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海底捞新加坡又出事,吃顿干净饭怎么就这么难?

发表于话题:海底捞都没这么难
发布时间:2021-10-19

海底捞新加坡又出事,吃顿干净饭怎么就这么难?

  “后厨门”事件还未平息,海底捞又有麻烦了,这次竟然惊动了新加坡环境局。

  据新华社报道,近日,中国火锅品牌海底捞在新加坡的一家门店因违反当地卫生法规将面临处罚。而它所违反的这条规定,看起来并不严重:“一名店员在处理食物时没有戴手套”。

  据悉,此次的涉事门店,或被“吊销营业执照”。

  国内的网友表示新加坡政府也太大惊小怪了。毕竟在不久前的报道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很不一样的“海底捞”:后厨横行四窜的大老鼠、刚下餐桌又入下水道的漏勺、还有地面和洗碗池都能使用的“共享拖把”……

  不需要任何的引导和分析,大家都认为:海底捞这回玩现了。

  但正当评论员们准备好了键盘、大V们酝酿好了段子、小编默默地在家心疼那些花在海底捞的人民币时,事情出现了转机——海底捞示范了一次堪称教科书式的“危机公关”,用网友的话来总结,就是“这锅我背、这错我改、员工我养 ”。反应迅速、处理得当,每一样都打在了媒体的信息饥渴点和消费者的同理心上。

  很快,声讨海底捞的愤怒情绪就被“我们选择原谅你”的温情脉脉掩盖过去。如果不是新加坡环境局的这记“神助攻”,海底捞事件马上会在不断刷新的互联网信息流中被下一个、下下一个热点替代。假以时日,当它再被人们提起时,记者卧底得来的这些有价值的信息不会留下任何痕迹,取而代之的是这场“满分公关”。

  然而,互联网可以忘记,人们的舌尖却不能也不敢忘记——作为消费者的基本权利曾经是如何被蔑视的!

  有人说,之所以选择原谅海底捞,是因为它在长期的经营中为中国餐饮业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性,简而言之就是“服务好”,让食客有被“尊重”的感觉。江湖上流传着各种海底捞“贴心到变态”的段子:有个单身妹子去吃火锅,服务员觉得她太孤单,默默放了一只玩具熊在对面的位置上;有人半夜十二点想吃捞面,已经在回家路上的拉面师傅听说后马上返回;在外独自打拼的小伙忘记了自己的生日,直到海底捞的员工站在对面为他唱起了“生日歌”。

  曾几何时,小编也为知乎上、微博上这些关于海底捞的段子心悦诚服地点下一个“赞”。但在今天,我们要面对的是另外一个更加现实也更为残酷的问题:到底什么,才是对消费者真正的“尊重”。我们回到马斯洛大师经典的需求层次理论,他认为,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对照检查不难发现,在此事件中。海底捞首先冒犯了消费者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第一,卫生情况糟糕的火锅,吃了有健康隐患。第二,人们对餐饮业的安全感大大折损,用餐的心理舒适度也降低了一重。

  对消费者最基础的两层需求选择漠视,而直接用一些“套路”大于必须的过度服务完成了自己的品牌美誉度积累,海底捞的这记“安利”,看似可口但难以下咽。因为再贴心的大抱熊,也比不上一个安全、卫生、整洁的后厨。

  在讨论真理的过程中,事实胜于雄辩;在评价餐饮业的标尺上,食品卫生与安全拥有“一票否决权”。这相当于在一场考试中,海底捞同学必答题零分,附加题满分。无法更改的现实是,它的卷面,仍然不及格。

  而海底捞为什么如此轻易地就被“放过”了呢?有这样两个原因:首先,是海底捞“知错能改”的态度确实很打动人;其次,大多数的消费者心态极其消极:这就不错了,别家更不如。

  “怕脏就吃不到好东西”,这句美食家用来阐述真正的人间至味都在深山老林、深巷瓦肆里的话,如今成为中国食客的自我宽慰:反正都脏,闭着眼睛吃吧,好吃就行了。

  2015年,著名餐饮连锁企业“面包新语”身陷“老鼠门”;今年上半年,网友爆出外卖平台的入驻商家后厨不堪入目……如果再往前推,还有“苏丹红”鸭蛋、地沟油、瘦肉精等等,中国人的舌尖命运多舛、中国人的肠胃百毒不侵、中国人的后厨见不得人、中国人对餐饮业的要求卑微至底线。

