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理解内卷:为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不想在互联网大厂干了?

发表于话题:这届年轻人还在为进大厂努力吗
发布时间:2022-03-07

编辑导语:互联网行业“内卷”严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喊出“逃离大厂”的口号,“裸辞”也越来越常见。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想离开原本向往的大厂?作者认为这不仅是个体的选择,而是整个行业发展造成的必然结果。推荐刚进入互联网行业,或者正在纠结是否要离职和转行的同学们阅读。

上篇给大家讲了「我为什么能在7年前走运加入字节跳动?」的小故事,下篇接着来讲,为什么我认为我的走大运,是行业大趋势必然性中发生的偶然?为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不想在互联网大厂干了?

一、10年只有1次的行业红利期,只有部分幸运儿赶上了

2010-2014年,我在中国主要培养新闻和传播行业人才的大学里读书。那个时候,学生们忙着做什么呢?他们奔波于学校的电视台和报社实习,最大的目标就是毕业后能加入央视,并不了解象牙塔外发生着什么变化。

而那四年,是互联网从PC转型移动端的关键开端,也是整个行业最近10年最大的红利期:

2010年3月,美团诞生 2011年1月,腾讯推出微信 2012年3月,字节跳动成立,同年8月推出「今日头条」App 2012年7月,小桔科技成立,同年9月「滴滴出行」在北京上线 2012年8月,微信正式推出「微信公众号」 2013年底,阿里启动「all in 无线」的战略,大力投入手机淘宝APP 2014年4月,微博成功登陆纳斯达克,成为全球范围内首家上市的中文社交媒体

这些公司后来成为这个时代的互联网巨头,它们推出的产品改变了每个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在我就业时根本意识不到,时代的洪流已经向我袭来,把还没有搞明白状况的我卷向了未来。

我之所以阴差阳错做对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选择,能够选对字节跳动这个火箭,是因为那个时候互联网行业有巨大的机会,公司的成功概率比几年后多出了几个数量级。

而我之所以能有让外人羡慕的发展速度,最根本的原因不是我有多努力,而是——我是那个时代的幸运儿,恰好赶上了好时候。

但行业红利期不是永远存在的,一个人一辈子能赶上一次已经足够幸运。

对于赶上的人来说,他们得做好以后都没有这样机会的心理准备;而对于没赶上的人来说,积累经验和本事,最重要的就是等待、发现和抓住下一次大机会。

二、不是这届年轻人不行,他们的选择依附于时代大环境

那么,我们再来看「这两年进入互联网行业的年轻人,为什么很容易干不长?」这个问题,除了个体的差异,背后的共性原因总结来说有三点:

1. 被行业励志故事拉高了预期

由于前几年互联网过于火热,年薪百万的故事被新闻媒体大幅报道,每个入行的年轻人都以为自己会是其中一员,收入可以快速提升。但过了两年发现现实低于预期,很快感到失落,从一线踏踏实实开始干挺难的。

对比我刚工作时,大部分人刚进入这个行业时没有任何预期。

作为一个0经验的应届毕业生,薪资比我同学们所在的英语教育机构或者大媒体机构低。最开始工作的一年里,我由于薪资过于微薄,时不时得靠家里接济。父母再三劝说我离开这家公司,去银行考个编制,找个正经工作。

临毕业时,我发的鸡汤朋友圈,清楚自己啥都没有,也不确定以后会不会有

因为一开始预期低,后来取得了多大的成绩,于我而言都是意外的惊喜,而非应得,更加珍惜,所以也比其他人更能干的长。

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一个真理,降低预期是幸福生活的秘诀。

2. 没有兴趣作为支撑,更容易放弃

在互联网最为蓬勃发展的几年里,进入互联网行业成为很多高材生们择业时的首选。

很多年轻人只是被薪资福利而吸引,而非真的感兴趣。要是毕业不知道去干嘛,那就去互联网吧。甚至很多大学生以此为终极目标,从大一开始实习或者研究生转专业,只为了最后拿到心仪的大厂offer。

我毕业那会,为什么做出这个选择?一是因为我确实掌握的硬技能太少,只抓住了新媒体这一个加分项,能干好的事情不太多。二是,我确实是对自己的工作感兴趣,从实习做新媒体运营,到后面加入字节干杂七杂八的各种事情,工作内容本身以及期间获得的正反馈,推动我心无旁骛地干下去。

