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是谁给了星巴克涨价的底气?

发表于话题:星巴克还值得买吗
发布时间:2022-02-18

  关于提价这件事,星巴克事先早就张扬了。

  2月初,星巴克CEO凯文·约翰逊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公司在过去的四个月里已经提了两次价,在未来几个月将继续提价,以应对通货膨胀和疫情相关的劳动力市场所带来的利润挤压。

  在消费者陆续发现星巴克对包括美式、拿铁等产品上调了1-2元不等后,星巴克官方回应称,自2月16日,对中国内地门店的部分饮品和食品进行小幅价格上调。

  一些具体的提价包括:大杯的冷萃冰咖啡从36元涨到了37元,大杯摩卡从35元涨到了36元,大杯美式从28元涨到了30元……

  「星巴克还值得买吗」迅速占据了微博热搜的榜首。

  就调价而论,星巴克「只是做了所有咖啡都在做的事儿」:1月初,Tim Hortons对九款商品进行了1-2元的上调,而自去年12月,瑞幸数百家门店外卖和自提饮品上调了3元左右。

  与网上的沸沸扬扬相比,星巴克的线下生意看上去岁月静好。在接受《AI财经社》采访时,不乏有人表示会继续喝,「涨价1块钱是属于可以接受的范围」。

  这边咖啡集体涨价,那边要与星巴克一较高下的喜茶奈雪则下调了价格,喜茶甚至第一次出现了价格低至个位数的饮品。它们离星巴克远了一些,倒是离蜜雪冰城越来越近。

  本文试图探讨两个问题:

  1. 星巴克涨价的底气从何而来?

  2. 为何星巴克连涨,喜茶就得自降身价?

  01、壁垒:涨价的底气

  利润承压不能解释四个月内连涨三次。翻开财报就知道,近十年来,星巴克毛利率稳步上升,2021年报数据接近70%,并且净利率水平比2020年提升了11%。

  况且全球范围内的9个咖啡豆种植中心更为星巴克提供了强大的原材料供应,基本保证了原材料的稳定供应和成本优势。

  此番涨价,说白了还是想趁热多赚点。

  从市场来看,对咖啡的需求一直存在。2019年,我国年人均咖啡消费杯数3.7杯,到了2021年,这个数字变成了9杯。

  《AI财经社》的报道中提到,北京国贸的星巴克门店依然熙熙攘攘,成都的一家店销量没有明显变化,也没有顾客来问涨价的事情。

  更内部的原因,则在于星巴克的品牌力和渠道壁垒带来的议价权。

  在广为流传的《星巴克装逼指南》里,40块的星巴克一定得配上《财富》或者《福布斯》,不看杂志就得看iPad或者MacBook,并且点单的时候千万不要说要「小杯」。

  这话虽然是段子,但确是星巴克品牌形象在大众心里的真实侧写。20世纪末进入中国的星巴克用「第三空间」和咖啡文化最早完成消费者教育,每每提到星巴克,人们脑中浮现的一定是奔波在高楼大厦的都市丽人、商务精英。

  正是有了这种品牌力,星巴克在渠道布局上占尽了优势。一方面是星巴克会为购物中心带来流量;另一方面是星巴克的品牌定位和写字楼、商业中心的客群相吻合。因而星巴克能享受到购物中心门店租金议价权,一般比其他咖啡厅便宜约15%,还能拿到一楼、临街的店面。

  从1999年星巴克在北京国贸中心开出第一家店到如今超过6400家店,星巴克正好赶上商业地产高速发展时期,这正是其他咖啡品牌所不具有的窗口期优势。

  而伴随着商业地产从一二线城市开到三四线城市、一二线的咖啡市场趋于饱和,星巴克也把店开到了下沉市场,让小镇青年们也享受了一把第三空间。最新的一组数据是,星巴克在二三线城市的咖啡门店数量已经超过了一线城市。

  不光商业地产,星巴克还占据着人流量巨大的交通枢纽,有人对广州飞机场、火车站及地铁站等交通枢纽附近进行测算,发现这些区域内覆盖了67家星巴克,占到广州星巴克门店总数的88.2%。

