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你,真的“社恐”吗?

发表于话题:
发布时间:2022-03-10
小组讨论时不敢与不熟悉的同学交谈,更不敢提出反对意见;当众演讲时,不管准备得多充分,上台后还是紧张到大脑一片空白;路上遇到同事总想回避,不敢大方打招呼;听到手机铃响就恐惧,不敢接听……
当“社恐”人把自己的日常分享到网络,迅速就能找到一群“病友”,社交恐惧,似乎已经成为年轻人中的流行病。
戴好帽子、塞上耳机、看着手机,最好再戴一副遮住半张脸的墨镜才敢出门……生活中,你是否见过这样的“社恐”青年,又或许,你也是“社恐”人群中的一员?

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珠珊中学邀请心理医师为青少年进行心理疏导。


相关调查显示,自2016年以来,“社交恐惧”一词的网络检索率便持续攀升,以“社恐”为关键词在豆瓣App检索,相关小组有十余个,排名前三的小组“人际交往障碍”“社恐抱团取暖”“我患有严重的社交恐惧症”,组员累计超过17万人。在微博上,与“社恐”相关的话题已达数百个,如“社恐人群的噩梦”“社恐对人的影响有多大”等,其中不少话题的讨论热度过亿。
“社交恐惧又叫社交焦虑障碍,是精神疾病的一种,现代人因为压力变大,很多人都会面对一些社交焦虑障碍。”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李一花在进行心理咨询。


“社恐”究竟为何物


如果被一只老虎咬了,你会选择求救吗?
“我不会。因为如果没有人救我,我只是可能会死,可是一旦有人来救,我还得跟他打招呼。不敢社交,一面对人群就紧张焦虑。

“社交恐惧是指面对可能被他人审视的一种或多种社交情况时,产生显著的害怕或焦虑,通常在青少年时期起病,是最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李一花解释说,患有社交恐惧症的人,在面对社交场景时会感受到不适,害怕陷入尴尬境地以及被人评判,除了心理上的紧张不安,还会伴有脸红、发抖、心跳加速、不敢对视等表现。

研究显示,社交恐惧症通常始于童年或青春期,大多数人在20多岁之前就已经发病,也有一小部分人会在成年后患上这种疾病。有些人可以确定他们社交焦虑开始的时间,并将其与特定事件联系起来(例如进入新的班级或因某次成绩不好被耻笑),也有人无法确定起源。

而现在,社交恐惧从医学概念演变为网络上大家互相调侃的梗。“‘社恐’一词其实是被泛化了”,在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孙萍看来,很多年轻人现在是和聊得来的人疯狂聊,聊不来就贴上一个“社恐”标签避而远之。

“我们不能将‘社恐’简单归因于内向或害羞,内向的人只是喜欢自己安静地工作,并不会害怕人,这要加以区分。”李一花提醒道。

“社恐”人心里在想什么


为什么面对人群时就有焦虑感呢?刘利(化名)就是一名“社恐”人,他曾做过某心理机构发布的社交焦虑障碍自测量表,测试结果是患有中度社交焦虑障碍。“当我面对人群的时候总有焦虑心情,比如和同学聊天时,如果他没有对我刚才说的话做出回应,我就会认为,他是不是觉得我刚说的事情很无聊?久而久之,我就很害怕和人打交道。”刘利描述了自己的心理活动,这种紧张和焦虑感让他面对人群时总想“逃离”。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来看,刘利的心理活动可以被称为认知加工偏差。社交恐惧症往往与认知加工偏差有关,比如在面对社交人群时会夸大负面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或者对模棱两可的情况作出消极的解释。
“社交恐惧症患者之所以在面对社交人群时焦虑,是因为担心自己举止失当,害怕因此而被人群嘲笑或是得到负面评价。他们也害怕自己内心的紧张不安被别人识破,进而得到负面评价。”牟晓东总结了社交恐惧症的表现形式。
为了提高社交能力,刘利也曾看过社交沟通技巧的相关书籍,但他感觉这对改善他的社交恐惧症状帮助不太大。“我学会了很多交流技巧,但依然害怕和人聊天。每次聊天时我都很在意对方的感受,于是就事事顺着他们说,不表达自己的感受。”刘利说,很多“社恐”人都像他一样,内心其实很期待一段愉快的交流,所以会在社交时“讨好”对方。但“讨好式”社交的感受并不好,于是很多“社恐”便慢慢放弃了社交,越来越不愿意主动和外界接触。

