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看了李子柒的后院,终于明白为什么2000万人羡慕她的生活了

发表于话题:李子柒谈原生家庭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10-25

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原创,如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近,知名的网红博主李子柒公开了自己家的后院,要知道这个后院对于很多人来说,那可是神仙般的存在!

李子柒视频中大多数的素材都出自这个神奇的院子,就像是哆啦A梦的口袋,在她的院子里,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拿不出来的。

推开竹门走进去,满眼的绿意看得人心情舒爽。院子里种了很多很多东西,爬架上是各种瓜果。

不管是番茄、辣椒,还是茄子,都能数出好几种,吃都吃不完。

近一个月来,李子柒不断登上微博热搜。#李子柒的视频#、#李子柒首次公开后院食材#等微博话题均阅读量过亿。

早在2017年,李子柒制作的视频全网播放量就达到了30亿,被称为“2017第一网红”。

截至目前,李子柒的微博粉丝数,已经达到1900多万。

李子柒和奶奶一起住在农村,靠拍摄自己的田园生活走红。

院子里种满了瓜果蔬菜,家里养着小狗小羊,在她的视频里,有的是美丽的景色、宁静的日常。

有人说,看李子柒的短视频,就像做了一场脑内按摩一样。

李子柒的视频满足了人们对田园生活的幻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几间小屋,一方院子,她靠自己的一双手,先把自己的家变成了宝藏。

让人意外的是,李子柒不但在国内红,在外网上人气也一直居高不下,她的YouTube现在的订阅已经有672万,每一期视频的播放量都上千万。

据2019年最新数据统计,李子柒在YouTube影响力超过一众明星,成为国内对外网影响力最大的博主。

虽然语言不通,但 她的评论区聚集着来自全世界各个国家的网友,有人说从她的视频里感受到了宁静和美好,有人怀念自己的童年,有人被她视频里的中国传统文化吸引……

前段时间, 马来西亚国王邀请她见面,她自己做了传统的笔墨纸砚作为礼物。看到视频里李子柒自己造纸、自己做笔的过程,网友们都惊呆了。

然而,网上对李子柒的质疑一直没有停止过,有人说真正的农村生活不是这样的,有人说都是团队帮忙,一切都是摆拍。

但是细节不会骗人,看看视频中她粗糙的双手,切菜时的干净利落,还有做农活时的娴熟,这些都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学会的。就像子柒说的:

“你眼中的生活技能, 或许只是别人的求生本能。

1990年出生的李子柒,很小就成了个孤儿。父母离婚,父亲早逝,继母待她特别不好,近乎虐待。

很难想象,一个6岁的孩子,还没有灶台高,就要生火做饭。这个孩子从小就缺乏关爱,却也在生活的泥泞中养出了坚韧、要强的性格。

爷爷奶奶看她过得太苦,实在不忍心,便把她从继母手中接了过来抚养。

所以,李子柒从小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

可惜命运不曾善待年幼的她,在她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李子柒的爷爷便去世了。此时的奶奶年事已高,难以抚养她继续学业。

于是她14岁辍学出去打工,开始了长达8年的漂泊生活,最初的生活并不宽裕,睡过公园椅子,连续啃过两个月馒头。

在餐馆做服务员,一个月工资300块。偶尔打烂一个盘子、一个碗都得赔,很多时候到手就两百多块。

为了赚更多的钱养活自己和奶奶,她辞掉了服务员的工作,去学了打碟,并在酒吧驻唱。后来谈及此事时,她坦言:“当时也没有说喜欢音乐,就是为了活下去,觉得它工资高。”

2012年,因为奶奶的一场重病,她决定抛下所有,立刻回家。对于她来讲,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就是自己的奶奶。

自此她开始把和奶奶的生活拍成视频,也是为了找到一个谋生渠道。

一次,奶奶听说有人黑李子柒有团队、用替身,遭受非议的情况下,不留神砍柴时伤了自己。

那时,李子柒一度想永久停更,因为害怕爱自己的人受伤。

在2017年5月的致谢视频中,李子柒写道:“2万余条素材,来来回回按动开关4万次,按每条素材走25步来算,步行约260公里。不求您能喜欢,但求能给努力做内容的自媒体人最基本的尊重。”

你能想象从养蚕开始, 自己做一条蚕丝被吗?

