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史上最严”高考如何保障公平?

发表于话题:高考历史上最大作弊案
发布时间:2021-06-15

原标题:“史上最严”高考如何保障公平?

6月7日,在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高考考点,一名老师为马上进入考场的学生戴上寓意“开门红”的红色手链。 当日,2016年全国高考正式拉开大幕,全国有940万考生参加考试。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杨睿/摄)

□ 新华社记者 刘硕 王莹 廖君 仇逸

2016年全国高考拉开大幕,防范高考舞弊再度成为热门话题。高考舞弊严重破坏了公平秩序,各地为此连续多年出台严厉打击措施。面对不断升级的作弊手段,到底该如何织密织牢安全网,有效消除高考舞弊?

“亮剑”舞弊者 一年严过一年

记者7日上午在上海、长春、武汉、沈阳等地的部分考点看到,考生入场时秩序井然,工作人员和监考人员对考生信息进行多次反复核验,并运用安检门、金属探测器等对考生进行检查,确保没有违禁品带入考场。

各地为严防有人借助无线电作弊,投入了不少专业力量进行监测。在沈阳市43中学考点门前,一辆顶着大圆盘的无线电监测车正在工作,据介绍,今年投入的监测车压制信号功率更大,频段更宽,距离更远,且不会影响考场周边的正常通信。

在上海华二附中考点,送考教师姚红告诉记者,为了防止学生高考舞弊,老师们不仅在考试前反复强调,更是在平时的大小考试中都向学生传递:分数固然重要,一个人的人品道德更重要,不能触碰考试纪律红线。

舞弊花样层出不穷 严防之下仍有人闯“红线”

虽然“最严高考”等字样在高考前的媒体宣传中频频出现,但仍然有人冒险作弊并最终被查获。记者梳理发现高考作弊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技术型舞弊。在有关部门破获的案件中,骨传导、米粒耳机、橡皮擦接收器等“高考神器”频频出现于高考考场,场内外人员密切配合传输答案。

——替考型舞弊。去年高考期间,江西南昌发生外地人员替考事件,有关部门人员弄虚作假,外省籍考生在江西报名、体检、考试一路顺畅。

——纵容性作弊。由于高考后地区间存在相互比较的情况,因此有的地区对某些作弊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采取纵容态度。

打造“诚信高考” 防舞弊不能“跟着跑”

确保高考公平,杜绝高考舞弊,有关部门一直在行动,尤其是刑法修正案(九)正式实施后,对高考舞弊形成了更严格的约束,执法部门也加强了执法力度。

专业人士分析认为,为应对近年来激增的高考高科技作弊,教育部门的反作弊也在不断从“人防”到“技防”升级中,但高科技作弊手段不断翻新,防舞弊某种程度上是“跟着跑”。目前随着20多个省份实行“全国一张卷”,也应警惕通过网络、无线电设备等跨区域实施作弊。

一些教育界人士认为,虽然作弊入刑对于企图舞弊者形成了震慑,但惩处力度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建议对于舞弊行为严重者,除了刑罚外,还应与其今后社会生活的征信体系挂钩,一旦作弊,生活将处处碰壁。

高考作文题有哪些趋势和特点

考生眼里“N宗最”

最难懂:全国卷Ⅰ的“教育和分数”漫画作文。该题中漫画分两格,上面左边小孩A手举得分100分的试卷,脸上有个吻印,右边小孩B手举55分的试卷,脸上有个巴掌印;下面左边小孩A得了98分,脸上有巴掌印,右边小孩B得了61分,脸上有吻印。

最具科技感:浙江卷的“虚拟与现实”。题干中提到,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

最思辨:江苏卷的“话长话短”。题干中称,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最接地气:上海卷的“评价他人的生活”。题中说,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

专家认为开放多元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对于全国卷Ⅰ关于“教育和分数”的漫画材料,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考题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经历,有话可说”。

更加紧扣社会发展,聚焦热点。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语文教师赵举宝说,全国卷Ⅲ作文题“小羽的创业故事”,则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当前热点相关。

