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三起高考舞弊案的深刻警示

发表于话题:高考历史上最大作弊案
发布时间:2021-06-15

警务人员在高考前缴获的作弊用耳机(6月11日摄)。近日,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两名女教师向考生出售高考作弊用的接听、接收工具而被刑拘的事件,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新华社记者王昊飞摄

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国新闻联播”6月14日18时45分报道,山西忻州市警方日前破获一起企图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高考作弊的犯罪团伙,涉案7人中4人是在校大学生,1人是中学教师。

加上前几天曝光的吉林省松原市高考舞弊事件、贵州六盘水高科技高考舞弊案,这已经是今年披露出来的较大规模的第三起高考舞弊案件了。

考试作弊包括高考作弊近年屡禁不止。但这几起高考舞弊案如此受到社会的深度关注,是因为它所反映出来的种种问题对考生、对家长和老师、对社会都具有十分独特而深刻的警示意义。

对考生的警示:人生重要关头,能否答好两张考卷

每年高考都有新闻,其中关于舞弊的新闻更是万众瞩目的焦点。在这场牵动亿万民众的国家大考面前,千余万考生要展示自己多年辛苦拼搏所学习得来的知识和能力,并通过这场国家大考展示自己的心理素质、思想品质、道德素养,可以说,每年的高考对于千万青少年来说都是一场庄重的成人仪式。

据悉,松原此前就曾经是高考舞弊的重灾区之一,广大考生深受其害,人民群众深表不满。为此,今年该市在高考前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组成了由教育、公安、电信等18个部门参与的高考委员会,主任是主管教育的副市长。除了严厉打击利用现代通讯器材作弊,今年还采集了所有考生指纹,以杜绝替考行为。有的县还拿出几十万元,把所有考场全部安上了摄像头。就是在这种重兵布防、重重保险的情况下,令人遗憾的舞弊事件再次出现,而且情况十分严重,不少考生旁若无人大肆作弊,个别考生竟敢在考场上公然抢夺别人试卷。6月12日上午,松原市政府副秘书长来建华代表市委、市政府首次向媒体作出公开回应:松原市今年高考过程中共查出违纪考生33人,这些考生都已经按照规定受到了严肃处理。

在6月8日即高考第二天贵州六盘水警方破获的高科技高考舞弊案中,犯罪嫌疑人杨某最初的作案动机,竟然是因为他的女友刘某是应届考生,刘某学习成绩不太好,怕高考落榜。

根据教育部的通报,2008年甘肃天水高考舞弊事件中一共发现高考替考考生近30人,主要犯罪方式为“先移民、后作案”,是一起有计划、有预谋的山东高考移民和山东籍考生替考的严重团伙作弊案件。

对于每年都有如此多的学生参与到高考舞弊中间,湖北省襄樊市教科所所长郭强十分痛心。他说,对于每一个青年学生来说,经过十几年中小学阶段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知识,思想水平也渐趋成熟,参加高考可以说是一次十分难得的机会,全国每年才有一千万左右的青年学生拥有这宝贵的机会。因此,参加高考就要接受两种考验,既要把自己十几年从学校、从老师那里辛辛苦苦学来的知识和能力向父母、老师和社会做一个真实的汇报,而且更重要的,每一个考生都要通过自己在高考中的表现展示自己的心理素质、道德品质。如果心里想着要作弊、或者有了作弊的行为,个人的道德品质就会大打折扣,他的思想品德这门考试就是零分。抄袭来的分数再高,也是没有意义的。

对家长和教师的警示:培养什么样的孩子,培养什么样的学生

认真分析近些年的几起高考舞弊事件不难发现,一些家长为了孩子能够考上好一点的大学,一些老师为了自己的学生能够桃李满天下,经不住魔鬼的诱惑,抛开了正常人的道德感和价值观,甚至于把党纪国法置于脑后,自觉不自觉地放松了警惕,参与到了作弊队伍中间。

