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这4个时刻,父母一定要给孩子撑腰

发表于话题:元气森林运营事故损失或超200万
发布时间:2021-11-02

  陪女儿外出逛街,看到这样的揪心一幕:

  玩具店门口,一名六岁左右的小女孩正低着头站着,旁边站着两个大人和一个男孩,其中一个妈妈模样的女人不停推搡她:

  “快,快跟这个叔叔道歉。”

  仔细一听,大概情况是小女孩不小心踩到男孩的脚,对方有点不满。

  妈妈不想惹事,就劝女儿赶紧道歉,以息事宁人。

  不知道女孩是不是被吓到,全程一声不吭,身体微微颤抖,旁人看了都不禁替她难过。

  事情并不大,可妈妈丝毫没想过照顾她的感受,保护她,帮她解围,反而令她难堪。

  看看那个惶恐的小女孩,不禁想到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遭遇类似不舒服的事。

  那个最应该给他支持和力量的父母,却没有帮他,反而和别人站队,一味打击他,委屈他。

  比如之前佛山一名在商场“偷”东西被抓的7岁女孩。

  当妈妈得知女儿是小偷后,第一时间不是了解事情原委,而是立马报警,想给女儿一个教训。

  虽然是想纠正女儿的行为,但这么做,很容易在孩子心里贴上“我是小偷”的标签。

  以后孩子想要再撕下来,就难了。

  心理专家李玫瑾教授说:“孩子的感受,很多时候都是父母的态度决定的。”

  在孩子心中,父母是自己的世界,父母对待自己的方式,决定他能否爱自己,认同自己。

  教育孩子懂是非,确实很重要。

  但在孩子最需要父母伸出援手的时候,父母的及时回应和帮助将是他的安全感来源。

  在这里,我想分享以下这四个时刻,无论如何,父母一定要为孩子撑腰。

  01

  孩子玩具被抢时,帮他要回来

  《育儿大师》节目中,4岁的冲冲正兴高采烈玩着玩具恐龙。

  突然来了一个3岁的小弟弟,对方二话不说,直接抢走了他手里的玩具。

  这一抢,让冲冲一下子懵了。

  他本能地不情愿,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将玩具“要”回来。

  此时,一旁的妈妈开口了,主动提出“弟弟小,我们让给弟弟吧”。

  明明是自己先拿到的玩具,妈妈非但不帮他要回来,反倒要自己“让”出去。

  强烈的委屈感,终于“逼”哭了冲冲。

  他满口的“不要不要”,却始终没引起妈妈的在意。

  为了避免冲突,妈妈从头到尾都选择妥协,甚至在冲冲哭闹后,直接带冲冲离开现场。

  表面上看,这场“玩具争夺大战”止戈了。事实上,整个过程是以牺牲冲冲的感受为代价的。

  心理学认为,幼龄儿童开始有“自我”意识时,对自己拥有的东西也有了物权意识。

  别人未经他允许就“拿”他的东西,在他看来,是赤裸裸的“抢夺”,会引起他极度的不适和被侵犯感。

  如果这时父母还要求他大度、谦让、分享,无非就是逼他独自承受被抢东西的恶意。

  而这,只会让他感到更加绝望和委屈。

  作家毕淑敏说过:“孩子的成长,首先是从父母的瞳孔中确认自己的存在。”

  孩子玩具被抢,意味着孩子的主权被别人侵犯。孤立无援的他,需要父母的“营救”。

  聪明的父母,绝不会轻易忽略孩子内心的SOS,要孩子委屈自己,出让自主权。

  而是坚定地站在孩子的背后,教导孩子“不要心软,勇敢地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

  这样的支持,教会孩子勇敢,更是给了孩子敢于直面恶意的超能力。

  02

  孩子被欺负时,要正确站队

  曾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

  10岁的天天性格内向,在学校总被别人戏弄嘲讽,甚至遭到群体言语和暴力攻击。

  可是当他向爸爸求助时,爸爸却不以为然,还顺带一句:

  “他们怎么不欺负别人,就欺负你?”

