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社会对30岁以后的女性会很残酷?”所有女孩都要警惕这种鸡汤!

发表于话题:
发布时间:2021-12-17

  最近注意到一个挺火的词:「年龄红利」。

  这个词指的是女性在20-30岁的时期,因为年轻所具有的优势——不论是工作、恋爱,还是婚姻,都有更多的选择自由。很多提出这个词的人强调,这是女性最要把握住的提升自己的时机。

  乍一看,这套有关「年龄红利」的理论似乎还挺有道理的,毕竟在最有精力最有干劲的时期专心提升自己,没有任何不对。只是这套理论接下去的走向让我起了戒心——

  希望大家仅对此理论进行讨论,不对发布视频的博主进行过多评判。

  点进这位博主的内容,发现大多数视频的主题都跟恋爱婚姻相关,并且传递了自己婚姻的「成功秘诀」——

  我突然意识到,在博主所提到的「龄红利」理论中所谓的「在最好的年纪提升自己」,并不是真的在鼓励女性的自我成长,而是在说:「投资自己,否则30岁之后你将一文不值。」

  这个观点至今依然被不少女性接受着,认为是一种「不得不接受的残酷现实」,并发自内心地感谢传递出这些观点的博主们。

  这篇文章无意抨击任何一个信奉这套观念的女性,甚至对于提出这套观念的博主,我本人也并不抱有任何的恶意——我更愿意相信,这是她发自内心地希望其他女性能够获得更好的生活。

  可是,我也想认真地聊一聊,为什么「年龄红利」这套理论不能帮助到任何女性,甚至加重了女性的痛苦,以及为什么即便自认为成功实践了这套理论的女性,也被其所束缚,活在痛苦中。

  这理论背后所暗含的女性与其自身的关系,正是许多女性焦虑的本源。

  美国、巴西、欧洲等国的多项研究均显示,女性社交焦虑的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Sun & Wang, 2015)。美国焦虑和抑郁协会的报告(2016)也显示,在全球范围内,女性被诊断为焦虑症的可能性是男性的两倍。

  女生似乎有比男生多得多的理由感到焦虑,其中和身体有关的就数不胜数:体重、腿形、直角肩、耳朵的形状、颈部的细纹、甚至还包括隐私部位的颜色等等。

  女生的护肤品、彩妆、服装搭配,也几乎都是「学问」,有着繁复的内容,需要很多女性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去了解。

  已经有很多人指出,这种焦虑,与广告商、娱乐文化行业,建构出的一些「不切实际的审美标准」有关。

  这些审美标准被包装成了是「变成更好的自己的努力」,仿佛投入时间精力成了一种「自律」和「上进」。

  除此以外,我还认为,人们对于自己外形的焦虑感,首先取决于ta与自身保持了一种怎样的关系。

  以下是我一位要好的女性朋友的一段描述,可以用来说明我的一些观点:

  我从小受到母亲的影响,总是保持着非常女性化、且「精致」的外形。我穿的大部分服装都需要专门的洗护、熨烫——母亲教育过我穿着皱巴巴的百褶裙是一件十分「不礼貌」的事,因此我的身体在那些衣服中时,也是无法自由地活动的。

  我经常审视自己,是否有哪些细节脱离了标准。而当我感到脱离标准的时刻,我就会感到巨大的焦虑。

  比如当我在商场试穿内衣,导购小姐提出我的胸部和背部皮肤已经开始出现衰老痕迹,我明知道那是一种销售手法,还是依然买下了贵得离谱、以及自身理性并不认同的塑身衣。很多时候我都不是因为「期待产品有效」而消费,而是宁愿承受无效,也不要放弃一切(在经济承担范围内的)可能的干预。

  从我这个女生朋友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女性的形体焦虑,与女性的「礼仪」甚至「道德」、也与消费主义,都密切捆绑在一起。

  前面描述的是她过去的表现。这几年,我们经常在一起讨论性别问题。直到有一天,我感到她说出了问题的核心。以下仍然是她的叙述:

  这两年来,我发现自己发生了一些变化。我对自己的外形焦虑,从无时无刻,变成了在两种状态中交替。有些时候我对自身感到非常满意,仿佛所有的焦虑都不存在。有些时候我又会回到熟悉的焦虑感中。