在今年松原舞弊案中,扶余县两名女教师向考生出售高考作弊用的接听、接收工具27套,涉案金额40余万元。其中一名教学水平很高的教师,为了自己的女儿不惜铤而走险,堕入深渊难以自拔。

今年忻州高考舞弊案中,我们又看到了四名大学生和一名人民教师的身影。在2008年山西高考高科技作弊案中,始作俑者张某竟然是大学毕业不久的一名村长助理,参与其中的还有几名大学在读学生、大学音乐教师、中学负责人和中学政治课教师。2008年甘肃天水高考舞弊作案团伙成员中,也包括了山东省阳谷一中教师魏某、甘肃省天水市六中教师蒋某等人。

松原高考舞弊案经曝光后,一位已经参加工作的松原籍人士十分难过。他形容自己当年参加高考的经历是噩梦般的记忆。原本以他的成绩第一年考上个名牌高校应当没有任何问题,但在考试过程中自己的试卷被另一个考生抓走不还,监考老师则熟视无睹,致使他当年泪洒考场,只好复读一年。他说,如果监考老师能够履行职责,而不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也许就不会有这样的遗憾了。

“有那么多家长本着帮助孩子的善良愿望参与到高考舞弊中间,特别是承担教书育人重任的教师也参与其中,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情,它严重地危害了我们这个社会原有的一些基本的道德底线和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高如辰认为,从古至今,科场舞弊案就不曾中断,它反映的是传统文化中不健康的成分,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颠覆和挑战。在历史的长河中,舞弊行为都是污泥浊水,历来为人们所不齿。今天竟然出现了父母以金钱和权力用不正当手段为孩子前程违法乱纪,还有的考生因为不敢抄袭而被家长埋怨为胆小鬼,真是颠倒了是非、善恶、美丑的标准。高考舞弊对世道人心的破坏和正确的社会价值观的污染难以估计。

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高培华研究员谆谆告诫考生家长和老师,孩子的路最终要靠自己去走,家长和老师适当的扶持是合乎世情人心的,但千万不能忘记应该给孩子怎样的帮助。如果帮助孩子在高考中作弊,无疑是为他今后走上错误的人生道路吹去了一股强劲的歪风邪气。培养什么样的孩子,培养什么样的学生,为人父母者、为人师者不可不慎。

对社会的警示:警惕不法分子对青少年的毒害

松原市政府副秘书长来建华介绍,高考结束前,公安机关相继破获兜售高考作弊器材或利用现代通讯工具传递高考答案的案件1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4人,收缴窃听、窃照、无线语音发射装置683套。

在贵州六盘水高科技高考舞弊案和忻州高考舞弊案中,我们也能看到一些犯罪团伙和不法分子隐秘而活跃的身影。忻州警方的审讯查明:早在今年2月份,4名大同大学体育系学生就已经集资购买了6台发射器、25台接收器,准备在高考开考后向购买者发送考试答案,已有20人购买了整套设备或接收显示器。而贵州六盘水高科技高考舞弊案的犯罪嫌疑人杨某,也是早在今年四五月就已经和犯罪团伙接上了头。

对于历次高考舞弊的涉案人员,相关部门都进行了一定处理,有的还受到了法律制裁。广东省电白县原教育局局长陈建明2001年因高考舞弊案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虽然陈建明并没有被送到其户籍所在地依法监管,逍遥法外长达8年之久,但广东省茂名市公安局2009年5月19日通报称,5月16日下午2时许,民警在电白县岭门镇某果园里终于将陈建明抓获。松原市前任招生办主任李文秀于今年4月份因保送生涉及官员子女被停职。乾安县此前一位主管教育的副县长和教育局长因为高考招生问题被停职,一位副局长被追究刑事责任。2008年山西高考高科技作弊案主犯张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

