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人生暮年,他们的大脑里好似下了一场雪

发表于话题:雪容融下班速度像极了我本人
发布时间:2022-03-09
今天是世界阿尔茨海默日。

综艺节目《忘不了餐厅》由几位演员与五位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老年服务员共同经营。常驻嘉宾演员黄渤说:“几乎每个家庭都会遇到认知障碍的老人,如何发现、如何面对、如何干预很少有人知道。”

节目中,一位奶奶在介绍完自己后,又讲起并不在节目中的丈夫,“他是排球队的,现在还经常和别人打排球呢,” 其实,早在16年前,她的丈夫就已离世。

有好几位老人也有这样的情况,他们甚至还有“空间错乱”或“暂忘”的症状,他们不知道为何自己会来参加这个节目,不知道自己现在身处哪里,甚至开始对于陌生的环境和人感觉极度焦虑。

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仍然认为“空间错乱”或“暂忘”并不是疾病,因此错过了早期治疗机会。正如节目团队在前期调查中的发现,“常常是老人走丢了,家属才想到去医院,漏诊率高达70%”


什么是阿尔茨海默症?

阿尔茨海默症(AD),俗称“老年痴呆”(其实这个措辞略带歧视性),是失智症的一种,人数占到失智症总患者的76%。《世界阿尔茨海默病2018年报告》显示,每3秒钟,全球就有一位痴呆症患者产生。全球目前至少有5000万的痴呆患者。到了2050年,这个数字预计将达到1.52亿。其中,有约60-70%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

阿根廷摄影师Alejandro Kirchuk从2009年开始记录自己祖母Monica阿兹尔海默症发展的过程。Monica在82岁的时候确诊了阿兹尔海默症,祖父Marcos是她的主要看护者。by Alejandro Kirchuk

作家林恩·卡斯蒂尔·哈珀(Lynn Casteel Harper)在今年四月出版的图书《关于消失:死亡率,痴呆症以及消失的含义》中,对于阿尔茨海默症有着更形象的描述:

“阿尔茨海默症是一个小偷、绑匪、慢镜头杀人犯,它会抢劫、窃取并抹杀一个人的记忆、思想、个性,甚至是一个人的自我。阿尔兹海默症患者总是被认为是消失、被遗忘的人群。”

最初的阶段,Monica只是丧失了一些记忆,但到了后期,Monica几乎不能离开床进行任何活动。by Alejandro Kirchuk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发病进程缓慢、随着时间不断恶化的神经退化性疾病。一般在症状出现的前20年(或以上)至疾病前期(1-6年间),大脑内的微小变化很难被察觉。

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为丧失短期记忆,当疾病逐渐进展,症状可能逐渐出现,包括语言障碍、容易迷路、情绪不稳、无法自理等许多行为问题。当情况恶化时,患者往往会因此和家庭或社会脱节,并逐渐丧失身体机能,最终导致死亡。

但令人遗憾的是,阿尔茨海默症目前无法治愈。不论是药物治疗、认知行为治疗法、情感支持,效果终归有限。

但好在人们可以进行及时预防,下面的示意图展示了人在各个年龄段面临的患病因素和风险:

:对于青少年(6-15岁)人群,为预防AD,应尽可能多地接受教育;

:对于中青年(15-65岁)人群,为预防AD,应避免的危险因素有肥胖、吸烟、睡眠障碍、糖尿病、脑血管疾病(脑微出血、颈总动脉内膜增厚、卒中等)、高血压、抑郁、精神紧张,应实现的保护因素有体育锻炼、减轻体重、维生素C摄入、健康的生活方式;

:对于老年(>65岁)人群,为预防AD,应避免的危险因素有体重减轻、吸烟、睡眠障碍、糖尿病、脑血管疾病(脑微出血、颈总动脉内膜增厚、卒中等)、头部外伤、体弱、直立性低血压、抑郁、心房颤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应实现的保护因素有维持体重指数不要太瘦、体育锻炼、认知活动、维生素C摄入、健康的生活方式。即便已经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症,人们仍可以尽所能地延缓病症的发展。比如节目里请老人们完成记账、招呼顾客等任务,其实就是一种锻炼,老人们在引导下都有能力较好地处理自己的事情。

被污名化的阿尔茨海默患者

阿尔茨海默患者的情况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恐怖。

前文提到的作者哈珀曾任职于一家疗养院,与失智症患者打交道。在这个过程中,她发现 “大多数人坚持认为失智症患者的症状会逐渐消失”,这是由于社会普遍存在一种对于“认识障碍和老人”的偏见。

