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1937年被斯大林流放到中亚地区的18万朝鲜人,如今境况如何?

发表于话题:
发布时间:2021-12-01

根据资料显示,迄今为止,居住于中亚乌兹别克斯坦的朝鲜人约为15.59万,在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朝鲜人为10万人,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则有2.5万朝鲜人,塔吉克斯坦有0.1万,土库曼斯坦有0.3万。也就是说,目前生活在中亚地区的朝鲜人总数量约为30万人。

中亚地图

位于中国新疆以西的中亚地区,居然生活着30多万朝鲜族,相信很多第1次看到这样数据的人都十分惊讶。原居住于朝鲜半岛的朝鲜人与距离万里之遥的中亚是如何关联上的,为什么中亚地区聚集着如此多的朝鲜族人呢?

而原因,则要追溯到二战时期苏联政府对境内少数民族的强制迁徙。二战爆发前后,苏联政府为了防止境内的少数民族“通敌”,以强制的手段在苏联各地强制迁徙了上百万少数民族。

例如,原居住于伏尔加河流域的数10万德意志人,就被强制迁徙到了哈萨克等地区,车臣、印古什人、克里米亚鞑靼人等少数民族,都曾被强制迁徙到了中亚及西伯利亚地区。而现在居住于中亚地区的朝鲜人,也正是以此为名被强制迁徙而来。

不过,不同于车臣人、德意志人等原居住于欧洲地区的少数民族,朝鲜人是原居住于苏联远东地区被强制迁徙到中亚的。

众所周知,从18世纪中叶开始,随着清朝的衰落,贪婪的沙俄接连侵占了中国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西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而这片资源丰富的土地,最终成为了苏联的远东地区。

远东地区直接与中国的东北及朝鲜半岛相连,因此,在这种情况之下,原居住于朝鲜半岛的朝鲜人由于生活贫困、日本人压榨等诸多原因,开始逐步迁徙到远东地区,从1864年第1个朝鲜人村建立开始,到1937年,远东地区的朝鲜人已经高达18万人。

与此同时,随着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寇开始全面侵华战争,早在1931年就占据了中国东北地区的日本关东军更是进一步扩张武力,成为日本数百万军队中装备最精良,训练最有素的“皇军之花”。而这支堪称日军中最精锐的部队的目标,则是北方的苏联。

被沙俄占据的远东地区

在日本疯狂的对外侵略计划中,北进一直是日本帝国主义极为看重的计划之一,因为一旦日本大举北上进攻苏联,资源丰富,地广人稀的西伯利亚地区将足以承载数千万的日本人生存,更可以彻底解决日本人资源匮乏的困境。对于日本人的这种野心,斯大林自然也心知肚明。

最重要的是,早在甲午战争日本取得胜利之后,朝鲜半岛就被日本人纳入了统治范围,到1937年时,日本人统治朝鲜半岛已经超过了40年的时间,如此漫长的时间,许多朝鲜人甚至开始认同日本人的统治。

斯大林

斯大林不禁开始担心,如果生活在苏联远东地区的18万朝鲜人心向日本,甚至甘心作为日本间谍为日本人刺探苏联情报,苏联远东地区势必十分危险。更何况,随着希特勒上台,纳粹德国愈发咄咄逼人,为了防止苏联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斯大林决定先下手为强。

1937年,苏联政府以“防止日本间谍进入远东边疆地区”为由,签署了《关于迁徙远东边疆区沿边界地带朝鲜族居民的决议》,决定将居住在远东地区的17万朝鲜人迁徙到中亚地区。如此规模的迁徙,苏联人只用了短短4个月的时间就完成。

朝鲜族人

虽然苏联政府及斯大林的考虑和担忧并非毫无道理,但是很显然,在毫无证据的前提下,以莫须有的罪名强行迁徙包括朝鲜人在内的上百万少数民族,几乎堪称无耻。

然而,人数仅17万人的远东朝鲜人,根本没有足够的实力和话语权反对这一决定,最终到1939年,远东地区的朝鲜人被全部迁徙到了中亚地区,其中被迁徙到哈萨克斯坦境内的约为9.5万人,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的则为7.5万人。

而且,当时这部分朝鲜人不仅仅遭遇了强制强制迁徙。由于这些朝鲜人是被做为政治上的不信任者被迁移的,他们的公民权利也遭到了许多限制,朝鲜人的民族学校被关闭,朝鲜语言使用范围被大大缩小。不过在二战胜利之后,这些不公正待遇开始明显缓和,1950年,苏联政府恢复了朝鲜人的公民权。

远东地区所在地

苏联解体之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许多少数民族都纷纷迁回故地或迁徙出了这个国家,例如在1989年,境内人数近百万的德意志人在苏联解体之后,超过60%的人迁出了哈萨克斯坦。

