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东北人的生命因雪糕而火热_中街

发表于话题:东北雪糕的价格
发布时间:2021-05-10

原标题:东北人的生命因雪糕而火热

一提到东北,很多人脑子里都是自带语音播放功能的大碴子味儿东北话。

开学一个东北人,毕业一校东北人。

然而,拥有感染力极强的不止东北话,还有东北的雪糕。

东北人对雪糕的热爱可真是用一句文艺话描述: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

东北的寒冬,顿顿都是单调的大白菜炖土豆。

此刻,雪糕就变成了平淡生活里一抹跳脱的甜——

只要家里还有雪糕吃,那就没啥过不去的事儿。

说起雪糕,东北人最得瑟的不只是好吃,还要在大冬天吃——

“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冷风呼啸,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吃着雪糕。”

随处可见的雪糕摊,天然的冷冻温度,雪糕走进了菜市场和夜市,小商贩把各式

各样的雪糕往地上一放:嘿,您就可劲儿挑吧,总有一款适合你…

各种口味:甜的、咸的、脆皮的、夹心的…

走街串巷的叫卖声也都关于雪糕。

他们推着一辆小车,“冰糕~红旗冰糕~”地吆喝。

东北人对雪糕的喜爱超越了任何甜品,各种品牌的雪糕已有了多年历史。我们耳熟能详的马迭尔、德氏、中街、宏宝莱、奥雪、礼拜天、东北大板、天淇、德华…这些提起来就想要流口水的雪糕,更是东北人心目中的“神”。

在东北,雪糕还有百年老店。

哈尔滨著名的南极冷饮厅,已经 74 岁高龄了。

每一个东北小朋友,都以吃到了南极冷饮厅的雪糕为荣。

东北雪糕有些很有意思的特点。

一是包装,

别的雪糕莫兰迪色调随手即来,配色精致,外包装透露着两个字:高级!好家伙,15一根的雪糕,咱瞅着这包装也得值五块钱。而东北雪糕首先在颜值上就独树一帜,风格特异。外包装要么是质朴的油纸,要么是透明的塑料纸,配合上饱和度极高的红绿黄,乡村气质这块儿拿的死死的。

二是份量足,

山海关如锁,从锁眼看世界,终归视野有限。直到真正出关,真实的东北才会扑

面而来。

燕山山势于此式微,冀北风韵自此散尽,黑土地徐徐展开。

大江大河,时而窜出,山川如兽,蹲伏守候,天地间所有线条都粗犷起来。

这样的大荒之地,总会衬托出人的渺小。

故而,生长于此的东北人,痴迷于“大”。

现在的年轻人吃雪糕可能会看牌子:

哪个火吃哪个、哪个贵吃哪个,甚至要排长队。

但东北人从来不吃这套。

咔咔就是干,一顿东北贵妇的下午茶从分量十足的雪糕开始。

在东北,有一款“方糕”特别火。

食材非常丰富,里面除了冰淇淋,还有红豆+糯米+威化饼皮。

这样的雪糕东北人吃着才过瘾,啥叫大快朵颐,首先块儿得大,吃着才能过瘾啊。小份儿小冰淇淋球的贩卖可在东北没牌面。网红雪糕,都要装在浮夸的容器里,那叫一个“高级”。

但在东北吃雪糕,根本用不上这种仪式感。

在哈尔滨的中央大街上,总能听到类似的对话:

“半斤奶油,半斤巧克力,半斤香草,半斤咖啡。”

“一共两斤,20 !”

抬头一看,发现大爷拿着饭盒“打雪糕”,跟食堂排队打饭似的。

三是口味,

雪糕必然是有基础口味的,大家闭上眼睛也能想到小布丁、绿舌头、绿豆沙这些产品,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口味才是王道,绝对不会踩雷,但时间久了,您也想尝尝新鲜的不是?

东北人的脑洞大开,在创意这条路上一去不复返,东北的咸味雪糕可真谓在雪糕界的好玩新奇开了个好头,去年饱受争议的网红咸蛋黄雪糕引领了一波甜咸口味的雪糕风潮。

今年在此基础上,营口奥雪食品有限公司又推陈出新,出了铁锅炖雪糕,这名字一听,要让多少东北人跟着买单啊。让不管身处什么城市的你我可以在大口朵颐冰淇淋的同时体会到东北铁锅炖的快乐;最上面一层是威化饼干,下面一层是芝麻和肉松,雪糕那一层则是夹着海苔、香葱和胡萝卜。光听听这配料,就让人神魂颠倒。

四是历史,

像大家熟知的伊利蒙牛,大致出现在20世纪末,至今顶多20多年的历史。东北雪糕少说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了,中街1946:顾名思义诞生于1946年,74年历史。马迭尔冰棍:诞生于1906的哈尔滨,114年历史。论冰糕这一块儿,其他品牌还真是弟弟。

