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8岁写诗?10岁写历史小说?贵阳出了个小小“蒋方舟”

发表于话题:蒋方舟读书
发布时间:2021-06-30

原标题:8岁写诗?10岁写历史小说?贵阳出了个小小“蒋方舟”

开始今天的故事前

我们不妨先来看几首诗

妈妈的爱

妈妈的爱像小雨,滴滴答答,

滋润小小心房;

妈妈的爱像微风,呼呼啦啦,

吹来阵阵花香;

妈妈的爱像太阳,嘻嘻哈哈,

照耀圆圆脸庞;

妈妈的爱像白云,柔似棉花;

陪伴我的成长。

阿哈湖与小车河

阿哈湖水库里的水,

似白练腾空,银花四溅。

像威猛挺拔的将军,

似排山倒海的仪仗。

小车河里的水,

似轻言细语,水波不兴。

像贞静自守的少女,

如春日和煦的阳光。

在温暖的午后,

看水库和小河截然不同的风景,

一个壮观,一个朴素。

天色渐晚的时分,

微风习习,沁人心脾。

在圣淘沙的绿茵草地上,

远望大海。

水波荡漾,时不时地

一只鸟儿掠过海面。

大大小小的船只在

碧蓝的马六甲海峡中穿梭。

此刻,

山丘上守护狮城的鱼尾狮,

是否也在迎着无限好的夕阳,

眺望远方呢?

咏奥数

奥数作业绕又绕,

鸡兔同笼真烧脑。

小鸡到处跑,

兔儿蹦蹦跳。

兔有四只脚,

鸡有两只脚,

把我绕得团团转。

鸡儿不要乱跑,

兔儿不要乱跳,

好让我理清头脑!

字里行间,或爱意满满、或活泼调皮,有谁能想到,这些文字是出自一个10岁小女孩的笔下呢?她就是贵阳市实验小学四年级(6)班的杨舒涵同学,一起来看看这位小诗人的真面目吧!

喜欢读书、写诗的女孩儿

初见舒涵,给人乖巧、精灵的感觉。别看人家才10岁,但已经是有着8年阅读经验的小读者了。聊起写诗的初衷,她告诉小编,自己比较喜欢读书,喜欢中国古代文化,喜欢诗。她一天背两首诗,积累多了就萌生模仿写诗的念头,那时她才8岁。在阅读中舒涵的词汇量渐渐增加,9岁便试着自己写诗,于是才有了开头大伙儿看见的诗。

刚开始写诗的时候,虽然只是简单的几个句子,但日积月累的过程中舒涵发现,不管是现代诗还是古诗,都有一定的规律。古诗讲究对仗、押韵,写诗时她也开始注意这些。“古人写诗不是随意就写,其中有很多平仄的标准,每一个字都是经过反复推敲的,非常奇巧。”舒涵说。

中国古代的文化、生活方式、诗词等都对舒涵有着深深的吸引,她通过上网查资料、看纪录片、看书了解唐朝、宋朝、明朝、清朝的那些故事。不仅是喜欢古代文化,她游览过的历史遗迹中那些道路两旁石头雕刻的兵马或神兽,都会成为她写诗的灵感。据舒涵不完全统计,目前她已经写了30多首诗。

除了写诗,她还写历史小说。目前已经写了20多篇,短的有三千字,长的约八千字。这些历史小说的灵感,全都源于她看过的书籍,书中历朝历代服饰的样式或纹饰,主角做的一件小事,她都会结合自己的想法写进小说中。看过舒涵写的历史小说的同学告诉小编,小说中的很多细节被舒涵的语言和文字描述得更加有趣和形象,很好看。

舒涵希望通过努力,出版自己的诗和小说,让这些文字印在纸上,被更多的人看到,让大家更喜欢阅读、更喜欢诗。

妈妈将舒涵房间的飘窗布置成阅读空间,舒涵取名“五味书窝”,这方小天地就成了她的乐园。妈妈说,舒涵爱书如命,送人都不行,更别说扔了。

舒涵说自己能写诗、会写诗,离不开语文老师的培养。她向小编透露,目前正在准备写一首感谢老师的诗,这个懂得感恩的小女孩儿,真的满身都是正能量啊~

家人的支持与鼓励

舒涵还很小的时候,妈妈经常给她读睡前故事,等到舒涵大一点开始学习认字的时候,每天傍晚爸爸妈妈都会在客厅陪她看书、认字,到舒涵能自己看书后,全家人还是会在傍晚时分坐在客厅看书,从小养成的阅读习惯,对舒涵的影响不言而喻。

