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这个世界上长生不老药是否存在

发表于话题:世界真实的奇闻异事
发布时间:2021-05-09

  长生不老药,主要是在古代的时候,每个朝代的人都希望得到的,而说起长生不老药,相信大家可以联想到秦始皇,而秦始皇也是在一生中都是追求着这样的抗衰老剂,那么这个世界上长生不老药是否存在到底如何?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这个世界上长生不老药是否存在

  长生不老药

  长生不老药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一种能使人长生不死的药。出处《韩非子·说林上》:“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是客欺王也。历代帝王都在追求的神药。也出现在许多小说·电视剧中。被妖魔化的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部分,包括现代人亦不倦追求,即抗衰老剂。

  

  世界上真有长生不老药么?

  动物模型研究表明,雷帕霉素能抗衰老,二甲双胍、白藜芦醇号称可以延年益寿,连青蒿素和2,4-二硝基苯酚也已成为潜在的延寿药。

  这些化合物的分子结构迥然不同,为何竟有如此相似的神奇功能?本文将通过一张“长寿路线图”让你在最短的时间里认清这些延寿药的“庐山真面目”。

  遗传决定理论寿命,环境影响实际寿命

  “海夫利克极限”(Hayflick limit)理论认为,一切正常细胞的分裂次数都有一个限度,不可能无限分裂下去。也就是说,生物的理论寿命最终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任何环境因素及人为干预都不可能让生物超越其寿命的最大极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世界上不可能有长生不老的“神药”和“仙丹”,但让人活到接近理论寿命的“灵药”或“妙法”还是有的。

  人究竟能活多久?人的海夫利克极限为40~60次,据此推算出人的理论寿命为150~175岁。可是,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公认寿命最长的人也没活过125岁,而平均寿命就更短了,发达国家只有77~90岁,发展中国家则低至32~80岁。这就是说,人们还远远没有活到理论上可以活到的岁数!

  人的寿命是否能用药物延长呢?对此还没有确切答案,但在其它生物身上早已得到肯定回答。

  比如,2009年美国《科学》杂志报道称,雷帕霉素能使小鼠寿命延长9%~14%;2014年《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的论文指出,抗糖尿病药物二甲双胍(又称甲福明)可以延长线虫的寿命;2015年的最新研究指出,采用缓释给药技术的2,4-二硝基苯酚或极低浓度的青蒿素,可以延长酵母和小鼠的寿命;至于葡萄酒中含量高的白藜芦醇,似乎也有延寿效果,2006年的动物实验发现,在饲料中加入白藜芦醇后,肥胖小鼠即使到老年也较少生病,抗衰老效果明显。但是,2014年的人体试验却表明,膳食中补充白藜芦醇与延寿并无关联。

  长寿路线图与“青春之泉”

  从化学结构来看,雷帕霉素、白藜芦醇和青蒿素分别是结构较复杂的大环内酯、多酚和倍半萜内酯化合物,而二甲双胍和2,4-二硝基苯酚则是结构简单的含氮化合物。

  令人好奇的是,结构如此迥异的化合物为何具有这般类似的功能?而白藜芦醇抗衰老的效果为什么在动物和人身上不一致呢?

  这要先说说“热量限制”(CR)或称“节食”的延寿机理,之所以节食能延寿,是因为它能产生一氧化氮(NO)结合线粒体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使呼吸链电子传递中断。

  这会导致两种后果:

  一方面刺激活性氧形成,由此激活抗氧化酶,降低活性氧水平,减少染色体氧化损伤,最终使染色体末端的端粒延长。

  另一方面,呼吸链功能失调使物质分解与能量转化无法偶联,于是可启动染色体活化,诱导蛋白质合成,并促进线粒体再生。

  前述抗衰老药物的化学结构不同,却都能表现促进长寿的“多因一效”现象,原因就在于这种效应并不是通过药物与受体的构效关系来实现的,而是以各自独特的机制作用于长寿路线图中的不同节点,如同“条条大道通罗马”那样殊途同归。

