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一大早,肚子咕咕叫着发出这个香喷喷的推文,看官你们好意思不点赞?

发表于话题:
发布时间:2021-12-02

台湾人的爱情大概是建立在吃吃吃上的。

暗恋她,带她去街边小店喝爱玉、芋圆、珍珠奶茶;欲拒还休的时候,一起去夜市吃鸡排、刈包、蚵仔煎;确定关系了,日料、越南菜就安排上了……

所以,一般人去台湾旅游的节奏就是这样的:做着偶像剧女主的梦来,结果带了一身膘走。

在看着台湾电视剧长大的一代里,只有一种人能对台湾数不清的美食免疫:闽南人。

沈佳宜,你到底在想什么啦!

你去台湾必吃的美食,其实来自福建

唱着「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偏」的闽南人,明清时期就已经渡海去台湾大开发了。

懂吃、会吃的闽南先民们,带着一大波传统美食,瞬间丰富了台湾土著的菜单,还奠定了现代台湾人的口味基调。

所以当你炫耀起去台湾吃过的美食,福建人总会略带高傲地说:「噢就这个啊,我们那里也有,干嘛跑台湾去吃?

闽南美食

福建人活该被端上广东人的餐桌啊!芋圆、仙草冻、蚵仔煎、面线糊、姜母鸭、猪血糕……藏着这么多好吃的,居然还让台湾美食先火起来了?

打卡台湾美食的第一站,必须是夜市。

台北的士林夜市、饶河街夜市;基隆的庙口夜市;台中的逢甲夜市;花莲的自强夜市;高雄的六合夜市……夜市是当地美食的聚集地。

夜市是台湾平民美食文化的象征,从南到北夜市美食也呈现各自的地域特色。图源@澄海100

不逛夜市,都不好意思说去过台湾;而要是没吃过「蚵仔煎」,那这夜市也算白去了。

蚵仔煎,台湾人说「ô-ā-jiān」,有台湾美食家爱它爱得深沉,断言它是台湾小吃第一名。

看到「爱转角遇见了谁,是否有爱情的美?」这句歌词,你是不是还能跟着哼出来?2007年,小猪和大S主演的《转角遇到爱》火遍大陆,也带火了蚵仔煎这一美食。

其实,无论是在台湾、福建还是广东,蚵仔煎都是再平民不过的食物,原材料就四种:蚵仔、青菜、鸡蛋、地瓜粉。

蚵仔,就是牡蛎,在海峡两岸都是最便宜的水产;青菜则视季节搭配,茼蒿、小白菜都行;而纯地瓜粉兑了水、加鸡蛋,就能把这些食材统统汇聚在一起。

小猪在做蚵仔煎,说蚵仔煎是有魄力的食物。

一份绝妙的蚵仔煎,有三重境界:一是润滑软糯的饼心;二是最外一圈酥脆的「蛋焦」;三是台湾人、厦门人都嗜好的甜辣酱

海鲜、禽蛋搭配的复合鲜味,配上独门独户特调的甜辣酱,这就是台湾夜市小吃NO.1的味道。

台湾人吃蚵仔煎加的酱汁,一般由甜辣酱、番茄酱、味增、糖、酱油膏等调制而成;台湾、潮汕人则喜好加鱼露。图源@厦门人

NO.2是谁?竞争者实在太多,要不你选选看?

花枝烧、臭豆腐、鸡腿卷、猪血糕、棺材板、龙凤腿、仙草冻、鱿鱼羹、棺材板、木瓜牛奶、彰化肉圆、珍珠奶茶、青蛙下蛋、山猪肉香肠、轰炸大鱿鱼、大肠包小肠……

种类繁多的台湾美食

夜市的蚵仔煎虽然受欢迎,但绝不会在深夜或清晨出现;一到深夜,台湾最完美的宵夜才有机会惹人垂怜。

穿梭在凌晨的台湾,上个世纪亚洲四小龙的气息已然不再,开了锅面线的香味倒是能飘很远。

台湾人的深夜食堂,不在烧烤摊、咖啡厅,而在小巷子里的夜宵摊。

整条昏暗的街上,除了路灯、711便利店的光亮,就是挂着「卤味、卤肉饭、鱼丸汤、大肠面线」招牌的深夜食堂。

「卤肉饭」「大肠面线」,就是台湾最温暖的宵夜。卤好的大肠和卤肉,蒸好的米饭和热锅里的面线,早早就准备好迎接饥肠辘辘的旅人。

卤肉饭,台湾当地人常写错字以讹传讹成鲁肉饭,图源@广州潮生活

卤肉饭,带着粗犷且随意的闽南先民性格,有人烟处即有卤肉饭;大肠面线,也叫「面线糊」,泉州人加油条,拿它当早饭。台湾北部人加大肠、南部人加蚵仔,把它变成了从早到晚随时待命的美食。

