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刚刚!江北新区核心区地下空间一期传来新进展!

发表于话题:南京新街口将建地下城
发布时间:2021-11-15

江北新区的发展势不可挡

还记得今年10月份报道过地下城二期的消息吗

今天地下城一期项目最新进展来袭中

前方高能请收好

江北新区地下城

城市快速路从地面穿入地下四层,4条地铁线将部分交汇实现无缝换乘,停车场、商业大平层等功能区构成完善的生活配套,这一切都将在江北新主城规划480万平方米的地下空间实现。

▲效果图

当前,江北新区中央商务区核心区地下空间已进入快速建设阶段,项目一期预计2023年完工。位于江北新区九袱洲路的地下空间一期施工现场:

● 钻机和汽车起重机一字排开,正在作业

● 另一侧,一个巨型坑已出现在眼前,坑内被支架划分成规整的方形,最深处达32米。

先导示范区已成形,地下建设“阳光棚”

眼前的巨坑便是地下空间项目一期最早开工的区段,目前已挖至坑底,将作为先导示范区为后续施工提供相关经验。而一层层的支架则是临时支撑,用于保障基坑安全、稳固,未来将全部拆除,作为建筑材料循环利用。

先导

示范区

这一区段的深度相当于地面10层楼高,正在进行地铁运行区间段底板的施工,就像在地面建楼一样,一层一层往上搭,临时支撑也会根据搭建进度,从下方开始层层拆除。”

根据规划,地下空间分为商业大平层、交通大平层、市政综合管廊、私人保险库和地铁通行层。不同于当前新街口地下商圈的出行体验,以后这里会有宽50米的“阳光棚”,引入自然光线和空气,逛街时甚至都感觉不到自己在地下。项目另一设计亮点是依据地形特点,在管廊和轨道交通的夹层中,设置私人保险库,提供别具特色的现代保管服务。

国内最大承载力,不惧百层高楼重压

地面还未见高楼踪影,然而在地下,这块区域已经完成了最大加载5100吨的超大吨位静载试验,为国内之最。

为何规划了这么大的压力承载值?

主要是为了适应超高层的承载吨位

是地上和地下一体开发

先进行地面设计

再根据规划来做相应的地下支撑

楼层越高,地基要求承载的吨位就越高,需要的静载抗压能力相应越强,一般高层建筑要求3000吨左右,而地下空间一期已顺利完成4根试桩检测,最大加载力达到了5100吨,极限承载力更是达到9000吨。

86根支柱,撑起地下交通“大动脉”

● 交通系统是地下空间的关键,未来,4条地铁线路汇集于地下6至7层

● 由于涉及站点换乘和过江衔接,地铁4号线滨江段是整个项目中,是面临最大的技术难关。

耗时7个月

86根钢管柱已经全部打完

平均深度达到80多米

未来

市民在交通换乘枢纽滨江地铁站看到的圆柱

便是他们打下的这些长53米的钢管柱。

除了上面介绍的这些

还有这些关于地下城的秘密

▲横江大道在经过江北新区核心区时进入地下隧道

▲穿过地下空间,成为了南京目前“最深”的城市快速路

▲地下通道实现车辆快速通行,同时,地上的小街区密路网,舒缓核心区的地面交通

▲尽量把地上的交通放入到地下,把地面还给人,让人在地面道路上走的舒心,居住在其中才有幸福感

作为江北新区重要战略部署,核心区地下空间正以大格局的规划意识,重新定义一个城市的样貌。交通方面的超前卫的规划思维,布局地铁、公交、车行系统、人行系统等大型立体交通通道,从地面路网到地下交通,打破过去平面式交通格局,构建出城市交通新高度。

这个最大规模的地下空间

也将因城市基础设施的合理健全

而让生活在其中的人

充满幸福感

让我们一起期待地下空间的落成

未来

从未如此接近

标签组:[交通] [地下空间] [江北新区] [地铁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76945.html

相关阅读

逃亡车辙下的父权悖论:刘邦弃子事件的历史解构

公元前205年彭城之战的溃败,将刘邦推向了历史争议的漩涡中心。当夏侯婴驾着马车在楚军追击中狂奔时,一个载入史册的场景发生了:刘邦三次将年幼的刘盈与鲁元公主踢下车,而车夫夏侯婴三次冒险救回。这场充满悖论...

