谏。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有名的谏官,魏征是最具代表的一个,但在历史上,以“谏官”之名沽名钓誉的人更多,更有甚者期望能以死谏,被皇帝杀头来成就自己的名声。杜甫在做左拾遗时便有这样的莽撞行为。

  “谏官”的存在和文人的自我要求,使文人有了一种非常不一样的气质,久而久之便有些酸腐气,特别到明清时期,“书生”、“秀才”在一些语境里面,已经是贬义了。到明朝后期,东林党人又进一步诠释了“书生误国”这个词。

  

  正是因为此,文人有一种“天然的使命感”,觉得自己需要多做一些事,需要揭露更多的“事实”,宣扬更多“道义”。这也被鲁迅成为“文学的自觉性”。《觉新时代》里面的那些人,便都是如此,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也基本因此而能长存。

  蒋方舟和诸多公知们,其实连方方都不如

  方方在前段时间被全国人民唾弃,最根本的原因是她用虚假事实和谣言来揣测和批判现实。批判、揭露、宣导,这对于一个作家或者文人来说,是本职工作。但她基于的事实是不真实的,批判的角度也都过于情感化,得到的结论自然就会有失偏颇。更为关键的是,在众人指出她的问题的时候,她用“文人的傲慢”来应对,所以才让事态越发不受控制。

  

  相比方方,蒋方舟的“媚日”情节就和其他公知一样,从些微的“本能”变成了“智能”。把宣扬和宣传日本变成了工作,显然是不能被人接受的。

  蒋方舟会说,我写的本来就是我的真实感受。但“拿钱办事”的本能已经在潜移默化里左右了他的笔。她文章的字里行间对日本的崇敬和赞美,已经显现了“媚态”。

  方方虽然“虚假”,而且“死不悔改”,但和“拿钱办事”媚态十足蒋方舟相比,还是高了一个档次。

  

  日本为何要找公知宣传自己

  日本人在抗战中对中国人民造成的伤害是磨灭不掉的,而他们还有很多人并不承认自己犯下了罪行。随着我们综合国力的增长,他们不会毫无顾虑,虽然官方强调“中日友好”,但民间从来就没有原谅过他们。防止报复,是日本人日日夜夜都在想的事情。

  如何才能防止我们报复呢?让年轻人忘记仇恨,并喜欢上日本,这种情况就可以避免了。他们自己说自己好,肯定没有说服力。于是,便会通过各种渠道寻找内部有影响力的人来替他们做事。这不是一个小计划,日本很早就在做这个工作。蒋方舟不过是他们计划里的一个职员而已。

  

  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有自己的思想,是可以看穿他们的把戏,公知们跌落神坛,蒋方舟们被挞伐,也就不足为奇了。

标签组:[历史] [蒋方舟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33285.html

相关阅读

杜牧的文学成就:受到杜甫巨大影响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身趁名家,喜老庄道学。杜牧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

2025-07-30

杜牧《秋夕》赏析

《秋夕》是唐代诗人杜牧(一作王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一首宫怨诗。这首诗描写一名孤单的宫女,于七夕之夜,仰望天河两侧的牛郎织女,不时扇扑流萤,排遣心中寂寞,反映了宫廷妇女不幸的命运,表现了一位官女举...

2025-07-30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二鉴赏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赏析:其二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唐玄宗时,安禄山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后伺机谋反,玄宗却对他十分宠信。皇太子和宰相杨国忠屡屡启奏,...

2025-07-30

杜牧《江南春》: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绝。诗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

2025-07-30

杜牧《紫薇花》:咏物抒情

《紫薇花》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首句描绘新开之紫薇花,次句赞美其不争春,后两句用《史记》“桃李无言”典故,淡雅表现紫薇花高洁的风骨和谦逊的品格。这首诗设想入奇,扩大了诗的张力和戏剧效果...

2025-07-30

杜牧的经典代表作五首

1、《清明》唐代: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2、...

2025-07-30

害群之马的成语典故

害群之马的意思 害群之马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hài qún zhīmǎ,原指危害马群的劣马。现比喻危害社会或集体的人。出自《庄子·杂篇·徐无鬼》。害群之马的出处 《庄子·徐无鬼》:“夫为天下者,亦奚...

2025-07-30

伯乐相马的成语典故

伯乐相马的意思 伯乐相马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意思是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爱惜人才。伯乐相马的出处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唐·韩愈《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025-07-30

朝秦暮楚的成语典故

朝秦暮楚的意思 朝秦暮楚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zhāo qín mùchǔ,意思是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有的诸侯小国为了保证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朝秦暮楚的...

2025-07-30

杜牧的作品集:《樊川文集》

杜牧有《樊川文集》二十卷,是其甥裴延翰所编,宋以后人又辑有《樊川外集》、《樊川别集》等等。四部丛刊本《樊川文集》二十卷、别集一卷、外集一卷,乃据翻宋雕本影印。又有清杨寿昌的景苏园影宋本,是杨守敬令书手...

2025-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