蚕结茧之后,就要煮茧剥茧晾棉。

等晾干之后,还要一层一层拉扯到被子的大小,直到足够的厚度,然后就是缝制成型。

但看着视频里从养蚕开始到蚕丝被完成的过程,会让人感叹:“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原来是这样来的。”

你能想象从去山上砍竹子开始, 做了一套竹沙发吗?

首先徒步去山上砍竹子,然后就是设计、割洞、锯竹子,把每一个关节镶嵌到一起,李子柒劈竹子的动作很利索,没有用到一根钉子。

从天亮到天黑,第二天起床再动手,花了好几天,终于做好了一整套的竹床、太妃椅和茶几,放在屋子里,据说用十几年都不会坏。

李子柒的视频风格很中国风,这也是她一直在坚持的事情,她把很多中国元素带入进来,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中国文化。

刺绣

一针一线是底蕴,一丝一缕是文化,在蜀绣上看见,川蜀大地千年风俗,冬去春来,又是一年!千年岁月流淌,蜀绣之美依旧!

活字印刷

一颗颗小小的活字章,散落在岁月的骨血里,原来古人的智慧中,还包含了这么多不为人知的辛苦。

这些我们看似不可思议的事情,只不过是她的日常罢了。

她说:“柴火的温度,奶奶煮的清粥, 田边的野鹤,还有地窖的老酒,这是我儿时最美好的记忆。现在,我想把它们都给你!”

都说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很大,虽然童年过得并不幸福,但是子柒却没有被影响,她知道感恩,知道回报,知道什么才是对自己最重要的。

所以在奶奶生重病时,她会毅然决然地回到奶奶身边,她担心如果自己再像以前一样长期不在老人身边,或许自己将来会背上“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悔念活一辈子。

有时候想一想,其实我们不仅喜欢她的院子,更喜欢她的生活状态。

我们也不是羡慕李子柒,而是羡慕她经历了人世伤痛之后,却依然 热烈拥抱生活,感知当下的美好,命运总是赠与这样的人以奇迹。

老子在《道德经》里论述道:“是以圣人之治,空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之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这句话告诉统治者使治理下的人民能按自然的规律去自我管理 是执政的最高境界。

管理也是如此。在中国传统的道家哲学理念中,对于管理一个国家和一个组织做到无为而治,就算达到了管理的至高境界。道家的文化核心思想的无为而治中的“无为”并非是什么也不做,而是要管理者一定要

老子在《道德经》里论述道:“是以圣人之治,空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之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这句话告诉统治者使治理下的人民能按自然的规律去自我管理 是执政的最高境界。

管理也是如此。在中国传统的道家哲学理念中,对于管理一个国家和一个组织做到无为而治,就算达到了管理的至高境界。道家的文化核心思想的无为而治中的“无为”并非是什么也不做,而是要管理者一定要

老子在《道德经》里论述道:“是以圣人之治,空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之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这句话告诉统治者使治理下的人民能按自然的规律去自我管理 是执政的最高境界。

管理也是如此。在中国传统的道家哲学理念中,对于管理一个国家和一个组织做到无为而治,就算达到了管理的至高境界。道家的文化核心思想的无为而治中的“无为”并非是什么也不做,而是要管理者一定要

老子在《道德经》里论述道:“是以圣人之治,空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之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这句话告诉统治者使治理下的人民能按自然的规律去自我管理 是执政的最高境界。

管理也是如此。在中国传统的道家哲学理念中,对于管理一个国家和一个组织做到无为而治,就算达到了管理的至高境界。道家的文化核心思想的无为而治中的“无为”并非是什么也不做,而是要管理者一定要

老子在《道德经》里论述道:“是以圣人之治,空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之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这句话告诉统治者使治理下的人民能按自然的规律去自我管理 是执政的最高境界。