《明朝那些事儿》《大明衣冠图志》《哈利波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些都是舒涵看过的书,她告诉小编,目前她正在读《万历十五年》,家里有800册图书,虽然不是每本书都看完,但读过的每本书讲述的故事和道理,都让她学习了很多东西。

▲舒涵读过的书

舒涵还说了一句令小编印象深刻的话:“蔡东藩的《唐史》、《王阳明心学》的知行合一,这些书很深奥,我还不是很能理解,但还是要去尝试一下,不能一直停留在读小孩子的书上。”

不要以为舒涵是个书呆子哟~游泳、羽毛球、小提琴 、国画,人家样样都会,而且学习成绩名列班级前三。在学小提琴的过程中,她觉得很辛苦,拉不好更是没有信心。妈妈为了鼓励她,自己报了钢琴班,不管上班多忙都会抽空去上课,这以身作则的教育给了舒涵榜样般的力量,让她在今后学习中克服了很多艰难。

“2018年新加坡国际弦乐艺术节·小提琴国际艺术节暨大赛少儿组独奏银奖”是舒涵的付出和坚持后的回报。

舒涵的外公曾是中学的语文老师,退休后坚持每天读书写字。舒涵从小就开始和外公一起阅读名著,外公很喜欢写诗、写文章,也出版过不少诗歌和文集。舒涵也读外公写的诗和文章,虽然不是全都能读懂,但从生活的小事中、从某一刻的感概、从眼前看见的事物,她发现,“写诗,并不一定是写多有抱负和多美的景色,生活中看见的、听见的、有感触的,都可以是诗。”

爸爸妈妈都很支持舒涵写诗,不仅支持,有时候妈妈还会指导一下。有一次舒涵做不出鸡兔同笼的奥数题,想写首诗抒发自己心情,但又没有头绪,不知道该从哪下笔,妈妈提示她说:“你可以把小鸡和小兔描写得生动一点,就像是活的一样。”于是便有了刚才大家看见的《咏奥数》这首诗。

这首可爱的小诗,不仅表达了当时做不出奥数题的心情,更有一种孩子才有的天真,这种“纯天然”是无法模仿和培养的,只属于这个年纪的孩子。

下面再来欣赏欣赏舒涵的其他诗吧!

背诗、写诗的诀窍

背诵是让不少小学生头疼不已的事情,但舒涵每天不仅要看100页的书,还要背两首诗,她是怎么做得到的呢?原来她有小诀窍啊,大家快来围观呐!!!

背诗时,她会先读一遍,把诗句中的生字先认识一下,再看着注释和插图,将整首诗翻译出来,然后开始背诵。第一遍看着插图,脑海中想着这首诗描写的场面或情感开始背;若背不下来再看注释,联想诗句中的词和插图背诵,若还是背不下来就多读几遍,然后再看着插图和注释背诵,直到关上书也能背诵才算完。

光是听就觉得有效果,小伙伴们可以试试这个方法哦~书也读了,诗也背了,但写诗?貌似没那么简单啊!那舒涵是怎么做到的呢?小编也向舒涵讨教了一下!

舒涵说

写诗最重要的就是发自内心的喜欢诗,不能干巴巴的写,也不能硬拗词去写,心里流泻而出的文字才能成诗,简单来说就是兴趣使然。

舒涵说现在自己的心情有点像清朝的袁枚,古玩、漂亮的房子都不是长久的,只有书是可以娱乐、可以聊天、可以长久的陪伴你。

由于舒涵太懂事,导致妈妈有时候会问她:“你怎么不哭闹着要东西呢?”舒涵说那种哭闹没有必要!做这些还不如多看看书。

看到这儿是不是对这个十岁的小女孩儿有了敬佩之情?其实学习是持之以恒的事情、是伴随一生的事情,只要你想,现在开始也不晚,同样的,只要你想,现在开始,你也可以成为诗人…