  一边是强大的品牌效应,另一边是渠道护城河,星巴克筑起充满安全感的围墙,生出敢涨价的自信。

  02、分野:同饮不同命

  虽说安全感是自己给的,但也得看行业卷不卷。

  现制饮品的双子星非咖啡和新式茶饮莫属,截至2020年底,中国咖啡馆数量有10.8万家,新式茶饮的门店数多至37.8万家。但双星的竞争激烈程度却不可同日而语,这厢星巴克连涨底气,那厢喜茶自降身价,谁活得更憋屈一目了然。

  相较新式茶饮,咖啡市场的竞争目前更为温和,原因可从消费力、竞争阶段、产品属性作以解释。

  1)消费力

  星巴克的消费者能接受涨价,因为喝咖啡的人本来就属于消费力更强的一群人。

  从客群画像来看,现磨咖啡的受众较现制茶饮年龄段更大,且整体看购买力或更强。现制茶饮的客群里,超过80%的消费者月均收入大于5000,以90和00后为主(70%);现磨咖啡则有6-7成用户购买力在高级白领及以上,有车人群占比约七成以上。

  2)竞争阶段

  当新式茶饮在芒果上内卷时,咖啡品牌则开启了差异化扩张。

  国内市场达到千店规模的咖啡品牌,现在只有星巴克与瑞幸,前两名之后的铺店率直落千丈。但瑞幸能快速扩张,除了靠资本烧,更重要的是其主打「功能性」的品牌力被市场证实。

  瑞幸的门店设计没有朝圣第三空间,而以面积更小的快取店为主,低价格带也被消费者用脚投票。上海这边独好的Manner咖啡更是把这条路走到极致,10平米的店面、自带杯减5元,这等程度只得让舒尔茨重新认识中国人对价廉物美的毕生追求。

  「茶+万物」的套利密码还被瑞幸学了去,爆品生椰拿铁让对咖啡没有功能需求的人也入坑,再一起被咖啡因灌醉,直到离不开它。起家上海的Seesaw咖啡二次破圈就靠的是更好喝的饮料咖啡。

  2018年,正值疯狂扩张期的瑞幸给星巴克写过一封信,那意思是让老大高抬贵手——《给行业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让中国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

  信里,瑞幸历数星巴克的垄断罪状,其中一条就是:星巴克和物业签订排他性租赁合同。排他对象包括国内外数十家咖啡连锁品牌、咖啡占营业收入30%以上的店铺,甚至只要名字包含「咖啡」的商家也不放过。

  二者看似竞争得水火不容,但换个角度,国内咖啡市场能容纳两家6000店规模的直营品牌(瑞幸门店有部分加盟),以及还在不断开店的新势力。反观新式茶饮,作为门店数量最多的直营品牌,喜茶在2022年1月的门店数量不过879家,却已下探市场抢起中端奶茶的生意。

  原因不难理解:国内咖啡消费还处在「都偏好」的普涨阶段,提高渗透率是各家品牌的目的,重点是让更多人喝起来;但现制茶饮已度过提高品类渗透率的市场教育阶段,闭店量从2013年下半年就开始走高,白热化的竞争让行业已步入用效率洗牌的阶段。

  3)产品属性

  但咖啡品牌能走出差异化,新式茶饮的竞争却更加白热化,这还与产品属性有关。

  相较咖啡消费的功能需求,新式茶饮消费更偏休闲,品牌热度是消费者选择的重要考量指标,这也意味着产品可替代性较强。初代喜茶的爆款王者「芝士奶盖茶」当初是一杯难求,后来茶颜悦色的网传配方又冲上热搜——别怪消费者无情,少女们也只是想给163个奶茶品牌一个家。

  由于创新程度更高于咖啡,再叠加各地区消费能力、文化风俗、口感偏好等方面具备较大差异,区域性现制茶饮品牌较多,这意味着喜茶们进入市场时不仅要和连锁兵打,还得和地头蛇一战高下,你看长沙谁喝喜茶?