  在焦虑的时刻,我也会突然升腾起对自身的厌恶,就仿佛这样一个自身并不值得存在。

  就在这个过程中,我忽然意识到:在我焦虑的那些时刻,我的身体、甚至整个我自己,对我自己来说都仿佛是一个‘物件’。它需要更多的雕琢,而我自己又无法完成我希望达到的雕琢。此时我就会被焦虑和自我厌恶填满。

  而在另一些时刻里,当我就是我自己,我‘严苛的自我审视’就消失了。因为眼光和我是一体的,我更多感受到自己的想法、情感、欲望,而不是所有用来呈现的东西。

  她的表述恰恰体现了「年龄红利」的学说中,很根本性的问题。她所描述的两种状态,是一种「自我物化」的状态,和一种作为「我」的主体意识感。

  自我物化,就是把自己看作物品。因为是一个物品,所以它的价值并不来自于它的喜怒哀乐、它所热爱的和憎恨的,不来自它的记忆和它的家乡。

  这时候,我们作为人的部分被消解,而把自己的一切特质,都简单粗暴标上社会认可的「价格」。

  而当我们处在「我」的主体意识感中时,我们是我们全部的经历,是有感受、有思想、有欲望、有情感的,整体的人。我们会更自然地感受到自身的体验,而不是专注在自己的「价格」上。

  此时,我们才是真正地活着,作为每个「我」活着。

  「年龄红利」理论的一切核心,是将女性视作一种有保质期的物品,并教授女性提高自己作为物品的价值,好与其他同样高价值的物品形成匹配。

  下面我们要谈,这种物化的逻辑,究竟是不是有害的,如果有,它是怎样「有害」的?

  支持「年龄红利」理论的女性往往会觉得,这套说法在社会现实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帮助很多女性做到了抵御婚嫁职场风险、提高这些女性个体的生活质量。但她们可能没有意识到,遵循这套方法论让女性付出了多少。

  这套理论将女人的年龄、外貌、能力全都化为可以计算的价格和可以交易的物品,不难想象,信奉这套理论的女性将会长久地为「不要失去价格上的领先地位」、或者「自身的价格仍有提升空间」感到焦虑。

  另一种经常与「年龄红利」共同出现的言论是,「女人应该发挥自己性别优势」。

  其中一种解读是,女性如果能够发挥自己的美貌、温柔,或者扮演柔弱、无知,可以很轻易地从男性身上获得特权和「好处」。

   希望大家仅对此理论进行讨论,不对发布视频的博主进行过多评判。

  我想,有很多用这类言论劝解女性的人,都的确怀有一种「告诉你如何利用社会现实」的「善意」。也有很多人不理解,为何这套言论是有害的。

  首先,这类言论中包含了一种危险。当女人把符合男性期待的女性特点,当作自己的性别优势,她们势必会选择「温柔」「乖巧」「礼貌」、甚至「无知」。

  我见过许多女性,在比她们更年长、更有权势的男性面前,表现得比她们实际的情况更「愚蠢」,或者说「简单」。而这就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她们因为「礼貌」的要求,无法做出及时、坚定的拒绝,而这种礼貌可能是以伤害她们自身的感受为代价的。

  她们因为这一系列特质被责怪,认为是她们「邀请」「容忍」了那些伤害。

  她们的确因为这一系列表现,更容易成为被伤害的对象,因为对方认为她们乐于服从、没有主见。

  她们的确因为这一系列表现,没有获得自己本值得的重视与尊重,她们某种程度上放弃了让自身被他人更严肃的对待。她们掩藏了自己内心本存在的那个宏大的世界。

  当女人用性作为自己的优势时,她必须意识到,自己是在「与火玩耍」。长期与武器相处,也有更大概率伤害到自身。

  另一种更大的伤害可能在于,长期沉浸这种价值体系中是对于这些女性的一种「恐吓」。她们会逐渐相信,假设不这样生活,就真的很难获得自己想要的那些东西。

在一篇题为女性怎么赚钱的视频中,博主用几个原因分析女性赚大钱为什么很难

  女性似乎更容易相信,自己无法赚够自己需要的钱,无法不通过「爱情」获得幸福。女性心理学家吉列根曾这样说:

