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2021年A股并不平静,怎样的投资方式最有效?

发表于话题:李云迪的商业版图
发布时间:2021-10-27


  股市


  2019年和2020年,对很多投资者来说,是非常友好的。对投资者来说,因为这两年股市行情比较稳定,且基本上步入全球牛市的阶段,所以很多投资者无需过多操作,也不必花费精力与时间去设计资产配置计划,就可以轻松实现躺赢的目标。

  但是,与之相比,2021年全球股市的表现却并不那么平静。对中国股市、中国房地产市场,2021年的投资环境也是显得比较复杂,如果选择了错误的投资方向,那么最终的结果也是得不偿失的。

  在外部政策环境方面,大家时刻警惕美联储缩表的风险,虽然暂时没有加息的压力,但只要牵涉到美联储收紧流动性的措施,那么全球股票市场都会发生剧烈的波动。很显然,在外部市场环境中,大家都会把目光投向了美联储,美联储的一举一动会深刻影响到全球股市的波动表现。

  在内部市场环境中,投资者更多关注国内政策监管环境的变化。从这两年的反垄断升温到内外部政策环境的收紧,对相关行业板块构成了深刻性的冲击影响,最直接影响的,莫过于互联网行业,包括腾讯、阿里等一批互联网企业,也因此遭到了市场资金的集中抛售,并陷入了低估值陷阱的局面之中。换言之,只要国内政策环境以及海外政策监管环境有所松动,那么将会是国内互联网企业股价的重要转折点。

  一方面是美联储缩表预期的升温,全球货币政策可能存在收紧的预期,作为影响股市行情涨跌的重要风向标,货币政策的松紧对股市行情的走向影响深远;另一方面是政策监管环境的松紧状况,这对市场资金的投资态度以及对企业的投资逻辑等方面,都会构成直接性的影响。与往年相比,2021年的投资市场确实显得复杂多变,对投资者的挑战也是非常大的。

  在牛市行情下,实现躺赢的难度不大,甚至是很多股民都可以自称为股神。但是,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股市行情分化越严重,那么对投资者来说,实现躺赢的难度也会越大。不过,在实际情况下,确实存在着一些可以躺赢的投资产品或者投资渠道。

  第一、可转债申购,可以成为躺赢的投资渠道之一。

  近年来,可转债发行提速,在狂热的资金追捧下,可转债上市之后都会享受一定的溢价空间。但是,可转债上市后的价格表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时的市场环境以及企业自身的质地状况。虽然近年来也会存在一些上市首日破发的可转债,但相对而言,上市首日出现破发的可转债数量还是非常少的,只要企业质地不是特别差,或者市场环境不是特别恶劣,那么可转债上市首日都会享受到一定的炒作溢价空间。

  第二、新股申购,也是实现躺赢的投资渠道。

  相对于可转债申购,新股申购需要一定的资金成本。例如,在A股市场中,要进行新股申购,就需要配置一定的市值。如果投资者要申购深市的新股,就需要配置一定市值规模的深市股票,如果投资者需要申购沪市的新股,就需要配置一定市值规模的沪市股票。一般来说,持股市值越高,中签概率越大,但考虑到多数新股的发行股数不会特别大,所以沪深市场配置市值在20万左右,已经可以满足多数新股的顶格申购要求了。退一步思考,假如投资者幸运中签,那么将会带来数千乃至上万元的打新收益,但因现在属于全民申购的时代,所以新股中签率也会非常低,运气也是占据了一定的比重。

  第三、新三板申购,虽然涨跌不一,但整体上来说,也算得上一个躺赢的机会。

  与A股市场新股申购相比,新三板挂牌企业申购,需要具备很高的准入门槛。其中,申购精选层的挂牌企业需要100万的门槛要求,估计未来北交所成立之后,准入门槛可能会逐渐放宽。参考过去一段时间新三板精选层的申购情况,中签率高于A股市场,且以时间优先、数量优先的原则,对资金规模较大,且申购时间较早的投资者来说,是比较有利的。不过,从过去新三板精选层企业的价格表现来看,涨跌不一,更需要看市场环境的变化情况,但整体上盈利概率大于亏钱概率,但因投资门槛较高,并不适合多数的普通投资者。

  第四、港股、美股的新股申购,但并非多数投资者可以参与申购。

  随着市场的持续开放,越来越多的港股券商开始鼓励内地投资者开户港股美股账户,但考虑到资金进出以及外汇兑换等因素,港股与美股新股的申购难度较大,可能更适合专业投资者参与。

  与此同时,与A股市场新股躺着赚钱的模式相比,港股与美股新股却存在着一定的破发概率,而且部分新股上市首日会出现20%以上的跌幅,这在A股市场中,显然是不敢想象的。归根到底,还是需要考验投资者对新股企业的综合判断能力,这也是一项专业能力的考核,并非普通投资者可以玩得起的游戏。不过,对深知港美股投资规则,且对新股上市公司基本面有着一定了解的专业投资者来说,港美股的新股申购,有可能会成为他们躺赢的投资游戏。

