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民主路支行与您分享:看李子柒的后院,终于明白为什么被2000万人羡慕

发表于话题:李子柒谈原生家庭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10-25

前一段时间知名的网红博主李子柒

公开了自己家的后院

要知道这个后院对于很对人来说

那可是神仙般的存在

因为李子柒视频中的大多数的素材

都出自这个神奇的院子

就像是哆啦A梦的口袋

在她的院子里

只有你想不到的

没有拿不出来的

第一眼看到这个院子

就觉得是很多人梦想中的样子

种满了鲜花和瓜果蔬菜

空气里都弥漫着一股清香

走进院子

五颜六色的果实让人眼花缭乱

一条蜿蜒的小路将它们都串联在一起

瓜果的种类和数量多到

镜头根本拍不完

子柒自己也说

这些多到视频也拍不完

大部分的都被吃掉了

站在院子中间驻足

看着这满眼的“繁华”

内心却无比的平静

这里不就是我们想追寻的世外桃源么

都说娶妻当娶李子柒

那是因为子柒在很多人眼里

是一个能干,温柔,贤惠的人

可是很多人却不知道

在她文静的外表下

却有一颗倔强的心

0 1

命运多舛

那是上天给的历练

子柒的父母在很早的时候就离开了她

一直由养母抚养

但命运多舛的她并未受到养母的善待

年事已高的爷爷奶奶心疼孙女

最终决定将李子柒接回家中生活

但是没过多久

自己最爱的爷爷也去世了

这对子柒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14岁时李子柒只身前往城市打拼

开始了长达八年的漂泊生活

最初的生活并不宽裕

睡过公园椅子

连续啃过两个月馒头

但是这些子柒全部都扛过来了

因为她想改变自己的生活

终于在城市中学会了一技之长

终于开始在城市中慢慢站住脚跟

终于一切都开始朝好的方向发展

但是一场变故

让子柒的心开始动摇

都说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很大

虽然童年过的并不幸福

但是子柒却没有被影响

她知道感恩

知道回报

知道什么才是对自己最重要的

那年李子柒的奶奶生了一场重病

她担心如果自己再像以前一样长期不在老人身边

或许自己将来会背上

“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悔念活一辈子

所以在2012年

她回到了长大的地方

陪在奶奶身边

直到现在

而这个选择也是子柒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0 2

喧嚣和浮华

都不如一杯酒来的实在

为什么很多人都羡慕子柒

不是因为她成功了

而是因为她做了很多人都不敢做的事情

试想一下

要你在外打拼的有声有色的时候

回归田园

你愿意么?

很对人会说

“我愿意啊”

但是实际情况确实

思想上的愿意

行动上的依依不舍

子柒不过是把很多人梦想的生活

活出来罢了

进入她的院子

四季分明

春天吹风

夏季赏花

秋天看枫

冬天听雪落下的声音

有人说

深处避世

时间短还行

时间一长肯定会无聊的

怎么会无聊呢

对于子柒来说

时间是不够用的

春天她要忙着做青团

还要当“桃花仙子”酿桃花蜜

夏天她要忙着去钓虾

还要在荷花丛中酿荷花酒

秋天她要忙着做各种各样的月饼

还要去摘满树的柿子

冬天她要忙着备年货

还要做一坛佛跳墙

她的衣服都很素

就像是隐居的仙子

在自家的院子里每天来来回回的走无数趟

院子里除了瓜果蔬菜

还有小狗和羔羊

院子里还挂满了腊肉和香肠

还有晾晒的玉米

有一瞬间真的恍惚自己来到了

有神仙居住的农家乐

想喝酒时

柜子上都是她自己酿的各式各样的酒

想吃肉时

院子里也挂满了各种各样的肉

想发呆时

就躺在秋千上

发一下午的呆

你还说这样的生活不让人羡慕么?

03

你眼中的生活技能

只是别人的求生本能

但是这些美好的背后

付出的也很多

比如《秋千沙发床》成片近五分钟

前后累计拍摄素材2000余条

劈木材、钉桩等粗重劳动内容屡次造成伤口

甚至左手无名指曾被几十斤重的木桩砸伤

但由于兼顾摄像职责

为了减少相机损耗

不顾伤口忍痛操作

我们看着她瘦小的身板

我们经常能看见她用瘦小的身板

搬运货物

劈柴挑水那更是家常便饭

我们看着丰富的后花园

但其实鸡、鸭、牛、羊

每天都要喂的

一顿都少不了

瓜果蔬菜

要时常浇水,施肥,除虫

这些

都不是一次能解决

必须每天都要辛勤维护

还有种的玉米

吃的大米

也都是她日夜照料的结果

这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完成的

是无数个夜以继日

有人说

这些都是她的摆拍

但是细节不会骗人

看看视频中她粗糙的双手

切菜时的干净利落

还有做农活时的娴熟

这些都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学会的

就像子柒说的

你眼中的生活技能

或许只是别人的求生本能

为什么喜欢她啊

因为她把生活活得通透

她跟其他网红博主不同

在她的视频中

她很少说话

最多的也就是喊奶奶吃饭

菜会先给奶奶夹

摘了鲜花也会先给奶奶的鬓角上簪一朵

可爱又真实

而且子柒的视频风格很中国风

这也是她一直在坚持的事情

她把很多中国元素带入进来

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中国文化

▽刺绣

▽活字印刷

一颗颗小小的活字章

散落在岁月的骨血里

原来古人的智慧中

还包含了这么多不为人知的辛苦和精细

04

随心而已

我还特别喜欢她的文案

虽然没有华丽的语言

但是却很有温度

她种玉米时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从上古时代我们的祖辈就遵循二十四节气劳作

一颗小小的玉米种子、萌芽、生长、收获!