  「对于女性来说,最悲惨的不是在这个社会中受到什么样的歧视和不平等,而是在女性心中潜意识的承认这一切,产生对于男性的依赖并且给予他们决定权,将自己合理的处于一种低等的地位,缺少对于自身的信心和勇气。」

  而正是因为这样的恐惧,女孩子们把更多的精力和尝试,投入在「成为一个可以标出高价格」的女性,而假如她们曾经尝试过向外走出世界,她们会很容易地发现,一切都不是想象中那么难。

  为了享有这种「女性的性优势」,我们付出的是代价是自由——我们不再能自由地发声、自由地拒绝、自由地去想去的地方、做想做的事,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而自由是多么珍贵的事,只有在自由的意志中,你才会感到你是你自己。

  很多人说,女性维持关系的努力,一样是富有价值的,我非常赞同这一点。也有很多人说,女性不一定要向男性一样选择事业才是平等,女性也有权依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成为家庭主妇。我也非常赞同这一点。

  然而,讨论这一点,要站在真正的自主选择的基础上。

  假如女性因为恐惧、因为从未被鼓励,而从未有权选择所有男性可以选择的事,从未相信过自己可以有不同的选择,那么「主动选择成为家庭主妇作为梦想」的假设就是根本不存在的。

  人只有被充分赋予过选择,才有自由意志做出的选择可言。

  我希望,越来越多的女性可以真的成为她们自己。我希望,女性能够深深地意识到「我」是什么。

  我希望她们知道,自己不需要成为某一个样子才值得幸福。

  我希望她们能够发自内心地赋予自己价值:你全部的经验、你复杂的所有情感、你的欲望、你的慈悲、你的憎恶、你的思考、你的梦和记忆、你的家乡。

  我还有另外一个愿望。我希望这个社会,对于那些不该被允许的事,能更坚定地拒绝。

  当我们在说「这个社会就是这样的,无法改变」的时候,我们忘记了我们每个人都有力量拒绝那些我们认为不够好的东西。而当那些事物发现自己不被接纳的时候,它们就会改变了。

  今日互动:你曾经因为「年龄红利」这个词而感觉焦虑吗?

标签组:[社会万象] [社会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82587.html

相关阅读

杜牧的文学成就:受到杜甫巨大影响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身趁名家,喜老庄道学。杜牧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

2025-07-30

杜牧《秋夕》赏析

《秋夕》是唐代诗人杜牧(一作王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一首宫怨诗。这首诗描写一名孤单的宫女,于七夕之夜,仰望天河两侧的牛郎织女,不时扇扑流萤,排遣心中寂寞,反映了宫廷妇女不幸的命运,表现了一位官女举...

2025-07-30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二鉴赏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赏析:其二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唐玄宗时,安禄山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后伺机谋反,玄宗却对他十分宠信。皇太子和宰相杨国忠屡屡启奏,...

2025-07-30

杜牧《江南春》: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绝。诗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

2025-07-30

杜牧《紫薇花》:咏物抒情

《紫薇花》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首句描绘新开之紫薇花,次句赞美其不争春,后两句用《史记》“桃李无言”典故,淡雅表现紫薇花高洁的风骨和谦逊的品格。这首诗设想入奇,扩大了诗的张力和戏剧效果...

2025-07-30

杜牧的经典代表作五首

1、《清明》唐代: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2、...

2025-07-30

害群之马的成语典故

害群之马的意思 害群之马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hài qún zhīmǎ,原指危害马群的劣马。现比喻危害社会或集体的人。出自《庄子·杂篇·徐无鬼》。害群之马的出处 《庄子·徐无鬼》:“夫为天下者,亦奚...

2025-07-30

伯乐相马的成语典故

伯乐相马的意思 伯乐相马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意思是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爱惜人才。伯乐相马的出处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唐·韩愈《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025-07-30

朝秦暮楚的成语典故

朝秦暮楚的意思 朝秦暮楚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zhāo qín mùchǔ,意思是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有的诸侯小国为了保证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朝秦暮楚的...

2025-07-30

杜牧的作品集:《樊川文集》

杜牧有《樊川文集》二十卷,是其甥裴延翰所编,宋以后人又辑有《樊川外集》、《樊川别集》等等。四部丛刊本《樊川文集》二十卷、别集一卷、外集一卷,乃据翻宋雕本影印。又有清杨寿昌的景苏园影宋本,是杨守敬令书手...

2025-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