  躺赢,确实是很多人想要实现的目标。但是,在资本市场中,高收益背后其实是高风险,这两者是并存的关系。因此,在躺赢的背后,更需要提升个人的投资风险意识。换言之,如果没有充分的风险防御能力以及足够的投资风险意识,那么很可能会在资本市场上吃亏。

  当下,随着高净值群体以及中产阶层群体规模的持续壮大,越来越多的家庭有着资产配置的需求。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资产配置更需要注重分散的原则,不宜把资金集中投放至某一个投资领域之中,假如不幸踩雷,那么损失也就非常大了。

  对投资者来说,在参与投资之前,最重要的是熟悉市场的投资规则,并尽可能把市场交易规则弄明白、弄清楚,而后再逐渐参与。由此可见,对任何投资者来说,尽量做自己熟悉的投资市场,不要做自己不熟悉的投资领域,这也是降低个人投资踩雷的有效措施之一。

  此外,还需要对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一个全面性的检测,激进型与保守型的投资者,会具有不一样的风险偏好,千万不要把激进型投资者的资产配置计划运用到保守型投资者身上,否则将会吃大亏。

  在资本市场中,会存在很多躺赢的投资渠道。但是,关键所在,还是需要我们熟悉市场的交易规则,并掌握其中的投资奥秘。与此同时,在参与任何一项投资项目之前,都应该要充分衡量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以及风险偏好,在非常熟悉交易规则以及做好相应的充分准备之后,再开始进行合理的资产配置计划。此外,即使自己感觉拥有很高的投资胜率,但也应该留出不低于家庭可支配收入10%的资产用作日常应急,这也是提升个人及家庭风险防御能力的重要体现。

标签组:[投资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73063.html

相关阅读

隋文帝杨坚到底是怎么死的 杨坚真的是被杨广所害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隋文帝杨坚之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我们常说气大伤身,这话还真不假。三国时,诸葛亮三气周瑜,骂死王朗,虽然只是演义的精彩杜撰,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事情还真是屡有发生。...

2025-10-30

隋文帝夺取江山真的是欺负孤儿寡母吗 杨坚真的有那么容易吗

很多人都不了解隋文帝夺江山,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隋朝建立到后来的一统,杨坚一共是只花费了九个月的时间,甚至是连一年都没有,加上隋文帝杨坚本身就是北周权臣,自己的女儿和外孙就是皇帝,所以清朝学...

2025-10-30

雍正登基后收拾了很多兄弟 雍正为什么放过老十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雍正和兄弟,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公元1722年,已经做了61年皇帝的康熙去世。随后,他第四个儿子胤禛继承了皇位,这就是雍正皇帝。关于雍正继位是否合法的问题是一个很大...

2025-10-30

官渡之战许攸为曹操立下赫赫战功 许攸是怎么一步步作死的

对许攸和曹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许攸,年少时和袁绍、曹操等人是好友。袁绍是汝南四世三公家族的子弟,曹操是宦官世家的子弟。以袁绍和曹操的家族背景,他们这个圈子可谓是当...

2025-10-30

李世民和李渊的关系如何 李渊退位之后生活过得怎么样

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李渊和李世民,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李渊和李世民真是一对冤家父子,原本是一起打天下的上阵父子兵,结果到头来却是儿子为了皇位杀了兄弟抢了自己的饭碗。事实上李渊对于李世民来说也的...

2025-10-30

年羹尧为雍正登基起关键作用 雍正最后为什么还要除掉他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年羹尧,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戊戌六君子之一谭嗣同在《有感》中写道:“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1895年,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

2025-10-30

鳌拜人生中有多少个儿子 他们的下场又是什么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鳌拜儿子,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康熙皇帝是清朝时期的明君,是一位非常有作为的帝王,他一生中有着很多功绩,相信很多人应该对此都有些了解,并且在他一生中第一个大功,就是在...

2025-10-30

雍正号称史上最勤勉的皇帝 雍正的名声为何那么差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雍正名声,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清朝的皇帝,形象一般都比较高大。为什么呢?因为在编修《清史稿》的时候,依旧是清朝余部北洋政府当权的时候。北洋军阀虽然都剪...

2025-10-30

朱高炽早年间有哪些奇葩经历?他为什么能继位?

说到朱高炽,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对于明朝的仁宗皇帝朱高炽,大家可能会觉得有些陌生。但是其早年间的一些奇葩经历,却足以引起众人对其的兴趣。由于身材过于肥胖,他...

2025-10-30

刘邦早年时不务正业 众多有志之士为何还追随刘邦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刘邦早年,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公元前202年(高祖五年),韩信、彭越、英布会合刘邦,爆发了垓下之战。刘邦坐镇后方,韩信带着汉军三十万为主力逼近垓下,大败楚军。最后项...

2025-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