  下面就用一张简化的长寿路线图加以解释。2,4-二硝基苯酚(DNP)、二甲双胍(MET)和青蒿素(ART)从COX节点进入,其中二甲双胍也可从AMPK节点进入。白藜芦醇(RES)则从SIRT1节点进入。雷帕霉素(RAP)从mTORC1节点进入。

  由于抗衰老药物的延寿作用的实质是合成代谢降低,降解代谢增强,尽量回收利用身体已有的物质,也就是所谓“自噬”,而这一切都是通过强化线粒体功能实现的,因此不难理解传说中的“青春之泉”(让人起死回生的生命之水)所在地也许不是现实中的一眼泉水,而是细胞内的线粒体!

  “双通道”长寿信号系统

  如上图所示,所谓“双通道”是指端粒延长通道和线粒体增加通道,而端粒延长与线粒体增加都是细胞长寿的典型特征,意味着细胞活性氧水平降低,导致蛋白质合成减少,蛋白质降解增加,细胞自噬增强,生物寿命延长。氧化作用增强伴随线粒体增加,抗氧化能力提高助长端粒延长。

  2,4-二硝基苯酚、二甲双胍和青蒿素都能模拟热量限制产生的一氧化氮阻断呼吸链电子传递,故可通过双通道传导长寿信号。此外,二甲双胍还是MAPK的激活剂。雷帕霉素虽不作用于线粒体,但它能使mTORC1失活,抑制蛋白质合成并促进蛋白质降解,同样起到刺激双通道信号促进延寿的作用。白藜芦醇是SIRT1的激活剂,只能激活单通道,不能激活双通道,也就是它并不是通过诱导氧化来促进抗氧化,因而抗氧化能力有限。这大概就是为什么它虽有延寿潜力但其延寿效果却不佳的主要原因。

  服用药物延寿靠谱吗?

  细心的人不难发现,2006年的小鼠实验所用白藜芦醇的剂量高达每天22.4毫克/公斤,这相当于一个体重60公斤的人每天要摄入1.344克白藜芦醇。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一瓶葡萄酒只含5毫克白藜芦醇,若要达到上述摄入量,每人每天要喝260瓶葡萄酒!尽管葡萄酒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但想靠喝葡萄酒延寿就不现实了。

  至于抗免疫排斥药雷帕霉素和抗糖尿病药二甲双胍,“老药新用”并无不可,但“本药他用”(改变用途)则有隐患,因为它们至今未被批准用作延寿药。即使它们在人体上能发挥延寿潜力,其效果既受药物剂量的限制,也受人体吸收与组织分布的制约,何况长期服用形成的累积毒性足以让人退避三舍。假如没有施行过器官移植手术,也没有患上糖尿病,相信不会有人愿意以伤害肝肾器官为代价每天服药。

  一氧化氮:潜在延寿药

  有趣的是,世界上最简单和最有效的长寿“锦囊”其实是节食,而锻炼也具有一定的延寿潜能,这是因为两者都能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及神经元持续产生一氧化氮。推而广之,凡是能诱导一氧化氮合成或在体内能释放一氧化氮的化合物都能延寿,这就是为什么心梗急救药硝酸甘油、高血压急症缓解药硝普钠和一氧化氮合成前体精氨酸等都被证实能延长动物的寿命。 

  

  秦始皇陵十六个惊天秘密 内藏长生不老药下落

  众所周知,秦始皇一直想要长生不老。传言一说秦始皇曾多次派人四处求取仙丹,而且令人惊奇的是,仙丹最终找到了!

