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童年播下的种子,如今已成绿荫: 蒋方舟写给青少年的寄语_写作

发表于话题:蒋方舟日本
发布时间:2021-06-08

原标题:童年播下的种子,如今已成绿荫: 蒋方舟写给青少年的寄语

说起蒋方舟,人们最常提到的问题是:“那个9岁出书的神童后来怎样了?”

对于那些刚踏上求学之路,以及尚在寒窗苦读的莘莘学子来说,蒋方舟的成长故事也能带来很多启发。她告诉我们: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会遇到困惑,要努力找到适合自己的答案。

豆瓣上有个对她的经典评论:“9岁是天才,15岁是才女,25岁就是普通人了。”旁人听来有些沮丧,蒋方舟却感觉如释重负。

1989年出生的蒋方舟虽然少年成名,却不喜欢“天才”或“才女”这样的标签,而愿意用“青年作家”的职业身份来定义自己。

虽然写作成就并未像旁人预期的那样“风生水起”,但她一直在坚持写作。年少的她曾以为写作是为了取悦众人,成年后的她却并未把写作当成追名逐利的工具。

她说: “我觉得写作的过程,对我最大的帮助,就是让我更好地了解自己。”

2019年蒋方舟30岁,她把自己当前状态总结为几点: 稳居二线,求战者安,敢爱敢恨敢漠然,爱而不得是常态。这表达了一种豁达淡定的人生观,和积极勇敢的人生态度。

蒋方舟的成长是个特例,因为没有几个孩子会像她那样超低龄写作出书。

蒋方舟的成长也并非神话,而是刻苦励志的典范,正应了那句古话“书山有路勤为径”。她从小学到高中、大学、毕业工作的人生各个阶段不断感悟、不断反思,给青少年朋友们分享了很多宝贵经验。

蒋方舟7岁写文章、9岁出书,从此写作一直与她相伴。而当初这个选择,是因为妈妈分析蒋方舟长相成绩都平平,又别无他长,唯有靠写作来开启一扇窗。

蒋方舟7岁时踏上写作的“贼船”,源自妈妈的一个善意谎言:“每个小学生在小学毕业之前必须写一本书,否则就会被警察抓走,这是最新法律。”那时的她,每天花数小时写作文,身边放着一本新华字典,边写作边查生字。

如果说蒋方舟赢在起跑线,那是因为她比同龄人读得多、写得多。每天下午4点放学后,她就跑去妈妈中学的图书馆,一边看书一边等妈妈。每天在家,她都要坚持写作,不论寒暑。

阅读和写作成了蒋方舟人生跑道上的两座灯塔,让她从小有了追逐的方向。当然她也幸运地拥有尚爱兰,这位中学语文老师兼作家的妈妈陪跑。

小学时的蒋方舟要面对“两套写作系统”:一套应对学校,由老师指定统一标准;另一套是写给自己,题目和内容自选,妈妈只管字数并把关质量。

尚妈妈打破传统的模式化作文训练,鼓励女儿自由写作。她还提倡 “什么书都可以看,就是不能看作文选。”她推荐给女儿的第一本书就是台湾女作家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

尚妈妈分析蒋方舟的写作,天赋顶多占到十分之三,主要还是靠后天努力。她的教育理念是: 每个孩子都有语言天赋,要鼓励孩子去表达,写什么比怎么写更重要。

蒋方舟9岁时,妈妈收集女儿的文稿找了几家出版社并未获得认可,最终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成书,即第一本散文集《打开天窗》。11岁的蒋方舟又出版了第一本长篇小说《正在发育》。她的视角,显然比同龄人要早熟叛逆。

网络对蒋方舟写作的促进也很大。在12岁接触网络后,她的读者群突然扩大,文风也变得幽默戏谑。是网络把她带入“职业作家”的阶段,她开始每天给报纸专栏供稿。

现在很多学生觉得作业都应付不过来,哪有时间发展特长爱好?蒋方舟面临的冲突更大,作业和写作的双重压力使她在初二萌生了退学的念头。经过妈妈协调,老师特批她可以不写学校作业,专心写作。

