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黄金新10年开启:新冠疫情助推下中国医疗水平何时比肩欧美?

发表于话题:
发布时间:2021-11-24

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背景下,医药健康跻身全球最受关注的行业之列。得益于医疗消费需求的释放、政策对医疗体系的引导,中国大健康市场规模目前已达13万亿元,且在过去8年中高速发展,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3%,已跃居全球第二大市场。

2021年,既是“十四五”新征程开局之年,也是“健康中国2030”战略黄金十年起点。未来10年,中国将逐步迈入超级老龄化社会,中国也将有望成为全球第一大医药健康消费市场,对于整个大健康行业而言,这是机遇,也是挑战。

2021年11月5日,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国内数字化智库型财经媒体领跑者《21世纪经济报道》、21世纪新健康研究院主办的“健康中国”新10年 开启创新2.0时代——2021年(第五届)中国大健康产业峰会将在深圳举行。大会将邀请监管机构、行业专家、产业领袖、技术先锋和投资机构等代表嘉宾,围绕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大变局、中国医药创新2.0时代的机遇与挑战、癌症早筛早诊早治及药物可及性等多个时下热点话题展开对话交流,共同探路未来。

此外,21世纪新健康研究院还将在大会上发布《2021中国癌症早筛发展趋势报告》《2021互联网医疗+癌症报告》,以及21世纪大健康产业竞争力研究“阳光”案例和21CC(cancer care癌症关注)优秀评选案例。

作为主办方,《21世纪经济报道》、21世纪新健康研究院热切期待能与各方全面升级打造中国大健康产业峰会2.0平台,进一步扩大参与方、拓展焦点边界、丰富对话议题,创新对话模式,凝聚更多共识,共同推动中国大健康产业创新升级,全面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目标实现。

创新2.0时代

实现“中国新”到“全球新”

过去的二十年,是中国药政改革不断深入的黄金时代,同时也是中国创新药风起云涌、大江大河的大开篇。

在国家大力推进生物医药创新发展宏观政策的指引下,我国从最初的医药创新跟跑者逐步变成引领者,涌现了一批致力于自主创新的本土企业,成为中国创新药领域代表,并正逐步迈向国际舞台。我国本土自主研发创新抗肿瘤药物,如呋喹替尼、索凡替尼、赛沃替尼等,亦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惠及广大患者。

特别是在政策、产业、人才、资本的四重共振之下,中国生物医药创新迎来“加速度”,新药上市步伐也驶入快车道。

2020年我国共48个创新药物通过国家药监局(NMPA)的审批,其中进口创新药28个,国产创新药20个(1类化学药14个,中药创新药4个,创新生物制品2个)。而2016年我国获批创新药仅有10个(国产4个,进口6个)。

2021年上半年,中国国家药监局共批准38个新药在国内上市(限1类或5.1类,不含中药与疫苗类产品)。在国产获批新药中,抗肿瘤靶向治疗小分子药物领域迎来3个国产一类新药,分别是艾力斯医药开发的第三代EGFR-TKI伏美替尼、百济神州开发的PARP抑制剂帕米帕利和泽璟生物开发的多激酶抑制剂多纳非尼。

此外,在生物医药方面,首款国产抗体偶联药物(ADC)维迪西妥单抗以及首个本土生产的CAR-T产品阿基仑赛诞生也成为业内的焦点。而在上半年批准的26款进口新药中,17款利用了优先审评制度快速通道,占比超过6成。以罕见病用药、附条件批准药品和儿童用药等3种优先审评情形最为常见。

与此同时,不难发现,在巨大的市场空间再加上政策的扶持及资本的推动下,医药研发也出现了过热、伪创新及一哄而上、重复建设的问题,热门领域竞争激烈、热门靶点一片红海的趋势已经出现。这也使得整个社会对企业源头创新和差异化竞争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为此,7月2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审中心(CDE)发布了《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直指生物医药行业的“伪创新”问题:限制不必要的同质化竞争,优化临床资源分配,有助于推动中国创新药研发逐步进入first in class时代。

眼下,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通道,拥抱创新已是大势所趋,大浪淘沙之下,传统药企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是必由之路。而中国真正的创新药企正加快走上前台,走向全世界,实现“中国药”到“全球新”的真正跨越。

肿瘤早筛早诊

实现“健康中国”战略关键

随着新医改的深入推进,大量国产创新药不断上市,中国患者大量临床上未得到满足的需求正不断得到解决。中国患者与发达国家患者同步用上新药的机会不断加大,中国患者的用药成本也开始不断下降。