朝鲜半岛

但是,中亚地区的朝鲜人数量却并没有什么大的波动。迁徙回朝鲜半岛的朝鲜人也数量很少。这些朝鲜人之所以没有迁回朝鲜半岛,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语言不通,因为已经迁徙出朝鲜半岛一个世纪多的中亚朝鲜人,绝大多数已经不懂得本民族语言。

根据调查显示,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朝鲜人,仅有3.6万人将本民族语言视为母语,98%以上的朝鲜人会熟练使用书写俄语。而且,即使是还懂得朝鲜语的少数人,他们掌握的也是与目前朝鲜标准语相差甚远的方言,这些方言,甚至根本无法与如今的朝鲜和韩国人沟通。

中亚五国

更何况,距离中亚朝鲜人迁移出故国已经过去了上百年之久,数代繁衍以后,再加上这些人经过数次迁徙,早与老家的亲戚朋友断绝了联系,即使迁回朝鲜半岛,除了同一民族的亲近之外,早已经举目无亲。

最终,30余万的中亚朝鲜人大部分选择了继续生活在中亚地区。当然,这部分朝鲜人与朝鲜半岛并非毫无关系,一方面,他们是南北朝鲜争夺的对象,另一方面,也成为韩国企业进军中亚的最好沟通桥梁,韩国能够成为许多中亚国家仅次于俄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这些中亚朝鲜人的作用不容忽视。

标签组:[历史] [苏联] [中亚民族] [远东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80054.html

相关阅读

《庄子·杂篇·徐无鬼》原文

徐无鬼因女商见魏武侯,武侯劳之曰:“先生病矣,苦于山林之劳,故乃肯见于寡人。”徐无鬼曰:“我则劳于君,君有何劳于我!君将盈耆欲,长好恶,则性命之情病矣;君将黜耆欲,牵好恶,则耳目病矣。我将劳君,君有何...

2025-04-28

《庄子·杂篇·让王》简介

“让王”,意思是禅让王位。本篇文章的主旨在于阐述重生,提倡不因外物妨碍生命的思想。利禄不可取,王位可以让,全在于看重生命,保全生命。“轻物重生”的观点历来多有指斥,认为与庄子思想不合,但其间亦有相通之...

2025-04-28

世宗贤妃墓简介

世宗贤妃墓,又称“世宗贤妃坟”、"世宗六妃、二太子墓"或“四妃、二太子墓”。是明十三陵的7座妃嫔墓之一。内葬有郑贤妃等至少四位妃子、二位太子。墓园简介位于神宗四妃墓及悼陵之间,俗称"小宫"。坟园坐北朝...

2025-04-28

《庄子·杂篇·徐无鬼》简介

“徐无鬼”是开篇的人名,以人名作为篇名。全篇大体可分为十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至“莫以真人之言謦吾君之侧乎”,写徐无鬼拜见魏武侯,用相马之术引发魏武侯的喜悦,借此讥讽诗、书、礼、乐的无用。第二部分至“君将...

2025-04-28

《庄子·杂篇·庚桑楚》简介

《庄子·杂篇·庚桑楚》:“庚桑楚”是首句里的一个人名,这里以人名为篇名。全篇涉及许多方面的内容,有讨论顺应自然倡导无为的,有讨论认知的困难和是非难以认定的,但多数段落还是在讨论养生。全文大体可以分为五...

2025-04-28

庄子《知北游》译文赏析

知向北游历来到玄水岸边,登上名叫隐弅的山丘,正巧在那里遇上了无为谓。知对无为谓说:“我想向你请教一些问题:怎样思索、怎样考虑才能懂得道?怎样居处、怎样行事才符合于道?依从什么、采用什么方法才能获得道?...

2025-04-28

《庄子·杂篇·庚桑楚》原文

老聃之役有庚桑楚者,偏得老聃之道,以北居畏垒之山。其臣之画然知者去之,其妾之挈然仁者远之。拥肿之与居,鞅掌之为使。居三年,畏垒大壤。畏垒之民相与言曰:“庚桑子之始来,吾洒然异之。今吾日计之而不足,岁计...

2025-04-28

《庄子·外篇·知北游》简介

《庄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庄周的毕生精华之作,《知北游》是《庄子·外篇》中的最后一篇,也是具有重要地位的一篇,对于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体系也较为重要。本篇是“外篇”的最后一篇,以篇首的三个字作为篇...

2025-04-28

《庄子·外篇·知北游》原文

知北游于玄水之上,登隐弅之丘,而适遭无为谓焉。知谓无为谓曰:“予欲有问乎若:何思何虑则知道?何处何服则安道?何从何道则得道?”三问而无为谓不答也。非不答,不知答也。知不得问,反于白水之南,登狐阕之上,...

2025-04-28

《庄子·外篇·田子方》简介

田子方是篇首的人名。全篇内容比较杂,具有随笔、杂记的特点,不过从一些重要章节看,主要还是表现虚怀无为、随应自然、不受外物束缚的思想。全文自然分成长短不一、各不相连的十一个部分,第一部分至“夫魏真为我累...

2025-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