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获日方每月2万资助,写书吹捧日本?蒋方舟“文化交流”正常吗?_质疑

发表于话题:蒋方舟公知文章
发布时间:2021-06-21

原标题:获日方每月2万资助,写书吹捧日本?蒋方舟“文化交流”正常吗?

1989年出生的蒋方舟,曾是一个被寄予厚望的天才少女。

据报道,蒋方舟7岁开始写作,9岁那一年,很多同龄人还在上小学的年纪,她就创作了第一本散文集《打开天窗》。

11岁那年,蒋方舟就开始给《南方都市报》供稿,当时每月收入4000元,以至于有一段时间,全家人都可以靠蒋方舟的稿费养着。

年少成名,蒋方舟一度被称作是“神童”。

2008年,19岁的蒋方舟成为人民文学奖年龄最小获奖者,同年参加了清华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最终被清华大学降60分录取。

但是蒋方舟当年高考成绩是561分,语文只有117分,这个分数还不如清华的工科生,于是有很多人质疑她“天才少女”的称号。

这种质疑的声音,即便是十几年后依然没有消失。而且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交流的逐渐丰富、透明,对于蒋方舟的质疑也愈演愈烈。

一方面很多人质疑她的“天才少女”身份,有人举例,她曾在9岁创作的一篇文章中“意外地暴露”自己的作品疑似是他人代写。

比如那一句,“去年我才突然发现,‘善良’的‘善’是四横,我写成三横竟然写了十年,也没有人发现。”

而这句话出自她9岁时创作的文章,文笔很是成熟。不过后来文章正式出版的时候,这句话被删掉了。

另一方面,还有人质疑她“被造神”,实则没什么水准。

自从9岁成名后,蒋方舟便很少有惊艳众人的作品问世。20岁那年出版的《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更是被评价有高中生作文的味道,阅历尚浅,用词浮华。

时间来到2015年前后,蒋方舟虽然在文坛和综艺节目中都比较活跃,名气也没有减弱之势,但是因为在公开场合的种种表现,也被人称作是“没有作品的青年作家”。

这个评价体现在一方面她给人的感觉缺乏独立思考,属于没什么输出的“公知”,一般都是某某说过、某某写过,而且她口中的这些“译名”很多人都没听说过。

另一方面就是她的那些哗众取宠的夸张言论,什么“我30岁以前结婚一定会出轨,还没玩够呢”还有什么“能接受丈夫和陌生异性肉体上的关系”等等。

总之,那一时期的蒋方舟虽然名气不小,却也成了众人口中的“才不配位”。

后来,她接受了日本某官方机构的资助,前往日本体验生活,并完成了一本宣传日本的书籍《东京一年》。她曾说:“我独自一人在东京生活了一年,东京也拯救了我。”

但看完这部作品的网友曾评价道,“很难想象这样的作品竟是一个从事文字工作长达十几年的专业作家所为,不在及格线以上。”

有人说,文笔不仅依然稚嫩青涩,而且还多了一些矫情与无病呻吟。

同样也是因为这本书,蒋方舟近日也陷入了众人质疑,甚至是指责、声讨的舆论漩涡。

近日,蒋方舟曾获得日方邀请并资助写书一事,首次出现在了日本外务省官网上公开的国际交流基金会往年审计文件中。

于是,网上一片质疑之声,纷纷指责中国作家、公知蒋方舟收取资助在中国替日本做文宣。

蒋方舟本人也随即进行回应,她在声明中承认此事的真实性,并说道,“此次交流为公开正常的文化交流,旨在推进中日友好交流。”

而据介绍,所谓“中日知识分子交流加强”,其实就是日方从2008年开始寻找并出资聘请这些在中国舆论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知识分子即所谓的公知、学者、记者等。

先让他们去日本体验生活、学习,接触日本各界人士,然后再通过他们在中国发声,促进中国社会对日本的理解。

蒋方舟也曾在采访中讲过,他们每个月提供约有2万块钱人民币的补助,而自己当时的工作就是“什么也不用做”。

据网友深扒发现,这类受资助者不在少数,而且他们回到中国后,对于日本的宣传也获得了日本方面很高的评价与赞赏。

但是很明显,蒋方舟的回应并没有得到所有人的认可。有人认为她只是纯粹的写作而已,但更多的人还是认为“她已经被日本官方认证了”。

有网友质疑道,“既然是正常交流,还给钱?”甚至有人用“拿钱办事”“单方面跪舔”等词来形容。

而由此也引发了网友们对“伪公知”的讨论,知名博主网眼八分斋 则点明要害:【受日本资助的只是冰山一角!】未公布的名单在1000人以上,小组仅在某吧就不止20个……

伪公知这点德行早就暴露在网上,文教文宣文化圈是重灾区。看到各种“某吹”留点心,顺藤摸瓜一逮一个准。

总之,我大概看了一下网友们的讨论,批评蒋方舟等其他“公知”人物的居多。

对于这件事,只能说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真审视一些公知们的言论,早已不再盲目地认同。