2019年“世界老年失智症报告”调研了全球155个国家和地区的近70,000人,包括患者、护理人员、医疗保健从业人员和普通大众,报告显示,全球约2/3的人仍然认痴呆是衰老的正常现象。而即便是医疗服务提供者群体,全球都有近62%认为痴呆是正常衰老的一部分,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具体可通过下图区分:

痴呆和正常老龄化的区别,点击大图浏览(数据来自:2019年 世界老年失智症报告,图表制作: 迈格生命科技)

对疾病的误解导致了对病人的忽视,国际长寿中心全球联盟的Silvia Perel-Levin曾说,“一旦罹患这种病症,这个人的主要特质便被疾病所取代。这种污名抹除了人的人格或经历。照护体系着重于病症本身,不注重个人的需求” 。阿尔茨海默患者也会感到自己受到不公正待遇:

“他们说我没有生病,只是年纪太大了。”

“神经科医师在跟我丈夫讨论我的诊断结果时完全忽视我的存在。”

“有人说 ‘但你有阿尔兹海默症啊,你又懂些什么?’”

“别人说,你的意见已经不重要了。”

“朋友们得知你患病后,往往不再与你交谈或分享消息。”

“有超过半数的家人排挤我,他们说我只是在引人注意。”

Monica与Marcos在这座公寓里一起生活了65年,但到了病症后期,Monica再也认不出自己的丈夫了。by Alejandro Kirchuk

也正因如此,患者们“可以谈论得了青光眼、失聪、关节炎、冠状动脉绕道手术、癌症,甚至抑郁症、帕金森氏症,但要你承认得了阿尔茨海默症,你却无法接受”。

阿尔茨海默症并非老化的必然结果,然而罹患的风险随着老化而大幅提升,除了患病,也有老年人遇到的年龄歧视,患者很可能体验到 “双重污名”,且这两类的污名通常混杂不清。

Kirchuk在童年时曾经与祖父祖母同住过一段时间,拍摄这组照片再次让他能够花上大把时间与祖父祖母生活。 by Alejandro Kirchuk


阿尔茨海默病不是一个人的事

对于患者而言,丧失掉大部分记忆之后,患病的痛苦反而减轻了 —— 他们不再能清醒地意识到发生了什么。

但对于他们的家人,不仅要承担起照顾病患的工作,面对至亲不再认识自己的痛苦也需要自己消化。目前,出于孝道要求和经济条件等因素,90%的患者是由家人亲自照顾的:

Marcos的生活被妻子的病完全改变了,他全心全意地照顾着妻子,根本无暇顾及其他。by Alejandro Kirchuk

@努力的小莲藕 的奶奶生于1928年,现在处于阿尔茨海默症的中晚期,每一次见面都要解释自己是谁,自己先生是谁,虽然通常是牛头不对马嘴的沟通,但是也很满足。

@Margaret 说,外婆刚生病的时候,希望外婆不要忘记她。而现在,卑微的希望是外婆要活着。

@张 的丈夫50多岁时就确诊了阿尔茨海默症。走失过几次,关在家的日子里,空穴来风的指控和争吵是常事。后来,他不得不带着丈夫一起上班。面对疾病带来的经济压力,她把房子卖了。

也有人动过将患病家人送进医院接受专业护理的念头,但目前可以照顾阿尔茨海默患者的医院科室很少。出于安全责任的考量,不少公立养老机构拒绝接受失智老人。现在市场上也有部分民营机构、专业护理机构提供患者照护,但价格昂贵,对失智症专业照顾每个月基本是一万元左右,很多家庭无法承担这样的费用。

而作为Monica的主要看护者,Marcos的身体及心理上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by Alejandro Kirchuk

即使家庭能够支付高额的护理费用,可服务供不应求,这也增加了本就数量有限的护理员的负担。吴心越是东海大学社会学博士,她曾在一所养老院里进行过田野调查,以”护理者“的身份融入机构的日常生活。她在一席的演讲曾分享:

“护理员阿姨常常像对待幼儿园的小朋友一样哄失智的老人。有时候要和颜悦色地说‘乖囡囡,快点睡’,或者说‘快点吃,跟那个老太太比赛’。有时候要假装生气、恐吓他们,比如说‘不要哭了,再哭喊护士给你打针了‘

最容易引起争议的是对失智老人的约束。每当我在研讨会上放出一张老人被绳子约束在椅子上的照片的时候,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是觉得老人很可怜,觉得养老院怎么这么冷血、残忍。但是在这个最直接的情绪反应之外,我们应该思考一下养老院照顾环境的现实。“

