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陈根:眯眯眼,为什么涉嫌辱华?

发表于话题:一百年前眯眯眼就已经是辱华标志
发布时间:2022-01-13

熟悉娱乐圈、时尚圈和摄影圈的人,少有人不知陈漫。陈漫不仅为不少艺人拍过硬照,也为不少品牌拍过宣传海报。作为时尚圈里的“一灯大师”,陈漫是当今摄影圈几乎没有争议的顶流。近日,陈漫参与《迪奥与艺术》展的新作《骄傲的矜持》一把走红:不是因为美得多么惊艳,相反,是因为丑得难以言喻

照片中,一位亚裔女性身穿清朝服饰,手提迪奥包包,头发油腻、肤色暗沉、满脸雀斑,尤其是一双眯眯眼仿佛透着一股来自阴间的冷气。这一充满诡谲画风的作品立马将“陈漫作品”送上了热搜。由于涉嫌“丑化中国人”,迅速在网络上引发巨大争议——这是一场对美和丑的定义权的文化争夺,也是一场消费社会和审美解放的边界的局部战役

为什么反对陈漫?

陈漫,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凭借别具一格的拍摄技术和审美水平,陈漫因给多位明星拍摄时尚大片而走红,从时尚圈崭露头角,成为国内知名的时尚摄影师、视觉艺术家。陈漫的作品被国际知名艺术博物馆收藏,被《纽约时报》誉为“中国视觉改革先锋”,是中国目前最具商业价值的摄影师。

翻看过陈漫历年以来的知名人物特辑的人,很难不感叹其审美和拍摄造诣的强悍。可以说,陈漫用她标新立异的风格和构图,惊艳过许多人。即便是陈漫的摄影风格一向颇有争议,但审美范畴的争议,虽然一直存在,却也分不出个高下。

如果说陈漫此前是靠树立异己成功确定了自己的存在,成为中国摄影界的代表人物,那么近日,陈漫参与《迪奥与艺术》展的新作《骄傲的矜持》却是因为树立异己,而受到了整个中文互联网的口诛笔伐

其他不说,仅观感而言,陈漫的《骄傲的矜持》就给人带来了一种压抑不住的生理不适。《骄傲的矜持》的不适甚至不在于模特眼型的特征和清装的妆造,单眼皮有单眼皮的美,作为众多民族之一的满族服饰,也自有其独特韵味,而更多在于整幅图的氛围——晦暗不明的环境,潮湿油腻的人物,凶狠阴鸷的表情

当然,让《骄傲的矜持》之所以会引来人们如此大的非议,出了妆容和美丑争论,更重要的是模特脸上那双代表性的眯眯眼——这直接戳中了人们敏感的神经,把其作品打上了“丑化亚裔形象”,迎合西方对亚裔族群的刻板印象的标签

为什么眯眯眼会受到国人如此强烈的反感?道理很简单,眯眯眼的亚洲女性形象和涂黑脸的白人形象一样,在西方已是固有的文化禁忌,因为有“前科”而成为社会共识了。以眯眯眼为美的背后,是西方人们对中国传统美的毫无根据的东方主义的想象,而这种偏见性想象就是歧视产生的源头

英文中的“chink eyes”或“slanty eyes”指细长的眼睛或“眯眯眼”,也有人直接称之为“中国眼”,在美国语境中是典型的亚裔面部特征,而这种面部特征,在崇尚大眼睛、深眼窝的西方中心主义审美下,通常被认为是不够美的,甚至是滑稽的,因此,眯起眼睛这一简单动作也就变成了一种种族歧视行为。

电影研究者张泠曾指出,在历史上,好莱坞电影不乏白人演员将眼睛眯斜、肩膀耸起扮亚洲人,称为“yellowface”,类似于歌剧中犹太人把脸涂黑扮演黑人的blackface,而这种“美式娱乐”背后,完成的是正对白人身体的魅力化,是对国家文化的构建

吊诡之处还在于,这种“落后”本身在西方设计师看来,又是具有审美价值的——代表着原始,未被现代化破坏的美。这一切都透露出西方世界对东方猎奇式想象和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作为西方的对立面,东方必然是落后之地

