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为什么越来越变得不自信呢?

发表于话题:为什么越普通越要自信
发布时间:2022-04-22

没有学会面对困难的孩子,最终会逃避一切困难——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01 比起完成任务,培养孩子的热情更重要

周末的时候带孩子在公园玩,在一个填图画画的小摊旁,围观了2对父母不同的做法,虽然同样是画画,可孩子们呈现的状态却天差地别。


其中一位妈妈,坐在孩子身边,刚开始还耐心的等孩子画。


可看到孩子尝试几遍之后要填的色还没填全,就开始说:宝贝啊,不对哦,你应该这样,你看这个图这里是黄色……


孩子瞅了瞅颜色,开始按照妈妈说的来填,可描了一会色块边缘还是缺一点点。


妈妈又忍不住了,接着说,我来教你,这个地方要用这个细一点的笔,然后妈妈开始上手画。


同样的对话在整个画画过程中不断充斥在我耳边。


而孩子呢,刚开始孩子还按照妈妈说的尝试自己画,可到后来,描了几笔发现还不行,干脆自己把笔给妈妈了。


妈妈这会却开始抱怨说:不是你自己要画的吗?这点都坚持不下去,下次不让你玩了哦。


开始连哄带骗的让孩子画,可孩子的兴趣已经转到旁边的玩具了。最后还是妈妈自己把画填完了。



但旁边另一位妈妈的做法,却让我觉得很温馨。


大概是孩子有些小的缘故,所以这位妈妈全程只是在旁边默默的陪着。只是开始时孩子的姐姐帮忙涂了一会颜色。


所以,因为没有按照示范的图在画,画的很乱,旁边有些大一点的小朋友跑过来看了一眼说,你画的好丑哦。


这时候这位妈妈说话了,她温和的请大点的小朋友离开,而且肯定的和自己的孩子说,妈妈觉得你画的很好呦,继续吧。


过程中,这位妈妈只是帮忙打开颜料,让孩子学会怎么洗笔,画画一切都是孩子自己在做主。而孩子也很专注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还会不时和妈妈说,我画的这个是什么。


甚至最后妈妈还摘了旁边的叶子,引导孩子把颜色涂在上面,用叶子来作画。


整个过程这个孩子很开心,直到最后小小的画板都涂满了,还舍不得丢画笔。



就像岸见一郎在《幸福的勇气》一书中所说的:教育的目的最终是培养孩子的自立。但如果孩子在做事过程中都不能自己做主,又怎么体会到自己的能力,怎样独立呢?


其实两位妈妈都在很用心的陪伴孩子,但脱离了帮助孩子自立这个目标,对孩子行为的干涉,其实是会打压孩子的自信心的。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可能会容易产生这种不切实际的自我评价,比如过度的强调自己的弱点,如果我们去问他,你觉得你的优势、兴趣、爱好、特长在哪里?可能他会不是那么确定,而且遇到挫折会很容易放弃,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等等。


所以比起一幅完美的作品,对创作的热情,对生活的热爱才是父母更应该给予孩子的。

02 优点还是缺点?全看父母怎么看待



其实达达老师在《家庭教育共读会》中也讲到过一个例子。


一位小学一年级的男孩的妈妈就非常着急的找到达达老师,他说孩子今年9月份入学,刚刚上小学,就惹出很多麻烦。我现在很焦虑,因为他把怀孕的女老师气得肚子痛,所有的老师都投诉,这个孩子不好管。


但是以前孩子幼儿园老师就说他很活泼有想象力,又大方又合群,乐于助人等等都是优点,但不知道为什么现在全部变成了缺点了,就妈妈非常焦虑。


比如说他在课堂上要讲话,经常自己说自己的话,然后突然站起来原地打转等等。


其实后来通过达达老师对一些细节的了解,发现,其实孩子以前所在的幼儿园是属于很开放的形式的,会鼓励孩子自由发言之类的。但上了小学之后却变了,老师们为了更好的教学,会更加强调上课的纪律。


所以优点反而成为了缺点,给大家带来了困扰。




最后达达老师和这位妈妈达成共识,首先一定是要保护好孩子的这些优点,但同时要让他能够看到给大家带来的这些困扰,通过引导他的集体责任感来建立规则,从而约束自己的行为。


所以你看,在不同的场合,对错的标准本就是相对的,如果此时我们通过惩罚来强化规则,就很可能让孩子对自己既有的优点产生怀疑。


这种自我怀疑其实慢慢就会导致孩子的不自信。

03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在这位妈妈咨询的过程中,达达老师针对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给了三个建议:



第一个就是我们要关注孩子自然真实状态下的好恶。

比如说询问孩子在学校真实的情感的状态,他是开心还是受挫?他喜欢学校吗?他喜欢老师吗?喜欢同学吗?如果不喜欢,不喜欢哪些呢?