就像有位网友借用自己导师的话所说,“没有什么国外的资本是中立的,给你钱的目的就是让你做出有利于他们的研究结论,进而影响国 家的政策导向。”

现在这件事还仅仅是局限在网友们的议论和指责中,官方还没有正式参与评论,只不过人人心里都有一杆秤,孰重孰轻孰是孰非,大家都有各自的判断。

我只想说,知识分子应该首先有良知,对得起国家,对得起自己的身份。

坐等官方评判此事是否正常。

标签组:[蒋方舟] [文学] [公知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33324.html

相关阅读

京剧:地地道道的中国国粹

京剧,曾称平剧,亦称乱弹、国剧。我国知名戏曲剧种,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京剧艺术博大精深,文戏武戏各...

2025-08-02

京剧锣鼓演奏中的忌讳

李渔在《闲情偶寄》“锣豉忌杂”一节中一曰赳:戏场锣鼓,筋节所关。当敲不敲,不当敲而敲,与宜重而轻,宜轻反重者,均足令戏文减价。” 同是一个[快长锤]锣鼓,变换演奏速度和力度(也包括音高),可用于不同的...

2025-08-02

京剧四大须生都是谁

四大须生,指四位著名的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在京剧史上,有前四大须生和后四大须生的说法。而在前四大须生和后四大须生中马连良均榜上有名,因此,列名四大须生的著名京剧演员有七位,他们分别是:余叔岩、言菊朋、...

2025-08-02

京剧演唱中的十大禁忌

1、吃字:戏曲演员在唱念上,讲究口齿清楚,这样才能吐字真切,发音准确,把唱词或话白送入观众耳中。“吃字”即为咬字不清,犹如把字吃到肚子里一样,演员导致"吃字"的原因在于不能够正确的运用唇,齿,舌,牙,...

2025-08-02

董平能成为五虎将的原因

我们知道,梁山排定座次之后,就设立了很多小组,最著名的就是马军五虎将。分别是关胜,林冲,秦明,呼延灼,董平。但是通过上次的帖子,我们发现董平其实是没资格进入五虎的。今天我发现,让董平进五虎,是宋江玩弄...

2025-08-02

京剧台步:走出来的功夫

戏校每天有一堂课专门走台步,无论什么行当都必须练台步,这是基本功。假若连台步也走不好,怎么能唱戏呢?京剧讲究“四功五法”,“步”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法。每个行当的台步都有自己的规范。 行当不同,台步就不同...

2025-08-02

公孙胜排名第四的原因

众所周知,梁山一百单八将虽以兄弟相称,但是其中党派林立,划分了许多阵营。这些阵营虽然不至于水火不容,却也绝对算不上和谐。在这些阵营中,对立最为明显的,则是晁盖旧部和宋江一党。 毕竟宋江取代的,是晁盖的...

2025-08-02

王安石寻笔的故事

王安石寻笔王安石听说李白有一支可以生长出花的笔之后,自己也想寻找一支这样神奇的笔,今天就给大家讲一个关于王安石寻笔的小故事。有一天王安石读书的时候从书里看到李白有一支可以生长出花的笔。他就去找他的老师...

2025-08-02

《游褒禅山记》原文及创作背景

《游褒禅山记》是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在辞职回家的归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后,以追忆形式写下的一篇游记。该篇游记因事见理,夹叙夹议,其中阐述的诸多思想,不仅在当时难能可贵,在当今社会也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

2025-08-02

王安石小故事:不迩声色

不迩声色:王安石任知制诰时,王安石的妻子吴氏,给王安石置一妾。那女子前去伺候王安石,王安石问:“你是谁?”女子说自己是“家欠官债、被迫卖身”而来。王安石听罢,不仅没收她为妾,还送钱给她,帮助她还清官债...

2025-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