  言下之意,是在怪天天是个软柿子,不够硬气,活该被别人欺负。

  结果可想而知,天天再遇到类似的事情,再也不敢、也不愿跟任何人说,直到霸凌不断升级。

  类似天天这样的悲剧很多。

  有些父母总觉得,孩子之间哪有什么真正的“欺负”,不过就是玩玩而已。

  正是这样的不以为意,错误的责任归咎,让受欺负的孩子愈发孤立无援,慢慢学会逆来顺受。

  著名儿童教育专家金伯莉·布雷恩曾在书中规劝万千父母:

  “一定要重视孩子受欺负的问题……要让孩子知道,保护他是你作为父母的重要任务。”

  热播剧《以家人之名》中,李爸就是一个典范。

  当女儿尖尖出于正义感和邻居小孩打了起来,被对方妈妈找上门时,李爸是这么做的——

  既不指责,也不怪罪,而是先替女儿喊冤,表示女儿在打斗中也受了伤,不能把责任都推到她头上。

  这番话,压住了对方妈妈的气焰,也给女儿长了威风。

  无论女儿受什么委屈,只要李爸知道的,都不会视而不见,总在第一时间替女儿出面。

  就这样,原本早早没了妈妈的女儿,在李爸的“保护”下活得无比乐观、开朗和自信,没有半点单亲家庭孩子的扭捏和自卑。

  一流的父母,总能在孩子受别人攻击或欺负时,把它当回事,及时阻止恶意的蔓延和发酵。

  因为他们知道,只有站在孩子身边,用最强有力的方式替孩子做出反击,才能让孩子知道:

  父母真的关心我!

  这不仅缓解了孩子受欺负的委屈,还给了孩子敢于和恶人恶事抗衡的底气。

  03

  孩子被比较时,要勇敢说“不”

  如今孩子的成长环境,充满着无数的竞争和攀比。

  学校比成绩、比排名,走出家庭和学校,比成就、身材和背景。

  比比比,不仅给家长带来无限的焦虑和恐慌,就连孩子,都被各种“比较”压得喘不过气。

  没有一个孩子喜欢被比较。

  一旦有人在“比较”中胜过他,都会让他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如别人,从而变得自卑。

  傅首尔曾在节目中斥责发生在儿子身上的“攀比文化”。

  家庭聚餐时,总会有大人一时兴起,主动提议让在场的孩子们比赛秀才艺。

  有一次,儿子被别人要求背古诗,傅首尔一听急了,赶紧出面维护儿子,直接喊了一句“我来背”。

  护子心切,是不愿儿子在这种毫无意义的比较中被比下去,从而陷入自我怀疑当中。

  也许别人能背五首诗,儿子连一首都背得结结巴巴,但这不能代表什么,更不能说明儿子比别人差。

  就像《阿甘正传》中的阿甘妈妈,就算被校长告知儿子智商只有75,她也没有轻看儿子。

  反倒勇敢出面,替儿子拒绝外界丢过来的一切负面标签,始终维护儿子的信心:

  “你和其他人是一样的,你并没有什么不一样。”

  活在妈妈的鼓励和肯定下的阿甘,自信乐观,直面自己身体的缺陷,靠自己的努力成为橄榄球明星、成功的商人。

  短短的人生中,阿甘做出许许多多正常人一辈子都做不到的了不起的事。

  《自尊心理学》中有这样一句话:

  “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将直接影响到他的核心价值观以及是否有积极的心态。”

  孩子拥有自信,并能积极正面评价自己的前提,离不开父母用爱替他筑起抵挡“比较”的墙。

  当孩子被比较时,父母的拒绝,是塑造孩子独特个性最重要的原动力。

  04

  孩子犯错被批评时,留点余地

  如果孩子犯错被老师批评,你的态度是什么?

  《金牌调解》中一位妈妈的做法,影响了儿子一生。

  当时儿子正值七年级,上课时因为座位空间有点小,就使劲往后顶,顶到后面的桌子倾斜了。

  很快,老师要求他坐好,还嫌他“人这么小,需要多大地方”。

  就是这么一句话,儿子感到被冒犯,跟老师顶了起来,最后被老师撵回家。

  本想父母能替自己出头,要求老师道歉。

  谁知父母却认为一定是他做得不对,才被老师赶出学校,为了他,父母还主动向老师道歉。

  在学校挨老师批评,回家还被父母指责。

  这双面夹攻,带给儿子的是一种深深的孤独感,仿佛全世界没有人能听他的倾诉。

  真的很难想象,当时只有12、13岁的他,经历了多大的辛酸和痛苦!

  或许他的行为,在老师看来的确有问题,但他已经为此付出代价,受到了老师的批评和惩罚。

  父母的不理解、批评和指责,俨然就是雪上加霜。

  有些孩子,甚至会因此感到强烈的背叛感。

  曾在网上看到一句留言:

  “当我犯错被别人批评,回到家还要挨爸爸的骂,这会让我觉得爸爸就是和外人一伙的,再也不愿意相信他。”

  很多时候,孩子的问题越来越糟糕,问题恰恰出在父母和老师过分一致的态度上。

  一个在外面已经遭受过攻击和指责的孩子,最渴望的无非是父母无条件的爱和接纳。

  得到安慰的孩子,内心会自然生出内疚,帮助他们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

  相反,假如回到家,父母还跟老师一样,扮演着高高在上的“审判官”。试问他的负面情绪,将如何安放?