“哪有人喜欢孤独,不过是害怕失望罢了。”巴黎第八大学精神分析系博士王明睿借用村上春树这句话总结了“社恐”人的复杂心态。“社交恐惧症人群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在社交中无法获得认同感,或者说害怕在社交活动中得不到内心希望的认同。”王明睿分析道。他认为这和教育方式有关系。“我们传统的教育方式更倾向于让孩子在交流中获得认可,比如在交流中得到老师的认可、亲戚的认可等,而不是鼓励孩子在社交中单纯地表达自我。”在他看来,这就使得孩子们在长大后对获得认可的需求非常高,一旦无法在社交活动中获得期待中的认可,就容易产生回避心态。

“社恐”需要治吗


“80%的‘社恐’人不必进行相关治疗。”这是牟晓东根据接诊经验得出的数据。“这部分患者虽然也有社交恐惧的相关症状,但可以通过做不太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减少社交活动频率等保持正常生活。”
那么社交恐惧症状达到何种程度就应该求助专业人士呢?牟晓东给出一个判断标准:社交恐惧症状持续6个月以上,并且严重影响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社交活动。

“当社交恐惧症已经给日常工作、生活造成障碍,使得社会功能受损时,‘社恐’人就该考虑求助心理医生等专业人士了。”李一花说,患者在就医前也可以先做一些医院或心理机构发布的相关自测量表,判断自己社交恐惧症状的严重程度。


谈及严重的社交恐惧症为何需要积极就医,王明睿解释道:“每个社交恐惧症患者的病因都是极具个性化和偶然性的,对病因的深层探寻是一个高度专业的工作,必须由专业人士完成。
王明睿分享了他接触的一个病例:“我曾接触过一位叫陈莉(化名)的社交恐惧症患者,她当时已经严重到不敢出门见人,每天只在夜里无人时去公寓的自动贩卖机买点必备食品。”在陈莉第一次就诊时,她告诉心理医生自己是突然间无法见人的,此时不但不敢出门见人,微信也已卸载,手机信息通通不回复。

经历了半年的精神治疗后,心理咨询师得知陈莉从小遭遇过家暴,这导致她长大后极力希望独立生活,所以她一直想要证明自己不需要父母的资助也可以过得很好。但之后她在工作上遇到了挫折,工作上得不到认同这件事对她产生了刺激,她开始自我贬低、自我批判,进而出现了严重的社交恐惧。“最初,陈莉自己并没有将儿时家暴、工作挫折和自己突然患上的社交恐惧症联系在一起,她是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才找到致病的结构性事件,那么也就找到了治愈的基石。只有找准了心结,才能把它打开。”王明睿说。
“严重的社交恐惧症往往还伴随着抑郁症。”牟晓东提醒,社交恐惧症状加重时,抑郁程度很可能也加深了,此时患者应该再测一份抑郁程度量表,有问题及时就医,“严重的社交恐惧症病因往往很复杂,需要由专业人士诊断。”
此外,药物治疗也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有的社交恐惧症患者不需要长期服药,但当有重要社交活动比如上台演讲时,他可以通过提前服药平稳情绪,这样上台后就不会太紧张焦虑。但要注意,患者不管是长期还是临时用药,都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牟晓东说。  

轻度“社恐”可以自愈吗


如今,在社交网络平台给自己贴上“社恐”标签的年轻人,他们大多症状较轻,没有达到必须就医的程度,但像刘利一样,很多“社恐”人虽然表面一副“生人勿近”的模样,内心对愉快自如的社交活动仍有很大需求。
“程度较轻的社交恐惧症患者可以尝试脱敏治疗,也就是主动去靠近让自己感到恐惧的社交情境。”李一花建议,“从行为科学的角度出发,对社交情境的回避意味着患者永远无法脱离恐惧。也就是说,如果想消除对社交情境的恐惧,就应该先靠近恐惧。”

李一花举例说:“比如有些‘社恐’人害怕当众演讲,此时他就可以多靠近或者经常接近有当众表达的情境,当真正发生的时候,如果并没有发生患者预设或者想象的结果,那患者就不会再因当众演讲而过度紧张焦虑。这样的成功经验对患者的治愈非常重要。但是如果没有任何新的经验,那么恐惧就会一直存在。
在李一花看来,现代社会需要展示自我的场景很多,如果“社恐”人总是用回避的方式躲在安全的“壳”里,很容易错失自我发展的机会。“一旦社交恐惧症患者的社交模式改善了,那么他的工作和生活的质量都会有所提升。”李一花鼓励程度较轻的“社恐”人尝试自愈。
“社恐”人的自愈之路还可以搭配正念疗法,牟晓东补充说:“比如‘社恐’人可以经常冥想,多告诉自己可以很好地完成社交活动,进而拥有更积极的情绪。切忌盲目往自己身上贴标签,胡乱给自己下结论。

