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为什么ta明明那么普通,却又那么自信?都是大脑惹的祸

发表于话题:为什么越普通越要自信
发布时间:2022-04-22

前几天坐电车时,有个初中生模样的女孩坐在我旁边,很可爱。我假装在玩手机,不动声色地看了她几眼。

然而,没想到她站了起来。我还在反省是不是因为我看她次数过多,引起她的不适。但很快我明白了,她是为了把座位让给我前面的一位老人。

我非常羞愧,相比之下,我是一个很不会察言观色的人,用方言来说,就是没有眼力见。

但我想更深层次地追问一下,当然,不是为了给自己找借口:那个没眼力见的人事后会为自己的行为感到遗憾吗?他会认为自己是一个不善于察言观色、没眼力见的人吗?

一定是不会的,原因是他们根本没有注意到前方老年人的困难(如果注意到了但故意不让座,那就不是没眼力见,而是心眼不好)。

换句话说,一个人很难意识到自己是没有眼力见的人,但却会马上注意到他人没有眼力见的行为,并指出或抱怨对方——你这样怎么行?!

与理想中的自己相比,真正现实中的自己可能就是一个没有眼力见的人。但其实,这并不仅仅是一个有没有眼力见的事情,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类似的情况,人们对自己的评价远远高于自己的真实能力。

例如,有一个面向每天都开车的人的调查:您的驾驶水平高于平均水平吗?这个问题的重点是“高于平均水平”。没有必要表现很出色,只需要与平均水平相比即可。

调查的结果令人惊讶,70%的人认为“自己高于平均水平”。70%这一数值不符合平均值的概念。也就是说许多人错误地认为自己高于平均水平。

那么,究竟什么人能正确地自我评价,什么人往往会高估自己呢?康奈尔大学的邓宁和克鲁格正在从事此类研究。

能力越低,越难客观评价自己


邓宁和克鲁格博士在研究中分别考察了人们的逻辑、语法、幽默感等能力,其中,幽默被认为是高级知识和智慧的一种体现。

调查要求65名大学生阅读30个笑话并评估其有趣程度,同时提出问题:“您认为同一年龄段的人中,您对幽默的理解程度大概在一个什么位置?”调查的结果表明,幽默理解度较低的人往往有较高的自我评价。

成绩最低的25%的人高估了自己的幽默理解度,他们认为自己的成绩“占总体前40%”。另一方面,幽默理解度最高的25%的人,自我评价则比较低,平均下来认为自己的成绩“占总体前30%”。

也就是说,个人实际能力的差异远远比想象中的要大。这种现象其实普遍存在,尤其体现在逻辑思维和一般考试中。

对于这种现象,邓宁和克鲁格博士的解释是:能力低的人无法正确评价自己的水平,同时也无法正确评价他人的技能, 因此,他们很容易高估自己。

当然,仅凭此结果并不能说明是“由于能力低而不能客观地认识自己”还是“由于不能客观地认识自己导致能力低下”。但是,这项研究在心理学上得到了广泛认可,并被称之为“邓宁-克鲁格效应(达克效应)”。



这种效应的有趣之处在于,许多刚了解“邓宁-克鲁格效应”的人都笑着回答:“的确有这样的人”。他们脑子里会浮现出身边某些人的面孔,一一对号入座。

但正是这种时候,许多人没有意识到他们自己可能“就是这样的人”。

这就是我在文章开始的时候说的“没有眼力见的人意识不到自己没有眼力见”。这也是“邓宁-克鲁格效应”的一个亚型,被称为“偏见的盲点”。

问题的关键是大脑在无意识中做了一个错误判断,但它绝不是“故意的”,而是大脑特有的思维习惯,这种习惯被称为“认知偏差”。

认知偏差不受年龄、性别、教育状况以及智力等因素的影响,每个人都会遇上。有时候表现显著,有些无伤大雅,有些看似合理,有些却让人大跌眼镜,这是大脑与我们玩的游戏,了解这些游戏的套路,会让我们在了解和判断事情上有更清晰客观的认知。

如何利用认知偏差来提高收入?


诱饵效应

假设您经营一家咖喱店。店里的菜单设置如下:

普通咖喱¥90

特制咖喱¥120

这样的菜单导致的结果往往是:大部分的顾客都会去点便宜的普通咖喱。如果要提高销售,该怎么办呢?