于是,蒋方舟的日常变得与众不同:放学回家构思写作和阅读,然后早早睡觉;第二天早上3、4点起床开始写作,直到天亮去上学。写作的重要性甚至超越了学习,因此蒋方舟戏称自己 “写作是正业,学习是副业”。

写作对于少年蒋方舟来说有失也有得。一方面,她缺失了同龄人的欢乐时光,并一直承受着外界对“天才作家”的争议。另一方面,写作带动了她的阅读、观察和思考,让她徜徉在经典书籍中与大师们进行精神交流,吸取丰富的思想养分。

对于成名后的心态,蒋方舟在采访中总结自己:10岁就经历了青春期,15岁经历完了各种自我膨胀,15岁以后便开始拥有了“从容”的处世原则。

蒋方舟并不建议青少年过早从事职业写作,但她的少年经历提醒我们: 坚持阅读和写作可以锤炼思想,做事专注可以发挥一技之长。

每个人的高中时期都有过迷茫和挣扎,蒋方舟也不例外。

初三毕业,她考入武汉重点高中华师一附中,从此便离开襄阳的父母,开始独立生活。

在华师一附中,写作给她带来了学校的特殊优待:提供单人宿舍,还配备一台个人电脑。

蒋方舟面对的挑战是要努力平衡好学习和写作。她当选为班长,要做班级学习的榜样;她经常受到媒体邀约和采访,要写小说,还有好几个专栏要写。

那时的蒋方舟成绩不太好,没时间交朋友,经常一个人穿梭于教室、食堂和宿舍之间。那时的她也很困惑:自己选择的是一条无人走过的路,如何知道未来人生的答案?

这种困扰在高二爆发,她向从老家赶来的妈妈控诉,不该用写作剥夺自己快乐的能力。母女俩抱头痛哭,妈妈转变了观念: “以后我不再要求你成功,我只希望你快乐就好。”

蒋方舟成年后回想这段高中时光,却觉得自己的迷茫和脆弱都是有价值的。 不确定的人生让自己抗打击能力更强,而且永不满足。

在高二分班时,蒋方舟发现自己偏科严重,物理数学都不及格,面临分到差班的危险。

有了危机感怎么办?蒋方舟开始发奋学习。

她找来各种数学习题册,逼着自己每天疯狂刷题,让数学老师刮目相看。通过这样的“笨”方法,蒋方舟的数学成绩大幅度提升,由弱项变为了强项。

高三最后半年,蒋方舟暂停写作,全力以赴投入到高考强化复习中。学校晚上11点熄灯,蒋方舟跟其他同学一样,捧着应急灯暗自学习到凌晨3点。

“机遇和成功往往青睐有准备的人”,这话在蒋方舟身上得到了映证。

在老师建议下,她认真准备自述材料,成功通过清华的自主招生面试,获得60分的加分资格,并顺利考上清华。

这个结果又引起了不少争议。但蒋方舟解释说清华严格遵循了招生规则,自己是凭实力考入的。

高三的心理建设很重要,蒋方舟说自己是在“理性”中度过的。为了克服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蒋方舟靠不断给自己写励志小纸条寻求自我安慰。随着成绩的稳定,她的情绪也逐渐平稳下来。

蒋方舟总结自己的高考经验有三点体会:

1)排名比分数重要;

2)补弱科;

3)苦练题海。

她同时也提醒大家, 在高考这场优胜劣汰的赛跑中有名次有奖励,但人生跑道上却没有终点,也不会有获胜的人。

高考前夕,蒋方舟和同学们经历了汶川大地震,每个人的心灵都经受了严酷的生死拷问。高考后蒋方舟和妈妈去北川重灾区做了两个月志愿者。踏入现实社会,她感受到个人的无助和渺小。这是她送给自己的一份成人礼。