  教育,从来都不是简单地做加法,而是要适当地做“减法”。

  聪明的父母,懂得给孩子留点余地和空间,唯有这样,有原则的爱才能真正注入到孩子心里,发挥应有的教育作用。

  05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

  “对孩子而言,父母的慈善的价值,在于它比任何别的情感都更加可靠和值得信赖。”

  别小看父母每一次对孩子的撑腰。

  在恰当的时机中,这是对孩子自尊、自信和安全感的守护。

  想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为他挺身而出。

  唯有孩子深知自己一路有父母的庇护和关照,他才能笃定无疑地走自己的路。

  不管遭遇什么,来自父母的爱,会给他无限力量和底气,踏踏实实地做自己,活出自己。


标签组:[早期教育] [亲子成长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75318.html

相关阅读

云豹的斑纹是什么样子的

云豹的斑纹是什么样子的?连片的云朵状云豹有着粗短而矫健的四肢,几乎与身体一样长而且很粗的尾巴。头部略圆,口鼻突出,爪子非常大。体色金黄色,并覆盖有大块的深色云状斑纹,因此称作“云豹”。班纹周缘近黑色,...

2025-10-31

含有薄荷成分的食品吃起来凉凉的主要因为什么

含有薄荷成分的食品吃起来凉凉的,主要因为薄荷成分?能“欺骗”大脑薄荷触碰的位置会让我们感觉到丝丝凉意,其实这种凉不是真实的感觉,和辣椒素一样,会让我们的身体感官系统接收到一定的化学分子,对于我们的温度...

2025-10-31

古代百姓见到官员都要下跪吗

在民间有一句话叫做民不与官斗,而实际上透露出来的一个潜在信息那就是,古代的人民基本上都很怕官,到了现在。虽然官员还是有一定特权的,但是,毕竟也还是怕曝光。实在不行还有信访局,中纪委。但是在古代,很多古...

2025-10-31

秋波是什么意思

秋波是秋风中的湖波涟漪,清澈,漾动。然而在古人的诗中,这秋波却演变成了女人的眼神,所谓“眉如青山黛,眼似秋波横”。解释将美人的眼神弄成秋天的水波,不知是哪位大手笔的创造,它不仅道出了眼睛的清澈明亮,还...

2025-10-31

汉代基层官吏都做什么

在汉代,皇帝和二千石以上高官处在政治结构的顶层,历来是史学家关注的重点群体,《史记》和《汉书》中的本纪、列传所记载的内容大部分都属于这一群体,使得我们对汉代中上层的政治运作有较深的了解。那么汉代基层官...

2025-10-31

5000余年前冰人最后一餐吃的是什么

1991年,德国游客在意大利东部的阿尔卑斯山脉发现了一具古老的自然保存的冰冻干尸,被称为“奥茨”(Otzi)或“冰人”。如今,研究人员在《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杂志上发表报道了...

2025-10-31

康熙为什么去了五台山五次

清朝定鼎中原后,康熙更在执政生涯中5次前往五台山祭拜,其实不仅康熙与五台山有很深的渊源,传闻他的父皇顺治就是去了五台山出家。而在其后,乾隆与嘉庆皇帝也曾多次拜访过五台山。那么五台山究竟有什么魔力,能够...

2025-10-31

十万雪花银折合人民币是多少

我们经常听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雪花银?十万雪花银到底值人民币多少钱呢?白银是人类最早可以被开发和利用的一种金属,远古人类就对其有了一定研究,在我国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可...

2025-10-31

古玩是什么东西

古玩,又称文物、古董等,是古代遗存下来的文化遗存物质,包括传世品和地下出土品。被视做人类文明和历史的缩影,融合了历史学、方志学、金石学、博物学、鉴定学及科技史学等知识内涵。经历无数朝代起伏变迁,藏玩之...

2025-10-31

汉代基层官吏的日记

尹湾汉墓,后来被编号为M6,这座墓室里,除了当年的各种随葬器物之外,最重要的文物当属当年随葬的各类简牍文书了。这批简牍共计木牍23件, 竹简113枝,有文字15000余。可以说是汉代基层官员的日记了。...

2025-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