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9岁写书、被清华降分破格录取的蒋方舟,如今年过30,却泯然众人_天才

发表于话题:蒋方舟日本
发布时间:2021-06-08

原标题:9岁写书、被清华降分破格录取的蒋方舟,如今年过30,却泯然众人

“7岁那年,母亲告诉我如果小学毕业前不能写出一本书就会被警察抓走。”天才少女蒋方舟在自己9岁的时候就写成了人生的第一本散文集《打开天窗》,9岁的孩子就可以写书,而且还不是普通的记叙文,而是一本散文集,着在当时确实是轰动一时的新闻。因此而成名的蒋方舟自然也就成为了众人口中的“天才少女”,至于这样一个年幼即文采斐然的“天才少女”后续怎样发展,所有人都对她寄予了厚望。而为何一个9岁少女能够写出一本散文集来,开篇那句话就是她的回应。

虽然这也是一个“伤仲永”的故事,但是蒋方舟天才少女之路一开始走得很顺利。写书、营销,这些在她发展的前期都没有耽误。

从1998年她写出第一本散文集《打开天窗》开始,到她30岁时,她共出版过11本书,可以说是笔耕不辍了,但是一味的产出显然没有像第一本书那样为她带来更多的荣誉。

人们渐渐发现蒋方舟的文字并不像媒体鼓吹的那样精彩,这也就是为什么一开始被誉为“天才少女”的她,如今出现在人们的口中都只剩下了唏嘘。

9岁写书一举成名

9岁就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散文集,给蒋方舟带来的不只是虚名。《打开天窗》这本书被湖南省教委定为素质教育推荐读本并改编为漫画书。

她凭借着这份名气获得了更多发表作品的机会,《南方都市报》《视周刊》《新京报》等等数十种报刊杂志上,都有过蒋方舟的专栏。凭借着自己这些作品的积累,蒋方舟在2005年10月1日,当选为中国少年作家学会主席

除此之外,她还在2008年被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降分录取,同年成为了《新周刊》的特约记者,不久之后就升职成为了杂志主笔。

由此可见,年少成名给蒋方舟带来的好处是巨大的,可以说是一下子就为她打开了一道走上文学道路的大门,并且加足马力推着她前进。

在这个过程中,当然首先是要蒋方舟能够写出专栏里的内容,能够胜任特约记者的工作,这样她才能获得更多的认可。

因此,从蒋方舟这些年的经历以及她9岁出版散文集的情形来看,她确确实实是一个有才华的人,她的天才少女,并非父母和媒体完全营销出的假象。

但是如果蒋方舟真的从不停笔,笔下的文字始终如一的有思想有内涵,这件事情也不会在这么多年以后还有如此之高的讨论度。

人们之所以还在关注蒋方舟,是因为她虽然一直在坚持写书,但是再也没有写出过比《打开天窗》更好的作品。

30岁泯然众人

过上了平静生活的蒋方舟逐渐地消失在了公众的视野中,毕竟随着她年龄的增长,再也没有过更加出色以至于所有人都值得关注的作品写出来。

而在2017年,一则新闻把这个多年以前的神童再次带回了大家的视野,那就是蒋方舟选择到日本东京独居一年,她自己对这种闭关生活的解释是,到一个没有人认识她的地方,摆脱“天才少女”的光环。

这样的环境当然适合产出一些作品,就这样,在东京闭关了一年的蒋方舟带着自己的长篇日记《东京一年》回到了大家眼中。

《东京一年》这本书附加了蒋方舟自己声称的一年时间的反思与沉淀,也许她是想凭借着这本书找回自己的状态。

但是显然公众并不买账,因为这本书读起来也是言之无物,如果说,蒋方舟年轻的时候写的书有一些“为赋新词强说愁”,充满的年少人没有经历过并且莫名其妙的成熟情感,那么这一本新的日记可以说是毫无突破,不同的只是加了一些闭关的无病呻吟。

如果说年轻时候的蒋方舟生活阅历不够,很多情感只能够故作成熟,那么到了《东京一年》这本书的时候,已经年近30岁的蒋方舟为何还是不能够写出来真正打动人心的文字。

闭关一年的新闻很快地就湮没在了每天浩瀚的新闻海里,根本没有人在意这样一个已经过去很多年的“天才少女”又做了什么事情。

相比较9岁时候的众星捧月,这个时候的蒋方舟完全说得上是“泯然众人”,因为人们不能从她的身上看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就连写在新闻稿里,也只不过是一条让人看过就忘的简讯。

深陷代笔传闻

正是因为蒋方舟随着年龄的增长,再也写不出比自己9岁时候更加好的文字,很多人开始怀疑她最一开始写的那一本书,会不会是她母亲的代笔。她母亲如果自己写文章来假装是女儿所写,唯一的解释只能是她想利用自己的女儿出名。

在联想到蒋方舟自己还说出了母亲对自己硬性规定——小学毕业之前必须出版一本书,这不禁让人感觉这位母亲培养孩子不是为了让孩子成才,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念。

蒋方舟的母亲希望自己能够培养出一个天才来,但是她所使用的塑造天才的方式,实际上是偏离了正常的教育路线的。因为孩子就应该做孩子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在她不适合的年龄被迫地做她能力之外的事情。

《伤仲永》中的仲永,之所以从年幼时候邻里都称赞的神童,变成了“泯然众人”,就是因为他在本来应该学习的年龄没有学习,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为父亲的面子而四处作诗。

