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如果不能克服“内卷化”,中国经济能有希望吗?

发表于话题:内卷就该这么卷
发布时间:2021-05-13

本文来自公众号:互联网与娱乐怪盗团(ID:TMTphantom),作者:怪盗团团长裴培,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这个星期,我的朋友圈里有三条信息反复出现,也就是被不少朋友反复转载、反复刷。它们让我陷入了沉思。


第一条是华为任正非赞赏河北“衡水模式”的报道。这不是什么新闻,华为在组织文化层面赞赏、学习衡水中学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


第二条是据传淘宝/天猫要逐渐实现P8层级年轻化,全员35岁以下。说实话,我不太相信这是事实,因为没有办法一刀切。但是,我的朋友圈里很多人都相信并且叫好,认为“干部年轻化”是互联网公司长盛不衰的秘诀。


第三条是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引入网络游戏时间管理。细节尚不清楚,执行方式也不清楚。不过,我的朋友圈里大部分人还是支持的,觉得小孩子玩游戏就是该管,这个立法还算轻的。


以上三条新闻/旧闻有什么共同特点吗?我想到了那个不祥的名词:“内卷化”。



“内卷化”(Involution)一词在经济学领域的使用,最早见于1963年美国学者对印度尼西亚爪哇岛灌溉农业的研究,此后被广泛用于形容明清时期中国江南地区的稻作农业。简而言之,江南地区的“农业内卷化”流程是:


1.由于人多地少、技术革新跟不上人口增长,江南农民不得不采用“增加单位面积的劳动力投入、提高单产”的策略。


2.为了增加劳动力投入,江南地区的老人、儿童全部被投入稻作农业,农业生产的劳动密集程度达到全球第一。


3.由于老人、儿童的劳动力货币成本为零(家庭内部结算),家庭农业的效率远远高于专业化的雇工农场,导致江南地区的自然经济无法瓦解,农业生产始终未实现规模化。


4.既然自然经济无法瓦解,就没有剩余劳动力供给新兴的手工业,大型手工业工场不能普及,工业生产与农业一样被束缚在“男耕女织”的家庭环境中。


5.在上述“劳动密集型+自然经济”的循环中,单位劳动力的价值没有提升,劳动者收入长期没有增长,消费能力低下,无法刺激新兴消费形式的出现。


6.因此,在这种环境下,既不可能爆发工业革命,也不可能有真正的“资本主义萌芽”。可以想象,如果没有近代的全球化体系,江南地区将在这种死循环当中世世代代地沉沦下去。


(内卷化这个词,一听就让人烦死了。)


简而言之,内卷化就是在土地资源不变、技术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简单粗暴的扩大劳动力投入,来提高农业单产和总产量的过程。这是一个边际效应递减的过程——同一块土地,投入2倍的劳动力,很可能只会产出1.5倍的粮食。这又是一个遏制创新的过程——人们专注于压榨家庭内部的劳动力和劳动时间,不再积极寻求技术革新和生产关系革新,永远在低层次自我重复。


让我摊开来说吧:“衡水模式”就是典型的内卷化。无论衡中招多少人、升学率多高,211/985大学分配给河北省的招生名额也是不变的;全国各类高校在河北的招生名额也是基本不变的。衡中再强大,只是在侵占河北别处的升学资源,促使各地尖子生涌向衡水。就算是那些留在本地的学生,也在“衡水精神”的感召下,过着日夜苦读、暗无天日的高中生活。准确的说,对全体河北学生来说,“衡水模式”不但无益而且有害——它阻止了学生积累课外知识、培养业余爱好,而且让名牌大学产生了“河北考生都是考试机器”的刻板印象。


由“衡水模式”产生的“教育内卷化”甚至蔓延到了大洋彼岸,硅谷的华人家长们无不在拼命指导孩子走理科奥赛之路,各种面向华人的数学补习班几乎一开就爆满。原因很简单:第一代华人移民的子女,往往很难具备白人子女的人脉关系、社会活动、业余爱好加分,又很难跟黑人小孩比体育运动;想来想去,还是搞奥数更立竿见影。结果,华人学生的数学、科学分数越来越高,在大学招生官眼里越来越变成不可救药的书呆子,青少年生活也越来越不幸福……差不多就是这样吧,我知道肯定会有杠精来拼命喷我。


(真正的科研都是由天才少年/少女做的,哪有努力搞科研一说?)


“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时间管理”也是典型的内卷化。在实行该项法规之前,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间由自己和家长控制,在本质上是以家庭为单位的自律行为:教育得法、亲子关系融洽、子女成熟度高的家庭,子女沉迷于游戏的概率较低,反之则较高,形成自我正循环。假设该项法规得到严格执行,那么全体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间都会缩短(或至少不增长),通过游戏获得的娱乐效用下降。问题在于,读书是为了考大学,大学的招生人数会提升吗?