对于感恩父母的陪伴,蒋方舟在《审判童年》长文中有一处很动人的总结。当父亲送她去北京上大学时,她忽然意识到:“外物都大了,父亲自然就小了。母亲是一寸寸变老的,父亲是瞬间变老的。我们斗争了整个童年的敌人,自己缴了械。”

高考顺利进入名校,蒋方舟同样经历了适应期和迷茫期。

2008年秋季这位“小城姑娘”来到北京这个大都市,进入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感觉视野突然开阔了。

为了新生军训,她特意剪了短发,不料在烈日和食欲的双重考验下变成了一个“小黑胖子”。

短发和肥胖使她大一时对自己外形极度自卑。她躲避一切社交活动,继续着高中时期三点一线的独行侠生活,熬夜写作,半夜吃垃圾食品。

蒋方舟后来分析说,大一的惨剧多半是因为从压抑到自由、从女孩到少女的转变中,自己还未适应。如果重来一次,她会做到以下几点: 健康作息、减肥、学习护肤、认真护理头发。

大一过后,蒋方舟曾有过退学的念头。因为她再次迷茫:坚持的意义何在?

她跟家人、朋友、老师聊自己的想法,终于在一位清华老教师何兆武的启发下明白: 可以在现有的环境中努力生存,同时活出自己的样子。于是,蒋方舟稳定了下来。

为了坚持自己,蒋方舟采取的方式是 “不融入他人,同时也包容他人”。

生活中的蒋方舟自言迟钝,为人温顺,不会与任何人产生冲突。文章里的蒋方舟语言犀利、敢怒敢言。在真诚直率的个性下,她保持着自己文笔的尖锐锋芒,也保持着仗义执言的勇气。

2011年清华百年校庆之际,蒋方舟应邀为母校写一封信。她不像人们预期的那样感恩和赞美,而是大谈对学校现状的不满。这使她瞬间成了清华师生的“公敌”,有人甚至联名建议开除她。

但她坚持了自己的学业,以表达对母校的真诚。

阅读和写作依然是蒋方舟大学生活的关键词。她刚入学就被《新周刊》聘为特约记者,后来升级成为主笔。她还保持着每天阅读的习惯,每周看十来本书。

对于大学阶段的课程学习,她的目标是70分万岁,这样可以省下更多时间精力做其它事情。

2012年大学毕业时,她的班主任给她的评语是: 用同样的时间完成了别人两三倍的任务。

大学毕业后,蒋方舟直接加盟新周刊做副主编。以批判者的姿态继续坚持写作。

2013年出版的散文集《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是蒋方舟大学期间的文章精选。她反思了自己和同龄人的成长历程,也在继续寻找写作的意义。

在书的后记中,她强调 “让生活服务于创作,而不是相反”,并用 “识其时,行其运,知其命,守其位”来激励自己的自由写作。

很多青年人成年后都想“与自己和解”,但蒋方舟觉得“和解”意味着对目标和责任的放弃。 她愿意保持对自己的愤怒,这样才能对生活有更高追求。

同时,蒋方舟一直在努力寻找自我。

2015年,25岁的蒋方舟有幸随李克强总理及几位资深作家出访拉美,向拉美各国展现了中国青年作家的崭新形象。

2016年,蒋方舟放下工作只身去日本独居了一年。东京的生活让她放空自己,也让她找回自我。

2019年她在拒绝自己以往的“讨好型人格”,还在努力脱离社交网络,也不强求与所有读者的“共鸣”。

到了奔三的年纪,蒋方舟才真正学会了“喜欢自己”,喜欢自己的每个样子。她过着简单规律的生活,每天工作完固定去校园散步运动,甚至觉得自己“比十年前更像一个女大学生”。她在成人世界里坚持天真,因为可以任性选择不必妥协。

如果人生重来一次,蒋方舟是否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她的回答是肯定的。因为她发现阅读和写作仍是自己最好的选择,可以避免平庸的一生。

其实蒋方舟最宝贵的一点在于从一开始写作就是自由随性的。 她的文字不必用“成就”来评判,而应该用“坚持自我”来欣赏。

蒋方舟的成长故事让我们明白:青少年要不惧迷茫、不懈奋斗,还要坚持自我,及时反思和调整。

正处在人生十字路口的青少年朋友们,你们将如何面对成长?

