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西安八大灵异事件, 看得人毛骨悚然

发表于话题:各地真实灵异事件记录
发布时间:2021-05-11

NO.1

钟楼上方有星座:天龙座


  你每天路过的钟楼,平静无常的屹立在市中心,其实在它的上空,斗转星移,变化万千。

NO.2

大雁塔是个着名的“斜塔”

  由于地下沉陷,大雁塔从16世纪初开始就向西北方向发生了倾斜,到1996年,大雁塔的倾斜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值1010毫米,经过各级部门近10年的抢救,大雁塔倾斜的势头得到了遏止,但它现在的倾斜幅度依然超过了1米。

  这张很明显


  这张更明显


NO.3

高校里有大宝贝


  你以为只有陕西省博物馆里才珍藏无价之宝?其实,在陕西这座文化大省里,各个高校里的博物馆都有“镇馆之宝”。陕师大有一座女性博物馆,里面陈列了56个民族的女子嫁衣以及“女书”1200余件,号称中国唯一的妇女综合博物馆。

NO.4

纯木结构的钟楼

未遭遇过雷击和火灾

  建国后在修复钟鼓楼的过程中,鼓楼遭遇雷击,于是在修复钟楼过程中特意装上了避雷针和避雷网。可是在此前的几百年间,一直没有避雷设施的、纯木结构的钟楼为什么从未有发生火灾的记录呢?

  确实,有资料显示,钟楼没有任何火灾痕迹,也没有任何雷击的记录,只能解释为“偶然”。


  也有人说,钟楼建成600年,从未遭遇毁灭性打击,即使在“文革”中也得以幸免,是因为钟楼“风水”好。

NO.5

兵马俑的发现对西安城墙的保护

起到了“偶然却巨大”的作用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城墙都一直面临拆除的危机,如果没有一连串的意外和运气,西安的城墙或许早就和北京城墙一样被拆掉了。但他一次次都跌跌撞撞地躲过了,直到兵马俑的发现,才为这件事情画上了句号。怎么回事呢?


  原来,当时兵马俑的发现让西安很快成了国家领导人接待外宾来访的必经之地。政府部门在对文物遗址的公开表述发生了悄然的变化——从“了解封建王朝的统治方式”,转变为“中国劳动人民的伟大成果,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

  1979年4月,中国考古学会成立大会在西安召开。

  1982年2月,国务院转批《关于保护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请示通知》,北京和西安在同时第一批入选。

  在1980年代初,西安的旅游收入,占到了陕西省全省旅游收入的97%。

  1985年,中国加入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公约》。


  没有人再提出拆掉城墙了,更重要的是,人们不再需要去找其他理由留下它。

NO.6

秦始皇统一天下靠的是锅盔

  在战场宿营地,秦军可以几天不做饭,只吃锅盔。不用举火做饭,宿营就不繁琐。只吃锅盔,全体官兵即可立即集合起来,而且还可以边走边吃饭。对于秦军的长途奔袭和突袭及长期潜伏来讲,这种干粮最合适不过了。


  而且当时秦国的士兵是这样携带锅盔的:将两个锅盔为一组,在每个锅盔上钻两个眼儿,用牛皮绳系好,前胸、后胸各搭一个。这一特殊的携带方式在突遇作战时,锅盔就变成了极好的单兵护具,起到了盔甲(防弹背心)的作用。更难得的是,敌军射过来的箭,扎在锅盔上,被秦国士兵拔出来后,又可用来射杀敌军。


  有这样的锅盔作为士兵们的饱腹之物,加上秦国本身强大的军事力量,那些秦军壮汉们在战场上英勇无比,横扫六国,势如破竹,又有何难?

NO.7

“北京时间” 其实来自西安

  全国人民都遵守的“北京时间”原来并不诞生在北京,而是来自西安临潼的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

  这里承担着北京时间的“授时”工作,即通过原子钟系统,来保持和比对标准时间的产生。


  接下来,这个时间还必须由位于蒲城的国家授时中心二部(原陕西省天文台)通过无线电波发播到全国各地,这就是“授时”。

NO.8

地铁二号线开通运营后

西安为何一连下了三个月的雨

  西安地铁二号线贯通之时,西安城整整下了三个月的雨。几乎从未间断。有人说,这场雨,是因为挖地铁挖断了龙脉的缘故。


  据说长安城的龙脉,南从秦岭发源,一直到今日中部偏北一个叫做龙首的地方。这便是西安城的龙脉。西安地铁二号线也是走南北中轴线,过龙首原。

NO.9

西安是最古老的留学生社区

  盛唐时期,长安城的人口超过百万,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口过百万的城市。这其中,仅留学生就达十万人。在西安的大小“学习巷” 盛唐时期曾居住着数万名外国人,大家都在那里学习汉语,因此得名。若昔日有“长安话四六级考试”,不知道会难倒多少外国友人。