  但是,秦始皇发现,他必须在继续当皇帝与长生不老之间做出选择。于是,他以出巡为借口诈死,其实,他至今依然生活在华夏大地之上。

  传言二说秦始皇死后躺在纯金打就的棺材里,在水银的河上飘来飘去,并且秦始皇遗体完好无损,用灵魂统治着一切。

  据1974年春季发现了秦始皇陵以来,几乎整整40年过去了,国家从来没有要开棺的意思,是否是有人在发掘过程中发现了有关秦始皇的惊天内幕?或者上面有人在刻意隐藏我们不为人知的真相?这一切的一切我们都不得而知。

猜你喜欢相关文章:
秦始皇接见外星人问长生不老药?秦始皇都想要的长生不老药,揭秘长生不老之谜

标签组:[白藜芦醇] [长生不老药] [线粒体] [二甲双胍] [一氧化氮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4099.html

相关阅读

王承恩墓简介

北京昌平区明十三陵陵区内、思陵前方有一座陪葬墓,普遍认为该墓是明朝末年明崇祯皇帝朱由检的心腹太监王承恩的墓葬,通常称为王承恩墓。墓保留仍旧比较完好。墓葬简介陵只剩一个直径6米的土堆,但却完整地保留了三...

2025-04-30

西井陪葬墓简介

西井,属于北京昌平区明十三陵陵区内,是明长陵的妃嫔陪葬墓之一。位于定陵西南,昭陵之北,占地面积比东井还大。概述 西井的现存状况不如东井,围墙只有北面一段残存。宝城和殿堂仅存遗址可以辨认。宝城下面几十米...

2025-04-30

明悼陵介绍

悼陵,即“世宗三妃墓”,俗称"大宫"。是北京昌平明十三陵的七座陪葬墓之一。位于袄儿峪。原葬明世宗嘉靖皇帝的原配妻子孝洁陈皇后。后来陈皇后迁葬永陵,悼陵成为明世宗其他三位妃子的墓所。墓葬简介世宗三妃墓(...

2025-04-30

东井陪葬墓介绍

东井,当地俗称东娘娘宫,位于北京昌平区明十三陵陵区内,是长陵的妃嫔陪葬墓之一。东井在德陵东南馒头山之南,坐东朝西。在德陵村和德陵之间,与一户农家小院隔路相邻。在一片荒草之中,愕然耸立着一块无字碑,与十...

2025-04-30

郑贵妃墓简介

郑贵妃墓,位于北京昌平区、明十三陵陵区内,万娘坟村(万贵妃墓)而南约1公里处的银钱(泉)山,坐北朝南。是明十三陵的7座妃子墓之一,墓主人为明神宗万历皇帝的皇贵妃郑氏。墓园介绍郑贵妃墓是明十三陵的7座妃...

2025-04-30

神宗四妃墓介绍

神宗四妃墓,又称作神宗四妃坟,俗称东小宫。是明十三陵的7座妃子墓之一,是明神宗万历皇帝四位妃子的合葬墓。神宗四妃墓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郑贵妃墓西南200米处。规模不大,也就相当于郑贵妃墓的四分之一...

2025-04-30

明茂陵与聚宝山的关系

明茂陵,位于裕陵右侧的聚宝山下,是明朝第八代皇帝宪宗纯皇帝朱见深(年号成化)和王氏、纪氏、邵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茂陵的建筑在清初时保存尚好,而且祾恩殿内的陈设也保存较多。顾炎武《昌平山水记》记载顺治...

2025-04-30

明十三陵神路简介

十三陵神道,即长陵神道,是长陵陵寝建筑的前导部分。总长约7.3公里。明朝时由南而北,依次建有石牌坊、三空桥、大红门、神功圣德碑亭、石像生、棂星门、南五空桥、七空桥、北五空桥等系列神道墓仪设施及桥涵建筑...

2025-04-30

《吕氏春秋·开春论》贵卒赏析

【原文】力贵突①,智贵卒②。得之同则速为上,胜之同则湿③为下。所为贵骥者,为其一日千里也;旬日取之④,与驽骀⑤同。所为贵镞矢者⑥,为其应声而至;终日而至,则与无至同。吴起谓荆王⑦曰:“荆所有余者地也;...

2025-04-30

《庄子·外篇·达生》原文

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知之所无奈何。养形必先之以物,物有余而形不养者有之矣。有生必先无离形,形不离而生亡者有之矣。生之来不能却,其去不能止。悲夫!世之人以为养形足以存生,而养形...

202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