很显然,全国任何大学的招生人数都不会因为“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时间管理”的出台而增加。作为一个整体,未成年人的娱乐效用下降,而升学效用没有提升。有人会争辩说,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升学,也可以学到很多科学文化知识从而终身受益云云。我不得不指出:如果一个孩子不想学,他有无数种方法开小差。你禁止游戏,他就看剧;禁止看剧,他就读小说;禁止小说,他就跟朋友闲聊;禁止闲聊,他就发呆……你总不可能禁止发呆。如果不解决根本问题,只做表面文章,你得到的就是“内卷化”。


至于“互联网公司干部年轻化”,与引起广泛争议的“996工作制”一样,是内卷化的巨大推动力。别说互联网行业了,在金融这种“老派”行业,也存在严重的无限制加班、未老先衰现象。在投资机构,40岁以上的研究员很少见,50岁以上的管理层也不多见。过劳死绝不是天边的传说,我认识的80后过劳死就不止一例,因为长期加班患上绝症的就更多了。搞笑的是,居然有人认为这是中国经济的一项比较优势!某知名投资机构(名字就不点了)宣称,中国创业者普遍比硅谷的同行更拼命、更奋不顾身,所以中国的科技创新一定能打败美国。


呃……


(我一直觉得“奋斗逼文化”是一种特别变态的文化。)


让我继续摊开来说吧:笼罩在中国互联网、金融、新兴产业圈子的“奋斗逼”文化,其实都是19世纪末美国人玩剩下的,而美国人已经深刻意识到了“奋斗逼”文化的不可取——不仅在道德上不可取,在现实中也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东海对岸的日本、黄海对岸的韩国,20世纪后期也流行过一阵子“奋斗逼”文化,因为没有及时抽身而退,最后都演化为不可逆转的“内卷化”。


一个星期以前,有投资人问我:“中国会不会发展为主机游戏、3A游戏的重要市场?”我斩钉截铁地回答:“不会!”对方困惑地问:“如果政策鼓励,而且技术水平跟上呢?”我说:“那也不可能。美国劳动人口的每周平均工时是34小时,中国呢?我想不会低于45-50小时吧,中产阶级的工时只会更高。每周都996的人,回家了洗个澡就该累的睡觉了,玩3A游戏?还是你觉得,那些还没有自主消费能力的学生能买3A游戏?”


附带说一句,几年前还有投资人严肃地批评我:“你不该每周都看电影。投资分析师没有资格看电影,应该把每个小时都拿来看公司财报和研究报告!”我的回答是:“你丫有病吧,我看电影关你鸡毛掸子事?”如果这位“奋斗逼投资人”的理想成为现实,每一个勤奋工作的专业人士都不应该看电影;连看电影都不行,更不要提玩游戏、看动漫、出去郊游泡吧了。在这样一个内卷化的美丽新世界里,还会有消费吗?或许唯一的消费是外卖+网购?而且网购还只能买食品服装这种生活必需品,不能“玩物丧志”。


准确的说,当内卷化进展到一定程度,连教育、住房需求也不会有。天天在加班、出差,哪里有心思造人?家也就是个睡觉的地方,还升级什么住房?当然,在这种内卷化世界里,茅台会有什么表现不得而知。或许仍然可以一瓶卖1万?问题在于谁来喝呢?


(除非发明时间机器,否则“内卷化”几乎不可逆。)


别误会,“内卷化”涉及的可不仅是加班问题,还有工作安全度问题。坦白说:如果在一个社会,35岁或40岁以上的专业人士朝不保夕、随时可能被淘汰,那么它不可能有真正稳定的高端消费需求。


现代人类的寿命越来越长,40岁被淘汰意味着将无依无靠地度过今后40年——这种恐怖的氛围足以遏制任何人的消费需求。只有“贩卖焦虑”的自媒体和知识付费平台会赚一笔钱。至于新一代的年轻人呢?看似能更快地上升,可是真的爬到高位时,大部分也过了30岁;屈指一算,离自己被淘汰已经没几年了。接下来是准备下岗再就业呢,还是回家卖红薯呢?什么,你说去欧洲旅游、去买分时度假别墅?不存在的!