思辨性考题依旧唱主角。赵举宝认为,近年来不少高考作文题目或多或少涉及人、事、物之间的思辨关系,既关注思维广度,又关注思维深度,今年仍不例外。

考查学生想象力。专家认为,今年北京卷考题“神奇的书签”、山东卷的“备好的行囊”,都在引导学生大胆发挥想象力。

未来作文题趋向

“三贴近”将更为突出。高考作文不再一味是心灵鸡汤,将来的作文将进一步引导考生实话实说,回归学生的‘本我’,体现出语文立德树人的核心作用。

传统文化将更受重视。高考命题的一个新课题是要让当代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综合能力趋向更为明显。未来的学生应从“一心只读圣贤书”转变为“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全国一张卷”正成为改革大趋势。

标签组:[高考] [史上最严高考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32196.html

相关阅读

《望江南·多少恨》:李煜写于亡国后

文学特点赏析:“多少恨,昨夜梦魂中。”开头陡起,小词中罕见。所“恨”的当然不是“昨夜梦魂中”的情事,而是昨夜这场梦的本身。梦中的情事固然是词人时时眷恋着的,但梦醒后所面对的残酷现实却使他倍感难堪,所以...

2025-08-01

李煜《望江南·多少恨》:古之伤心人

《望江南·多少恨》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亡国入宋被囚后创作的一首记梦词。词人以词调名本意回忆江南旧游,抒写了梦中重温旧时游娱生活的欢乐和梦醒之后的悲恨,以梦中的乐景抒写现实生活中的哀情,表达对故国...

2025-08-01

李煜《蝶恋花·春暮》全文赏析

蝶恋花·春暮作者:李煜遥夜亭皋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桃杏依稀香暗渡。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译文夜间在亭台上踱着步子,不知道为何清...

2025-08-01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孤寂凄苦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作者:李煜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译文往事回想起来,只令人徒增哀叹;即便面对多...

2025-08-01

李煜和大周后的爱情故事

周娥皇出生在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自幼容貌出众,加之父母的悉心教导,很快便是远近闻名的才女。周娥皇十九岁时,嫁给当时的吴王李煜,这李煜也是性情中人,文采风流,两人也算是知音,后来李煜登基后,册封周娥皇为...

2025-08-01

李煜《长相思·云一緺》:夜长人奈何

《长相思·云一緺》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前期的词作。此词写女子秋雨长夜中的相思情意,分两片,上下片各十八字,上片刻画女子的形貌情态,下片续写秋夜的环境和女子的心情。长相思·云一緺云一緺,玉一梭,澹...

2025-08-01

《菩萨蛮·蓬莱院闭天台女》译文及创作背景

《菩萨蛮·蓬莱院闭天台女》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词人李煜所写的一首词。词的上片主要写情郎初入少女居处,暗见少女睡态的情景,词的下片写少女醒后与情郎欢会调情的情景。全词写私情幽会但又不涉低级庸俗,写男女欢情...

2025-08-01

《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乌夜啼·昨夜风兼雨》是南唐后主李煜的作品,这首词应是诗人亡国入宋后的作品,借梦境写故国春色,表达了囚居生活中的故国情思和现实痛楚。《乌夜啼·昨夜风兼雨》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滴频欹枕,起坐...

2025-08-01

长相思·云一緺:秋夜愁思闺怨词

《长相思·云一緺》文学赏析:这首词是描写一位女子秋夜愁思的闺怨词。“云一緺,玉一梭”两句,分写女子发式、头饰之美,用语清新而形象。“淡淡衫儿薄薄罗”,续写女子淡雅衣着,虽未明写容颜,但这种比喻和衬托却...

2025-08-01

《菩萨蛮·蓬莱院闭天台女》赏析

这首词是写男女私会,男子悄然行至女子的寝所,时间则是在正午。词中所写只是二人相对的一个片刻,女子写得娇羞妩媚,男子写得温柔体贴,一片脉脉深情。首句中“蓬莱”、“天台”的形容,不仅暗寓女子的美貌,也代指...

2025-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