老子在《道德经》里论述道:“是以圣人之治,空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之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这句话告诉统治者使治理下的人民能按自然的规律去自我管理 是执政的最高境界。

管理也是如此。在中国传统的道家哲学理念中,对于管理一个国家和一个组织做到无为而治,就算达到了管理的至高境界。道家的文化核心思想的无为而治中的“无为”并非是什么也不做,而是要管理者一定要

老子在《道德经》里论述道:“是以圣人之治,空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之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这句话告诉统治者使治理下的人民能按自然的规律去自我管理 是执政的最高境界。

管理也是如此。在中国传统的道家哲学理念中,对于管理一个国家和一个组织做到无为而治,就算达到了管理的至高境界。道家的文化核心思想的无为而治中的“无为”并非是什么也不做,而是要管理者一定要

老子在《道德经》里论述道:“是以圣人之治,空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之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这句话告诉统治者使治理下的人民能按自然的规律去自我管理 是执政的最高境界。

管理也是如此。在中国传统的道家哲学理念中,对于管理一个国家和一个组织做到无为而治,就算达到了管理的至高境界。道家的文化核心思想的无为而治中的“无为”并非是什么也不做,而是要管理者一定要

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之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这句话告诉统治者使治理下的人民能按自然的规律去自我管理 是执政的最高境界。

管理也是如此。在中国传统的道家哲学理念中,对于管理一个国家和一个组织做到无为而治,就算达到了管理的至高境界。道家的文化核心思想的无为而治中的“无为”并非是什么也不做,而是要管理者一定要

标签组:[国学] [李子柒] [道家] [生活管理] [道德经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72284.html

相关阅读

贾宝玉为何独爱林黛玉

没有读过《红楼梦》的人,总会疑惑,为什么贾宝玉偏爱柔弱的,爱耍小脾气的林妹妹,偏偏对温柔懂事,端庄大方的薛宝钗一点也爱不起来呢? 其实,林黛玉并非一无是处,她有三处优点,让宝玉爱不释手,从此其他女子在...

2025-07-31

杜牧的轶事趣闻:十年之约

十年之约杜牧在宣州幕下任书记时,听说湖州美女如云,便到湖州游玩。湖州刺史崔君素知杜牧诗名,盛情款待。崔把本州所有名妓唤来,供杜挑选。可杜牧看了又看,有些遗憾地说:“美是很美啊!但还不够尽善尽美。”又说...

2025-07-31

杜牧的故事之杜秋娘诗

杜秋娘诗小杜另一首与歌女有关诗歌为杜牧博得了盛名,这就是《杜秋娘诗》。杜秋娘本是金陵美女,妩媚动人,能歌善舞,能联诗作曲,十五岁时,一曲《金缕衣》就俘虏了镇海节度使李锜: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2025-07-31

杜牧的轶事趣闻:张好好诗

张好好诗大和二年十月,杜牧进士及第后八个月,杜牧就奔赴当时的洪州,即王勃写《滕王阁序》那个地方,开始了杜牧长达十多年的幕府生涯。其时沈传师为江西观察使,辟召杜牧为江西团练巡官。沈家与杜家为世交,沈氏兄...

2025-07-31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赏析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文学赏析辛弃疾此首《菩萨蛮》,用极高明之比兴艺术,写极深沉之爱国情思,无...

2025-07-31

《相见欢》赏析:剪不断理还乱

文学赏析这首词上片选取典型的景物为感情的抒发渲染铺垫,下片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地抒发真挚的感情。首句“无言独上西楼”将人物引入画面。“无言”二字活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独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楼的...

2025-07-31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是南唐后主李煜(存疑)的名篇,词牌名为《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这是作者被囚于宋国时所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是他宫廷生活结束后的一个插曲,由于当时已经归降宋朝,这里所表现的是...

2025-07-31

《清平乐·村居》诗词赏析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古词大意房子是用茅草盖的,屋矮檐低;门前有一道溪流,岸边长满青草,绿水...

2025-07-31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创作背景此词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创作时间在宋孝宗淳熙八年...

2025-07-31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创作背景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

2025-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