无论从包装、份量、还是口味又或是历史多方面来说,东北雪糕当真无愧妥妥的C位了。

交往过东北人的朋友们都知道,

除了他们自带喜感keyi的东北话,能够跟爱的人一起吃顿东北雪糕也是相当浪漫了。

第一次和男朋友去中央大街,少不了举着马迭尔拍张照。

虽然会被笑俗套,但这是属于东北的恋爱仪式感。

据我的朋友回忆,跟东北男友第一次回哈尔滨,就被拉去中央大街举着雪糕拍照打卡。

“虽然现在分开了,但当时吃的雪糕,是我吃过最甜的。”

世界上只有一件最幸福的事,就是和爱的人看雪,如果在看雪的基础上可以再加一个条件,那莫过于边吃东北雪糕边看东北的雪了。

东北人总会向你证明:冬天,也可以过得热火朝天。

他们在冰封的松花江上,撒丫子乱跑;

在白雪覆盖的大地上,生机盎然地活着;

寒冷,不是啥可怕的事。

如果你有一个东北朋友,ta 会在冬天带你看冰雕、滑雪车,给你炫耀大东北冷起来有多夸张。

但最后,ta 一定会带着你,穿着短裤坐在热乎乎的家里,美滋滋吃上一根雪糕。

而窗外冷风呼啸。

这就是你们在东北能做的最浪漫的事。

都说北上广容不下肉身,三四线困不住灵魂,

可真的经历过才知道,星辰和大海都需要门票,而诗和远方的路费也很贵。

但东北人偏不,

他们用具有东北特色的雪糕敲开了三四线的大门,

更是搭上了北上广的船,

将这极具魅力的东北雪糕带给了全国人民,

东北人的生命因雪糕而火热。

END

标签组:[冰淇淋] [东北历史] [东北人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6376.html

相关阅读

京剧的四大基本功是什么

京剧基本功是四功五法。四功是唱念做打,五法是手眼身法步。水袖功、甩发功、髯口功等是一般演员都必须掌握的基本技巧。唱念做打还具有难度很高的技术性, 高水平的演员大多能运用娴熟、精确的技巧为塑造人物服务,...

2025-08-02

盘点韩愈最著名的十首诗

1、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出自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2、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出自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天街小雨润如酥》。3、有子与无子,祸福未可原。...

2025-08-02

《梅花》诗歌赏析

《梅花》是北宋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前两句写墙角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后两句写梅花的幽香,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格高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气谯溢。亦是以梅花的坚强和高洁品格喻示那些像...

2025-08-02

京剧发音技巧常识

真嗓 亦名大嗓、本嗓。京剧演员发音方法之一。演唱时,气从丹田而出,通过喉腔共鸣,直接发出声来,称为真嗓。用真嗓发出的声音称真声。如丹田气经过喉腔时,演员将喉腔缩小,使之发出比真嗓较高的音调,则称为假嗓...

2025-08-02

《登飞来峰》

《登飞来峰》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第一句中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对前途充满信心。诗的...

2025-08-02

京剧的鼎盛期:四大名旦粉墨登场

1917年以来,京剧优秀演员大量涌现,呈现出流派纷呈的繁盛局面,由成熟期发展到鼎盛期,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为杨小楼、梅兰芳、余叔岩。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京剧旦角名伶评选。读者投票选举结果:梅...

2025-08-02

韩愈故事之风流成性

唐代文学家韩愈不仅在诗歌,散文方面都有着卓越的成就,其倡导的古文运动更是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但其也有不为人知的登不上大雅之堂的一面。据记载,文学家韩愈纵欲且妻妾成群,以致性功能大为衰退。他...

2025-08-02

京剧走向成熟是在什么时候

1883年一1918年,京剧由形成期步入成熟期,代表人物为时称“老生后三杰”的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其中谭鑫培承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各家艺术之长,又经创造发展,将京剧艺术推进到新的成熟境界。 谭在...

2025-08-02

《读孟尝君传》:王安石的驳论文

《读孟尝君传》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篇驳论文。作者在文中别出新见,采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论证手法,通过对“士”的标准的鉴别,驳斥了“孟尝君能得士”的传统观点,无可辩驳地把孟尝君推到“鸡鸣狗盗”之徒...

2025-08-02

京剧“趟马”的定义

由于京剧中多以马鞭来代替马,或作为骑马的象征,因此凡手持马鞭挥舞着上场后运用圆场、翻身、卧鱼、砍身、摔叉、掏翎、亮相等技巧连续做出打马、勒马或策马疾驰的舞蹈动作的组合就是京剧的趟马。 一般用来表示人物...

2025-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