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以文艺之光 铸时代之魂丨习近平推崇这样的文艺风尚

发表于话题:以文艺之光铸时代之魂
发布时间:2021-10-18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艺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文艺工作不仅关乎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关系整个国家的精神面貌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文艺工作,也十分关心文艺工作者。在正定,他与“草根作家”贾大山结下深厚情谊;在宁德,他推动拍摄具有当地民俗特色的电视音乐片《山海的交响》;在浙江,他提出“加快建设文化大省,增强浙江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出席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给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回信,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并多次寄语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求大家把崇德尚艺作为一生的功课,做到德艺双馨,成为先进文化的践行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为新时代文艺工作繁荣发展指明方向。

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文艺工作者?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特别讲述了作家柳青的故事。柳青为了深入农村生活,曾辞去县委副书记的职务,在陕西的皇甫村定居14年,集中精力创作《创业史》。由于对陕西关中农民生活深入了解,他笔下的人物才能那样栩栩如生。

总书记推崇的文艺工作者还有他在河北正定工作时结识的作家贾大山,他称其为“一位热爱人民的作家”,“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忧国忧民情怀”。总书记指出,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

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更是承担着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伟大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对他们寄予厚望。

2016年11月30日,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2016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对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四点希望:“坚定文化自信,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坚持服务人民,用积极的文艺歌颂人民”“勇于创新创造,用精湛的艺术推动文化创新发展”“坚守艺术理想,用高尚的文艺引领社会风尚”。

言之殷殷,情之切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我国首次颁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在这无比光荣的时刻,人们看到了王蒙、秦怡、郭兰英这些文艺界熟悉的身影。他们是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是挺立时代潮头的艺术“常青树”,也是吹响时代号角的“引领者”,为后辈文艺工作者树立了榜样与标杆。

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文艺作品?

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都离不开文艺。

在总书记看来,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

什么样的文艺作品算是优秀作品?

总书记认为,优秀作品并不拘于一格、不形于一态、不定于一尊。“只要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这就是优秀作品。”

他还表示:“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

这样的作品,总书记非常重视,也十分喜爱。

众所周知,总书记最大的爱好是读书。他不满16岁时下乡插队,行李简单,书却有沉甸甸的两箱。他还曾徒步30里路只为借一本《浮士德》。“三言”、《暗算》《风声》《当代英雄》《悲惨世界》《哈姆雷特》……他涉猎广泛,“不仅其中许多精彩章节、隽永文字至今记忆犹新,而且从中悟出了不少生活真谛。”

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在孔子研究院参观考察。

书籍之外,总书记关注的文艺作品还有很多。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这首《团结就是力量》传唱70多年,历久弥新。总书记多次引用其中歌词,激励新时代的追梦人。

访问坦桑尼亚时,习近平主席特别提到了在坦热播的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他说,这部电视剧“使坦桑尼亚观众了解到中国老百姓家庭生活的酸甜苦辣”。

…………

这些关注背后,也正是对“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民族”的优秀文艺作品的呼唤。

以文艺之光 铸时代之魂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推动下,一系列促进文艺工作繁荣发展的政策相继出台。《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等接连颁布,为文艺事业发展勾勒出清晰路线。

2015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为文化企业做好两个效益相统一提供政策支持。

此外,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影视行业天价片酬、“阴阳合同”、偷逃税款等突出问题,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多部门高度重视、并开展联合治理,积极引导影视行业健康发展。

今年以来,针对娱乐界“饭圈乱象”,中央网信办重拳出击,提出取消明星艺人榜单、优化调整排行规则、严管明星经纪公司等十项措施,为娱乐圈清风正气。

“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谆谆叮嘱,至今引人深思。

今年的国庆节假期,以抗美援朝战争为选材的国产影片《长津湖》登上大银幕,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英勇作战的壮烈事迹引起人们对家国情怀的深切共鸣。

2021年6月28日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在国家体育场盛大举行。

近些年,电视剧《觉醒年代》《山海情》等打破了主旋律影视剧传播的“次元壁”,受到年轻观众的追捧;《中国诗词大会》《典籍里的中国》《国家宝藏》《我在故宫修文物》等文化类节目让久远的中华传统文化鲜活地呈现在人们面前;202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获得网友广泛好评与热烈讨论;作家莫言、刘慈欣、曹文轩等接连荣获国际文学大奖……