王明睿鼓励“社恐”人多参与可以表达自我的社交活动。“相比玩桌游和剧本杀,小龙虾才是更有效的社交工具。因为大家在玩剧本杀等游戏时,其实还是在说游戏中人物的语言,而不是自己的想法。只有嗍着小龙虾时,大家才会放下手机面对面坐在一起表达自我,这才是有效社交。”他笑着建议,多和朋友嗍几顿小龙虾,“社恐”可能就自愈了。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拥有适当而舒适的社交活动是每个人都有的需求,当我们找到更好的与外界沟通交流的方式时,世界也会向我们展示更美好的一面。”王明睿最后说。

标签组:[社交恐惧症] [恐惧症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88376.html

相关阅读

权谋棋局中的无奈之选:刘邦为何将江山托付忌惮的吕雉

公元前195年,病榻上的刘邦凝视着吕雉的背影,这位曾与他共患难的结发妻子,此刻正以雷霆手段镇压异姓诸侯王。他深知吕雉的野心与手段,却仍选择将帝国权柄交予其手。这场看似矛盾的权力交接,实则是刘邦在政治棋...

2025-10-29

情深难敌权谋:刘邦不立戚夫人为皇后的深层逻辑

汉高祖刘邦晚年,戚夫人因得宠而萌生取代吕后之位的野心,甚至多次吹枕边风要求改立太子。然而,这位以"仁义"自诩的帝王,最终在权力天平上选择了结发妻子吕雉。这场后宫争斗的结局,实则是政治智慧与人性弱点的激...

2025-10-29

权谋棋局中的生死盟约 司马昭与贾充的共生关系解析

公元260年洛阳街头,十九岁的魏帝曹髦率亲卫直扑司马昭府邸,却在南阙门被太子舍人成济一戈刺穿胸膛。这场震动朝野的弑君案背后,真正的主谋贾充不仅未受惩处,反被司马昭加封安阳侯。这场看似矛盾的政治决策,实...

2025-10-29

高滔滔:北宋政坛的“女中尧舜”与宋哲宗的复杂评价

在北宋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中,高滔滔宛如一颗璀璨星辰,以其独特的政治智慧和坚韧的品格,在男性主导的权力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她以太皇太后之尊临朝听政,成为北宋中后期政治格局的关键塑造者,而宋哲宗对...

2025-10-29

成化风云:明宪宗朱见深的功过与西厂之谜

明宪宗朱见深(1447—1487),年号成化,是明朝第八位皇帝。他的一生充满戏剧性,幼年历经皇位更迭的动荡,成年后既展现出治国理政的才能,又因设立西厂等举措引发争议。 一、朱见深的早年经历与性格塑造...

2025-10-29

弘治中兴:明孝宗朱祐樘的仁政与中兴之路

在明朝近三百年的历史长河中,明孝宗朱祐樘以其独特的个人魅力与卓越的治国才能,开创了“弘治中兴”的辉煌局面。这位自幼历经坎坷的皇帝,以宽厚仁慈、勤政爱民的形象,赢得了后世史家的广泛赞誉,被比作汉文帝、宋...

2025-10-29

永乐大帝:铁血与文治交织的盛世华章

在明朝近三百年的历史长河中,明成祖朱棣以藩王之身夺取帝位,开创了“永乐盛世”,其文治武功不仅重塑了大明王朝的格局,更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明史》以“远迈汉唐”的赞誉,将朱棣的功绩推向了与...

2025-10-29

明史视角下的明仁宗朱高炽:仁政为基,德化盛世

在明朝十六帝的谱系中,明仁宗朱高炽以仅十个月的在位时间,却赢得了《明史》“与文、景比隆”的极高赞誉。这位被后世冠以“仁宗”庙号的皇帝,其政治智慧与人格魅力在《明史·仁宗本纪》中得到了立体呈现。 一、...

2025-10-29

宣德之治:明宣宗朱瞻基如何铸就仁宣盛世

明宣宗朱瞻基(1398/1399-1435)作为明朝第五位皇帝,在位仅十年却开创了与“文景之治”“贞观之治”齐名的“仁宣之治”。这一时期,明朝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被后世誉为明代最鼎盛的阶段之...

2025-10-29

朱祁镇:从昏君标签下走出的“仁德之举”

在明朝的历史长河中,明英宗朱祁镇常因“土木堡之变”和“夺门之变”被贴上昏君的标签。前者让明朝险些提前覆灭,后者导致忠臣于谦含冤而死。然而,若抛开这些重大失误,深入探究他的生平,会发现他在废除殉葬制度之...

2025-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