泉州面线糊,加的料可以有大小肠、虾仁、猪肝、鱿鱼、鸭心、豆腐、卤蛋、煎蛋、炸醋肉等。

一份完美的大肠面线可能看起来差强人意,但吃起来「糊而不乱、糊而不烂」,配上嚼劲十足的卤大肠,就是台湾美食家焦桐说的:「滑,滑中仍挽留着些咬感」。

不少店家还会配上刺激性的甜辣酱、香菜,于是包裹着你牙齿、温暖着你口腔的面线有了更丰富的层次,让人不断萌发再吃一碗的冲动。

台湾大肠面线,需要保持微微沸腾。

在台北最热闹的商圈西门町,有家「阿宗面线」,专卖大肠面线。

店铺宽不过五米,并不提供座位,却照样顾客盈门。食客端着碗捧着烫嘴的面线,或站、或蹲,在骑楼下、在马路中间大快朵颐。

阿宗面线日与夜,它被认为是全台第一面线。

大肠面线店的深夜是这样的:夜行者骑着机车划破寂静,赶来狼吞虎咽地吃一碗面线,再「突突突」地匆匆上路。

而在一海之隔的泉州,吃面线则是件热闹的事情。伴着街边越来越喧闹的背景音乐吃一碗面线糊,是泉州人早上的经典场景。

闽南,藏着比台湾更亲切的古早味

泉州,大陆离台湾最近的地方之一。

这里孕育了闽南文化,在宋元鼎盛时被马可波罗誉为「光明之城」,也一直代表着闽南美食的最先进生产力。

泉州关帝庙。泉州港在唐朝时是世界四大口岸之一,宋元时期为东方第一大港,曾有「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之盛景。

同时,这里也是赴台闽南人最主要的故乡。台湾汉族里有44.8%,约900万人祖籍就在泉州。

陈晓卿说:「许多台湾美食的根在泉州,尽管台湾美食形式上更精致,更具现代化特色,但真正的味道还是在泉州」。

这些真正的味道,闽南人和台湾人会用一个共同的词来形容——古早味

「古早味」就是传统的味道,与工业生产对立。闽南背山靠海,食材丰富,传统的闽南人通常只用油盐酱醋等基础调料和简单的烹饪手法。后来,化工产业逐渐发达,但闽南人依然固执地认为绿色健康的才更好料、更好呷。

比如市区东街的东街肉粽、六中附近的四果汤、西街的闽台圆元宵圆金鱼巷的菜头酸、侨光电影院的小笼包、泉世兴牛肉馆的牛瑞香牛三宝、青阳好再来满煎糕和虎咬草……

这些地道的老字号,坚守着纯手工、原汁原味的做法和秘方,至今依然门庭若市。

老字号留住了古早味和关于这座古城的记忆,让无论是祖上就定居台湾的游子还是远走南洋打拼的侨胞,离开再久都能通过味蕾找回久远的小时光。

台湾人吃惯了大肠面线,到了泉州会惊讶地发现虽然泉州人叫「面线糊」,比台湾的要稀,更清淡,像是「面线汤」;