这种真实的表达,前提是家长和孩子的情感链接,父母需要去感受孩子真实自然的状态下的表达。因为真实的才有参考的价值。


这个过程如果父母非常严厉或者是带着自己的情绪,孩子一定会受到很大的干扰,他没有办法表达出来真实的状况。


第二点就是记录提炼。

把各方面,比如说学校老师,甚至是周围的同学、包括孩子自己对自己的评价,把这些反馈中的优势劣势全部提炼出来,进行总结归纳。


第三点就是给予孩子正向的反馈。

找一个特别的亲子时光,告诉孩子他的优点和他目前有哪些问题的地方,给他一个全面看待问题的角度,一个正向的引导。


这样孩子才能够拥有一个很好的自我认识。


其实很多时候放不下、看不清的恰恰是我们父母自己,对于父母来说,放下自己对孩子完美的期待,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传递你无条件的爱,孩子自然会成长为一个自信自立的人。


这个也是我们每一位家长在18岁之前可以给到孩子最好的礼物,而且是只有我们家长能给的礼物。

标签组:[浜插瓙鎴愰暱] [鑲插効] [鏃╂湡鏁欒偛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95020.html

相关阅读

犀首纵横:公孙衍的战国浮沉与秦魏恩怨

在战国群雄逐鹿的棋局中,公孙衍以其“合纵连横”的谋略成为搅动风云的关键人物。这位出身魏国阴晋(今陕西华阴)的纵横家,曾身佩五国相印,也三度沉浮于秦魏韩之间,其人生轨迹折射出战国政治的残酷与智慧。 一...

2025-10-29

李悝与商鞅:变法双璧为何仅一人名垂青史?

战国时期,魏国李悝与秦国商鞅先后掀起变法浪潮,二者均以法家思想为根基,通过制度革新实现国家富强。然而,历史长河中,商鞅之名如雷贯耳,李悝却逐渐隐入史册角落。这种差异源于变法深度、历史机遇与文化传播的多...

2025-10-29

制度迭代与危机化解:汉武帝与秦始皇统治差异下的王朝存续密码

秦始皇以“法家极权”统一六国,却因暴政二世而亡;汉武帝承袭中央集权框架,却通过制度创新与政策调整延续汉室四百年。两者表面措施相似,实则内核迥异。这种差异源于对时代矛盾的精准回应,使汉朝在集权道路上避免...

2025-10-29

李斯:从帝国柱石到覆灭推手——秦朝崩溃中的权力博弈

秦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其兴衰轨迹始终与关键人物的抉择紧密相连。其中,丞相李斯的政治选择犹如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直接引发了秦廷权力结构的崩塌。这位曾以《谏逐客书》力挽狂澜的治国能臣,最终却...

2025-10-29

韩信归楚与汉:一场改写楚汉格局的假设推演

公元前206年,韩信在萧何月下追赶中登上历史舞台,成为刘邦集团扭转楚汉战争的关键人物。但若将时间倒转至秦末乱世,假设这位“兵仙”始终追随项羽,刘邦是否还能在垓下之战中逼迫项羽自刎?这一假设背后,实则是...

2025-10-29

子婴身份之谜:秦始皇的至亲,还是权力博弈的幸存者?

秦朝末年,赵高在沙丘篡改遗诏,扶胡亥上位后,对秦始皇的子女展开血腥清洗。六公子死于杜县,十二公子殒命咸阳,十公主遭磔刑,秦王室几乎被屠戮殆尽。然而,在这场权力风暴中,子婴却成为唯一幸存的宗室成员。他不...

2025-10-29

历史假设:若扶苏继位,秦朝能否跳出“十五年而亡”的宿命?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嬴政在沙丘平台病逝,遗诏本应由长子扶苏回咸阳继位,但赵高与李斯发动政变,矫诏赐死扶苏,拥立胡亥为帝。这场权力更迭成为秦朝速亡的导火索——短短四年后,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六国贵族复...

2025-10-29

从功臣到罪人:李斯如何亲手葬送秦朝与自己的历史声誉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横扫六国,完成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在这场史诗般的征服中,李斯以《谏逐客书》力挽狂澜,以“书同文、车同轨”的制度设计奠定千年政治格局,以“废分封、行郡县”的改革彻底终结封建割...

2025-10-29

扶苏继位:秦朝的另一种可能——从暴政崩塌到文治中兴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东巡途中病逝于沙丘平台,本应继承皇位的长子扶苏,却因赵高与李斯的篡改遗诏而含冤自尽。这场阴谋不仅终结了扶苏的政治生命,更将秦朝推向了二世而亡的深渊。若历史在此处转折,扶苏顺...

2025-10-29

权谋漩涡中的抉择:李斯为何舍扶苏而就胡亥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东巡途中病逝于沙丘。这场猝不及防的死亡,不仅终结了一个帝国的扩张野心,更将两位关键人物——丞相李斯与中车府令赵高,推入了权力博弈的漩涡。面对长子扶苏与幼子胡亥的皇位之争,李...

2025-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