新时代文艺作品佳作频出,文艺事业蒸蒸日上,让人们对历史的认知愈发厚重、对生活的感悟愈发细腻,更吹响了弘扬民族精神、彰显民族自信的时代号角。

一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事业蓬勃发展的壮丽画卷,正在新时代徐徐展开。


标签组:[艺术] [习近平] [文艺] [湖北日报] [总书记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69838.html

相关阅读

为什么慈禧吃了羊下水厨师被满门抄斩

吃穿住行中,吃被排在首位,这或许也验证了中国人以食为天的民族特点。虽然中国开发出了各种食物的吃法,各地形成了各种菜系,可是,在落后的时代,能够满口腹之欲的,大多却是那些手握权力财富的少部分人。在满清末...

2025-09-15

贾姬在厕所与野猪相遇为什么没人敢救她

汉景帝妃子上厕所遭遇野猪,侍卫抗旨不救,太后为何赏大臣百金!。提起来有点荒诞,却是史上真实发生过的事件。上厕所与野猪遭遇的女子就是汉景帝的嫔妃贾姬,翻开史料:这个贾姫大有来头,她是中山靖王刘胜的生母,...

2025-09-15

清朝灭亡后那些深宫里的女人去哪了

1908年11月14日,在位长达34年但年仅38岁的光绪皇帝就英年早逝了,一天以后,统治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慈禧老佛爷也撒手人寰,半个月之后,年仅2岁多的溥仪继位,这就是末代皇帝宣统帝!溥仪登基后,尊光绪...

2025-09-15

秦宜禄的妻子杜氏为什么会被吕布和曹操霸占呢

自古以来,有人爱江山却更爱美人,也有人只要江山而舍弃美人的,然而毕竟英雄难过美人关。想当年吴三桂那貌美如花的妻子陈圆圆居然被李自成的手下刘宗敏给抢了去,他一气之下居然投降清军,把多尔衮给引进关中了。这...

2025-09-15

王献之很爱自己的妻子为何最后还是被逼离婚了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认为,古代男子肯定都很想娶公主,毕竟当皇帝的女婿,一下可以少奋斗几十年,甚至都不用奋斗了。但实际并不是如此,古代男子几乎是不愿娶公主的,不仅唐朝如此,很多朝代都这样。而今天的主人公也...

2025-09-15

秀才为什么因为一只鸭子被推上刑场

老一辈的人常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句话说的其实就是让人在遇到事情的时候要冷静,不要因为一时冲动而做出让人后悔莫及的事情来。在清代学者俞樾所著的《右台仙馆笔记》里,讲了这么一个故事。说是...

2025-09-15

伍子胥逃亡的过程中真的一夜愁白了头吗

公元前522年,楚国国君听信费无忌的谗言,将伍子胥的父亲伍奢杀害,派人去杀伍子胥。伍子胥得到消息后连忙逃亡吴国。伍子胥的逃亡路线,从楚国到吴国必须要经过韶关,韶关位于吴楚交界之地,向来有重兵把守,而此...

2025-09-15

古代皇帝吃剩下的饭菜怎么办

古代皇帝吃饭动不动就是数十盘菜,皇帝一般都是吃几口就换,皇帝吃饭剩下的食物一般如何处理?中国曾经历了数千年的封建王朝,只不过每一个朝代都诞生了独特的文明,甚至有很多人事物都成为了时代的象征,由于中国古...

2025-09-15

古代殉葬妃子临死前经历了什么

在古代,帝王逝去之后,宫内会特别注重操办丧事。选择合适的地方将其安葬,还有不少嫔妃进行陪葬。这种方式让人觉得难以接受。殉葬制度原本起源在商代,当时的奴隶主在自己死去之后,就要把自己的私有财产带走,这其...

2025-09-15

同治帝十九岁时病死他的后妃怎么处理

1875年1月12日黄昏时分,十几位王公重臣接到诏命,匆匆入宫,来到养心殿西暖阁候旨。原来清朝的第十位皇帝爱新觉罗·载淳,即同治帝,已经走到了人生的尽头。当晚酉时(17~19时),同治皇帝咽下最后一气...

2025-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