再到餐桌上的玉米粑 窝头 玉米片儿

要记得我们吃的食物从哪里来哦

刺绣时她说

一针一线是底蕴,一丝一缕是文化

在蜀绣上看见,川蜀大地千年风俗

冬去春来,又是一年!

千年岁月流淌,蜀绣之美依旧!

做果酱的时候说

春天有看不完的花,

夏天有吃不完的水果!

做了好多好多酱,够吃一阵子了!

早上起床,摘够吃一天的蔬菜瓜果和花儿!

做一顿丰盛的早餐。

一日、两人、三餐、四季…

都说你的气质里

蕴藏了你读过的书

那么在子柒的文字里

我感受到了她对生活的热爱

这些我们看似不可思议的事情

只不过是她的日常罢了

她说

柴火的温度

奶奶煮的清粥

田边的野鹤

还有地窖的老酒

这是我儿时最美好的记忆

现在

我想把它们都给你

有时候想一想

其实我们不仅喜欢她的院子

更喜欢她的生活状态

我们也不是羡慕李子柒

而是羡慕她能放下一切

过了我们想过的生活

在这浮躁的社会里

还能遵从本心

寻得一处宁静

真的是太难得

标签组:[蔬菜] [李子柒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72313.html

相关阅读

《望江南·多少恨》:李煜写于亡国后

文学特点赏析:“多少恨,昨夜梦魂中。”开头陡起,小词中罕见。所“恨”的当然不是“昨夜梦魂中”的情事,而是昨夜这场梦的本身。梦中的情事固然是词人时时眷恋着的,但梦醒后所面对的残酷现实却使他倍感难堪,所以...

2025-08-01

李煜《望江南·多少恨》:古之伤心人

《望江南·多少恨》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亡国入宋被囚后创作的一首记梦词。词人以词调名本意回忆江南旧游,抒写了梦中重温旧时游娱生活的欢乐和梦醒之后的悲恨,以梦中的乐景抒写现实生活中的哀情,表达对故国...

2025-08-01

李煜《蝶恋花·春暮》全文赏析

蝶恋花·春暮作者:李煜遥夜亭皋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桃杏依稀香暗渡。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译文夜间在亭台上踱着步子,不知道为何清...

2025-08-01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孤寂凄苦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作者:李煜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译文往事回想起来,只令人徒增哀叹;即便面对多...

2025-08-01

李煜和大周后的爱情故事

周娥皇出生在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自幼容貌出众,加之父母的悉心教导,很快便是远近闻名的才女。周娥皇十九岁时,嫁给当时的吴王李煜,这李煜也是性情中人,文采风流,两人也算是知音,后来李煜登基后,册封周娥皇为...

2025-08-01

李煜《长相思·云一緺》:夜长人奈何

《长相思·云一緺》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前期的词作。此词写女子秋雨长夜中的相思情意,分两片,上下片各十八字,上片刻画女子的形貌情态,下片续写秋夜的环境和女子的心情。长相思·云一緺云一緺,玉一梭,澹...

2025-08-01

《菩萨蛮·蓬莱院闭天台女》译文及创作背景

《菩萨蛮·蓬莱院闭天台女》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词人李煜所写的一首词。词的上片主要写情郎初入少女居处,暗见少女睡态的情景,词的下片写少女醒后与情郎欢会调情的情景。全词写私情幽会但又不涉低级庸俗,写男女欢情...

2025-08-01

《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乌夜啼·昨夜风兼雨》是南唐后主李煜的作品,这首词应是诗人亡国入宋后的作品,借梦境写故国春色,表达了囚居生活中的故国情思和现实痛楚。《乌夜啼·昨夜风兼雨》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滴频欹枕,起坐...

2025-08-01

长相思·云一緺:秋夜愁思闺怨词

《长相思·云一緺》文学赏析:这首词是描写一位女子秋夜愁思的闺怨词。“云一緺,玉一梭”两句,分写女子发式、头饰之美,用语清新而形象。“淡淡衫儿薄薄罗”,续写女子淡雅衣着,虽未明写容颜,但这种比喻和衬托却...

2025-08-01

《菩萨蛮·蓬莱院闭天台女》赏析

这首词是写男女私会,男子悄然行至女子的寝所,时间则是在正午。词中所写只是二人相对的一个片刻,女子写得娇羞妩媚,男子写得温柔体贴,一片脉脉深情。首句中“蓬莱”、“天台”的形容,不仅暗寓女子的美貌,也代指...

2025-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