5岁孩童能够作诗是稀奇事情,即使是内容并不十分深刻也能让人十分欢喜,但是等他到了10岁20岁,如果一直作诗都是同一个水平,那么就平平无奇甚至要被别人嘲笑了。

所以说蒋方舟完完全全就是伤仲永的例子,成名的那些年,她不停地为各种报刊杂志写一些专栏,这些专栏内容未必有多高,但是在她年龄还小的时候尚可一读。等到她年龄渐长了,人们对她的要求自然要变化了,但是她的思想还没有变化。

虽然张爱玲曾说过“出名要趁早”,但是这句话其实还是值得斟酌。趁早出名当然有很多的好处,因为名声在外就意味着更多的资源和更多的机会,而越早获得这些好处就越有利于自己的发展。

但是纷乱的声音最容易影响一个人的判断,如果是心智成熟的人面对世间的喧嚣,自然能够从心理上分辨善恶好坏,能够自己调节心理压力,但是如果是一个本来社会经验就不丰富的小孩子面对众人的指指点点,面对成名以后的种种好处,难免就没有办法分辨前路应该怎么走,从而越走越错。

小结:

当然蒋方舟出版了11本书这件事情,是大多数人一辈子都没有的人生境遇。但是现实来看她确实没有能够与她想要的名气相匹配的才华。11本书,如果里面全都是娇柔做作的废话,那么写这些东西出来和生产垃圾又有什么不同呢?

如果要探讨30岁的蒋方舟为何不仅口碑大不如前,而且才华也有所削减,归根溯源要深究到蒋方舟母亲的教育方式。

正是因为她在女儿年龄小的时候,用不属于她这个年龄段的压力来压迫她,才使得她在后期完全表现得像毫无才华一样,因为她思维被局限在了年轻时候。

标签组:[文学] [东京一年] [天才少女] [打开天窗] [泯然众人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29440.html

相关阅读

《庄子·杂篇·徐无鬼》原文

徐无鬼因女商见魏武侯,武侯劳之曰:“先生病矣,苦于山林之劳,故乃肯见于寡人。”徐无鬼曰:“我则劳于君,君有何劳于我!君将盈耆欲,长好恶,则性命之情病矣;君将黜耆欲,牵好恶,则耳目病矣。我将劳君,君有何...

2025-04-28

《庄子·杂篇·让王》简介

“让王”,意思是禅让王位。本篇文章的主旨在于阐述重生,提倡不因外物妨碍生命的思想。利禄不可取,王位可以让,全在于看重生命,保全生命。“轻物重生”的观点历来多有指斥,认为与庄子思想不合,但其间亦有相通之...

2025-04-28

世宗贤妃墓简介

世宗贤妃墓,又称“世宗贤妃坟”、"世宗六妃、二太子墓"或“四妃、二太子墓”。是明十三陵的7座妃嫔墓之一。内葬有郑贤妃等至少四位妃子、二位太子。墓园简介位于神宗四妃墓及悼陵之间,俗称"小宫"。坟园坐北朝...

2025-04-28

《庄子·杂篇·徐无鬼》简介

“徐无鬼”是开篇的人名,以人名作为篇名。全篇大体可分为十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至“莫以真人之言謦吾君之侧乎”,写徐无鬼拜见魏武侯,用相马之术引发魏武侯的喜悦,借此讥讽诗、书、礼、乐的无用。第二部分至“君将...

2025-04-28

《庄子·杂篇·庚桑楚》简介

《庄子·杂篇·庚桑楚》:“庚桑楚”是首句里的一个人名,这里以人名为篇名。全篇涉及许多方面的内容,有讨论顺应自然倡导无为的,有讨论认知的困难和是非难以认定的,但多数段落还是在讨论养生。全文大体可以分为五...

2025-04-28

庄子《知北游》译文赏析

知向北游历来到玄水岸边,登上名叫隐弅的山丘,正巧在那里遇上了无为谓。知对无为谓说:“我想向你请教一些问题:怎样思索、怎样考虑才能懂得道?怎样居处、怎样行事才符合于道?依从什么、采用什么方法才能获得道?...

2025-04-28

《庄子·杂篇·庚桑楚》原文

老聃之役有庚桑楚者,偏得老聃之道,以北居畏垒之山。其臣之画然知者去之,其妾之挈然仁者远之。拥肿之与居,鞅掌之为使。居三年,畏垒大壤。畏垒之民相与言曰:“庚桑子之始来,吾洒然异之。今吾日计之而不足,岁计...

2025-04-28

《庄子·外篇·知北游》简介

《庄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庄周的毕生精华之作,《知北游》是《庄子·外篇》中的最后一篇,也是具有重要地位的一篇,对于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体系也较为重要。本篇是“外篇”的最后一篇,以篇首的三个字作为篇...

2025-04-28

《庄子·外篇·知北游》原文

知北游于玄水之上,登隐弅之丘,而适遭无为谓焉。知谓无为谓曰:“予欲有问乎若:何思何虑则知道?何处何服则安道?何从何道则得道?”三问而无为谓不答也。非不答,不知答也。知不得问,反于白水之南,登狐阕之上,...

2025-04-28

《庄子·外篇·田子方》简介

田子方是篇首的人名。全篇内容比较杂,具有随笔、杂记的特点,不过从一些重要章节看,主要还是表现虚怀无为、随应自然、不受外物束缚的思想。全文自然分成长短不一、各不相连的十一个部分,第一部分至“夫魏真为我累...

2025-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