虽然我国通过持续改革不断推动诊疗技术提升、优质抗肿瘤药物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让中国癌症患者五年总体生存率近10年已从30.9%提升到40.5%,上升了近10个百分点,但是与发达国家接近70%的水平仍有不少差距。

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全球癌症数据,中国癌症发病率、死亡率均位居全球第一,每年新发病例超400万;死亡病例超300万。

导致这一差距背后,除了医药和医疗水平外,体检普及率低、防癌体检不规范、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就已到中晚期,是我国癌症死亡率居高不下、生存期短的一个重要原因。

目前,我国主要癌症病种里,肺癌、乳腺癌、肝癌、肠癌等患者确诊时大多数处于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救治时机,给人民健康带来极大危害。面对居高不下的发病率,助力肿瘤患者实现精准检测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共同话题。特别是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速,新发癌症比例的持续提升,推动癌症早筛早诊早治刻不容缓。

为此,2019年7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强调倡导积极预防癌症,推进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序扩大癌症筛查范围。到2022年和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分别不低于43.3%和46.6%。

今年6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再次明确要求扩大高发癌症筛查覆盖范围,启动县级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中心建设试点。

毫无疑问,在如此大的市场需求和政策推动下,中国癌症筛查和检测行业将是一片蓝海,对行业企业来说,现在市场、政策、时机都有了,是时候展现各自核心技术的时候了!

标签组:[医疗] [药品] [癌症的原因] [健康中国] [癌症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78834.html

相关阅读

《望江南·多少恨》:李煜写于亡国后

文学特点赏析:“多少恨,昨夜梦魂中。”开头陡起,小词中罕见。所“恨”的当然不是“昨夜梦魂中”的情事,而是昨夜这场梦的本身。梦中的情事固然是词人时时眷恋着的,但梦醒后所面对的残酷现实却使他倍感难堪,所以...

2025-08-01

李煜《望江南·多少恨》:古之伤心人

《望江南·多少恨》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亡国入宋被囚后创作的一首记梦词。词人以词调名本意回忆江南旧游,抒写了梦中重温旧时游娱生活的欢乐和梦醒之后的悲恨,以梦中的乐景抒写现实生活中的哀情,表达对故国...

2025-08-01

李煜《蝶恋花·春暮》全文赏析

蝶恋花·春暮作者:李煜遥夜亭皋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桃杏依稀香暗渡。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译文夜间在亭台上踱着步子,不知道为何清...

2025-08-01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孤寂凄苦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作者:李煜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译文往事回想起来,只令人徒增哀叹;即便面对多...

2025-08-01

李煜和大周后的爱情故事

周娥皇出生在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自幼容貌出众,加之父母的悉心教导,很快便是远近闻名的才女。周娥皇十九岁时,嫁给当时的吴王李煜,这李煜也是性情中人,文采风流,两人也算是知音,后来李煜登基后,册封周娥皇为...

2025-08-01

李煜《长相思·云一緺》:夜长人奈何

《长相思·云一緺》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前期的词作。此词写女子秋雨长夜中的相思情意,分两片,上下片各十八字,上片刻画女子的形貌情态,下片续写秋夜的环境和女子的心情。长相思·云一緺云一緺,玉一梭,澹...

2025-08-01

《菩萨蛮·蓬莱院闭天台女》译文及创作背景

《菩萨蛮·蓬莱院闭天台女》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词人李煜所写的一首词。词的上片主要写情郎初入少女居处,暗见少女睡态的情景,词的下片写少女醒后与情郎欢会调情的情景。全词写私情幽会但又不涉低级庸俗,写男女欢情...

2025-08-01

《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乌夜啼·昨夜风兼雨》是南唐后主李煜的作品,这首词应是诗人亡国入宋后的作品,借梦境写故国春色,表达了囚居生活中的故国情思和现实痛楚。《乌夜啼·昨夜风兼雨》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滴频欹枕,起坐...

2025-08-01

长相思·云一緺:秋夜愁思闺怨词

《长相思·云一緺》文学赏析:这首词是描写一位女子秋夜愁思的闺怨词。“云一緺,玉一梭”两句,分写女子发式、头饰之美,用语清新而形象。“淡淡衫儿薄薄罗”,续写女子淡雅衣着,虽未明写容颜,但这种比喻和衬托却...

2025-08-01

《菩萨蛮·蓬莱院闭天台女》赏析

这首词是写男女私会,男子悄然行至女子的寝所,时间则是在正午。词中所写只是二人相对的一个片刻,女子写得娇羞妩媚,男子写得温柔体贴,一片脉脉深情。首句中“蓬莱”、“天台”的形容,不仅暗寓女子的美貌,也代指...

2025-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