而陈漫作为中国人,既然了解西方世界对中国的歧视,并且很多西方世界的人并不了解真是的中国,而只是停留在他们的“历史”教科书中那个落后苦难的中国形象。此时,就应该借助于艺术表现的机会,更好的展示中国美,向西方世界传递一个正面,并且代表着时代时尚美的中国,这样的艺术作品。而不应该为了迎合西方的偏见认知,而丑化国人的文化与形象。

事实上,国人对眯眯眼的反感,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多年前,中国第一位国际超模吕燕的诞生,只是让国人因为西方审美而感到奇怪,这种和国人眼光背道而驰的审美只是在人们在心里留下隐隐约约关于“高级脸”的概念。

几年后,高其蓁又登上VOGUE的Instagram,但那时,面对高其蓁过宽的眼距,过于扁平的鼻子,国人并没有接受,高其蓁本身的美丑是其次,重要的是,她代表了欧美人眼中典型的中国脸。一次又一次,这种带有偏见的审美在传播固化,也越来越挑战着人们的耐心

终于,此次陈漫的《傲慢的矜持》再一次掀起了人们反感和抵触的狂潮,舆论的声讨也随之而来。陈漫,身为中国人,在有机会输出中国文化时,不仅不替中国正名,不纠错,不弥扬,反而为了迎合西方的刻板印象,在作品中以丑化中国人,去讨好国外审美,讨好西方市场,这才是人们失望的原因所在。

值得一提的是,《傲慢的矜持》这个作品其实拍于2012年,而当年,除了为迪奥拍摄这组照片,陈漫还受《i-D》邀请,以同样的风格拍摄了《中国十二色》。讽刺的是,时过境迁,2012年为陈漫拿下了西方艺术界认可的《中国十二色》,在2021年却成为了证明她审美倾向的“罪证”

生意输赢,是一件事

陈漫是个生意人,她太知道生意是什么,因此赢了生意,也因此失了生意。

陈漫拍摄《中国十二色》时,曾接受采访说“客人想要什么口味,结合这些需求去做”。显然,在与各大明星、品牌合作时,处于乙方的位置,创作的作品必须符合甲方的口味,只有极力得到他们的认可,才能提升自己的商业价值,从而走得更远。

在这方面,陈漫做的“很好”。事实上,正是因为这种迎合,《中国十二色》一举成名。在西方时尚圈打开一定知名度,一时之间,名利双收。

事实上,迎合观众审美和顾客需求本身是没有错的,根据一些网友梳理出的陈漫给明星拍摄的大片以及日常自拍,均符合大众审美,并未剑走偏锋。并且,陈漫还擅长发掘明星们在镜头下不一样的一面,比如,“雌雄莫辨”的范冰冰,这也助推了“范爷”名号的走红。

但陈漫依然错了,错就错在没有底线地一味讨好,失去了一个中国艺术家该有的骨气。作为中国摄影圈的头部人物,陈漫过于以客户为中心,导致创作者本位缺失,非但没有大力弘扬东方美学,纠正西方对中国人的错误审美印象,反而一味地以西方审美意志为中心,更加剧了西方对中国人的刻板印象。

当然,从长趋势来看,陈漫,只不过是西方畸形审美霸权下的东方摄影师代表。当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西方世界有时候为了实现文化入侵,或者丑化形象,也会选择一些争议性的人进行包装。比起陈漫的对错,中国人长什么样到底谁说了算,才是我们更应该关心的关键。只有我们拿到时尚圈的话语权,才有可能重新定义东方美。

要知道,国人谈论美、追求美,还是近几年的事情。从追求温饱,到追求艺术和精神文明,这个路我们已经走了太久。在中国的近代发展中,当人们对美学的定义还处于空白的阶段时,潜藏在绚丽夺目的影视、艺术作品包装下的西方文化就已经悄然入侵。