2025-10-29

魏武双璧:张郃与张辽的军事能力与历史成就比较

三国时期,曹魏阵营中张郃与张辽同为"五子良将",但二人的军事风格与历史定位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对比战场指挥艺术、战略影响力及历史评价,可清晰看出张辽在战术创新与战场威慑力上更胜一筹,而张郃则以战略持久性...

2025-10-29

洛神陨落:解码甄宓与郭女王的后位之争

公元221年,魏文帝曹丕赐死结发妻子甄宓,改立郭女王为后。这场看似简单的后宫更迭,实则是权力博弈、性格差异与时代局限共同编织的悲剧。当“洛神”的绝世风姿败给“女王”的权谋手腕,历史的暗流中,藏着三个致...

2025-10-29

荆州之殇:关羽失守背后的多重困局

公元219年,关羽北伐襄樊的战鼓尚未停歇,荆州城防已悄然瓦解。这场改变三国格局的失利,既非单纯因关羽“大意”所致,也非单一因素促成,而是多重矛盾交织、内外势力博弈的必然结果。从战略决策到人性弱点,从盟...

2025-10-29

曹操立嗣之谜:宗法、权谋与现实的艰难抉择

公元217年,曹操在反复权衡十年后,最终将世子之位授予嫡长子曹丕。这场涉及二十余位儿子的继承人之争,不仅关乎曹魏政权的未来走向,更折射出东汉末年宗法制度、士族政治与个人能力的复杂博弈。曹操的选择,是传...

2025-10-29

武周兴亡录:从权力巅峰到王朝谢幕的十五年传奇

公元690年,67岁的武则天在洛阳则天门接受百官朝拜,改国号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这个以女性身份建立的王朝,在十五年的跌宕起伏中,既创造了"贞观遗风"的盛世图景,也因权力博弈与制度困境走向...

2025-10-29

权谋与妥协:武则天退位后未遭清算的深层逻辑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以铁腕手段夺取李唐江山,却在晚年主动退位,最终以皇后身份与唐高宗合葬乾陵。这场权力交接的戏剧性转折,不仅源于武则天对身后事的精准布局,更折射出唐代政治生态中权力、血缘与利...

2025-10-29

嘉靖之谜:李时珍难解的帝王病痛与权力困局

1542年冬,紫禁城西苑的丹炉火光摇曳,嘉靖皇帝朱厚熜正盯着道士炼制的“先天王粉丸”。这位沉迷丹药的帝王不会想到,二十四年后,他会因长期服用这类含汞朱砂的丹药,在剧烈抽搐中咽下最后一口气。当李时珍以太...

2025-10-29

嘉庆皇帝亲政的第一天,为何要追封陆氏为庆恭皇贵妃?

《如懿传》中,陆沐萍的戏份很少,她原本是太后安排在后宫的一枚棋子,当初皇上借玫嫔之手用绝育汤使其失去了生育的能力,在求依太后无果后,陆沐萍选择了依附于炩妃卫嬿婉,并事事对卫嬿婉进行阿谀奉承。没想到因争...

2025-10-29

嘉靖帝改朱棣庙号背后的权力博弈与礼法重构

公元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无嗣驾崩,一场围绕皇位继承与宗法秩序的激烈博弈就此展开。最终,兴王世子朱厚熜以“兄终弟及”的名义入主紫禁城,史称明世宗。然而,这位年轻皇帝的登基,却意外引发了明朝历史上最著...

2025-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