NO.10

“天府之国”最早说的是关中

  天府之国,最早见于《史记·留侯世家》。关中在其中被誉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正是为此,刘邦最终定都长安。后汉杜笃在《论都》论述关中最为精彩。另外,李唐重臣郭子仪对关中也有雷同的评价:“雍州之地,古称天府,右探陇蜀,左扼崤函,前有终南太华之险,后有清渭浊河之固,神明之奥,王者所都。”


  而关于成都平原称为天府之国史书却鲜有记载,只有《三国志》诸葛亮与刘备的《隆重对》中说:“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NO.11

史上最牛的皇帝是唐中宗李显

  为什么呢?因为他本人当过皇帝,他老爸(唐高宗李治)当过皇帝,他儿子(唐少帝李重茂)当过皇帝,他弟弟(唐睿宗李旦)当过皇帝,他侄子(唐玄宗李隆基)当过皇帝,最要命的是,他母亲(武则天)居然也当过皇帝!


NO.12

陕西人每天都在说文言文

  虽然老陕们爱开玩笑称陕西话是大唐雅音,但内心里觉得陕西土话实在是土!生冷硬噌,难登大雅之堂。但是万万没有想到咱老陕平时说的口头禅都是文!言!文!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标签组:[灵异事件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7662.html

相关阅读

《望江南·多少恨》:李煜写于亡国后

文学特点赏析:“多少恨,昨夜梦魂中。”开头陡起,小词中罕见。所“恨”的当然不是“昨夜梦魂中”的情事,而是昨夜这场梦的本身。梦中的情事固然是词人时时眷恋着的,但梦醒后所面对的残酷现实却使他倍感难堪,所以...

2025-08-01

李煜《望江南·多少恨》:古之伤心人

《望江南·多少恨》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亡国入宋被囚后创作的一首记梦词。词人以词调名本意回忆江南旧游,抒写了梦中重温旧时游娱生活的欢乐和梦醒之后的悲恨,以梦中的乐景抒写现实生活中的哀情,表达对故国...

2025-08-01

李煜《蝶恋花·春暮》全文赏析

蝶恋花·春暮作者:李煜遥夜亭皋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桃杏依稀香暗渡。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译文夜间在亭台上踱着步子,不知道为何清...

2025-08-01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孤寂凄苦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作者:李煜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译文往事回想起来,只令人徒增哀叹;即便面对多...

2025-08-01

李煜和大周后的爱情故事

周娥皇出生在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自幼容貌出众,加之父母的悉心教导,很快便是远近闻名的才女。周娥皇十九岁时,嫁给当时的吴王李煜,这李煜也是性情中人,文采风流,两人也算是知音,后来李煜登基后,册封周娥皇为...

2025-08-01

李煜《长相思·云一緺》:夜长人奈何

《长相思·云一緺》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前期的词作。此词写女子秋雨长夜中的相思情意,分两片,上下片各十八字,上片刻画女子的形貌情态,下片续写秋夜的环境和女子的心情。长相思·云一緺云一緺,玉一梭,澹...

2025-08-01

《菩萨蛮·蓬莱院闭天台女》译文及创作背景

《菩萨蛮·蓬莱院闭天台女》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词人李煜所写的一首词。词的上片主要写情郎初入少女居处,暗见少女睡态的情景,词的下片写少女醒后与情郎欢会调情的情景。全词写私情幽会但又不涉低级庸俗,写男女欢情...

2025-08-01

《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乌夜啼·昨夜风兼雨》是南唐后主李煜的作品,这首词应是诗人亡国入宋后的作品,借梦境写故国春色,表达了囚居生活中的故国情思和现实痛楚。《乌夜啼·昨夜风兼雨》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滴频欹枕,起坐...

2025-08-01

长相思·云一緺:秋夜愁思闺怨词

《长相思·云一緺》文学赏析:这首词是描写一位女子秋夜愁思的闺怨词。“云一緺,玉一梭”两句,分写女子发式、头饰之美,用语清新而形象。“淡淡衫儿薄薄罗”,续写女子淡雅衣着,虽未明写容颜,但这种比喻和衬托却...

2025-08-01

《菩萨蛮·蓬莱院闭天台女》赏析

这首词是写男女私会,男子悄然行至女子的寝所,时间则是在正午。词中所写只是二人相对的一个片刻,女子写得娇羞妩媚,男子写得温柔体贴,一片脉脉深情。首句中“蓬莱”、“天台”的形容,不仅暗寓女子的美貌,也代指...

2025-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