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提问 | 蒋方舟式重度焦虑,也是你的病吗?_马家辉

发表于话题:蒋方舟日本
发布时间:2021-06-08

原标题:提问 | 蒋方舟式重度焦虑,也是你的病吗?

90后美女作家蒋方舟,一个活在人生金字塔尖上的人。没想到走到30岁的门槛,居然和普通的你我一般,成了一个重度焦虑症患者。

“30岁就是你整个收入曲线和职业曲线的顶端,那之后你就一路下滑。到30岁的时候,那个淘汰感很强烈,我对这个社会来说没用了,已经是被抛弃的,被扫进历史垃圾堆的一代人了。”

最新一期《圆桌派》番外篇节目里,30岁蒋方舟的言论让50多岁的马家辉听不下去了。

马家辉说“你可以感觉自己老,也可以感觉自己成熟。假如你感觉自己老了,你不是老,你是恐惧老,恐惧你的能力不足够,你有焦虑。可是假如你有自信心的话,你不会感觉老,你只会觉得我成熟。

马家辉也年轻过。很多观众应该都见过他年轻时候的照片,一身紧绷的腱子肉,绰号文坛梁朝伟。窦文涛问大家,你什么时候觉得自己老了?马家辉的回答是,半夜醒来发现身边躺着一个大妈。

这回答有点好笑。马家辉从未觉得自己老了,只是身边人的变化才令他感觉时光飞逝。

才29岁的蒋方舟,就一直强调自己老了老了。面对比自己更年轻的世界,她总觉得无知而又惶恐,不无丧气地说“对于我们这些中老年文艺工作者,很可悲的是我们拼命去捕捉年轻人的亚文化,但你永远都赶不上趟。”

结果旁边几个老男人都没有这种恐惧。窦文涛连杨超越是谁都不知道,但他不觉得自己是真的落伍了。陈晓卿不认识张杰,还得罪了张杰的粉丝,他没觉得自己有多大问题。两个老男人都觉得“和而不同”就行,可以去了解年轻人,但不用特意去迎合年轻人。

而马家辉的回答是最可爱也是最淡定,“我不懂你(年轻人)这个无所谓,我懂的也是你们远远不懂的啊。我不羡慕明天的你们,我只羡慕昨天的自己。

而当大家讨论这个时代有多着急的时候,蒋方舟说的也全是她内心赤裸裸的焦虑。

在朋友圈看到比自己过得好领先自己很多的同龄人,就会让她感觉很焦虑。晚上睡不着,她也是病态地刷微博,越焦虑越刷,越刷感觉越焦虑。

聊到工作,她也焦虑。“当资源有限,市场有限,那挣钱机会就也是有限的,我身边做文化创业者,知识服务者都非常着急,因为韭菜就那么多,你不割,人家都割了。”

一路看下来,陈晓卿、马家辉、窦文涛这几个加在一起160多岁的老男人们,都没一个29岁的蒋方舟的焦虑感厚重。

蒋方舟在这档节目里引起的争议最多。同样是知识女性,孟广美大大方方,周轶君成熟睿智,刘索拉自信独立,只有蒋方舟一个人,总有点畏畏缩缩,瞻前顾后。

前年,徐静蕾跟蒋方舟同桌畅聊,20来岁的蒋方舟,是少年老成不由自主忧虑很多事情,反倒是40来岁的徐静蕾,有种少年的率性跟无畏。

蒋方舟很讨厌被大家贴上才女的标签,但徐静蕾很无所谓,他们爱怎么叫怎么叫呗,我不在乎。

蒋方舟对结婚这件事儿很焦虑,她说自己还是两性市场上被挑选的对象,徐静蕾很诧异,应该是你挑选他们才对啊。

谈年龄,焦虑。谈生活,焦虑。谈事业,焦虑。谈婚恋,还是焦虑。“焦虑”似乎都快成为蒋方舟在节目里的一种固定人设了。每次上节目都是由她抛出自己生活中的种种焦虑跟担忧,然后收到在座老男人的一通安抚跟启发。