如果刚进入某个行业一两年发现自己度日如年,已有上班如上坟之感,确实没必要再干下去了。

但残酷的是,大部分人做什么都这样,换个行业可能也只是往日重现。很多人一辈子也不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里,但没有兴趣,更容易放弃。

今年1月,《每日人物》关于此议题的10万+爆款

3. 行业人才的供需关系发生根本变化

随着巨头们的兴起,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和高额回报开始吸引全中国最优秀的年轻人们扎堆涌入互联网行业。

从16-17年开始,每年都有大量应届生参与互联网大厂的校招,并且媒体、金融、线下零售等各行各业都刮起了转行互联网的热潮,他们费尽浑身解数为了拿到一个大厂offer。

对互联网巨头而言,有太多优秀的年轻人可供挑选。同时,18年开始行业整体进入瓶颈期,新的大机会变少,用人缺口也从「拼数量的基础人力」转为「要质量的高阶人才」。公司里新员工的发展机会、上升速度势必受到影响。

「内卷」本质而言是,基于「互联网的高质量人才过度饱和」以及「行业红利期接近尾声」大背景下而产生的从业者群体不满。

我充分理解这届年轻人为什么更快离开互联网行业、更愿意裸辞。这不仅是个体的选择,而是整个行业发展造成的必然结果。

和过去几年相比,这个行业的机会变少、成长速度变慢、竞争更激烈是事实;但如果和其他行业横向相比,恐怕也没有太多投入产出比更高的行业了。接受现状,摆平心态,你会更轻松一点。

如果你刚进入互联网行业,也正在纠结是否要离职和转行,希望这篇文章提供的信息,能帮助你做出不后悔的决定。

互联网行业可能不是你的唯一选择,但是你最好的选择吗?想清楚这个问题,很多事情变得简单很多。

标签组:[移动互联网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88247.html

相关阅读

杜牧的文学成就:受到杜甫巨大影响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身趁名家,喜老庄道学。杜牧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

2025-07-30

杜牧《秋夕》赏析

《秋夕》是唐代诗人杜牧(一作王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一首宫怨诗。这首诗描写一名孤单的宫女,于七夕之夜,仰望天河两侧的牛郎织女,不时扇扑流萤,排遣心中寂寞,反映了宫廷妇女不幸的命运,表现了一位官女举...

2025-07-30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二鉴赏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赏析:其二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唐玄宗时,安禄山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后伺机谋反,玄宗却对他十分宠信。皇太子和宰相杨国忠屡屡启奏,...

2025-07-30

杜牧《江南春》: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绝。诗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

2025-07-30

杜牧《紫薇花》:咏物抒情

《紫薇花》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首句描绘新开之紫薇花,次句赞美其不争春,后两句用《史记》“桃李无言”典故,淡雅表现紫薇花高洁的风骨和谦逊的品格。这首诗设想入奇,扩大了诗的张力和戏剧效果...

2025-07-30

杜牧的经典代表作五首

1、《清明》唐代: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2、...

2025-07-30

害群之马的成语典故

害群之马的意思 害群之马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hài qún zhīmǎ,原指危害马群的劣马。现比喻危害社会或集体的人。出自《庄子·杂篇·徐无鬼》。害群之马的出处 《庄子·徐无鬼》:“夫为天下者,亦奚...

2025-07-30

伯乐相马的成语典故

伯乐相马的意思 伯乐相马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意思是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爱惜人才。伯乐相马的出处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唐·韩愈《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025-07-30

朝秦暮楚的成语典故

朝秦暮楚的意思 朝秦暮楚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zhāo qín mùchǔ,意思是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有的诸侯小国为了保证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朝秦暮楚的...

2025-07-30

杜牧的作品集:《樊川文集》

杜牧有《樊川文集》二十卷,是其甥裴延翰所编,宋以后人又辑有《樊川外集》、《樊川别集》等等。四部丛刊本《樊川文集》二十卷、别集一卷、外集一卷,乃据翻宋雕本影印。又有清杨寿昌的景苏园影宋本,是杨守敬令书手...

2025-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