人们恍若未觉时,西方国家对于“美”的标准和定义,就已经潜移默化地进入中国市场。并且,这个“美”的标准和定义的解释权,被西方持续霸占并垄断至今。出于这样的历史背景,已经有太多西方媒体和品牌,一边西洋化东方美,又一边挣着西洋化东方美的钱。

我们是时候夺回我们的美的定义权了。艺术作品想要进行良好的国际传播,首先就要建构属于我们自己的话语体系。在过往的传统里,东方美是“柳叶眉,杏核眼”,是“淡眉如秋水,玉肌伴轻风”,是“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唯独不是眯眯眼,不是雀斑,也不是高级脸。

而想要构建属于我们自己的话语体系,靠的必然不是反差与突破公共文化认知与审美的底线,而是如何在公共文化认知与审美的基础上,创造出更具创造力并提升公共审美的作品,从而获得公共审美的文化认同、认可与共鸣,这才是真正有造诣的艺术创作者。

当然,这也是当下包括陈漫在内诸多年轻艺术创作者面临的共同问题,就是徒有艺术表现手法的表像,不择手段利用挑战公共审美底线的方式,来获取知名度,但却缺乏了文化的内涵、修养与沉淀。美在每个人的心里,无常理,亦无常论,视心而定,视眼而定,视利而定,这才是问题

审丑价值的失去

最后,再来说说审丑一事。陈漫事件在发酵的过程中,高举“审美多元”“审丑合理”的人随处可见,但什么是审美多元,审丑能不能算是多元的表现,人们却又难以分辨。不可否认,丑并非没有价值。

艺术家执著于丑的原因各有不同:“莱辛认为艺术家可以因丑来加强艺术中的某种混合情感。康德认为,艺术能够把自然中本来丑的或令人作呕的事物加以美的描绘,获得高于自然的美的价值。罗丹认为,艺术必须表现性格才是美的,自然中的丑往往比美更能暴露性格。”艺术中以丑来实现审美的价值就是审丑

而在艾柯的作品中,自有人类以来,不管是中世纪黑死病时的死亡艺术对死恐惧的消解和克服,弄臣丑角剧对宗教和王权的对抗和嘲弄,或是布莱希特喜剧对抗任何意识形态的压抑,对抗我们人类与生俱来的教条冲动,丑都发挥着微妙而特殊的价值。事实上,绝大多数作家都会在他们的作品中不同程度地描写丑,而且通常会竭尽全力把这样的描绘推向极致

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丑能够鄙弃理性规范下的秩序和幸福承诺,张扬人内在的真实,丑虽然高歌痛苦,渲染恐怖,但却也用令人望而却步的阴森和漫无边际的黑暗来激发人们的审美快感。另一方面在于,丑扩大着表现的张力,正是因为有了丑,艺术才变得五彩缤纷、气象万千。

换言之,审丑正是要审出丑所体现的美感,也就是说,从丑中见美,是要看丑所表现的精神。审丑的美感在于丑中积极向上的精神。那是一种“非道德的丑”,一种丝毫不精明,不算计,不巧言令色的源初冲动。

然而,自后现代艺术与商业社会发展起来,加上互联网的技术通道,人们迅速地驯服了非道德化的丑,飞快地复制并将其商品化,丑的价值也随之丧失。

互联网铺天盖地的土味情话、土味视频、以丑来博得人们的眼球,与其说是“审丑”,不如说是“媚俗”。这种丑,是在一种道德意识形态中,被工工整整地雕琢出来的丑,是一个聊以自慰的玩具。这种丑被批量生产,发给我们每个人,构成一种廉价又无力,但又可以不断重复的放纵。

显然,相对于美,丑意味着不完满,而“审丑”就是使人们看到这种不完满,以把人们从日常麻木的情绪中解脱出来,意识到日常与人共同存在的状态的虚假性,最终促使人们对现实提出质疑、提出抗议。然而,当人们以猎奇、放纵的心理来关注审丑时,当新鲜感消退时,人们依然只能收获审丑的一地鸡毛

当前,我们面对着一个无胜繁荣的多元的审美文化市场,其中有颇具价值的审美文化产品,也有人文精神的光泽, 但是又无可否认,当代审美文化依然充斥着不少拙劣且扭曲的图景。艺术本不该分肤色、种族,更不应充斥着歧视、偏见;艺术更不是刻板和单调的美丑,艺术是流动的,是体面的,也是自信的。

标签组:[陈漫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85673.html

相关阅读

宋理宗聪明绝顶为什么选了一个白痴当太子

赵禥是南宋第六位皇帝,即宋度宗,他在位十年,毫无作为,整日吃喝玩乐,于1274年病死,他虽然不是南宋的亡国之君,但却是南宋亡国的罪人!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赵禥是个弱智!根据史书记载,赵禥的父亲是荣王赵...