这跟一上节目就开始哭惨的吴昕有点雷同。

吴昕在人气远不如自己的沈凌面前哭诉自己的压力,沈凌还要反过来安慰她,“你已经够好了,能站上那个舞台,能主持那档节目,是多少人羡慕不来的。”

蒋方舟在几个50几岁的老男人面前说自己老了,要被时代所淘汰了。老男人马家辉还要反过来安慰她,“清楚地知道自己身体病痛的部位,才是真的老了啊。”

在优势还不如自己明显的人面前痛陈自己的劣势,怎么看都有点矫揉造作的感觉。所以观众对脆弱的吴昕,还有焦虑的蒋方舟,都是反感居多。

7岁写作,9岁出书,12岁在全国十几家报纸开设专栏,19岁被清华破格录取,23岁就当了《新周刊》副主编。蒋方舟在30岁前,就已经达成了绝大多数人一生都难以企及的成就。这样的人生光是想想都够开心,但蒋方舟表现出来的,只有无穷无尽的焦虑。

知乎上有人问,“少年成名是什么感觉?”

蒋方舟的回答得到了两千多个赞,“无人时也觉得有人鞭抽棒打地在后面催促自己,或是有无数双眼睛在盯着自己的人生进展,不怀好意地,于是总是提着一口气,担心不进则退。对人生啊,会有点骑虎难下的感觉。”

在接受《每日人物》采访的时候,蒋方舟说她最害怕的一句话就是“你写了这么多年,也没有进步。”2017年,蒋方舟搬去了日本,用了整整一年写了一本书《东京一年》。结果豆瓣被赞得最多的一条短评是,“如果作者不是蒋方舟,这书有出版的机会吗?”

虽然蒋方舟这三个字早早就有了名气,但所有人还是会怀疑,她本人配得上这个名字吗?

顶着“90后美女作家”的头衔,蒋方舟的底气很虚。跟那些60后、70后作家相比,她是自卑的。“我们这代人好像没有沧桑感,没共同记忆,没有大事件,在历史当中没有特别大的存在感。”所以她写了一本书就叫《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

跟同龄人相比,蒋方舟又没那么放得开。比她稍大一些的韩寒、郭敬明都成功地从作家转型成了导演,商业电影拍得风生水起,跻身福布斯名人榜。跟她一起讨论文学的李诞都成功转型制片人了,蒋方舟还是只会老老实实写书。

蒋方舟很喜欢赫尔曼·黑塞写的《荒原狼》,那本小说写的是一个孤独而叛逆的青年人无法融入世俗生活的挣扎。蒋方舟也认为自己是一个不那么愿意遵从世俗规范的异类,但她的表面还是维持懂事乖巧。比如她还是很在乎外表,努力去减肥没事儿就刷淘宝,减肥变美之后,又担心鼻子在脸上显得巨大。

看到同学在朋友圈或者微博上晒游学图,或者犹豫是去哈佛还是耶鲁,蒋方舟也会不自觉地羡慕,“羡慕他们还年轻,还有那么多人生选择——忘记其实自己和他们年纪是一样的。”

一方面,蒋方舟希望自己的能力得到承认,另一方面,她又不愿意按所有人的想象来塑造自己。

姜思达让蒋方舟用三个字来形容自己,蒋方舟选的词是“坦荡荡”。她说,“当真实也成为一种人设的时候,真实也没有那么大的魅力,我就当一个比真实更极端的,当一个没有秘密的人好了。”

她确实也是这么做的。节目上蒋方舟说起自己的人生故事,毫无粉饰。

说自己小时候舍不得花钱,捡地上的东西吃。说自己暗恋过社会大哥,结果大哥见了自己的正面丢下一句“操”,说自己被朋友介绍给书法家,结果书法家嫌她太丑拒绝了。承认自己曾有讨好型人格,总是去迎合别人的期待。

太真实太接地气,反而令观众有些不能接受。毕竟作为一个普通人,在看这类综艺节目的时候,总是容易把自己不能达成的理想,不容易拥有的特质,都投射到那些不太普通的人身上,希望他们有着超越平庸局限的能力,超脱世俗瓶颈的视野,可以把不容易的人生分解得很容易。