泉州面线糊

而泉州版加青蒜的蚵仔煎估计台湾人也不会那么爱,可是,以蚵仔煎出名的台湾鹿港明明就有着「小泉州」的美称啊。

鹿港,因当年港口贸易繁荣,形似鼎盛时期的泉州港,故被被称为小泉州。

除了小吃,一道大菜姜母鸭,连接了泉州汉人的食补文化和台湾人的「补冬」、「转骨」观念。

台湾姜母鸭的招牌

近二三十年,各种以「霸王、霸味、帝王食补、皇宫、至尊」为名的姜母鸭专卖店流行在台湾街头,似乎吃了就能野性大发。

相比之下,泉州人则显得很淡然了。在季节交替、食欲不振又无节无庆时,循着老鸭的香味去满足口腹之欲才是极好的。

泉州忠记姜母鸭

鸭子、姜、麻油、酒,可以被端上宴席的大菜原料也不过如此。

鸭子要100天以上的散养正番鸭,体型大、肉质丰厚、耐炖煮;老姜要在高山种植1年以上,方能辛而不辣;而酒和麻油则保证老鸭久煮不柴,越煮越香越甜。

煮姜母鸭的砂锅

金黄的姜母鸭,图源@泉州微生活

最令人满足的是等待后揭开锅盖的一瞬间。

油脂和酒精在煲里发生酯化反应,酝酿已久的馥郁香气,带着老鸭的香味轰然而出,往往吃完一锅只剩骨头,人们才想起来拍照。

肉汁丰盈的姜母鸭

有个旅行家慕名吃了泉州的姜母鸭,久久不能忘怀,便在下一站厦门也去寻找评分高的姜母鸭解馋,结果大失所望,难怪泉州人说:「泉州的姜母鸭哦,那是一绝,是正统的古早味」。

厦门泉州两地尚且如此,不知道台湾的姜母鸭味道又有什么变化呢?

台湾人对姜母鸭做了创新,加入中药材,主打养生。吃姜母鸭类似火锅,边吃边续料,茼蒿、豆皮、高丽菜、鸭血糕、菇类都能丰富汤的内容;而且原料也换成了台湾的红面番鸭、米酒、黑麻油等。

在受到日本、东南亚、欧美等多种文化影响的台湾,发展出了丰富的饮食文化,却对「古早味」的怀念尤为浓烈。

为了区分,台湾美食业者一定会在招牌里写上大大的「古早味」三个字;而台湾人追求亲切、古朴的古早味,其实就藏在泉州城的大街小巷里。

泉州城夏日的清凉美食——石花糕

为什么福建美食存在感这么低?

老邻居广东人一定会说:福建美食好不好吃不知道,福建人一定好吃

他们说这话是有根据的:越是珍贵、美味的食材,往往就产自环境最艰苦的地方。

在山里蹦蹦跳跳还吹着海风的福建人,肉质紧实,咬起来带着坚韧的弹牙感。

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高山染指了一切土地,连肥沃的入海口也不放过。清道光闽浙总督赵慎珍有云:「漳泉诸府,负山环海,田少民多,出米不敷民食」。图源@福建旅游

江浙有长江三角洲,可以说沃野千里;而福建的河流入海口大多破碎,最大的漳州平原也就和北京朝阳区差不多。

西部是连绵不绝的高山,北部和南部又是吴越人和百越人的地盘,福建人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福建沿海的小平原,还有漫长的海岸线。地形所迫,福建人根本没心思往国内发展,存在感当然很低。70%的华侨华人集中在东南亚,祖籍福建的华侨就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多。

既然无望逐鹿中原,福建人的征途就成了星辰大海。

闽菜有三大流派,分别是福州的官府菜、厦漳泉的闽南菜和沙县、龙岩的闽西菜

这三兄弟里,只有把握住时机的闽西菜沙县小吃风靡全国,导致现在人们一提到福建美食,第一个就想到沙县的廉价小吃。

来自山野乡间的沙县小吃,在原材料上就没有福建沿海的丰富,其实不能完全代表福建。

福建耕地面积仅占全国的1.6%,总人口却有4000万。大多数集中居住在破碎的盆地之间,沙县就是典型的山区小县城。图源@一起去旅行

而且福州菜和闽南菜的目光早就不放在国内。

福州,从明代起就一直作为福建的首府,始终代表着福建最深厚的历史底蕴。

闽菜也以福州菜为主体,选料丰富、制作讲究是它最大的特点。一道佛跳墙,号称「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在广州和香港都引起过轰动,在世界各地都掀起了佛跳墙热。

佛跳墙,也叫福寿全,起源自福州,已经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图源@有待

不仅流行在闽台地区,在海内外唐人街更是随处可见。

标榜「台菜」的餐厅,如果没有一道佛跳墙镇场子,那就不能算餐厅,只能算「百元热炒」了。

佛跳墙,入选米其林的台菜餐厅明福海产」的顶级招牌菜。

闽南的厦门、漳州、泉州三地总是放在一起讲,但就美食来说,泉州才是当之无愧的扛把子。

泉州人列美食从来不是按照TOP10,分分钟都能弄出几十种。

牛排、润饼、酥肉、咸饭、酥肉、麻糍、卤面、鱼卷、土笋冻、牛肉羹、元宵丸……「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这里有最闽南的风味美食。