在美国,不但主机游戏、3A游戏是一个很大的行业,户外运动(包括装备和服务)也是一个很大的行业,就连花园景观(在后院建草坪、种树之类)也是一个很大的行业。在内卷化的中国“中产阶级”社会,真正善于玩户外的少之又少;就算买得起大房子,有时间侍弄花花草草的更是少之又少。当然啦,按照我的朋友圈的主流观点,我们不用发展那些华而不实的产业,我们只需要发展云计算、大数据、AI、物联网、区块链这些“决定国运”的高科技就行了。


然而,我还是想问——这一切最终由谁来消费呢?一切经济体最根本的需求不是消费吗?边际消费倾向不足,难道不是经济停滞乃至经济危机的罪魁祸首吗?你们打算把云计算、大数据、AI做成什么应用,让哪些家庭在哪些场合去消费?


说到底,很多人不是异口同声地说:游戏是害小孩子的,电影最好别浪费时间看,成年人没有时间娱乐,996是修来的福报,艰苦奋斗才是立足之本,现代消费文化无非是玩物丧志吗?那么我们花这么多时间、学习这么多知识、研究那么多先进技术,最后是图个啥呢?


莫非是为了当三体人对我们进行降维打击的时候,可以完蛋的更有尊严一点?


本文来自公众号:互联网与娱乐怪盗团(ID:TMTphantom),作者:怪盗团团长裴培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huxiu.com

标签组:[投资] [内卷化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14367.html

相关阅读

司马懿:乱世权谋的集大成者

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焦作温县)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权臣、军事家、战略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他的一生跨越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四代君主,以隐忍蛰...

2025-09-17

司马岳:东晋短命皇帝,在位三年就驾崩

他是东晋第四位皇帝司马岳,二十一岁登基,二十三岁去世,仅在位了两年,接下来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他的故事吧!晋康帝司马岳是晋明帝司马绍嫡次子,他的哥哥司马衍是嫡长子,同时也是东晋第三位皇帝。那么有儿...

2025-09-17

唐肃宗时期的权臣:宦官与文臣的权力博弈

唐肃宗李亨(711—762年)在位仅七年,却处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转折点。安史之乱的爆发迫使玄宗西逃,肃宗于灵武即位,肩负平叛复国的重任。然而,在内外交困的局势下,朝廷权力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宦官集团与...

2025-09-17

从世家子弟到寄人篱下,揭秘欧阳询的一生

说到唐朝的著名文人,人们第一时间能想到的就是潇洒肆意的李白,忧国忧民的杜甫,狂放傲气的贺知章,但是在初唐时期,却还有一个人值得我们了解一二。他生于安乐却长于乱世,于颠沛流离之中仍能够醉心书法研究,以一...

2025-09-17

贞观长歌:解码唐太宗李世民的帝王密码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帝王谱系中,唐太宗李世民以“千古一帝”的尊号独树一帜。他以二十三年统治重塑华夏文明格局,其治国方略至今仍被视为理想政治范本。从虎牢关的硝烟到凌烟阁的丹青,从玄武门的血色到昭陵的松柏,这...

2025-09-17

唐太宗四妃考据:制度、身份与宫廷权力结构的镜像

唐太宗李世民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帝王之一,其后宫制度与嫔妃群体不仅是皇权运作的微观缩影,更折射出隋唐之际门阀政治向皇权集中的转型过程。根据《唐六典》《旧唐书·后妃传》及昭陵墓志铭等史料,唐太宗四...

2025-09-17

蜀汉国力不济,诸葛亮坚持北伐的原因是?

三国时期战乱贫瘠,政权得到分割,各地开始分裂,东汉政权摇摇欲坠,各路诸侯纷纷拔地而起,不将皇帝放在自己眼中,曹操做出挟天子以令诸侯,率先获得政权,操控天下诸侯,让其为自己效力,曹操对于汉献帝十分不敬,...

2025-09-17

贞观之治:盛唐序章中的治世密码

公元627年至649年,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个被后世反复称颂的治世——贞观之治。这一以唐太宗李世民年号命名的时期,不仅是中国古代集权社会治理的典范,更以其政治清明、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全方位成就,成为盛...

2025-09-17

尽管朱高炽当政没到一年,但他的哪些政绩影响着明朝?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明成祖朱棣在最后一次征途蒙古之役后回朝时过世,这意味着强有力的军事扩张的终止和一个内部更新改造的新时代的开启。这种新的为政的态度被称帝的朱高炽系统化了。尽管他当政没到一年...

2025-09-17

尉迟恭后代被灭族:历史迷雾中的家族兴衰与真相探寻

尉迟恭(585年—658年),字敬德,朔州平鲁下木角人,唐朝开国名将,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他以勇猛善战著称,在玄武门之变中力助李世民夺取帝位,晚年更是被后世尊为民间驱鬼避邪、祈福求安的门神。然而...

2025-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