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成都公园最气人一幕曝光:别再用“孩子还小”,亲手毁了你的孩子_风筝

发表于话题:成都10岁女孩再破吉尼斯纪录
发布时间:2021-05-18

原标题:成都公园最气人一幕曝光:别再用“孩子还小”,亲手毁了你的孩子

01

前几天,看到一则令人愤怒的视频。

四川成都的一处公园里,一位大爷在放风筝。

风筝似一条长龙,看起来做工精美,而事实上这确实也是个不简单的风筝。

大爷这个风筝在3年前曾拿过奖,那天他想拿出来给大家伙儿看看。

一个巨大的风筝在空中摇曳,自然引起许多人的围观,公园里的小孩更被吸引了目光。

放了一段时间后,大爷打算收起风筝,并告知旁边围观的小孩家长看好自己的孩子,别弄坏了风筝。

结果怕什么来什么,还没等风筝落地,一群小孩就乌泱泱地跑来聚集在风筝下,甚至还跳起来伸手扯风筝。

大爷见状,一直央求:“不动了,求求了,不动了。”

大爷喊得嗓子都哑了。

然而风筝一落地,还是被那一群小朋友给撕扯坏了。

目击者称,能看出来大爷生气了。

非常能够理解大爷的心情,本来想拿出自己的得意之作给大家分享,结果却被破坏,心里能不膈应吗?

网友们也替大爷感到气愤:

“有熊孩子的,肯定有熊父母。”

“家长半推半就的样子,太恶心了。”

站在旁边要拦不拦的家长,确实没有非常果断地阻止自己的小孩撕扯风筝。

他们可能以为就是小孩子好奇,动动又能怎样?

真坏了,也能用“孩子还小”搪塞过去,独留受害人吃哑巴亏。

02

去年,上海玻璃博物馆发了一条微博。

2016年,为庆祝上海玻璃博物馆五周年,艺术家阿里巴兄弟历时三个月,花费整整500小时特地打造了一个“梦幻玻璃城堡”,价值超过7万美元,永久捐赠给上海玻璃博物馆收藏。

据说,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座纯手工打造玻璃梦幻城堡,上海玻璃博物馆曾为其申请世界吉尼斯纪录。

然而就是这样一件珍贵并且非常有纪念意义的艺术品,却被“熊孩子”轻易撞毁了。

这不是上海玻璃博物馆第一次遭遇到展品被损坏的情况了。

早在2013年,一件名为《天使在等待》,形态是一双天使翅膀的艺术品,也遭到闯入这里的小观众损坏,直接导致四分之一的翅膀彻底消失。

由于特殊工艺,局部损坏无法修复,博物馆几经思量,决定将艺术家重新命名为《折》的展品继续展览。

展品旁边,加设了一方屏幕,专门播放监控中展品被破坏的过程,至今已经播放了近8年。

上海玻璃博物馆希望以这样的方式,警示观众也警醒自己,并且以此唤醒观众的文明参观意识和对艺术作品的尊重和爱护。

需要悉心保护的艺术品,毁于小朋友的玩闹,未免过于可笑。

我们能理解小孩子好奇心旺盛,不知轻重也在所难免。

但是家长作为监护人,有义务规范孩子在公共场合的行为。

发现孩子有侵害他人人身、财产的举动时,不加以及时制止,就是家长的失职。

然而,很多事情告诉我们,“熊孩子”的背后,大概真的都有着“熊家长”。

03

广东博物馆曾收到一封投诉信。

信上抱怨工作人员管太多,不让在博物馆里面吃东西,不让孩子跑。

“不让孩子解放天性吗!!!跑怎么了跳怎么了,碰恐龙又怎么了!!!不行吗!!!”

还理直气壮地问:“观众不是上帝吗?孩子就不是吗?!”

家长都这么想,还能指望他规范孩子的行为吗?

孩子就是家长的一面“照妖镜”。

孩子的行为,也能看出家长的素质。

在河南开封古马道遗址博物馆,也发生过一件令人无语的事件。

那天下午景区已关闭,但带着孩子的家长不死心,怂恿孩子爬上了博物馆的城墙,强行进入景区。

甚至还开心地给自己“勇敢”爬墙的孩子拍照。

一旁的保安根本拦不住,只能无奈地叹息:

“你们家长就是这么教小孩的?”

生活中,太多这样的父母了,对孩子没有底线地骄纵包容,也不觉得哪里有错。

出了事就来一句“他还是个孩子”,一副“孩子我管不了,你能拿我怎么办”的架势。

然而生而养之,养而教之,是为人父母最基本的义务。

父母拿“孩子还小”推脱一切,就是不负责任。

04

其实孩子只要正确引导,就能将“恶”的小苗头扼杀在摇篮中。

有一天,一个5岁小女孩来到浙江温岭松门派出所。

她哭哭啼啼地要自首:“把我关5天,好吗?”