虽有利剑高悬,仍有不法分子敢于昧着良心,前赴后继地从事犯罪勾当,诱骗涉世不深的考生和善良的家长、老师落入圈套。今年这三起高考舞弊事件发生以来,广大家长和人民教师纷纷对那些败坏社会风气的不法分子予以强烈的抨击。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熊丙奇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高考舞弊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在于利益的存在和纠结――家长望子成龙的利益期待,作弊者不劳而获的利益妄想,老师因评价机制而产生的利益,以及不法商人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各种既得利益交织,必然使得高考舞弊日趋严重。”

谈及高考舞弊屡禁不止的原因,中央教科所研究员程方平认为最重要的就是监管不力,在技术方面则表现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因为有利益,而很多与利益相关的制度都有问题,再加上法律失灵,所以当可能获得的利益远远大于对他的惩处时,就会有人铤而走险,以身试法。”程方平说。

根除舞弊,还社会一片洁净的天空

程方平、熊丙奇都认为,高考舞弊最直接的危害是对公平的践踏,更重要的是其本身就破坏了教育的成果。当家长、老师、政府官员和领导都参与到作弊中,整个诚信体系就受到了致命挑战。而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是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和培养,如果在教育中公然允许舞弊成为获取成绩的正当手段,那势必冲击道德、法律体系。

一位退休中学校长义愤填膺地说:“高考就是一把社会公平的标尺,它决定所有人在起点上的公平。那些舞弊的人危害的不仅是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考生的正当利益,葬送的不仅是当地的社会形象,更重要的是对首次正式接触社会的考生影响最大、最坏,给他们上了一堂非常恶劣的社会课。对目前正在学校拼搏苦读的学生也是一场十分深切的伤害,会集中地把我们社会中丑陋的东西推到他们的眼前,击溃我们十几年学校教育的成果,在他们的人生道路上树立一个恶魔般的‘榜样’。”

自松原舞弊案暴露以来,的确有许多人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一位考生在6月8日结束考试之后悲愤难抑,在网络上留言:“这场考试让我对这个社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真的很无奈,真的很想哭。”

在对松原高考舞弊案件的拷问中,许多家长都认为,要彻底解决高考舞弊行为,应当尽快推出《考试法》,从法律上对高考舞弊的相关行为进行界定,同时大胆改革高考制度,完善高考形式。教育部考试中心一位负责人就曾表示,到目前为止,我国教育考试方面的法规尚不健全,对作弊人员的处理手段还缺少法律依据。比如,有些人进入考场窃取试题向外输送。对这些人员的处置,我们却缺乏法律依据。

熊丙奇还提出了他认为最能解决现实问题的两条办法:一是建立包含家长委员会的考委会。监督考试,家长的作用很重大,这是利益相关者的监督;二是对招生制度进行改革探索,具体而言,就是招生名额不是按省划拨,而是按地市分配,这就真正避免了以升学率为标准进行的考评,因为各地招生指标不同,学生的录取情况也就没有可比性了。现在,地市之间的比拼就在升学率,如此一来,政绩因素取消了,也就改变了地方政府对考试舞弊的纵容。“当然最根本的改变,还是考试制度的改革。如果不是一考定终身,作弊的基础也就减少了。”熊丙奇说。

程方平还把目光投向了文化制度建设。他直言道:“只要考试制度存在,就会有舞弊事件发生。”他同时认为,只要社会文化制度建设力度够,希望通过这种非法手段取得收获的人就会放弃这种妄想。程方平还提到了北京一所学校在学生中推行免监考试的意义,他说,法治的作用是刚性的,更多的力量应该来自比如诚信的自觉建立这种软性的东西。

郭强认为,彻底根除高考舞弊需要有关部门切实加大监督管理力度,用严刑峻法惩治亵渎国家大考的行为。同时,要教育学生以真实的成绩考上大学,这样对别人是公平的,从长远来看对自己也是一种公平;将来走上社会,不管你去哪里生活工作,具备真才实学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靠舞弊跨进高校大门、占一点小便宜,只能使自己背上沉重的道德负担。青年学生初入社会,还是应该多一些正气,少一点邪气,应该做到“哪怕浊浪滔天,我自清风明月”。