蒋方舟或者吴昕的出现,让大家意识到,一个履历看上去不那么普通的人,一样也可能拥有很普通的焦虑生活。蒋方舟跟徐静蕾同时上节目的那一期,有弹幕就说:“我们都想活成徐静蕾,最终却变成了蒋方舟。

有时候我甚至觉得,我越是讨厌蒋方舟,就越是靠近蒋方舟。她的畏缩,她的不自信,她那赤裸得像镜子般照出来的焦虑,正是每个人都避无可避的时代困境。

本文转自谈资看好戏

作者:头发越乱越不焦虑的许子东

标签组:[蒋方舟] [徐静蕾] [马家辉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29459.html

相关阅读

京剧:地地道道的中国国粹

京剧,曾称平剧,亦称乱弹、国剧。我国知名戏曲剧种,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京剧艺术博大精深,文戏武戏各...

2025-08-02

京剧锣鼓演奏中的忌讳

李渔在《闲情偶寄》“锣豉忌杂”一节中一曰赳:戏场锣鼓,筋节所关。当敲不敲,不当敲而敲,与宜重而轻,宜轻反重者,均足令戏文减价。” 同是一个[快长锤]锣鼓,变换演奏速度和力度(也包括音高),可用于不同的...

2025-08-02

京剧四大须生都是谁

四大须生,指四位著名的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在京剧史上,有前四大须生和后四大须生的说法。而在前四大须生和后四大须生中马连良均榜上有名,因此,列名四大须生的著名京剧演员有七位,他们分别是:余叔岩、言菊朋、...

2025-08-02

京剧演唱中的十大禁忌

1、吃字:戏曲演员在唱念上,讲究口齿清楚,这样才能吐字真切,发音准确,把唱词或话白送入观众耳中。“吃字”即为咬字不清,犹如把字吃到肚子里一样,演员导致"吃字"的原因在于不能够正确的运用唇,齿,舌,牙,...

2025-08-02

董平能成为五虎将的原因

我们知道,梁山排定座次之后,就设立了很多小组,最著名的就是马军五虎将。分别是关胜,林冲,秦明,呼延灼,董平。但是通过上次的帖子,我们发现董平其实是没资格进入五虎的。今天我发现,让董平进五虎,是宋江玩弄...

2025-08-02

京剧台步:走出来的功夫

戏校每天有一堂课专门走台步,无论什么行当都必须练台步,这是基本功。假若连台步也走不好,怎么能唱戏呢?京剧讲究“四功五法”,“步”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法。每个行当的台步都有自己的规范。 行当不同,台步就不同...

2025-08-02

公孙胜排名第四的原因

众所周知,梁山一百单八将虽以兄弟相称,但是其中党派林立,划分了许多阵营。这些阵营虽然不至于水火不容,却也绝对算不上和谐。在这些阵营中,对立最为明显的,则是晁盖旧部和宋江一党。 毕竟宋江取代的,是晁盖的...

2025-08-02

王安石寻笔的故事

王安石寻笔王安石听说李白有一支可以生长出花的笔之后,自己也想寻找一支这样神奇的笔,今天就给大家讲一个关于王安石寻笔的小故事。有一天王安石读书的时候从书里看到李白有一支可以生长出花的笔。他就去找他的老师...

2025-08-02

《游褒禅山记》原文及创作背景

《游褒禅山记》是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在辞职回家的归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后,以追忆形式写下的一篇游记。该篇游记因事见理,夹叙夹议,其中阐述的诸多思想,不仅在当时难能可贵,在当今社会也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

2025-08-02

王安石小故事:不迩声色

不迩声色:王安石任知制诰时,王安石的妻子吴氏,给王安石置一妾。那女子前去伺候王安石,王安石问:“你是谁?”女子说自己是“家欠官债、被迫卖身”而来。王安石听罢,不仅没收她为妾,还送钱给她,帮助她还清官债...

2025-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