2025-09-12

特洛伊战争为什么要围城九年

英雄们聚集在奥利斯港湾(Aulis),军队人数有十万人,船数一千一百八十六。出发前大家都在岸边祭坛作献祭,忽然间祭坛下面爬出了一条血红的怪蛇,它弯曲成环状爬上了树,爬到树最高处的一个鸟巢,吃了一只雌鸟...

2025-09-12

鱼玄机是被丈夫骗进道观的吗

鱼玄机出生在长安,当时的大唐国都。生逢盛世,但是家世早衰,鱼玄机出生时,家境已经十分贫寒。她的父亲虽然读过几年书,腹中有些墨水,但是仕途很不顺遂,只能将自己的全部期望寄托在女儿身上。当时鱼玄机还叫做鱼...

2025-09-12

特洛伊战争一共持续几年

特洛伊战争是发生在古希腊的一次战争,发生的地点是现在地中海附近。这场战争的导火索普遍认为是美女海伦,为了抢夺一个名叫海伦的绝世美女,斯巴达王与帕里斯短兵相接。但是有学者推测,这场战事其实是一场盟军对抗...

2025-09-12

荸荠不能生吃吗

姜片虫感染还是挺麻烦的,轻则肠炎腹泻,重则贫血浮肿,儿童可能出现智力低下,甚至死亡。姜片虫在水生植物上都可能存在,不光荸荠,什么茭白菱角,乃至空心菜等,都要反复清洗,保证做熟再吃。尤其荸荠和菱角,千万...

2025-09-12

西晋公主流落街头被卖去当丫鬟下场是什么

这位公主就是西晋时期的临海公主,她的父亲是司马衷,她出生的时候,八王之乱刚刚结束不久,作为公主原本应该享受富贵的生活,可是没过多久西晋就被灭了。皇室成员纷纷外逃,为了保住性命她也逃出了洛阳。在逃跑的途...

2025-09-12

最惨的和亲公主10岁出嫁三个月后离奇身亡

虽然历史上和亲的公主有许多是宫女顶替的,但送去之后多数的结局并不好,而且有许多年幼的公主,尚未涉足人世间的险恶,就不得不去独自面对他乡的险恶,在历史上曾有一位年仅10岁的公主和亲,可因为生得太美,便被...

2025-09-12

古代被抄家的女子是什么下场

《绣春刀》里所说的,入教坊司当妓女只是其中一种结果,但是,电影中所讲的不一定确切,入了教坊司不一定做妓女。教坊司是干什么的呢?主要负责"朝会宴享,冬至,正旦,进实录,册封,诏进士,告祖庙,祭郊祀,进士...

2025-09-12

晋孝武帝真的因为嘲笑张贵人人老色衰被妃子杀了吗

这一天,晋孝武帝和张贵人一起饮酒作乐,晋孝武帝让张贵人多喝几杯,而张贵人已经喝够了,所以就不喝了,晋孝武帝就跟她开玩笑说:“你都年过三十了,人老色衰了,后宫里比你年轻的美女多着呢,信不信我废掉你,把你...

2025-09-12

特洛伊战争的结局究竟是怎样的

特洛伊战争结局以特洛伊城池化为一片废墟而告终。由于特洛伊城池在宙斯的两个儿子修建下非常牢固,所以易守难攻,迈锡尼士兵攻占十年也未能攻下城池,最终伟大的英雄奥德赛献计,伪装成军队已经离开的样子,让迈锡尼...

2025-09-12