泉州街头小吃,图源@泉州吃货王

但是,在过去很长时间里,泉州与外界的交通来往不是特别密切,山区让这里长期与世隔绝。

除了明郑经略过福建沿海地区,几乎所有的中原王朝都不愿意管这块地方。

今日的泉州古城,图源@东南网

所以,闽南、潮汕地区菜系的基本样式得以保留至今,除了潮汕,泉州也是没人知道的古早味美食孤岛。

只不过移居到台湾的闽南人把这些美食经过本地化改良,形成了「台湾美食」,其实认祖归宗,都该找到福建。

标签组:[小吃] [台湾美食] [泉州] [海蛎煎] [泉州面线糊] [姜母鸭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80471.html

相关阅读

为什么慈禧吃了羊下水厨师被满门抄斩

吃穿住行中,吃被排在首位,这或许也验证了中国人以食为天的民族特点。虽然中国开发出了各种食物的吃法,各地形成了各种菜系,可是,在落后的时代,能够满口腹之欲的,大多却是那些手握权力财富的少部分人。在满清末...

2025-09-15

贾姬在厕所与野猪相遇为什么没人敢救她

汉景帝妃子上厕所遭遇野猪,侍卫抗旨不救,太后为何赏大臣百金!。提起来有点荒诞,却是史上真实发生过的事件。上厕所与野猪遭遇的女子就是汉景帝的嫔妃贾姬,翻开史料:这个贾姫大有来头,她是中山靖王刘胜的生母,...

2025-09-15

清朝灭亡后那些深宫里的女人去哪了

1908年11月14日,在位长达34年但年仅38岁的光绪皇帝就英年早逝了,一天以后,统治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慈禧老佛爷也撒手人寰,半个月之后,年仅2岁多的溥仪继位,这就是末代皇帝宣统帝!溥仪登基后,尊光绪...

2025-09-15

秦宜禄的妻子杜氏为什么会被吕布和曹操霸占呢

自古以来,有人爱江山却更爱美人,也有人只要江山而舍弃美人的,然而毕竟英雄难过美人关。想当年吴三桂那貌美如花的妻子陈圆圆居然被李自成的手下刘宗敏给抢了去,他一气之下居然投降清军,把多尔衮给引进关中了。这...

2025-09-15

王献之很爱自己的妻子为何最后还是被逼离婚了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认为,古代男子肯定都很想娶公主,毕竟当皇帝的女婿,一下可以少奋斗几十年,甚至都不用奋斗了。但实际并不是如此,古代男子几乎是不愿娶公主的,不仅唐朝如此,很多朝代都这样。而今天的主人公也...

2025-09-15

秀才为什么因为一只鸭子被推上刑场

老一辈的人常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句话说的其实就是让人在遇到事情的时候要冷静,不要因为一时冲动而做出让人后悔莫及的事情来。在清代学者俞樾所著的《右台仙馆笔记》里,讲了这么一个故事。说是...

2025-09-15

伍子胥逃亡的过程中真的一夜愁白了头吗

公元前522年,楚国国君听信费无忌的谗言,将伍子胥的父亲伍奢杀害,派人去杀伍子胥。伍子胥得到消息后连忙逃亡吴国。伍子胥的逃亡路线,从楚国到吴国必须要经过韶关,韶关位于吴楚交界之地,向来有重兵把守,而此...

2025-09-15

古代皇帝吃剩下的饭菜怎么办

古代皇帝吃饭动不动就是数十盘菜,皇帝一般都是吃几口就换,皇帝吃饭剩下的食物一般如何处理?中国曾经历了数千年的封建王朝,只不过每一个朝代都诞生了独特的文明,甚至有很多人事物都成为了时代的象征,由于中国古...

2025-09-15

古代殉葬妃子临死前经历了什么

在古代,帝王逝去之后,宫内会特别注重操办丧事。选择合适的地方将其安葬,还有不少嫔妃进行陪葬。这种方式让人觉得难以接受。殉葬制度原本起源在商代,当时的奴隶主在自己死去之后,就要把自己的私有财产带走,这其...

2025-09-15

同治帝十九岁时病死他的后妃怎么处理

1875年1月12日黄昏时分,十几位王公重臣接到诏命,匆匆入宫,来到养心殿西暖阁候旨。原来清朝的第十位皇帝爱新觉罗·载淳,即同治帝,已经走到了人生的尽头。当晚酉时(17~19时),同治皇帝咽下最后一气...

2025-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