  因此,责问海底捞,不是要将它一棒子打死,而是由此为切口,拷问“舌尖上的秩序”到底该如何建立;不原谅海底捞,也不是要把它的未来淹死在唾沫星里,而是以此来警醒消费者在食品卫生安全问题面前一定要有“死磕”精神。

  但好在,我们在海底捞事件中看到了北京市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局的身影,敦促海底捞迅速回应的,除了舆论的压力,更直接管用的力量其实来自于他们的约谈。

  幸好,我们的舌尖安全,还时刻高悬着一把法律之剑守护在最后一道门口。而餐饮行业,是否也应当以企业良知和底线意识铸一樽剑托,严把食品卫生关,千万别让这把剑,掉在自己头上。

标签组:[海底捞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70192.html

相关阅读

京剧:地地道道的中国国粹

京剧,曾称平剧,亦称乱弹、国剧。我国知名戏曲剧种,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京剧艺术博大精深,文戏武戏各...

2025-08-02

京剧锣鼓演奏中的忌讳

李渔在《闲情偶寄》“锣豉忌杂”一节中一曰赳:戏场锣鼓,筋节所关。当敲不敲,不当敲而敲,与宜重而轻,宜轻反重者,均足令戏文减价。” 同是一个[快长锤]锣鼓,变换演奏速度和力度(也包括音高),可用于不同的...

2025-08-02

京剧四大须生都是谁

四大须生,指四位著名的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在京剧史上,有前四大须生和后四大须生的说法。而在前四大须生和后四大须生中马连良均榜上有名,因此,列名四大须生的著名京剧演员有七位,他们分别是:余叔岩、言菊朋、...

2025-08-02

京剧演唱中的十大禁忌

1、吃字:戏曲演员在唱念上,讲究口齿清楚,这样才能吐字真切,发音准确,把唱词或话白送入观众耳中。“吃字”即为咬字不清,犹如把字吃到肚子里一样,演员导致"吃字"的原因在于不能够正确的运用唇,齿,舌,牙,...

2025-08-02

董平能成为五虎将的原因

我们知道,梁山排定座次之后,就设立了很多小组,最著名的就是马军五虎将。分别是关胜,林冲,秦明,呼延灼,董平。但是通过上次的帖子,我们发现董平其实是没资格进入五虎的。今天我发现,让董平进五虎,是宋江玩弄...

2025-08-02

京剧台步:走出来的功夫

戏校每天有一堂课专门走台步,无论什么行当都必须练台步,这是基本功。假若连台步也走不好,怎么能唱戏呢?京剧讲究“四功五法”,“步”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法。每个行当的台步都有自己的规范。 行当不同,台步就不同...

2025-08-02

公孙胜排名第四的原因

众所周知,梁山一百单八将虽以兄弟相称,但是其中党派林立,划分了许多阵营。这些阵营虽然不至于水火不容,却也绝对算不上和谐。在这些阵营中,对立最为明显的,则是晁盖旧部和宋江一党。 毕竟宋江取代的,是晁盖的...

2025-08-02

王安石寻笔的故事

王安石寻笔王安石听说李白有一支可以生长出花的笔之后,自己也想寻找一支这样神奇的笔,今天就给大家讲一个关于王安石寻笔的小故事。有一天王安石读书的时候从书里看到李白有一支可以生长出花的笔。他就去找他的老师...

2025-08-02

《游褒禅山记》原文及创作背景

《游褒禅山记》是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在辞职回家的归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后,以追忆形式写下的一篇游记。该篇游记因事见理,夹叙夹议,其中阐述的诸多思想,不仅在当时难能可贵,在当今社会也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

2025-08-02

王安石小故事:不迩声色

不迩声色:王安石任知制诰时,王安石的妻子吴氏,给王安石置一妾。那女子前去伺候王安石,王安石问:“你是谁?”女子说自己是“家欠官债、被迫卖身”而来。王安石听罢,不仅没收她为妾,还送钱给她,帮助她还清官债...

2025-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