  更重要的是,咖啡的供应链壁垒或相对较低,主要是咖啡原材料种类较少。而新式茶饮这边,原材料多元不说,水果茶供应链更加复杂,折耗较难控制,且机器化程度低,门店制作更难标准化。

  雀巢大中华区咖啡业务资深副总裁何文龙就曾对媒体说过:「国内咖啡市场还在做大蛋糕的阶段,远不到内卷的时候」。

  03、尾声

  同为「合法上瘾」,舶来的咖啡和本土的新式茶饮,却有着不同的配方和赚钱逻辑。

  一杯茶的咖啡因含量约是一杯咖啡的一半,结果就是咖啡的成瘾性更强。在成熟的咖啡市场,比如美国市场平均每人每天消费1.87杯咖啡,其中1.3杯都在早餐期间,而现制茶饮的消费场景以外卖和逛街为主,消费频次相对更低,只有12%的人会每天消费一次。

  更主要的区别在于,它们赚的是两种情绪的钱。

  白领喝咖啡是为了提神醒脑,做好打工人;喝奶茶喝的是闲情逸致。比如学生喝奶茶是为了含一口甜,再跟对象撒娇说,「想喝秋天里的第一杯奶茶」。

  一个是讨生活,一个是搞浪漫,谁才对咖啡因刚需?哪一种「瘾」料自带涨价底气,恐怕也不言自明了。


标签组:[星巴克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87475.html

相关阅读

秦始皇若未早逝,楚汉之争是否还会上演?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秦始皇嬴政以其雄才大略和统一六国的壮举,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然而,他的统治并未能长久维持,随着他的突然离世,秦朝迅速走向衰落,最终引发了楚汉之争。那么,如果秦始皇没有早逝,...

2025-03-26

横扫六国的秦始皇:为何一个功臣都没杀?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嬴政以其横扫六国、统一华夏的伟业而著称。然而,令人称奇的是,在这样一个充满权力斗争和血腥屠杀的时代,秦始皇竟然没有诛杀过任何一个功臣。这究竟是何原因? 一、秦始皇的用人之道 秦...

2025-03-26

千古一帝之憾:秦始皇为何无谥号?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秦始皇以其一统天下的伟业,被后世誉为“千古一帝”。然而,这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在死后却并未获得传统意义上的谥号。这究竟是为何? 一、谥号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谥号,是对君主、诸侯...

2025-03-26

秦始皇:非暴君,实为中国史上罕见的仁君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嬴政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秦朝。然而,长久以来,秦始皇常被冠以“暴君”之名,这一评价是否公正?通过深入剖析秦始...

2025-03-26

刘邦死后吕后执政:他的儿子们面临的选择与挑战

在汉高祖刘邦去世后,西汉的政治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刘邦的妻子,吕后凭借其在政治上的敏锐和果断,迅速掌握了朝廷大权,开始了长达十五年的执政生涯。在这一时期,刘邦的儿子们各自面临着不同的选择与挑...

2025-03-26

袁绍的遗憾:数次良机错失,高估自我终酿大祸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袁绍与曹操的较量无疑是三国时期最为引人注目的篇章之一。袁绍,这位出身名门、兵强马壮的诸侯,本有机会多次击败曹操,完成统一大业,却因高估自己而屡次错失良机,最终酿成大祸。 一、袁绍...

2025-03-26

马超在五虎将中的实力排名探析

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蜀汉的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以其卓越的武艺和非凡的战绩,成为了后世传颂的英雄典范。这五位将领各自拥有独特的战斗风格和辉煌的军事成就,那么,在这五虎将之中,马超究...

2025-03-26

正史中的赵云:英勇善战,智勇双全

在《三国演义》中,赵云被描绘成一位近乎完美的武将,他武艺高强、忠肝义胆,深受读者喜爱。然而,正史中的赵云究竟有多厉害呢? 一、英勇善战,战功赫赫 正史中的赵云,首先是一位英勇善战的武将。他早年受本...

2025-03-26

刘备:身为刘氏子孙,为何未能复刻刘邦一统天下之路?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刘氏家族涌现出了两位杰出的领袖——刘邦与刘备。刘邦,汉高祖,以布衣之身崛起于秦末乱世,最终一统天下,建立了辉煌的大汉王朝。而刘备,作为刘邦的后裔,同样怀揣着复兴汉室的雄心壮志,却在...

2025-03-26

曹操唯一败给刘备之谜:汉中之战的背后

在三国纷争的年代,曹操与刘备作为两大势力的领袖,多次交手,曹操几乎未尝败绩。然而,在汉中之战中,曹操却意外地输给了刘备。这场战役不仅成为了三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也引发了后世对曹操失败原因的诸多猜测。...

2025-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