愿所有人抵达的地方,都有诗的陪伴

愿所有诗描写的远方,都有你的梦想

距离2018年高考还剩54

2018年4月13日

星期

没有什么事情有象热忱这般具有传染性,它能感动顽石,它是真诚的精髓。

黔学帮

关注

稿件作者 /小编亚亚

页面编辑:小编新一

编 审:小编崔崔

标签组:[读书] [文学] [小说] [历史小说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35516.html

相关阅读

权谋棋局中的无奈之选:刘邦为何将江山托付忌惮的吕雉

公元前195年,病榻上的刘邦凝视着吕雉的背影,这位曾与他共患难的结发妻子,此刻正以雷霆手段镇压异姓诸侯王。他深知吕雉的野心与手段,却仍选择将帝国权柄交予其手。这场看似矛盾的权力交接,实则是刘邦在政治棋...

2025-10-29

情深难敌权谋:刘邦不立戚夫人为皇后的深层逻辑

汉高祖刘邦晚年,戚夫人因得宠而萌生取代吕后之位的野心,甚至多次吹枕边风要求改立太子。然而,这位以"仁义"自诩的帝王,最终在权力天平上选择了结发妻子吕雉。这场后宫争斗的结局,实则是政治智慧与人性弱点的激...

2025-10-29

权谋棋局中的生死盟约 司马昭与贾充的共生关系解析

公元260年洛阳街头,十九岁的魏帝曹髦率亲卫直扑司马昭府邸,却在南阙门被太子舍人成济一戈刺穿胸膛。这场震动朝野的弑君案背后,真正的主谋贾充不仅未受惩处,反被司马昭加封安阳侯。这场看似矛盾的政治决策,实...

2025-10-29

高滔滔:北宋政坛的“女中尧舜”与宋哲宗的复杂评价

在北宋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中,高滔滔宛如一颗璀璨星辰,以其独特的政治智慧和坚韧的品格,在男性主导的权力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她以太皇太后之尊临朝听政,成为北宋中后期政治格局的关键塑造者,而宋哲宗对...

2025-10-29

成化风云:明宪宗朱见深的功过与西厂之谜

明宪宗朱见深(1447—1487),年号成化,是明朝第八位皇帝。他的一生充满戏剧性,幼年历经皇位更迭的动荡,成年后既展现出治国理政的才能,又因设立西厂等举措引发争议。 一、朱见深的早年经历与性格塑造...

2025-10-29

弘治中兴:明孝宗朱祐樘的仁政与中兴之路

在明朝近三百年的历史长河中,明孝宗朱祐樘以其独特的个人魅力与卓越的治国才能,开创了“弘治中兴”的辉煌局面。这位自幼历经坎坷的皇帝,以宽厚仁慈、勤政爱民的形象,赢得了后世史家的广泛赞誉,被比作汉文帝、宋...

2025-10-29

永乐大帝:铁血与文治交织的盛世华章

在明朝近三百年的历史长河中,明成祖朱棣以藩王之身夺取帝位,开创了“永乐盛世”,其文治武功不仅重塑了大明王朝的格局,更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明史》以“远迈汉唐”的赞誉,将朱棣的功绩推向了与...

2025-10-29

明史视角下的明仁宗朱高炽:仁政为基,德化盛世

在明朝十六帝的谱系中,明仁宗朱高炽以仅十个月的在位时间,却赢得了《明史》“与文、景比隆”的极高赞誉。这位被后世冠以“仁宗”庙号的皇帝,其政治智慧与人格魅力在《明史·仁宗本纪》中得到了立体呈现。 一、...

2025-10-29

宣德之治:明宣宗朱瞻基如何铸就仁宣盛世

明宣宗朱瞻基(1398/1399-1435)作为明朝第五位皇帝,在位仅十年却开创了与“文景之治”“贞观之治”齐名的“仁宣之治”。这一时期,明朝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被后世誉为明代最鼎盛的阶段之...

2025-10-29

朱祁镇:从昏君标签下走出的“仁德之举”

在明朝的历史长河中,明英宗朱祁镇常因“土木堡之变”和“夺门之变”被贴上昏君的标签。前者让明朝险些提前覆灭,后者导致忠臣于谦含冤而死。然而,若抛开这些重大失误,深入探究他的生平,会发现他在废除殉葬制度之...

2025-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