相信大家看了蒋方舟的故事分享后能获得启发,更坦然地面对自己的昨天、今天和未来。

策划:有养 撰文: 十里百果

编辑:慧爱 视觉:瑞成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百度

标签组:[蒋方舟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29439.html

相关阅读

青春奇幻励志爽剧《我在顶峰等你》正式开机!孙珍妮陈靖可励志携手!

4月30日,由孙珍妮、陈靖可领衔主演的青春奇幻励志爽剧《我在顶峰等你》正式官宣开机,该剧由优酷出品,上象娱乐联合出品及制作,权香兰担任总制片人,蔡聪执导,蓝白色编剧。《我在顶峰等你》以重生元素颠覆传统...

2024-04-30

第一运程 2024年5月17日十二生肖运势解析

  属鼠  综合:78  爱情:81  财运:74  事业:77  感情运势:爱情运势较佳,与伴侣间的默契十足,能够共同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单身者也有机会在社交场合中结识到心仪的对象,需积极把握机会。...

2024-04-30

华为5月六大新品齐发!手机、平板、电脑、手表全都有

快科技4月30日消息,今天数码博主“看山的叔叔”在微博上表示,预计在5月华为将发布六大新品,包括手机、平板、电脑、手表等类别。 根据该博主透露,华为5月的新品计划包括:Watc...

2024-04-30

吕布与貂蝉的传奇故事——究竟是否走到了一起?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脍炙人口的英雄传奇,而三国时期的吕布与貂蝉无疑是其中最为动人的一段。然而,许多人对于他们的结局并不了解,吕布最后是否真的娶了貂蝉呢?本文将探讨这一历史问题。 二、吕布与貂蝉的相识...

2024-04-30

刘备与赵云:一段承载爱情与私心的生死离别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其中,三国时期的刘备和赵云之间的情谊尤为引人注目。在刘备临终前,他曾对诸葛亮说赵云不可重用,这一表述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私心和情感? 二、刘备与赵云的深厚情谊 赵云...

2024-04-30

刘备的成功之路:奸诈与智慧并存

在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的英雄豪杰辈出,其中蜀汉的刘备因其仁义之名被世人传颂。然而,在战乱频繁的年代,单纯的仁义并不足以成就一番事业。刘备之所以能够成功,除了他的仁德之外,其精明的策略和适时的“奸诈”也...

2024-04-30

刘备为何不重用赵云?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三国时期是一个充满英雄豪杰的时代。其中,蜀汉的赵云以其忠诚勇敢、武艺高强而著称。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刘备在很多时候并没有重用赵云。那么,刘备为什么不用赵云打仗呢? 二、赵云的地位与...

2024-04-30

赵士程:历史中的显赫人物与唐婉的第二任丈夫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人物因其特殊的身份和地位而备受关注。其中,赵士程便是一个引人瞩目的例子。他不仅是宋太宗的玄孙赵仲湜的儿子,还是唐婉的第二任丈夫。 二、赵士程的身份背景 赵士程出身于宋朝宗...

2024-04-30

韩媒曝朴有天赴日演出遭日媒质疑 曾因吸毒等丑闻身败名裂

韩国艺人朴有天在2003年以东方神起成员的身份正式出道,如今已经出道20年,如果好好发展的话,他势必会成为顶级韩流明星,或许将有更多的作为。只可惜,朴有天本人拎不清,多次触犯法律底线,引发众怒,最...

2024-04-30

刘娥的传奇人生:从专宠到悲剧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女性以其才华和美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其中,宋朝的刘娥便是一个引人瞩目的例子。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专宠的妃子到不幸小产的皇后,刘娥的故事令人唏嘘不已。 二、刘娥与赵恒的...

2024-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