民警不明所以,问其原因。

原来小女孩的一个同学到她家里玩,把电话手表落她家里了。

小女孩看到后十分喜欢,就不打算还给同学,自己偷偷藏在书包里,还带去了学校。

小女孩妈妈整理书包时发现了手表,知道手表的来龙去脉后很生气,让她自己来派出所“自首”。

民警介绍:“小女孩的妈妈觉得这个事情有盗窃的性质,让女儿自己去派出所把事情讲清楚,然后就离开了。”

最终在民警的协调下,小女孩把手表还给了同学,并且向同学道歉而告终。

村上春树说:孩子就像一颗小树苗,家庭环境就是浇灌的水。

如果水质过差,最终树苗不仅不会成为参天大树,还会枯死。

所以说,只要日常对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强调接人待物该有的礼貌、友善,是不会有那么多“熊孩子”的。

托尔斯泰也说:“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

因此育人先育己,那些家长嘴里类似“孩子还小”等诸多借口,其实都是为孩子,更是为自己开脱的“遮羞布”。

只有自己先成为一个拥有正确三观的人,才能影响下一代,让他们在耳濡目染下明白什么才是正确的行为。

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

“每个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

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

共勉。

标签组:[风筝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16864.html

相关阅读

《望江南·多少恨》:李煜写于亡国后

文学特点赏析:“多少恨,昨夜梦魂中。”开头陡起,小词中罕见。所“恨”的当然不是“昨夜梦魂中”的情事,而是昨夜这场梦的本身。梦中的情事固然是词人时时眷恋着的,但梦醒后所面对的残酷现实却使他倍感难堪,所以...

2025-08-01

李煜《望江南·多少恨》:古之伤心人

《望江南·多少恨》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亡国入宋被囚后创作的一首记梦词。词人以词调名本意回忆江南旧游,抒写了梦中重温旧时游娱生活的欢乐和梦醒之后的悲恨,以梦中的乐景抒写现实生活中的哀情,表达对故国...

2025-08-01

李煜《蝶恋花·春暮》全文赏析

蝶恋花·春暮作者:李煜遥夜亭皋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桃杏依稀香暗渡。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译文夜间在亭台上踱着步子,不知道为何清...

2025-08-01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孤寂凄苦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作者:李煜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译文往事回想起来,只令人徒增哀叹;即便面对多...

2025-08-01

李煜和大周后的爱情故事

周娥皇出生在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自幼容貌出众,加之父母的悉心教导,很快便是远近闻名的才女。周娥皇十九岁时,嫁给当时的吴王李煜,这李煜也是性情中人,文采风流,两人也算是知音,后来李煜登基后,册封周娥皇为...

2025-08-01

李煜《长相思·云一緺》:夜长人奈何

《长相思·云一緺》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前期的词作。此词写女子秋雨长夜中的相思情意,分两片,上下片各十八字,上片刻画女子的形貌情态,下片续写秋夜的环境和女子的心情。长相思·云一緺云一緺,玉一梭,澹...

2025-08-01

《菩萨蛮·蓬莱院闭天台女》译文及创作背景

《菩萨蛮·蓬莱院闭天台女》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词人李煜所写的一首词。词的上片主要写情郎初入少女居处,暗见少女睡态的情景,词的下片写少女醒后与情郎欢会调情的情景。全词写私情幽会但又不涉低级庸俗,写男女欢情...

2025-08-01

《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乌夜啼·昨夜风兼雨》是南唐后主李煜的作品,这首词应是诗人亡国入宋后的作品,借梦境写故国春色,表达了囚居生活中的故国情思和现实痛楚。《乌夜啼·昨夜风兼雨》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滴频欹枕,起坐...

2025-08-01

长相思·云一緺:秋夜愁思闺怨词

《长相思·云一緺》文学赏析:这首词是描写一位女子秋夜愁思的闺怨词。“云一緺,玉一梭”两句,分写女子发式、头饰之美,用语清新而形象。“淡淡衫儿薄薄罗”,续写女子淡雅衣着,虽未明写容颜,但这种比喻和衬托却...

2025-08-01

《菩萨蛮·蓬莱院闭天台女》赏析

这首词是写男女私会,男子悄然行至女子的寝所,时间则是在正午。词中所写只是二人相对的一个片刻,女子写得娇羞妩媚,男子写得温柔体贴,一片脉脉深情。首句中“蓬莱”、“天台”的形容,不仅暗寓女子的美貌,也代指...

2025-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