这个时候“认知偏差”效应就可以上场了,最简单的方法是增加一个选项。

普通咖喱¥90

特制咖喱¥120

超级咖喱¥180

如果面对上面3个选项,顾客会在心理上增加对特制咖喱的偏爱,也就是说,多数人会倾向选择120元的咖喱。

通过添加高价的超级咖喱作为选择(诱饵选项),对比下来就显得特制咖喱相对便宜。这就是所谓的“诱饵效果”。

关于诱饵效果,麻省理工学院的Aliery博士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请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订阅英国《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杂志。



定价如下:

网页版$59

纸质版+网页版$125

面对这个价目表,有32%的学生选择同时购买“纸质版+网页版”。

但如果换成这种:

网页版$59

纸质版$125

纸质版+网页版$125

面对上面这个价目表,则有84%的学生选择同时购买纸质版&网页版。将“纸质版”与“纸质版+网页版”的价格设置成一样的,目的是让大家觉得“纸质版+网页版”更便宜。

实际上,这种做法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只是增加了一个选项就增加了40%以上的收入。

过度选择效应


但是一味地增加选项,也不一定能产生正向的作用,因为还存在一种被称为“过度选择效应”的认知偏见。

哥伦比亚大学Eienger博士等人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对比在果酱品尝销售摊位上出售6种果酱与出售24种果酱的效果。

最终实验结果发现:柜台上摆放24种果酱的时候,摊位前停下来的人更多,但在摆放6种果酱的摊位上,产品的实际购买率更高,高出7倍之多。

Eienger博士及其同事将这一结果解释为:“大脑可以同时处理的信息量是有限的,如果信息量超出处理极限,则会导致购买欲下降。”

免费得来的东西不会被珍惜


“反向免费效应”也是违反直觉的认知偏差之一,类似于过度选择效应。

例如,假设有这样两个团体,一个是任何人都可以加入,另外一个则是需要经过严格的筛选后才能加入。即使加入团体的标准没有根据,且加入仪式繁琐无用,但相比之下,很多人加入有资格标准的团体后的归属感和依恋感会更强。

大脑更喜欢付出某种代价后获得的东西,而不是毫不费力(免费)获得的东西。这就是“反向免费效应”。

不仅是人类,在我实验室中的小老鼠身上,也观察到了相同的现象。

有一段时间我每天都在观察老鼠的行为。我做了这样一个实验:通过两种方式同时给老鼠投食同样的食物,一个是将食物放在盘子中,老鼠可以随便取用;另一个是按操纵杆,食物才会出现。

你认为老鼠会选择哪种食物呢?

实验的结果很明显,按操纵杆的比率更高。也许在老鼠看来,通过“劳动”获得的食物比不劳而获的食物更有价值。除了老鼠,在其他动物比如狗、猴子、鸟类和鱼类身上都能观察到“反向免费效应”现象。(到目前为止,只有一种动物不适用“反向免费效应”,就是被饲养的猫。猫是一种彻底的现实主义,它不会费力气去按操纵杆。)

此外,如果对学龄前儿童进行相同的实验,你会发现几乎有100%的小朋友都会按下操纵杆。随着年龄增长,按操纵杆的比率递减,大学生时期,两种选择的比率将会持平。

近年来,很多日本老人退休后,因为突然没有了工作不适应,出现了一系列“退休综合症”,备受社会关注。由此,我们可能会去思考劳动的价值:每个人都渴望奢侈而舒适的生活,但如果真的实现了,人一定会感到幸福吗?

社会地位越高,道德水平越低?


最后介绍一下“上流社会偏差”。简而言之,就是“越有钱人的人越没礼貌”。

大家或许很意外,这也是认知偏差之一。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皮夫(Piff)博士等人证实了这一点。在他的论文中,发表了支持这一观点的七个实验证据。

皮夫博士和他的同事们研究了开车的车品。某种程度上,汽车的等级能够反映车主的社会地位。博士们将汽车分为五类,从豪华车到普通车,并分别按等级监测车主们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

他们发现,在没有交通信号灯的路口,当马路上有人抬起手表示要过人行横道时,普通车车主不予理会的概率为35%,豪华车的概率为47%。此外,在交叉路口强行插队的普通车比率为12%,而豪华车的比率为30%,是普通车的2.5倍。

在另外一个实验中,皮夫博士及其同事招募了一批志愿者,并要求志愿者扮演面试官的角色,和前来应聘的人员交涉并决定对方的工资。

这里有一个重要的事实是:应聘者希望找到长期稳定的工作,但实际上,招聘的职位很快将被废止。面试官会告诉应聘者这个不利的事实吗?