到最后,照顾自己生病的妻子已经成了这位老人活下去的新动力。by Alejandro Kirchuk

而现实是,一位护理者常常要同时照顾多位老人。在照顾一位患者都十分不易的情况下,护理者显然无法为每个人都提供相应的照护。

部分护理者们未受过护理失智患者的专业培训,面对患者的症状往往束手无策。但出于安全的考虑而处处约束患者的行为,将照护变成了监管。

Monica最后在丈夫的臂弯里去世了,当时Marcos正在为她换尿布,从确诊到去世只相隔了两年时间。Kirchuk 也希望通过这组照片,让更多的人能够关注阿尔兹海默症这种疾病。by Alejandro Kirchuk

这一切问题,在任何解决方案出现之前,或许要先从最根本的理解和尊重开始。

如果有一天,你身边的人突然忘记了回家的路,也不要害怕。

标签组:[monica] [失智症] [alejandro] [阿尔茨海默] [老年痴呆症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88299.html

相关阅读

王承恩墓简介

北京昌平区明十三陵陵区内、思陵前方有一座陪葬墓,普遍认为该墓是明朝末年明崇祯皇帝朱由检的心腹太监王承恩的墓葬,通常称为王承恩墓。墓保留仍旧比较完好。墓葬简介陵只剩一个直径6米的土堆,但却完整地保留了三...

2025-04-30

西井陪葬墓简介

西井,属于北京昌平区明十三陵陵区内,是明长陵的妃嫔陪葬墓之一。位于定陵西南,昭陵之北,占地面积比东井还大。概述 西井的现存状况不如东井,围墙只有北面一段残存。宝城和殿堂仅存遗址可以辨认。宝城下面几十米...

2025-04-30

明悼陵介绍

悼陵,即“世宗三妃墓”,俗称"大宫"。是北京昌平明十三陵的七座陪葬墓之一。位于袄儿峪。原葬明世宗嘉靖皇帝的原配妻子孝洁陈皇后。后来陈皇后迁葬永陵,悼陵成为明世宗其他三位妃子的墓所。墓葬简介世宗三妃墓(...

2025-04-30

东井陪葬墓介绍

东井,当地俗称东娘娘宫,位于北京昌平区明十三陵陵区内,是长陵的妃嫔陪葬墓之一。东井在德陵东南馒头山之南,坐东朝西。在德陵村和德陵之间,与一户农家小院隔路相邻。在一片荒草之中,愕然耸立着一块无字碑,与十...

2025-04-30

郑贵妃墓简介

郑贵妃墓,位于北京昌平区、明十三陵陵区内,万娘坟村(万贵妃墓)而南约1公里处的银钱(泉)山,坐北朝南。是明十三陵的7座妃子墓之一,墓主人为明神宗万历皇帝的皇贵妃郑氏。墓园介绍郑贵妃墓是明十三陵的7座妃...

2025-04-30

神宗四妃墓介绍

神宗四妃墓,又称作神宗四妃坟,俗称东小宫。是明十三陵的7座妃子墓之一,是明神宗万历皇帝四位妃子的合葬墓。神宗四妃墓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郑贵妃墓西南200米处。规模不大,也就相当于郑贵妃墓的四分之一...

2025-04-30

明茂陵与聚宝山的关系

明茂陵,位于裕陵右侧的聚宝山下,是明朝第八代皇帝宪宗纯皇帝朱见深(年号成化)和王氏、纪氏、邵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茂陵的建筑在清初时保存尚好,而且祾恩殿内的陈设也保存较多。顾炎武《昌平山水记》记载顺治...

2025-04-30

明十三陵神路简介

十三陵神道,即长陵神道,是长陵陵寝建筑的前导部分。总长约7.3公里。明朝时由南而北,依次建有石牌坊、三空桥、大红门、神功圣德碑亭、石像生、棂星门、南五空桥、七空桥、北五空桥等系列神道墓仪设施及桥涵建筑...

2025-04-30

《吕氏春秋·开春论》贵卒赏析

【原文】力贵突①,智贵卒②。得之同则速为上,胜之同则湿③为下。所为贵骥者,为其一日千里也;旬日取之④,与驽骀⑤同。所为贵镞矢者⑥,为其应声而至;终日而至,则与无至同。吴起谓荆王⑦曰:“荆所有余者地也;...

2025-04-30

《庄子·外篇·达生》原文

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知之所无奈何。养形必先之以物,物有余而形不养者有之矣。有生必先无离形,形不离而生亡者有之矣。生之来不能却,其去不能止。悲夫!世之人以为养形足以存生,而养形...

202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