高考牵动着千万家庭的神经。图为6月11日一位学生在沈阳高招咨询大会现场浏览招生信息。

新华社发(杨新跃摄)

(本报北京6月15日电)

标签组:[高考] [社会考生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32080.html

相关阅读

《庄子·杂篇·徐无鬼》原文

徐无鬼因女商见魏武侯,武侯劳之曰:“先生病矣,苦于山林之劳,故乃肯见于寡人。”徐无鬼曰:“我则劳于君,君有何劳于我!君将盈耆欲,长好恶,则性命之情病矣;君将黜耆欲,牵好恶,则耳目病矣。我将劳君,君有何...

2025-04-28

《庄子·杂篇·让王》简介

“让王”,意思是禅让王位。本篇文章的主旨在于阐述重生,提倡不因外物妨碍生命的思想。利禄不可取,王位可以让,全在于看重生命,保全生命。“轻物重生”的观点历来多有指斥,认为与庄子思想不合,但其间亦有相通之...

2025-04-28

世宗贤妃墓简介

世宗贤妃墓,又称“世宗贤妃坟”、"世宗六妃、二太子墓"或“四妃、二太子墓”。是明十三陵的7座妃嫔墓之一。内葬有郑贤妃等至少四位妃子、二位太子。墓园简介位于神宗四妃墓及悼陵之间,俗称"小宫"。坟园坐北朝...

2025-04-28

《庄子·杂篇·徐无鬼》简介

“徐无鬼”是开篇的人名,以人名作为篇名。全篇大体可分为十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至“莫以真人之言謦吾君之侧乎”,写徐无鬼拜见魏武侯,用相马之术引发魏武侯的喜悦,借此讥讽诗、书、礼、乐的无用。第二部分至“君将...

2025-04-28

《庄子·杂篇·庚桑楚》简介

《庄子·杂篇·庚桑楚》:“庚桑楚”是首句里的一个人名,这里以人名为篇名。全篇涉及许多方面的内容,有讨论顺应自然倡导无为的,有讨论认知的困难和是非难以认定的,但多数段落还是在讨论养生。全文大体可以分为五...

2025-04-28

庄子《知北游》译文赏析

知向北游历来到玄水岸边,登上名叫隐弅的山丘,正巧在那里遇上了无为谓。知对无为谓说:“我想向你请教一些问题:怎样思索、怎样考虑才能懂得道?怎样居处、怎样行事才符合于道?依从什么、采用什么方法才能获得道?...

2025-04-28

《庄子·杂篇·庚桑楚》原文

老聃之役有庚桑楚者,偏得老聃之道,以北居畏垒之山。其臣之画然知者去之,其妾之挈然仁者远之。拥肿之与居,鞅掌之为使。居三年,畏垒大壤。畏垒之民相与言曰:“庚桑子之始来,吾洒然异之。今吾日计之而不足,岁计...

2025-04-28

《庄子·外篇·知北游》简介

《庄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庄周的毕生精华之作,《知北游》是《庄子·外篇》中的最后一篇,也是具有重要地位的一篇,对于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体系也较为重要。本篇是“外篇”的最后一篇,以篇首的三个字作为篇...

2025-04-28

《庄子·外篇·知北游》原文

知北游于玄水之上,登隐弅之丘,而适遭无为谓焉。知谓无为谓曰:“予欲有问乎若:何思何虑则知道?何处何服则安道?何从何道则得道?”三问而无为谓不答也。非不答,不知答也。知不得问,反于白水之南,登狐阕之上,...

2025-04-28

《庄子·外篇·田子方》简介

田子方是篇首的人名。全篇内容比较杂,具有随笔、杂记的特点,不过从一些重要章节看,主要还是表现虚怀无为、随应自然、不受外物束缚的思想。全文自然分成长短不一、各不相连的十一个部分,第一部分至“夫魏真为我累...

2025-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