实验结果表明,社会底层阶级的人会更坦率地告诉应聘者事实,并与应聘者协商工资;但具有较高社会地位的人明显想隐瞒事实,为了在协商工资时对自己有利,不惜使用欺骗的手段。

皮夫博士进行的最后一次实验更是意义深刻。他们让不同地位的人拥有权力,认为自己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以此观察他们的行为变化。结果发现,即使是底层阶级的人也变得更加贪婪,行为上也变得不道德。

更有意思的是,在告诉参与实验者“贪婪不是一件坏事”的补充条件后,被人赞誉的“成熟的稻穗总是低着头”的谦虚不知所踪。底层阶级人的虚荣心要比实际的上层阶级更甚。

不知道这是暴富后的欣喜若狂,还是对平时受到的压抑的反击……但可以说,这次实验的结果,完美地彰显了人们丑陋的心理。

很多时候,我们明明知道有认知偏差,知道是个陷阱,却无法轻易纠正。这就是认知偏差的“魔力”。

但希望大家要注意一点:大脑有认知偏差不是罪过。偏差特质是大脑的默认设置,有时会让生活更轻松。但这并不意味要赞美它,如果每个人都对自己的“正确性”盲目自信,那么在和他人沟通的时候就可能在无意间引发矛盾。

了解大脑的认知行为可以让我们面对事情时更加冷静客观,多角度去认识和理解事物的本质,才能让自己活得更通透、更明白。

标签组:[閭撳畞] [鍜栧柋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95034.html

相关阅读

怀孕期间阴道出现褐色分泌物,要尽快就医

阴道分泌物,一般指「白带」,正常呈白色或透明。在孕期出现褐色分泌物,一般是由阴道出血、宫腔胚胎异常或是胎盘异常出血等引起,由于分泌物在阴道停留时间长、排出较晚,就会变成褐色。妊娠期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妊...

2025-10-31

胎梦暗示生女孩?专家拆解梦见小鸟、白色羽毛、晨露含义

自古以来,胎梦就被视为预测胎儿性别和未来发展的重要线索。许多准妈妈在怀孕期间会做各种奇特的梦,其中 梦见小鸟、白色羽毛和晨露 等意象尤为常见,且常被民间解读为可能预示生女孩的征兆。这些梦境究竟蕴含着怎...

2025-10-31

生女孩胎梦大全:梦见花卉、水果、水的预兆与解析!

从古至今,胎梦一直被准父母们视为预测宝宝性别与未来发展的重要线索。本文将深入解析梦见 花卉、水果、水 等常见意象与生女孩之间的神秘联系,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胎梦指南。一、胎梦文化背景与科学认知胎梦,即...

2025-10-31

生女孩胎梦TOP10:月亮、雪花、紫藤花等吉祥梦境盘点

关于生女孩的胎梦,传统解读中往往与 柔和、纯净、优雅的意象 相关联。月亮代表阴柔之美,花朵象征生命的绽放,水元素寓意温柔如水,这些都在文化符号学中与女性特质紧密相连。而现代心理学则认为,这些梦境可能反...

2025-10-31

胎梦里的温柔暗示:梦见月亮、珍珠、蝴蝶大概率生女儿?

在东亚传统文化中,胎梦一直被视为预测胎儿性别和未来命运的重要征兆。当准妈妈们梦见 皎洁的月亮、晶莹的珍珠或翩翩的蝴蝶时,常常会听到"这可能是怀女孩的征兆"的说法。这些美丽而温柔的梦境意象,为何会与女孩...

2025-10-31

生女孩胎梦科学吗?心理学+民间说法双角度解析梦见蝴蝶

在备孕和怀孕期间,许多准父母都会经历各种奇妙的梦境,其中 "梦见蝴蝶" 常被认为与生女孩有关。这种关联不仅存在于中国民间传统中,在世界各地的文化里也有着丰富的解读。本文将从 心理学科学视角 和 民间传...

2025-10-31

生女孩胎梦VS生男孩胎梦:5大关键区别,你梦对了吗?

自古以来,胎梦就被视为预测胎儿性别和未来发展的重要征兆。许多准父母在怀孕期间都会经历各种生动奇特的梦境,这些梦境往往被赋予特殊的含义。在传统文化中, 生女孩和生男孩的胎梦有着显著的区别 ,从梦境内容到...

2025-10-31

社区医生:怀孕别养猫了,二手烟反倒没事!孕妇无语了

河南有一个孕妈妈怀孕五周去社区医院做阴道B超,确定自己有没有怀孕。当时夫妻俩想到怀孕了都非常关注,所以两夫妻都去医院了。而这个孕妈妈的老公有吸烟的习惯,她就希望能跟医生说一下,让老公戒烟,而且她家里面...

2025-10-31

男人抽烟对家庭伤害多大?老婆流产,女儿肺癌,儿子身高少10厘米

虽然每一包香烟上面都写着‘吸烟有害健康’,但是抽烟的人感受到的是烟可以带给他快乐。比如饭后抽一根烟就感觉自己像是神仙一样;比如说在困的时候抽一根烟能够解乏;比如说在无聊的时候抽...

2025-10-31

宝宝摔下床后,别急着立刻扶起来,了解"黄金十秒"很重要

广东中山一位宝妈面对孩子头朝下摔下床后的做法在短视频平台获得了众多网友的称赞。一是她没有慌乱;二是处理方法十分科学,连不少专家都留言夸赞“妈妈的做法让孩子受到的伤害降到最低”、...

2025-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